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金匮要略》之消法运用特色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消者,去其壅也”。邪气留止,聚而不去,则变生以壅积为特征的癥证。如宿食、瘀血、水湿、热毒等壅积为患,则癥瘕积聚,疮肠痈、痰饮肿胀等疾由生。故凡能去此诸邪之壅者,皆可谓之“消”。《金匮要略》素被称之为杂病论治之宗,八法无不赅备,虽未明言“消”,但就其论治已见消法之运用特色。
  去瘀血之壅 瘀为凝聚不散之血。瘀血壅滞,则因其所阻部位不同,导致不同病证。
  1.化癥 癥为有形之积,常因瘀血壅积而成。欲化其癥,必先消其瘀。如疟疾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一旦“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治用鳖甲煎丸。该方以活血消瘀化癥为用。张路玉认为,本方最善消积,不仅可消疟母,还可以消“一切痞积”。王孟英曰:“凡有形癥瘕按之不移者,虽非疟母,亦可借以缓消。”又如宿有癥病而复成孕者,癥病妨害胎元而见胎动不安、漏下不止,仲景用桂枝茯苓丸。方中丹皮芍药仁即化瘀而除癥,癥消则胎安,瘀去则癥即消。
  2.退黄 瘀血阻络经络,胆汁不循常道,外泛于肌肤,是发黄的病因之一。女劳疸之因于瘀血者,“非亟去膀胱少腹之瘀血,乃无生路”。仲景用硝石矾石散治疗。硝石入血以消癥,矾石入血以清热,即是消瘀退黄之法。用于瘀血燥结发黄之猪膏发煎,以猪膏代水煎乱发,亦以消瘀退黄为用。张路玉谓此方“较硝石矾石散,虽缓急轻重悬殊,散瘀之旨则一也”。故今人有“黄疸必伤血,治疸要活血”之论。
  3.理虚 瘀血内停,一则阻碍新血化生,二又耗伤气血精元。久之,则脏腑、经络、肌腠等失养,而见“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等证。此时,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仲景用大黄 虫丸,以大黄、 虫等行气活血之品炼蜜为丸,渐消缓化,令瘀去滞行,经络气血畅通,虚劳可借以恢复。张路玉云:“举世皆以人参黄芪、归、地等补虚,苟非神圣,不能行是法也。”其实,此乃寓补于消中也。
  4.通经 瘀血壅滞胞宫、胞脉闭阻,可致经水不利,甚或闭经,须消瘀以通经。如“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金匮要略》用土瓜根散调营消瘀以通经。若瘀血内结致经闭,见少腹鞭满,便黑发狂等证,用抵当汤消瘀破血以通经。
  5.止漏 因瘀血阻滞而致的崩漏之证,宜去瘀血阻滞而致的崩漏之证,宜去瘀血以止崩漏。如妇人曾经半产而瘀血未尽、阻碍血行不能循于常道而发为崩漏,瘀血不去则漏下不止,故治宜温经汤,以温经养血消瘀。瘀去血归常道,则漏自止。
  6.止痛 “不通则痛”。瘀血壅阻,常致气闭不通而发为疼痛。如妇人经期或或产后出现“腹中血气刺痛”,用红兰花酒治疗。红兰花善行血消瘀,以温通这酒为羽翼,使瘀去滞开,则疼痛可止。若瘀滞较重者,“腹中干血着脐下”,则直须消瘀方可止痛。故下瘀血汤,用大黄、桃仁、 虫一派活血破瘀之品,取蜜为丸,酒煎丸服,以渐功缓行,使瘀消而痛止。
  去热毒之壅 热毒壅积,多形成疮疡痈肿。消法能去热毒之壅,使肿疡得以消散,免受溃疡及手术之苦,故是肿疡的重要治法。《金匮要略》于内痈外肿皆用消法去其热毒之壅,且有内治外敷之不同。
  1.内治 以泻热活血解毒之药,使壅积之热毒之药,而达到消痈的目的。如肠痈见“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时时发热”,系脓未成之实热证,仲景用大黄牡丹皮汤,以泻热消瘀、排脓消痈。徐忠可谓:“此方虽为下药,实内消药也。故稍有脓则从下去,无脓即下出血之已被毒者而肿消矣。”此外,赤小豆当归散之治惑病内发脓疡,见“目赤如允鸠眼”等脓已成之证。赤小豆、当归活血行湿排脓。升麻鳖甲汤治阴阳毒见“咽喉痛,唾脓血”等候,升麻、鳖甲等解毒软坚散瘀,均系消热毒壅积之法。
  邪毒久郁不散,可转为慢性痈疡,见“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等症,治以薏苡附子散。方中薏苡去湿而消滞,败酱解毒而消痈,少佐附子辛热温阳取行郁滞之气。全方令积冷者去、凝滞者化,从而达内消之效。本方于慢性虚寒性脓已成之疮痈疗效较好。
  2.外敷 将具有渗透及消散作用的药物敷于患处,直接作用于痈脓,使疮痈壅结之毒得以移深居浅、自表而出,或毒势溃散、潜消默化、内消于无形,以收肿消毒散之功。如湿热毒邪聚于皮肤而成浸yin疮,用黄连粉主之。该方于清热燥湿与收敛生肌并用,凡乳疮、诸显疮、黄烂疤疮均可用此方消之。
  去痰湿之壅
  1.温阳消饮 《金匮要略》治痰饮病,以“温药和之”。魏念庭曰:“言和之,则不专事温补,即有行消之品……盖痰饮之邪,因虚而成,而痰亦实物,必少有开导。”仲景以苓桂术甘汤肾气丸为主方治疗。苓桂术甘汤乃温中去湿之剂,“胃寒痰生,胃暖则痰消也,脾湿饮留,脾燥则饮祛也”(魏家庭语)。温中则脾运而饮蠲也。肾气丸为温肾利水之品,且能“烘暖中焦之阳,使胃利于消而脾块于运,不治水而饮自无留伏之患。是治痰饮以升胃阳,燥脾土为第一义,而于命门加火,又为第一义之先务也。”可见,化痰消饮欲待先温脾肾之阳,尤以温中阳为要。篇中苓甘五味辛汤一组方剂,其中姜辛味是浊寒化饮之妙品,使饮从内消;茯苓淡渗利水,令水从下出;甘草益胃。脾胃健运,则水饮自消。此组方剂虽可随证加减、变化灵活,但总以温阳消饮为原则。又如胸痹病多因胸阳不足、阴邪上乘,所用栝蒌薤白白酒汤类方剂,则属通阳散结、消胸中痰饮聚结之法。
  2.理气消痰 痰随气行,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故理滞结之气,亦能去壅聚之痰。如梅核气多因七情郁结、痰凝气滞、壅积于咽喉之间所致,仲景用理气消痰之半夏厚朴汤治疗,以行气调气之力而收化散痰结之功。又如炽术汤治疗气滞饮停而致心下坚、如杯如盘之证,因痰饮之痞结因于气聚,故以枳实理气消胀为君,白术健脾燥湿为辅,所谓“治痰先治气,气顺则痰消”。
  “以消为贵”,不仅是外科疾患的治法总例,也是内科有形壅积之疾的重要治则。消能使有形之邪消散于无形,能使沉疴痼疾免受手术之苦。《金匮要略》将消法灵活应用于内、外科疾患,其方法值得借鉴。
相关文章
 易筋经
 跪求救治ALS
 岭南草—野蔷薇
 厚朴散(《圣惠》卷四十七。)
 阴络刺血--正气
 黄连断下丸(《永类钤方》卷十三引《管见良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