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国方剂数据库 > 正文
黄连3两,甘草3两(炙),干姜3两,桂枝3两(去皮),人参2两,半夏半升(洗)大枣12枚(擘)。
来源:《伤寒论》。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别名
处方来源
伤寒论》。
药物组成
黄连3两,甘草3两(炙),干3两,桂枝3两(去皮),人参2两,半夏半升(洗)大枣12枚(擘)。
加减
功效
平调寒热,和胃降逆。
主治
胸中有热,胃中有寒,阴阳痞塞,升降失常,心下痞满,腹痛欲吐。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上以水1斗,煮取6升,去滓温服,昼3次,夜2次。
用药禁忌
临床应用
1.呕吐:陈襄人,男,25岁,久泻愈后,又复呕吐,医进参、术、砂、半,复进竹茹麦冬芦根,诸药杂投无效。其证身微热,呕吐清水,水入则不纳,时有冲气上逆,胸略痞闷,口不知味,舌光红燥,苔腻不渴,脉阴沉迟而阳浮数,乃上热中虚之证,应用黄连汤,服药呕吐渐止;再剂,证全除,能进稀粥。后用五味异功散生姜温胃益气而安。
2.泄泻:朱某,男,26岁,患下利证,心中烦热,恶心不欲食,头眩,大便水泄,日10数次,两手厥冷,脉象沉细。此平素胃肠虚弱,而热邪乘虚陷入胃中,故呈现心中烦热恶心,厌食,胃脘拒按之热证。根据胃热症状,宜用苦寒泄热之品。而大便泻泄,脉象沉细,舌质淡而苔微黄,则为脾阳不足。古方中既能清胃热,又可健脾扶阳者.只有《伤寒论》黄连汤可为对证之方,固疏此方与之。服药后便泄顿减而烦热亦轻,食欲较前好转。按此方连服3剂,泄泻止而呕吐之证亦不见,后以健脾和胃法调理而愈。
药理作用
各家论述
1.《金镜内台方议》:胃中有邪气,使阴阳不交,阴不得升为下寒,故腹中痛;阳不得降为上热,故欲呕吐也。故用黄连为君,以治上热;干姜、桂枝、半夏以散下寒为臣;人参、大枣、甘草以益胃而缓其中也。
2.《医方集解》:此足阳明药也。黄连苦寒泄热以降阳,姜、桂辛温除寒以升阴,人参助正祛邪,半夏和胃止呕,甘草、大枣调中止痛,上中二焦寒热交战,以此和解之。
3.《金鉴》:君黄连以清胸中之热,臣干姜以温胃中之寒;半夏降逆,佐黄连呕吐可止;人参补中,佐干姜腹痛可除;桂枝所以安外,大枣所以培中也。然此汤寒温不一,甘苦并投,故加甘草协和诸药。此为阴阳相格,寒热并施之法也。
备注
相关文章
 大青叶
 人参散(《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
 防己饮(《丹溪心法》卷三)
 麻黄醇酒汤(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千金
 智慧是属于发现
 苏合丸(《伤科补要》卷三。为《张氏医通》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