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石老师,您能谈谈古典文学、传统文化与中医的关系,以及这些对我们学好中医的作用吗?
石老师:提到中医与国学的关系,汤一介在《国学举要》中把国学分为“儒”、“道”、“佛”、“武”、“医”等八类,中医不仅仅是国学,而且是国学中的瑰宝。当然中医也是一门科学技术。论史料、文学价值,中医的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不亚于四书五经等经部著作。
针对中医比较难学,有人提出:大道至简。他提出要搞中医简单化,并且引用白居易的诗来说明,这有点迎合当下我们有些学子的浮躁情绪。但是,他为什么不引用李商隐的诗风呢?因为前者的诗通俗易懂,而后者的诗用典较多。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但这不是分高下的标准。我们中医学子必须追求高雅的目标,所谓“志当存高远”,当然其前提是要脚踏实地,大道有“至简”的一面,也须知有“至深”的一面,过分强调一面容易滑于俗陋,医道悬命,不可不为慎重。中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内容,中医的博大精深不是一般人能掌握得了的。目前很多人提倡的中医简单化,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的东西,需要把中医大而化简,而更多人仅仅窥见了中医的一点皮毛,再化简就什么也没有了。所以中医不能简单化,中医不沉重不行,不深重不行。
我本人是视中医为生命的。至今为止,中医给我带来的磨难艰辛远多于利益方面的东西。但是,我并没有抱怨,反而很享受这个过程,中医是能给我带来快乐的东西。
我有个网友著作了《经络学说真面目》,邀请我为此书写序。说实话,网友的这种研究精神颇为动人,但是认知方法不敢完全苟同。我觉得,凡是想用现代手段证明经络存在的人都是受还原论思想较深的人。中医是自然哲学。“自然哲学”一词不是我提出的,是黑格尔提出的。中医的认知方法有明显的东方文化色彩。我把它用一个新词概括就是“浑态”,经络、气等都是属于“浑态”的范畴。中国古代很多概念都处于“浑态”,“浑态”可以保留很多东西。我一直思考一个观点:我把西医和中医分为“打开”和“不打开”医学,中医为“不打开”医学,西医为“打开”医学,网上有位有见地的朋友把中医称为“状态应对”医学,值得称道。中医理论在最后的形成时期都是闭合的。同样一种病,中医用“不打开”的方法去认识,并且治愈,而西医必须用“打开”的方式才能认识。
现在国家倡导的“和谐”在古代就有,“和谐”是贯穿于整个《黄帝内经》的思想。古人道法自然,而今人却欲图改造、征服自然,和谐思想何以体现?如今长江成了“黄河”,而黄河成了干河,这也算是人与自然抗争所得到的惩罚。学中医不一定要把国学搞清,但必须要有一定的国学基础。中医学子应学习经典著作,但白话文解释绝对不是第一手资料。本来很简明的句子,白话文解释得却很啰嗦。中医学子必须在“经典”的环境中理解中医。兴趣很重要!医学,首先要懂得医人、爱人、仁爱。医学讲“仁”,为仁爱之学,注重给病人温暖,要懂得体谅人关心人,爱人才能搞好医学,你不要认为医生就是看病的,给了钱看了病就完了,这是市侩哲学,所以古人称医为仁术。这与现代市场经济下的医学可能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我在网上查到甲流是从墨西哥传过来的,天上的地下的,什么东西都敢吃。非典是从广州传来的,而现今甲流又是从墨西哥传来的。人类欲图征服自然,这不就是受到惩罚了吗?所以说人类要不是那么纵欲,狂妄,这些病(SARS、甲流)根本不会来。不给这些病邪生存的空间。现在弄乱了,公鸡也不准时打鸣了,白
