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伤寒论》。
|
药物组成 |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伤寒13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医以丸药下之而反利。少阳过经不解。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上以水4升,煮取2升,去滓,纳芒消,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
用药禁忌 | |
临床应用 | ①热入血室《伤寒论方医案选编》:郑某某,女,29岁,工人。患者月经来潮忽然中止,初起发热恶寒,继即寒热往来,傍晚发热更甚,并自言乱语,天亮时出汗,汗后热退,又复恶寒。口苦咽干,目眩目赤,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不欲饮食,神倦,9天不大便。查询病史:结婚多年,未曾生育。月经不正常,一般3-4个月来潮一次,经期甚短,量少,继即恶寒发热,虽服药未能根治。舌苔白,脉弦数。予柴胡加芒消汤煎服,当日上午10时服药,下午4时许通下燥屎,所有症状解除,嘱常服当归流浸膏,月经恢复正常。至今4年未见复发,并生育2个女孩。②潮热腑实《伤寒论方运用法》:患者女性,49岁。1961年8月6日初诊。发热10余日,经芳香清解,渗利导滞而寒热不退,入晚热高,微汗,连日来体温升降于37.8-38.8℃之间。不恶寒而恶热,头重目眩,四肢酸重,口苦,咽干,唇燥,面垢,喜饮而饮不多,不欲进食,胸闷,时作叹息,大便干燥难解,小便短少,腹胀满不舒,舌燥苔黄,脉弦而迟。病处少阳阳明两经之间,迭经汗下,中气嫌虚,拟小柴胡汤轻剂,加知母、芒消(冲服)泄热去实,服1剂。8月7日二诊,昨夜解燥屎2-3枚,腹满减,胸腹较舒。今晨体温37.3℃,舌略润,苔薄黄,脉仍弦迟。续前法,原方加减共服4剂,热退净,调理而愈。
|
药理作用 | |
各家论述 | ①《医方集解》:此少阳、阳明药也。表证误下,邪热乘虚入胃,以致下利而满呕,潮热之证犹在,故仍与柴胡汤以解少阳,加芒消以荡胃热,亦与大柴胡两解同意。②《古方选注》:芒消治久热胃闭,少阳热已入胃而犹潮热、胁满者,则热在胃而证未离少阳,治亦仍用柴胡,但加芒消以涤胃热,仍从少阳之枢外出,使其中外荡涤无遗,乃为合法。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