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黄帝内经:阴阳本义论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本帖最后由 隔岸观花 于 2013/9/4 18:05 编辑 www.lindalemus.com/job/

阴阳本义论

前言:阴阳的困惑

阴阳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已经困惑我好多年了。

以前没有专学中医,所以也没有太去深入思考这个问题。这两年专学中医,发现这个问题还真有点绕不过去。问过些中医大夫,大多说是分类云云,网上查,也无结果。古今名医的书翻了很多,对这个问题基本不太涉及,最多引用他人的话,如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报阳。易经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等等。基本也是靠引用对付。也有直接用内经对付的:阳化气,阴成形。但这是谈作用啊,并非“是什么”啊?

常常想,黄帝歧伯为什么不把阴阳是什么讲透,以致成了千古中医的第一疑问?

下面说说本人的看法,不保证正确的说。


1 阴阳本义的猜测

据本人的学习,阴阳应该有多种含义,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一、
阴阳的本义:阴阳是一种直接证到的境界,或者状态。在这种境界中,人乃至世界可能都是透明的,如同玻璃体一样,五脏六腑,经脉穴位都一览无余。这种境界,如果细分,可以分为阴境界和阳境界,这两种境界分别称为阴和阳,虽然是两种,但他们是一体两面的,故合称阴阳。即是一个东西,表现出来的两个方面或作用。

         能看到这种境界的,称为天眼,或阴阳眼(用词不一定准确,下同,不再解释)。

二、
阴阳的叠加意义:不同的阴阳,叠加在一起产生的意义。后面再详述。

三、
分类意义:指阴阳有分类的作用。如气为阳,津为液。但是这种分类意义,还是和普通的一类二类的纯逻辑分类不同。更接近于红类,黄类等,是带有一定的物化(可暂时理解为物理或/和 化学)意义的分类。一般人们理解的阴阳,主要指这种而言。

2 阴阳人喻

初学的人,对上面问题可能还是会比较晕。在继续深入之前,我觉得需要讲个故事,来说明古人为什么要“引入”阴阳这一对概念。下面可能需要点想象力了。

假设情况是这样的:你和你的朋友生活在一群盲人中,当然,你和你的朋友都是有正常视力的。由于你们有常规视力,又乐于助人,那么在这群盲人中,你们很快就成为首领,是不言而喻的。作为首领,每天看到你的盲人部下,走路可能摔跤,受了凉,还要往背阴的地方跑,你们心里很难受,于是发明了盲文,同时用盲文告诉大家世界的真相。

你和你的朋友,通过对话的方式,写了一本书,在这本书里,你们会引入一对阴阳的概念:如白天为阳,夜晚为阴。山南为阳,山北为阴。同时告诉了盲人兄弟们天上有太阳,有月亮,四季有轮转。还告诉盲人们白天要到太阳底下,晚上要躲在山洞里面,夏天要跑到山北面,冬天可以捡些木头烧火。

你们讲了很多原理,有一天,你闭上眼睛休息,突然还是发现,盲人们还是不可能理解什么是太阳、月亮,什么是白天与黑夜。因为他们从来没见过,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办?

这时候,你需要引入一些盲人能感觉到的东西:例如寒热等。你告诉盲人朋友们,感觉热,像太阳,为阳;感觉冷,像月亮,为阴。

从此以后,盲人兄弟们,按照你的指导,依靠自己的感觉,可以相对平安的生活了。

下面,现在你和你的朋友,从盲人境界里出来,回到了常规世界:大家都有眼睛,有视力,但是,没有天眼,属于天眼盲。虽然很悲催,但好像是事实,唯一欣慰的是,大家都差不多罢了。

继续穿越时空,来到黄帝和歧伯论道的地方。我们假设自己是黄帝,要告诉大家阴阳,发现不行,这帮孙子全是天眼盲,种地、打仗可以,透视就不行了。黄帝就想办法,告诉大家:寒热,虚实,表里,色脉,天干,地支等等。告诉大家只要你按脉象的沉浮数迟,感觉的寒热来判断,也可以把握住阴阳。按照天干地支来算,也可以把握住天地阴阳变化。

这大概就是内经阴阳的来源吧。

3 黄帝为什么不将阴阳讲清楚?