猫黑猫都不会抓
老鼠了,只会偷吃。小时候对狼特别恐惧,而现在特别怀念狼。狼少了,又造成
野猪多了,把青山都变成荒山了。生物链被破坏了,这都是人跟人的问题,最近这几年的流行病都是由于人类造成的。这就违背了《黄帝内经》的十六个字:“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就是人要安静,减少欲望,减少杂念,多点宽容。而现代人却处在一个“纵欲”的时代,作秀的时代,欲望的时代,有多大欲望耗费多大能量,谁都想发财。古人写下一本书不写自己的名字而写其他人的名字,而现在人是不是他写的书也要写自己的名字——争版权。大学教授也抄袭别人的论文,这在网上已经曝光了很多了。这些人太名利欲熏心了,“恬淡虚无”和“利益熏心”正好是相反的。“恬淡虚无”是道家的观点,当然这并不是提倡所有的人都出家,这是提倡大家精神上安静点,少点欲望,少点私欲,少点杂念,多点安静,不要被外界的事物所诱惑。这四句话就是预防疾病的最好办法。但是人们做不到,尤其在这个时代。这是个“人欲横流”的时代,人们认为有钱了什么也能做到,而健康恰恰是有钱人做不到的。钱买不到健康,有钱人没有做到这四个字迟早会出问题,而没钱人做到这四个字照样活得很痛快。这个道理我也是经历了很多才悟出来的。我给很多人都讲过我家的故事。我有个弟弟跟我脾性是相反的。因为我是学中医的,有点道家思想,对于很多社会上的东西都不去追求,容易满足,喜欢消遣,有点散人的味道。而我弟弟与我皆相反,他是干实业的,不知道消遣玩乐为何物,只知道一个劲的赚钱,而且很有热情,什么人都结交什么人都帮助。95年他得了一场大病(肠癌),96年,做了手术,最后还是去世了。享年39岁,很可惜。临去世时,他告诉我说:“哥啊,这回如果我能好了,回去我就玩!”听了这句话后我流泪了,因为我知道他回不去了。第一次做完手术时,打开腹部进行治疗,将癌变的肠子都去除掉,据说手术成功了。回去我就告诉他,这次好了以后不要有那些欲望了,要知道“恬淡虚无”等这十六个字。可是他没听,回去后还是返回到厂子里干活赚钱,盖房子,我到秋天也不回村子里去。在深秋的一天,他突然来找我,我就知道他病复发了。我就怕这一天的到来,而它也终究到来了。“哥,这两天我又不对了”,我说“这回我们不到太原了,去北京,今天就走”。我们连夜去了北京301医院。B超、CT、X线等科学仪器都用了,什么病也没查出来。现代化仪器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一天晚上有一个实习博士生找我说“先生,你弟有问题”。原来他做了肛门指诊,这是物理诊断。癌症转移了,肠癌转移成
肝癌,所以导致B超也查不出来。这个例子告诫我们“恬淡虚无”非常重要。十几年前我就悟出了这个道理。中医养生,很重要。作为一个医生,自己不知道也不行。有时候人也需要有点阿Q精神。告诉自己:我胜利啦!遇到什么事,不要愁,头发白了也没有用。我们县街上有一个
痴呆的人,每天就知道吃和玩,什么也不管,很“虚无”,其实他不是虚无,他是本身什么也没放心上。他是本身什么也没有,“没有东西”也是一种长寿之法。这是另一种境界,不太好的境界。当然古人所说的“精神内守”中的“精神”不同于现代人所说的精神。“精”与“神”得分开来说,耗神是脑力劳动,耗精的是其他的。
