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伤寒六书》卷三。
|
药物组成 | |
加减 | 年老气血虚者,去芒消。
|
功效 | 回虚逐实,补泻兼施。
|
主治 | 伤寒热邪传里,胃中燥屎结实,而致结热利证,心下硬痛,下利纯清水,谵语发渴,身热。温疫应下失下,耽搁失治,或为缓药羁迟,火邪壅闭,耗气搏血,精神殆尽,元神将脱,邪火独存,以致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筋惕肉瞤,肢体振战,目中不了了。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
用药禁忌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
各家论述 | 1.《温疫论》:大虚不补,虚何由以回?大实不泻,邪何由以去?勉用参、地以回虚,承气以逐实,此补泻兼施之法也。 2.《张氏医通》:汤取黄龙命名,专攻中央燥土,上既燥竭,虽三承气萃集一方,不得参、归鼓舞胃气,乌能兴云致雨?或者以为因虚用参,殊不知参在群行剂中,则迅扫之威愈猛,安望其有补益之力欤! 3.《伤寒瘟疫条辨》:虚人热结于里,攻之不行,乃肠胃枯涸之故,故陶氏加参、归、地于大承气汤中以助气血,建背城之功。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