黄帝为什么不把阴阳解释透?这个问题也是我常考虑的。想来想去,唯一的解释,就是他生活在那个天眼通透的环境中,已经习惯了,和歧伯神聊得时候,忘了。就像我们普通人不会谈论什么是白天黑夜一样。比如,你听过什么人给你解释什么是白天,什么是黑夜吗?鞋底子早轮过去了吧?

此也所以素问名为素问也:两个人在很直白的谈论也。

4 阴阳本义再探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开宗明义曰: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治病必求于本。

这段话,究竟该如何理解?笔者认为,长期以来,这段话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乃至被忽视了,甚至误解了。

现代人,从小受西方科学知识教育长大,对传统文化真义基本没有认识。 现代人脑子里都是三维的笛卡尔坐标系,细胞物质等概念,所以读内经等传统文化书籍时,往往有意无意的用现代“科学”知识来解释。比如人们读到“天地之道也”的时候,脑子里基本上首先浮现出的是宇宙、银河系、太阳系,月亮绕着地球转这样的天地概念,然后,用这个概念来意yin解释后面几句话“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自己骗自己说:人活在世界上,一定要顺其自然,不然就不好云云。注意,这里,用肉眼看的到的自然,想当然的替换了阴阳。大抵如此。按照这种思路,如果勉强解释“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大概还能滑过去,但是到了“神明之府也”时,恐怕就不是现代唯物自然科学所能解释的了,因为这里引入一个重要的概念”神明”。我们之所以不能接受“神”这个观念,是因为我们不仅受科学教育,还受唯物无神论教育,形成了先入为主的观念,不能接受而已。

阴阳究竟是什么?

易经讲: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就是道,也可以道的第一层应用变化。

或者说,是道的用。

那么道又是什么?

道就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就是哲学上的本体,就是宗教所称的神、佛、上帝。

道就是宇宙间那股神秘的力量,司生杀,定因果的力量。

你还可以叫它真宰,造化,造物主,神我,大我,或者叫哈不楞登。无非是一个代号。禅宗干脆叫“这个”“那个”等。

它的本体,无色无像,佛教称为空,实像。道家称为清虚。它的作用,生化万物,中医称为阴阳。

那么这个阴阳变化,究竟是谁在主宰尼?就是神。这才是“神明之府也”的本义。

其实,《素问》素问,本来是直接告诉你的,但是,现代人被唯物教育卡住了,觉得自己掌握了宇宙间的真理,不断用自己脑子里的唯物垃圾知识在曲解,所以平白直叙的素问就变成天问了。

下面举几个例子,看看这样理解阴阳对不对。

先看道家的:

易经系词上传04章 易与天地准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易经系词上传05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 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再看佛家的:

《坛经》记载,六祖开悟时,说了这么几句:

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5 阴阳与古中医

古代的中医,如朱丹溪,40岁才正式学医,为什么厉害?因为他们的文化基础、哲学基础是基于中国文化的,是向着阴阳方向走的。所以,古代的中医,就算对阴阳本义还不是很清楚,但由于外没有西医的干扰,内有四书五经打底,一旦他们搞清楚医理,很快就可能成为大儒医。

前两天,看到了《瞻山医案》,我认为任先生真正是弄懂了阴阳道理。应该是大儒医。

清朝名医张志聪说:除了四大经典,千古方书,尽为糟粕。这话立意基本正确,只是稍微有些偏激。这里我修改一下:千古方书,凡是向阴阳靠拢的,方向都是对的。否则,只有医案有一定价值,毕竟它能治好病的说。

五四以降,49以来,文化基础变了,儒都没有了,哪里还来的儒医?

6 阴阳与现代中医

构思这篇帖子的时候,和几位网友聊,也都是有志于真正中医的,问我如何看待现代中医、方证对应等问题。这里说说愚见:

一、
首先要区别“方证对应”和“方症对应”,一定要通过八纲、六经辨证,向阴阳这个方向走,就对了。

二、
中国的文化,传到日本后,总要起一些微妙的变化,大约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有关。

禅宗传过去后,前期不太清楚,后期慢慢演变成了分析禅,以铃木大拙为代表,说得头头是道,但实际似乎已经有碔砆类玉之憾了。

中医传到日本,慢慢变成了汉方,基本是一症一方。不需要辩证或者已经完成辨证了。我认为应该叫日本中医才对。

日本汉方医不知道读不读内经?

