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黄帝内经教程:风为百病始;阴阳消长
来源:风为百病始;阴阳消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洪图教授


接着讲《生气通天论》的内容。在126页。我们已经讲过了第三个自然段,就是“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那一段,那一段呢,同样是说阳气失常之后,可以引起各种疾病,比如最后一句,它说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就是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我们谈到了魄汗就是自汗,自汗出的时候,未尽的汗没出完,正在出汗,这个时候,形体就是弱的,因为汗孔张开的,邪气容易侵犯。就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形弱。气烁,汗出则有热,所以叫气烁,这个时候如果再受到风寒之邪,可以导致汗孔的闭塞。因而出现里有热,而外有风寒,热郁于内,风寒疏表,风寒疏于外。因此可以出现寒热往来的疟疾。这个疟疾在《内经》里边,主要时说有寒热往来的症状,一天可以出现一次,也有两天出现一次,一般的话,都是先冷,冷到什么程度呢?冷到厚衣汤火不能温,穿多厚的衣裳,盖多厚的被子,泡在热水里去,那还是冷。热到什么程度呢?《内经》形容说,热到冰水不能解,给他搁到冰里去,给他喝凉冰,他还热。所谓汤火不能温,冰水不能解,说的冷就冷到汤火不能温的程度,热就热到冰水不能解的程度。就是那疟疾先冷后热,然后呢,《内经》又讲一般还有头痛,说头痛如裂,疟疾可以出现头痛这些症状。

但是《内经》说的这个疟疾,一般的说,是一天一发作,也有两天一发作,还有三天一发作,就根据发作的频率,分成一日疟,二日疟,间日疟。《内经》所说的疟,又有如疟这种现象,《内经》本身又有这个词,叫“如疟”,好像是疟疾,《内经》里有的疟,说的是如疟,有的时候说是如疟,有的时候不说如字,其实也是讲的如疟。就是一天可以有很多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往来寒热的这种现象,寒热如疟。现在呢,分疟疾,还有真疟,假疟,所谓真的就是在血液里头,查到有疟原虫的那种疟叫真疟,没有疟原虫的那种疟叫做假疟。不过话说回来,按我们中医治疗,不论吃药也好,针刺也好,有疟原虫的那种疟,和没有疟原虫的那种疟,常常是用同样的方法治疗,所以呢,还是要辨证论治。但是基本治法,治疟还是有些基本治法,吃药还可以说,吃些中药去,疟原虫没有了,那就算你把疟治好了。用现在的生化检查、理化检检查的方法,血液里头再也见不到疟原虫了,可以说是吃药吃的,针刺呢,用针刺的方法治疗疟疾,同样是在查血里头没有疟原虫。针刺穴位上也起到这样一种治疗作用,所以疟,或者如疟,现在的说法,概念上根据有没有疟原虫,叫做真疟或者假疟。

在中医的治疗方法上,无论是用药还是用针,还是用其他按摩以及其他的方法,都是用辨证施治的方法,当然,对疟疾这个病来说,也是一个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的辨证论治。

下面看第四个自然段,

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蓄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写,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风者,百病之始也,这句话,我们在前面讲的时候,已经提到过,强调了,风者,百病之始,又是风为百病之长,又风为六yin之首,六yin之首不是《内经》的话,风为百病之始,风为百病之长,但是《内经》的话。外邪致病,风为先导,风邪又常和其他的邪气相杂而病,相互结合起来,侵入人体。风者,百病之始也。

清静则肉腠闭拒,清静,就是指人体的阳气的运行正常,就如同我们在本篇的第一段,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这两个清静的意思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人体的阳气运行正常,那么则“肉腠闭拒”,腠理密闭,外邪就不容易侵入,阳气正常,司开合的功能正常,抵御邪气,因此说,

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大风也就是指的大的邪气,苛毒呢,其实就是指的尖锐的病毒,苛字本身是细、尖锐的意思,教材注释29上说,苛,暴也。大风苛毒,是指致病性强的病邪。苛是强暴,暴力的暴。其实也是细,细微,尖锐这样的意思。过去有一句话叫苛税猛于虎,那个苛就不单是暴,也是细,什么都上税,很严厉。也是这个意思,苛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也不能伤害人体,为什么?肉腠闭拒,阳气正常,能够抵御邪气。

此因时之序也,这是由于能够按照时令,根据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按照自然界那个阴阳变化的顺序,来养生,因时之序来养生。所以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故病久则传化,疾病久了,没有及时的治愈,没有及时的给他治好,邪气没有很快得排出去就要传化,要转化,要变化,疾病要发展,所以叫传化,