《黄帝内经》多处讲到四时御神养精,不仅要懂养生,而且要懂按季节养生。我经常跟人们讲,怎么认识中医,第一要从古代那种环境中理解中医,特殊环境中的特殊概念,之前我提到的“浑态”,这是认识中医的一种方法。中医是一个与季节关系非常密切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医就是一种“四季内科学”就是四季的气候变化与人体的关系,古人讲究季节养生,要根据每天的气候变化来给人看病,如果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气候变化研究出来,中医的研究就“事过半矣”。中医为什么会有这么明显的四季痕迹,就是因为它产生的时代是农耕文明时代,为什么要仰观,就是因为农耕文明时代没有先进的仪器进行探测。
个人认为,在学习中医方面,破知障是中医学子的首务,不能全盘肯定西医、也不能全盘否定中医。古人上观天文,下察地理。顾炎武《日知录》所谓“三岁以上便知天文”,因为古时没有钟表,必须看天像才能知道时间、历法、天气。但是他们看见的东西也不是根据现代天文学知识,而是古天文知识,比如 “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所以那时候的天文和现在的天文不是一个道理,如果不知道古天文那就不是个中医。王力是古代汉语讲的最好的一位教授,只有他写的古代汉语讲古天文,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好像在他的四本古代汉语的第三册里,还附了一个古天文图。你在没事的时候出去看看外面的天空,既是一种眼保健,也是一种仰观,回到古代时候的那种仰视,温总理近年也有一篇“仰望星空”的文章。我在网上有篇文章,题目叫“望——我们望丢了什么”,我们现在讲的望诊,就是盯住病人看吗?其实望诊还应该包括仰观俯察。这个仰观俯察不是天天去看天象物候。人们说“五运六气”是虚的,其实一点都不虚,它就是四个季节的气候变化,你要根据这个给人看病,这样就事半功倍了。我举个例子,非典那年,医生必须在医院里面,不让出门,在无形中就给了我一个学习的环境,没事的时候就看书,当时我是院长,我把书放在桌子上撂满,看累了就出去走走,看看院里的东西。以前也不注意,那次我就发现,我们中医院院子的水泥地返潮,我和他们说这是“湿气”,明天要下雨,因为地气已经出现了问题,这是预兆。非典那年我和我们院里人说,今年是癸未年,这牵扯到运气,戊癸属火,而癸属阴,是火运不及,就是阳气不足,那么免疫系统也就不足,未主湿土。而且那年还有很多东西,比如水星凌日,这是天文台报道的,那是火不足了,太阳活动减弱,这些东西都对照火运不足,听天文台报道也是仰观,所以那年前半年天都是灰蒙蒙的,阳气就不足,展不开,这种情况能不生病吗?那时候每次都是我拟预防处方,我加了
苍术。在我们院同样是中医学院毕业的一个大夫,她说“石院长,为什么你要加苍术?”我说苍术燥湿,那时候她将信将疑。过了不久,国家的处方出来了,里面也有苍术,说是要根据地方气候,那时候也没说五运六气,他们都理解加
银花、
连翘,就是不理解我为什么加苍术,她最后转了西医。这是我讲的仰观。再说俯察,我院种的
月季花,一般到每年四、五月份就很好的开花了,那年迟开了半个月,为什么呢?火运不足生长力就不行,这都是我们应该望的东西,病人应该望,这也应该望,我们要知道外面大的气候,有人问这个到底准不准,我每次有意观察的时候都准,平时是不注意,咱们一般是马后炮,出了问题才关心,预测了不敢说。有一年冬天,我下乡发现河水还没有结冰,我就回去翻书,说临冬不冰,就是这个现象,那年是个火运年,所以河就没有结冰。我们将来有机会再学这个东西,但是今天要当作一个常识来了解。
记 者:石老师,您能说说,从医以来对您印象最深的一个病例吗?
