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国方剂数据库 > 正文
牛黄1分,麝香1分,犀角(1方云1铢)1分,朱砂、雄黄、黄连、禹余粮、大戟、芫花、芫青6枚,人参、石蜥蜴1寸,茯苓1分,干姜1分,桂心1分,当归1分,芎藭1分,芍药1分,甘遂1分,黄芩1分,桑白皮1分,蜀椒1分,细辛1分,桔梗1分,巴豆1分,前胡1分,紫菀1分,蒲黄1分,葶苈1分,防风1分,蜈蚣3节。
来源:《千金》卷十二。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别名
万病丸、牛黄丸、耆婆丸
处方来源
《千金》卷十二。
药物组成
牛黄1分,麝香1分,犀角(1方云1铢)1分,朱砂雄黄黄连禹余粮大戟芫花芫青6枚,人参、石蜥蜴1寸,茯苓1分,干1分,桂心1分,当归1分,芎藭1分,芍药1分,甘遂1分,黄芩1分,桑白皮1分,蜀椒1分,细辛1分,桔梗1分,巴豆1分,前胡1分,紫菀1分,蒲黄1分,葶苈1分,防风1分,蜈蚣3节。
加减
功效
主治
七种癖块,五种癫病,十种疰忤,七种飞尸,十二种蛊毒,五种黄病,十二时疟疾,十种水病,八种大风,十二种(疒帬)痹;并风入头,眼暗漠漠;及上气咳嗽,喉中如水鸡声,不得眠卧;饮食不作肌肤,五脏滞气,积聚不消,壅闭不通,心腹胀满及连胸背,鼓气坚结,流入四肢,或复心膈气满,时定时发,十年二十年不愈;五种下痢,疳虫、寸白诸虫;上下冷热,久积痰饮,令人多睡,消瘦无力,荫入骨髓,便成患滞,身体气肿,饮食呕逆,腰脚酸疼,四肢沉重,不能久行立;妇人因产,冷入子脏,脏中不净,或闭塞不通,胞中瘀血冷滞,出流不尽,时时疼痛为患,或因此断产;并小儿赤白下痢;及臭、耳聋鼻塞等病。
制备方法
牛黄、麝香、犀角、朱砂、雄黄、禹余粮、巴豆别研,余者合捣,重绢下之,以白蜜和,更捣3000杵,为丸,如梧桐子大,密封之。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破、除日平旦空腹酒送下。取微下3升恶水为良。若卒暴病,不要待平旦,无问早、晚即服,以吐利为度;若不吐利,更加1丸至3-5丸,须吐利为度,不得限以丸数,病强药少即不吐利,更非他故;若其发迟,以热饮汁投之,若吐利不止,即以醋饭2-3口止之。1日服,2日补之,得食新米,韭骨汁作羹粥臛饮食之,3-4顿大良,亦不得全饱。吐利以后,常须闭口少语,于无风处温床暖室将息。若旅行卒暴,无饮,以小便送之佳;若1岁以下小儿有疾者,令乳母服二小豆,亦以吐利为度;近病及卒病皆用,多积久病即少服,常取微溏为度。卒病欲死,服3丸如小豆,取吐利即愈;卒得中恶口噤,服2丸如小豆,暖水1合灌口,令下微利即愈;五疰鬼刺客忤,服2丸如小豆,不愈,后日更服3丸;男女邪病,歌哭无时,腹大如妊娠,服2丸如小豆,日2夜1,间食服之;鬼病,服3丸如小豆,未愈更服;蛊毒、吐血腹痛如刺,服2丸如小豆,不愈更服;疟病未发前,服1丸如小豆,不愈,后日更服;诸有痰饮者,服3丸如小豆;冷癖,服3丸如小豆,日3次,皆间食,常令微溏利;宿食不消,服2丸如小豆,取利;癥瘕积聚,服2丸如小豆,日服3次,皆间食,以利愈止;拘急、心腹胀满、心痛,服3丸如小豆,不愈更服;上气喘逆,胸满不得卧,服2丸如小豆,不愈更服;大痢,服1丸如小豆,日3次;疳湿,以1丸如杏仁,和酢2合灌下部,亦服2丸如小豆;水病,服3丸如小豆,1日2次,皆间食服之,愈止,人弱隔日服;头痛恶寒,服2丸如小豆,覆取汗;伤寒时行,服2丸如小豆,日3次,间食服之;小便不通,服2丸如小豆,不愈,明日更服;大便不通,服3丸如小豆,又纳1丸下部中,即通;耳聋、聤耳,以绵裹1丸如小枣核,塞之愈;鼻衄,服2丸如小豆即愈;肿、疔肿、破肿,纳1丸如麻子,日一敷,其根自出愈;犯疔肿血出,猪脂和敷有孔内孔中,愈止;胸背腰胁肿,以酢和敷肿上,日一易,又服2丸如小豆;癞疮,以酢泔洗之,取药和猪脂敷之;瘘疮有孔,以1丸如小豆纳孔中,且和猪脂敷之;疮,涂绵箸上,纳孔中,日别易,愈止;瘰疬,以酢和敷上愈;诸冷疮积年不愈者,以酢和涂其上,亦饼贴,愈;癣疮,以布揩令汁出,以酢和敷上,日别一易,立愈;恶刺,以1丸纳疮孔中,即愈;蝮蛇螫,取少许纳螫处,若毒入腹,心闷欲绝者,服3丸如小豆;蝎螫,以少许敷螫处;蜂螫,以少许敷螫处;妇人诸疾。胞衣不下,服2丸如小豆,取吐利即出;小儿客忤,服2丸如米,和乳汁敷乳头,令嗍之;小儿惊痫,服2丸如米,涂乳头,令嗍之,看儿大小量之;小儿乳不消,心腹胀满,服2丸如米,涂乳头,令嗍之,不愈更服。
用药禁忌
忌陈臭,生冷,酢、滑、粘食,大蒜,猪、鱼、鸡、狗、马、肉,白酒,行房,七日外始得。产妇勿服之。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方中牛黄、麝脐开关利窍;犀角、黄连消瘀散热,朱砂、雄黄镇惊豁痰,蜈蚣、蜥蜴、芫青攻毒祛风,巴豆。芫花、甘遂、大戟、葶苈破积利水,干姜、桂心、蜀椒、细辛开痹逐湿,芎藭、当归、芍药、蒲黄、紫菀和血通经,桑皮、前胡、防风、黄芩、茯苓、桔梗透表达气,人参助诸药力,禹余粮固诸药性,共襄搜根剔弊之功。凡系实证,便可谅用,不必拘以方例等治也。予尝用治十年二十年痼疾,如伏痰悬饮,当背恶寒,无不神应;肢体沉重,腰脚酸痛,服之即捷;而坚积痞块,虽未全瘳,势亦大减,惜乎世罕知用耳。
备注
万病丸、牛黄丸、耆婆丸。方中朱砂、雄黄、黄连、禹余粮、大戟、芫花、人参用量原缺。
相关文章
 耳痛
 五志化火
 止逆丸(《御药院方》卷五)
 《朱莘农医案》序言
 心神不宁证
 黄耆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