上下不并,良医弗为,上下是指人体的上下,阳气上下不能交通,因为有邪气侵入,良医弗为。当人体阳气上下不相交通的时候,良医弗为,高明的医生也很难有什么更好的措施。就是难治了。人体的正气已经不能够发挥作用的话,良医弗为。高明的医生也很难有什么作为了。

故阳蓄积病死,阳气蓄积,那就是实证,阳热之气瘀滞了,不能正常宣散了,阳热之邪,阳热之气瘀积就成邪气了。就成病气了。本来阳气是正常之气,正常运行,发挥作用,那是阳气。但是这个气瘀滞在一起了,那就成了火热之邪了,又成了阳邪了。所以阳蓄积病死,也可以导致死亡。

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阳气蓄积,阳气挡隔,其实有相近的意思。挡,第一个字“当”是“挡”的意思。阻挡的挡,不通畅的意思。阳气挡着,阻挡起来,也是瘀积不通,隔是阻断不通,当是阻挡。阳气不能通畅了,阻滞了。隔者当泻,这个时候应当用泻法。应该用宣散法,应该用通阳气之法。隔者当泻。

不亟正治,粗乃败之,如果不及时的,很快的,亟,作频繁、很快讲,快速,不快速的给以治疗的话,这个就要引起严重的后果。或者是死亡。所以叫粗乃败之,那是为粗工所败。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最后一个小自然段,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这是说,阳气在一天之内的盛衰情况,自然界一天之内,早中晚阳气有盛衰的变化,人体呢,生气通天,所以人体的阳气也随着有盛衰的改变。阳气有盛衰的改变,所以抵抗力,人的抵抗外邪的能力就有强有弱,在一天之内,可以有变化。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白天主于外,夜间主于内,

平旦人气生,平旦的那个时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人气生,人气就是阳气,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生气,题目上所说的《生气通天论》那个生气。人体的阳气也开始生,也就开始上升,阳气夜行于阴,昼行于阳。所以平旦时候,出于阳,开始升。这个时候,相对来说,阳气初升,抵抗力就比较好,比较强。抵抗外邪侵犯的能力就开始强了。

日中而阳气隆,我们在讲《营卫生会》的时候,不是有这样的话吗?“日中为阳隆”日中阳隆就是阳气隆盛,自然界的阳气隆盛,人体的阳气也隆盛。所以,日中的时候,抵抗外邪的能力最强。

日西而阳气已虚,太阳西沉了,自然界的阳气也开始下降了。人体内的阳气也开始要虚了,所以日西而阳气已虚。

气门乃闭,气门是指的汗孔。这个时候应该闭。因为阳气虚了,再过分的汗孔舒张的话,容易受到外邪侵犯。所以气门,汗孔应该闭。而不要再像中午那样可以出汗。可以张开,可以舒张。所以气门乃闭。

是故,因为是这样的,也就是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所以人们在养生的时候,是故,

暮而收拒,到日暮的时候,应该收敛,应该抵御,用收敛来抵御外邪,抗拒外邪。活动也要适当的收了。

无扰筋骨,不要再扰动筋骨,过分的体力活动。

无见雾露,因为阳气虚了,不要再见雾露,不要再过分的接触外邪。雾露之邪,这里也可以说泛指邪气,这是由于日暮阳气虚,气门应该闭,所以应该收拒,人的活动应该适当收敛。以拒抗外来的邪气。不要再过分扰动筋骨。也不要再过多的接触外来的邪气。

反此三时,如果违反了平旦、日中、日暮,阳气盛衰这个变化,这三个时,

形乃困薄,人的形体就要困顿而衰薄。阳气受损伤,所以形体就要困而衰薄。

这是从人于自然相通应的这个观点,来分析这个问题的。特别是在古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那个时代,这个强调更是很符合实际的。但是你说现在就是有这个特殊情况,一些体育比赛偏偏在晚上,偏偏在晚上,而且据说现在研究人到晚上的时候,精力,活动能力反而提高,反而强。还有这样的报导。我想在晚上的话,也有晚上的同时情况,白天人们都去上班了,你那体育比赛谁看?没人看,票也就卖不出去,又影响到其他的了。所以在晚上,在周末,那你总不能说周末人的精力就足吧。说周末比赛。所以恐怕晚上比赛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市场因素,恐怕也只那里起作用。但是从我们传统的理论上来看,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是一致的。平旦人气生,日中人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因此人的活动应该按照这个规律来活动。

这一段我们就串讲完了。

【理论阐释】

128页。我们在上一段理论阐释当中,提出来过所谓的重阳思想。你看,这一段理论阐释,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讲的阳气的生理功能。

