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国方剂数据库 > 正文
桂枝3两(去皮),芍药3两,甘草2两(炙),生姜3两(切),大枣12枚(擘)。
来源:《伤寒论》。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别名
阳旦汤
处方来源
伤寒论》。
药物组成
桂枝3两(去皮),芍药3两,甘草2两(炙),生3两(切),大枣12枚(擘)。
加减
功效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实表散邪,滋阴和阳。
主治
外感风寒,汗出恶风,头痛发热,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杂病、病后、妊娠、产后等见时发热,自汗出,微恶风,属营卫不和者。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见上述症状者。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3味,以水7升,微火煮取3升,去滓,适寒温,服1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1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者必不除。若1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3服尽。若病重者,1日1夜服,周时观之。服1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2-3剂。
用药禁忌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恶臭等物。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桂枝下咽,阳盛则毙。
临床应用
伤风《全国名医验案类编·续编》:赵云龙,年52岁,业商,住南通,患伤风。下乡收帐,感受风寒,头痛有汗,谵语狂笑,大便不通,已经6日,小便自利,身热恶风,脉浮而大,宜桂枝汤。桂枝2钱,赤芍药2钱,甘草1钱,生姜2片,红枣2枚,服后笑语皆止,第2日大便自通,3日而愈。②发热《伤寒论通俗讲话》:病者某某,女,成人。近1年来,每天都出现2-3次发热、汗出。查其饮食、大小二便、睡眠皆佳。曾按阴虚治疗,服药20余剂无效。诊其脉缓软,舌淡苔白,辨为营卫不和,用桂枝汤原方服2剂即热止汗不出。③多汗症《福建中医药》(1964;5:35):治一青年渔民,某年夏天因汗后入海捕鱼,遂致自汗不止,无论冬夏昼夜常自汗出,曾用玉屏风散及龙、牡、麻黄根,桂枝汤加黄耆,均稍愈而复发。经过年余,体益疲乏,皮肤被汗浸呈灰白色,汗孔增大,肢末麻痹,头晕、口不渴,尿量减少,饮食如常,脉浮缓,重按无力。用桂枝汤原方如法服之,3日后全身温暖,四肢舒畅,汗已止。继用原方加黄耆15g,连服2剂,竟获全功。④妊娠恶阻《新中医》(1984;4:12):病者王某某,24岁。妊娠月余,呕吐频频,曾服中药10余剂乏效,继又住院3天,中西医针药并举仍呕恶冲心难忍。近几天又增腹痛,望其面色不华,语声无力,无食欲,强食之则食之即吐,小便黄,大便干,舌苔舌质无明显变化,脉弦数。诊为冲气上逆,非降逆平冲不能止呕。遂用桂枝、白芍各10g,竹茹、生姜各9g,大枣3枚,炙甘草3g。服1剂,自觉心中安定,呕吐有所减轻。连服3剂,呕吐已止,腹痛除,胎气安。作者指出,本方所治之妊娠恶阻,以既无明显寒象,又无明显热象为宜。⑤急惊《全国名医验案类编·续编》:柯某之长子,年岁半,住云南昆明市铁道分局。病冒风急惊。民国11年阴历9月初6日晨,寐醒抱出,冒风而惊,发热自汗沉迷,角弓反张,手足抽搐,目上视,纹赤而浮,唇赤舌淡白,脉来浮缓。由风寒阻塞太阳运行之机,加之小儿营卫未充,脏腑柔嫩,不耐风寒,以致猝然抽搐而成急惊,此为风中太阳肌表之症,以仲景桂枝汤主之。使太阳肌腠之风寒得微汗而解,1剂即熟寐汗出热退,次日霍然。③皮肤病《浙江中医杂志》(1965;5:30):以桂枝汤为主,治疗多形红斑、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冬季皮炎、冻疮、蛇皮癣等多种皮肤病之属风寒外袭,营卫不和,血脉阻滞而舌苔薄白,脉象浮缓或浮滑,以及有每逢冬季发作,春暖时症状减轻的规律者,获得满意效果。具体运用时,挟湿者,可加化湿利湿之品,如茅术羌活独活防己赤小豆茯苓皮、薏苡仁、车前之类;营血不足者,加当归、首乌、鸡血藤、丹参之类
药理作用
桂枝汤药理作用的初步研究(《中成药研究》1983;3:25):药理实验结果证明,桂枝汤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抗炎、镇静作用。其解热实验表明,75%桂枝汤能使发热肛温降低0.71℃,皮温试验也可使小鼠正常皮肤温度降低8.13%,同时,实验还提示,其解热作用除因促进汗腺分泌引起外,还与桂枝汤的镇静作用及中枢性降温作用有关;镇痛实验表明,在120分钟时,37.5%、75%桂枝汤使小鼠基础痛阈分别增高64.82%和105.35%,而且37.5%桂枝汤对小鼠扭体反应抑制率为80%,75%桂枝汤的抑制率为90%;抗炎实验表明,小鼠致炎后1小时,37.5%和75%桂枝汤对肿胀抑制率分别为85.72%和84.77%;实验还表明,桂枝汤能抑制小鼠自由活动,增强巴比妥类催眠作用。
各家论述
①《注解伤寒论》:《内经》曰:“辛甘发散为阳”,桂枝汤,辛甘之剂也,所以发散风邪。风yin所胜,平以辛,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收之。是以桂枝为主,芍药、甘草为佐也;风yin于内,以甘缓之,以辛散之。是以生姜、大枣为使者也。②《医方考》:桂枝味辛甘,辛则能解肌,甘则能实表,经曰:辛甘发散为阳,故用之以治风;然恐其走泄阴气,故用芍药之酸以收之;佐以甘草、生姜、大枣,此发表而兼和里之意。③《伤寒附翼》: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用桂枝发汗,即用芍药止汗,生姜之辛,佐桂以解肌,大枣之甘,佐芍以和里。桂、芍之相须,姜、枣之相得,阴阳表里,并行而不悖,是刚柔相济以为和也。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功,用以调和气血者,即以调和表里,且以调和诸药矣。而精义尤在啜稀热粥以助药力。盖谷气内充,外邪勿复入,热粥以继药之后,则余邪勿复留,复方之妙用又如此。故用之发汗,自不至于亡阴,用之止汗,自不至于贻患。④《伤寒贯珠集》:此方用桂枝发散邪气,即以芍药摄养津气,炙甘草合桂枝之辛足以攘外,合芍药之酸足以安内,生姜、大枣、甘草相合补益营卫,亦助正气去邪气之用也。盖以其汗出而邪不出,故不用麻黄之发表,而以桂枝助阳以为表,以其表病而里无热,故不用石膏之清里,而用芍药敛阴以为里,此桂枝汤之所以异于麻黄、大青龙也。
备注
阳旦汤(《金匮》卷下)。
相关文章
 
 蒲黄散(《圣惠》卷八十。)
 今天的雷声说明什么?
 双手麻木1年讨论
 聋哑病
 鸡骨常山属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