三、
《冯氏锦囊秘录》云:

凡治适病者易,治矢病者难。今工者尽难,盖知虚实之变幻,寒热假真之不齐也。庸者反易,盖不知虚虚实实之利害,阴阳造化之深微,常多一时之偶中也。况千端万绪,宁能悉诸简编,即载藉极博,尤必赖乎灵敏,丹溪曰∶医者,临机应变,如对敌之将,操舟之工,自非随时取中,宁无愧乎?洁古云∶运气不齐,古今易辙,旧方新病,难相符合。许学士云∶予读仲景书,守仲景法,未尝守仲景方。乃为得仲景心也。故医术之要,先寻大意,大意既晓,则条分缕晰,脉络方明。《内经》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所谓的中医现代化,其思想根源,说穿了,三个字,一个是“笨”,读不懂内经伤寒;一个是“懒”,不愿意下苦功夫读书背书,号脉思考。最后一个是“奸”,中医搞不懂,就用西医概念来对付,滥竽充数,鱼目混珠,自欺欺人,过海满天。

7 结论:阴阳与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无论儒道还是后来传入的佛教,本质上都是有神论的。

不论是儒道佛,还是耶教,回教,广义的讲,本质都是讲得这个东东。由于时间、地点、证悟的层次有差别,所以带来一些区别,当然后世的某些教团为了现实的垄断利益,买椟还珠,修改经典,也是造成矛盾的原因。暂且不提。

中国传统文化,孔老时期,儒道是不分的。不论儒道,还是中医,早期并没有向宗教方向走,走得是人道设教。

后世的道教,和印度传来的佛教,开始披上宗教的外衣,这个外衣有它的作用,但需要搞清楚实质。南怀瑾先生常讲,现在到了21世纪,各家宗教,都需要脱下宗教外衣,直面科学世纪才行。

形而上的道体,讲的最好的,是佛家。形而下的应用,应该是易经。在医学方面,就是道家和内经。

中医,从天地人,或者说比天地人更广的角度来研究人与疾病。涉及到天部:包括五运六气,天文气象等。地部:包括五金八石、百草万灵等;人部:包括七情六欲,人情世故等。而贯穿这一切一切的核心的,就是阴阳。


----------- 本帖最后由 信者得爱 于 2013/9/4 19:45 编辑 www.med126.com

老师之文大畅阴阳之意
跟老师学习 乐在其中
抓住了阴阳 就是抓住根本
我辈该重视内经经典 把握阴阳
-----------天人合一,敬畏自然
-----------不了解楼主,但要谢谢你的文章
-----------回复 火垚 的帖子

钱钟书老夫子讲: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回复 隔岸观花 的帖子

哈哈,直爽之人!关注楼主中。。。。。。。

-----------好文!!我喜欢
-----------行文汪洋恣肆,看起来确实很提劲,但是还希望能够继续深入:现代人中科学之毒好深,总希望能够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或者“定义”啊,或者说,悟性较差之人就不能得其门而入了?
-----------回复 耕独 的帖子

好像有点误解哈,其实传统文化、中医也都是精确描述,只是这些描述定义和普通人的感受不太一样啊


-----------有启发,古人的描述通常普通人感受不到,这可能是心不能静,悟性没有开启的缘故吧。也证明了开悟先必静心,静心必先寡欲,因为物欲意味着实证,眼里没有金钱美女自然可以虚心。就阴阳来说,受过实证训练的人必欲明其内涵和外延,然后将具体的象进行合适性对照,而古文中阴阳的定义似乎是列举法或叫归纳法,如此,举一反三能力差的,实心实意的人就只有靠积累更多经验方能有所感悟。
相关文章
 水饮不消
 孩子发烧,高烧不退,民间中医最有效,最安全
 女科撮要 交骨不开阴门不闭子宫不收 上课笔
 老百姓得病谁高兴(转载)
 代亲属问诊(脂肪肝、高血脂、前列腺炎)
 膨结线虫病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