1. 阳气的生理功能

这段强调的阳气的生理功能。总结一下这段原文,提出来阳气生理功能。主要是从两个方面:

  1.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或说养神则精,养筋则柔。阳气正常,充沛,人的精神就旺盛,精力就充沛。人的筋就柔韧,运动就灵活。其实,养神和养筋,本身养筋,那个筋又是属于形体,神就是神,筋就是形,所以阳气又养神,又养形。那人无非形神而已。所以阳气的重要生理功能又能养神,又能养形。如果形神失养,那当然就会出现很多的病。所以我们原文上,又提出了形神失养的一些病证。
  2. 昼夜的阴阳消长变化。也就是刚才我们说的最后那段自然段,阳气者,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那样一个从生到旺盛,到衰这样一个一天之内的过程。当然夜里头阳气就相对比较弱,人体的阳气也藏于内。抵御外邪的能力也就比较差。正是因为阳气随着自然界的阴阳,人体阳气和自然界阴阳之气相应的,所以在一天之内,人体的生理功能上就有不同,生理功能不同,就影响疾病的变化,所以教材的129页第一行,就引了《灵枢经》一日分为四时,这一篇的话,那是说疾病情况,疾病情况说,旦慧,平旦的时候比较好,比较轻,昼安,白天的时候那病就最轻。夕加,到太阳西下的时候,病证就加重,夜甚,夜里的时候,一般的病证就比较重了。这指的一般病证而言。就是说相当多的疾病,都有这样的特点,天亮的时候病情比较平稳,白天的时候比较好,一到傍晚病情有加重现象,到夜里头病最重,这是这个说法的依据,同样是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到夜里头阴气盛,而阳气最虚,所以疾病的变化也有这样一个规律。所以这都是一个道理。人于自然相统一,天人相应。这一个理论。尽管在不同的篇章上有不同的说法,这理论都是一致的。

2. 阳气的病理

特别是这一段讲这个阳气的病理,讲得比较多了。也就是我们理论阐释的第二个问题,阳气的病理。

  1. 卫气失常。卫外的功能失常,外邪容易侵入。有因于寒,因于暑,因于湿,还有因于风。(那个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那个因于气,也可解释成因于风。)就是阳气失常,容易受到外邪侵袭。所以这里举了有风,有暑,有湿,有寒。外邪侵袭。
  2. 阳气过亢,引起精绝。阴精枯竭,而出现煎厥。阳气之所以过亢,提出来的是烦劳则张,这就不是外邪,是由于烦劳。精神和体力过分的劳动,劳累,而使阳气亢盛,阳气亢盛了,而消耗阴精,使阴精枯竭,再遇到夏天这种阳气盛的时候,就可以出现煎厥。也就是《阴阳应象大论》我们所说的,这个阴虚之病、阳盛之病耐冬不耐夏。到夏天就不能耐受了。那个道理又是一样的。
  3. 阳气厥逆,大怒则形气绝。由于大怒,使阳气上升,上亢。气血都上逆而血菀于上,出现薄厥。薄厥好像有的时候,似乎类似于现在所说的脑溢血,就是中风的这种现象。
  4. 阳气又可见偏沮,阳气不足,不能温煦全身,而出现一侧有汗,一侧无汗,可以出现阳气不济。阳气不足,汗也不能出遍全身。
  5. 阳气阻遏,有这样的情况,被湿邪,被风寒之邪所阻,可以出现痱子痤疮,或者酒糟鼻子。举止也一些例子。
  6. 膏粱厚味,也可以使阳热内盛,厚味积热,热积在里面,生火,生痰,生热,俗话所说的“鱼生火,肉生痰”,都是因为膏粱厚味。实际上泛指膏粱厚味而言。
  7. 阴阳开合不得,邪入于里,而出现各种病证,比如说,邪气入脉,出现瘘管,又出现大偻,筋脉拘急,引起伛偻,出现营气不从,生的疮。还有呢,邪气从腧穴而进入而影响内脏,引起善畏和惊骇等一下精神症状。这都是阳气开合不得,使得邪气入里,流连不去,而出现的各种病证。
  8. 阳气阻隔,上下不能交通了,所以这是应当急用泻法。祛除它的火热之邪,使阳气疏通。

