别名 | |
处方来源 | 方出《临症指南医案》卷六,名见《温病条辨》卷二。
|
药物组成 | |
加减 | |
功效 | 苦辛通降。
|
主治 | 湿疟。湿邪内蕴,脾阳不主宣达,舌白脘闷,寒起四末,渴喜热饮。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
用药禁忌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
各家论述 | 《成方便读》:夫疟之一证,多因伏暑所致。然暑必兼湿,若脾胃湿盛之人受之者,发则以上等证作矣。故虽热渴,而仍欲热饮也。治之者,当以苦辛温之法以化之,使湿化则暑无依附,而病自愈耳。草果辛温香燥,气猛而刚,能治太阴独胜之寒,可化脾部稽留之湿;助以半夏、茯苓之燥,厚朴、广皮之散以佐之;湿阻则周身气机皆滞,肺主一身之气,故以杏仁开其肺,使之清肃下行,其湿焉有不去者乎。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