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散、承气汤
|
处方来源 | 《伤寒论》。
|
药物组成 | |
加减 | |
功效 | 推陈致新以和中。除热荡实,润燥软坚,甘平和缓。
|
主治 |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上切。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纳芒消,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
用药禁忌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
各家论述 | ①《医方考》:大黄苦寒,可以荡实;芒消咸寒,可以润燥;甘草甘平,可以和中,此药行,则胃中调而里气承顺,故曰调胃承气。②《医宗金鉴》:本方有调和承顺胃气之义,非若大、小专攻下也。《经》曰:热yin于内,治以咸寒,火yin于内治以苦寒,君大黄之苦寒,臣芒消之咸寒,2味并举,攻热泻火之力备矣。更佐甘草之缓,调停于大黄、芒消之间,又少少温服之,使其力不峻则不能速下而和也。
|
备注 | 小承气汤(《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调胃承气散(《医方大成》卷一)、承气汤(《外科发挥》卷六)。本方改为丸剂,名“调胃丸”(见《玉机微义》引《元戎》),又名“调胃承气丸”(见《中药成方配本》苏州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