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普济方》卷二四五。
|
药物组成 | |
加减 | |
功效 | 常服通百脉,暖下元,解风脚,润身体,畅四肢,坠痰涎,明耳目。
|
主治 | |
制备方法 | 上为末,入硼砂煎中,于火上搅匀,候硬软得所,取出为丸,如梧桐子大,稍硬,更入熟蜜和丸,焙干,用瓷器盛,勿令透气。
|
用法用量 | 每服15-20丸,男子忽脚膝硬,头旋恶心,不思饮食,心间胀满,行履不得,空心日午用豆淋酒并童子小便送下;男子忽脚膝风痛,行履不得,口干舌涩,空心、日午用豆淋酒送下;男子干脚气发动,脚膝烦疼,腰脚痠,心燥闷,干渴,见粥药皆呕逆,汗出气喘,皆是干脚气冲心,先取牵牛子1两(生用),陈橘皮1钱,同为末,取黑豆2合(炒半熟,以童子小便8合浸后,滤去豆),入生姜自然汁2合,搅匀分为3盏,每用1盏,调牵牛、橘皮末1钱煎,送服上药20丸,当日进3服;男子风毒欲发,手脚拘急,背膊烦疼,身心燥闷,温酒送下;男子肾脏风毒气,鼻塞耳聋,腰脚重滞,葱酒送下;妇人血气闷乱,刺心欲绝者,当归酒送下;产后手脚挛急,口干不食,烂研芥子酒送下;妇人血不通,煎红花酒去滓送下;妇人血气诸疾,荆芥酒送下;血风诸疾,薄荷酒送下。
|
用药禁忌 | 有妊妇人不得服。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