石老师:我讲一个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病例,这个病例让我非常相信中医,其实这个病例网上有,是关于
脊髓血管瘤的。我刚毕业在一个职工医院,那个医疗所没有中医,我一到就担起开中药的任务了,那时候还没有改制,人们到职工医疗所也不少,这就给了我一个施展的机会。
这个病人是铁厂办事处的一个装卸工,我和他也比较熟,他知道我是中医,有一次他突然就来了,他是拄着拐杖被搀扶着来的。他说:“我有一次下雨装车,一下子把腿冻得不能动了,还麻木。到山大医院检查,医生说我脊髓里长了瘤子,叫脊髓血管瘤。”张海迪就是这个病,多次做手术都没有成功,最后是高位截瘫。这个病人试了许多办法都没有用,最后他说有个亲戚给了他一本书,叫《寿世保元》,其中有一段话讲:麻为气虚,木为血虚,麻木为湿痰死血,这几句话根据症状辩证的。病人只知道症状,就是麻木,他就按症索剂,看麻木这一篇,基本处方是
桃红
四物汤合二陈汤,有活血化瘀和祛痰的作用。病人根据这个辩证抓药,吃完没有太大的感觉,但总有点感觉,我按照原方进行加减,病人照方吃了二十几付,就不麻木了。又进行了一次加减,吃了半年,病人认为好了,又开始他的装卸工作了,但我认为尚未完全好。
事隔二年我上了中医大学班,这个病人又跑到医学院找我,还是原来的症状。原先他曾在上海、北京找资料,那时候手术成功率才30%,两年以后再查资料,手术成功率提高到了70%,因此我推荐他去北京做手术,很成功,两个月后他就回来了。我的这个病人很幸运,不是说遇上了我,是因为遇上了医学比较发达的时代。这个病例给我的启示就是中医确实有效,得脊髓血管瘤站不起来的病人,中医能缓解两年,争取了手术治疗机会。
中药是一个“浑态”。一种处方药就是一种“浑态”,每一味中药对于西医
药理学来说都是一种“浑态”,不能拆开,那是大自然创造的,拆开就不起作用了。有些“不打开”的东西就有这个作用,西医必须“打开”,搞清楚才能治病,一种病必须研究出一种或几种药来才能治疗。“清热燥湿”为多层次的治病方法。而现在的抗生素都是层出不穷,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为什么?因为病原体产生抗药性了,而我们中医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几千年一直在沿用“第一代”不用更新,只有造物主创造的“第一代”最厉害。现在据说有六千多种中药,
伤寒派常用药只有六七十种。效果就是最好的辩证。
记 者:您能谈谈对中医初学者、中医学子的寄语吗?
石老师:你们这一代人在学中医的路上遇到了春天,这是你们比我们优越的地方。你们一定要珍惜这个春天,充分利用这个春天,为中医事来的发展贡献你们的力量,为中医注入青春活力。要学好中医,首先要有兴趣、要热爱。没有兴趣爱好,这门科学对你来说是受罪。首先问问自己我爱不爱中医?有没有兴趣?维持生计的手段那么多,为什么偏偏选择中医?我不是危言耸听,中医的道路很漫长,中医在某种意义上,跟俄罗斯(过去的苏联)小说家阿·托尔斯泰的一本书差不多,这本书叫《苦难的历程》,开始有一段话说“在盐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中医也是一个苦难的历程。医道难,中医之道更难,我们的担子重,你们要有红军二万里长征的那种精神,所以推荐你们看一本书叫《长征》,或是我在网上那篇帖子,“铁
杆中医必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走中医之路是长征,中医发展是个持久战,中医人的路可能是个苦难的历程,这对你们学子们可能是泼了盆冷水,但是对我来说这些都是经历过的,但更多的是心底的欢悦,因为我喜欢中医。中医目前来说没给我太大的好处,大部分是艰难的,为了在县里面成立个中医院,我还挨打、挨骂,但是成功了就很是高兴。
中医生存很难,但你们很幸运,也许到你们毕业的时候,我也是花甲之年了,中医的春天就真正的来临了,中医发展有了曙光。从新文化运动100年来,中医一直在苦难中挣扎,到目前来说中医发展是最好的,尽管还有很多争议,很多不理解,但你们只要好好学,就大有希望。
自非典以后激发了国家对中医的认识,认为中医十分有用,在非典的时候,其实西医没什么好办法,只是呼吸机加激素抑制免疫,这不是治病的办法。而到中医接受治疗的病人,一个也没有死去。
我特别喜欢和青年人交谈,和青年人交流时,觉得自己也年经了。正如毛主席所说“青年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你们是中医领域里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你们的,中医的前途要靠你们!
[
本帖最后由 却波渔翁 于 2009/12/13 22:55 编辑 www.med126.com]
-----------说得很有道理。要持久啊。
-----------谢谢认同!!!
-----------妙!
-----------卧薪尝胆燎原之星火!
-----------谢谢登楼!
-----------文章不错,但中医的春天远没到来。
-----------只要有心人都来努力,沉下心来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那么,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共勉
-----------中医真正的春天何时才来呀 时至今日,有多少传统特色疗法在丢失呀?感谢本论坛!!!我们一定会壮大的 一定的!!!
-----------说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