这是这段从理论上来说,整理一下阳气病理,本段就提出这样八个方面的问题。这八个方面同样是举例,不是阳气的所有病理。

3. 因于寒,欲如运枢

我在讲这句话的时候,曾经提到过,所以这就不再讲这个问题了。

【临证指要】

130页。

1. 煎厥与薄厥

薄厥,临证指要提出来,这是一种危重的病证,类似于临床所说的中风病。也就是中医对脑中风证的最早记载。这个是和阳气失常有关,又常和大怒有关。情绪激动,大怒指的情绪的激动,导致气血逆乱而出现的。当然本身它还是有阳气失常,作为一个前提。如果没有阳气失常那个前提,一般的大怒也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再有呢,就是说这个薄厥的重证是这个,这一段当中就是这个薄厥和煎厥,关于薄厥这一段。第二个是说薄厥的轻证,薄厥的轻证,我们这里提出来,就类似于现在所说的癔病,也开始出现昏迷不醒等这些症状。情绪一激动,他就出现昏迷不醒等等这些现象。这是轻证。《金匮要略》那个脏躁,也类似于这个问题。用甘麦大枣汤治疗那个。妇人无故自悲伤。有的就昏厥过去了。

关于煎厥一证,那是属于阳亢而阴虚,最后导致阴精枯竭的虚证,同样是比较危重的病证。所以说临床看到这样的病,那是比较严重了,应该及时抢救。

临证指要的第一个问题,联系到临床,用煎厥、薄厥来联系,煎厥、薄厥这两个证候,你首先要记住一虚一实,煎厥是虚证,到煎厥这个时候,薄厥还是实证。

2. 邪气侵犯人体

外邪侵犯人体,这里举的是因于湿,主要是举例了一个湿邪。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关于这个病机,我们讲了,湿邪阻遏了阳气,使得阳气不能上升,清阳不能上升,所以导致头重如裹,如包裹一样。头困重不舒服,那么湿邪内郁,郁而化热,湿热之邪阻遏阳气,使得阳气不能温煦筋脉,因此出现筋脉的緛短或者弛长。短烁或者松弛而长。緛短就是拘挛,弛长就是字体痿软不用。教材举了《至真要大论》说“诸痉项强,皆属于湿”,举了些湿,又举了《丹溪心法》用二妙丸,治疗筋脉的弛缓,治疗湿证。这个临床治疗湿证其实比较多见,比如说,那个表湿属于外感病,湿困于表,外邪引起的,可以头昏,困重,身体沉重,背部洒洒恶寒,好像有凉水一样。后背不舒服,舌苔有点薄白太·腻苔,虽然是外感,有的是三个月,有的五个月,甚至有的三年、五年就这样它也不好。一般的说表证病程短,但是那个湿,湿邪黏腻,缠绵难愈,所以表湿没有多年都不好,这个临床病例还是并不少见的。

我记得有这样一个病例,那还是七十年代初,北京中医学院,现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办分校。在山西省暨山县办分校,就派我过去讲《内经》。那个班上有一个班长,这个班长说一个转业军人,那叫志愿兵,当了三年兵回来了。在哪当的兵?在四川某地。当兵有一个特殊的情况,每天早晨都训练,那是没问题的。当兵都得训练。练完之后,出了一身汗,就到水溪里去洗澡,洗头洗澡,有这么一个过程。这位同学回来上学来了,那是工农兵学员,当班长,这个班长他当时就是这么转业回来的兵。好,一上课,他就犯困,老师讲课,他用手扳着眼皮,眼睛睁不开,就得睡。早上要按时起床,同学也得要早晨锻炼,老得别人拉着叫着才能起床,就这么要睡,困,然后头发沉,首如裹的症状出来了。后背,刚才我说有发凉的那种症状,已经有几年了。当兵的时候就出现了,不严重,一到转业的时候,回来之后,这个症状就跟明显了。这种现象已经有那么一两年了。你说他不自觉吧,他很自觉,他特别愿意该起床上课,别打瞌睡,但是他就控制不住,吃过什么药呢?我看吃过补气的药,人家原来请人看过,吃过药,吃过活血化瘀的药,因为七十年代初,这个活血化瘀这个法非常盛行,很多病来了,都是活血化瘀,他也就吃过活血化瘀的药。当然效果不好。其实这个病人,我们看他首如裹,因于湿式主要的症状,湿气郁遏了阳气,阻遏了阳气,阳气不能上升他当然脑子不清楚,精则养神,阳气不能养神了,神当然不精明。首如裹,当然头困重,其实还是属于表湿,因为后背还有怕凉的现象。基本方,就是“羌活胜湿汤”。羌活胜湿汤是治湿邪在表,头腰重,发汗升阳有奇功。它有点发汗作用,湿邪嘛,发散一下,但是不会哗哗哗出很多汗,像麻黄汤那样发汗退烧,不是那样,所以湿邪在表,相对来说病程比较长,不见得都是几天内就会好。当然也有表证病程短,湿邪表证相对它有长的。

再有,湿邪的问题,有这样一个病例,这个病例也写在我这个小本书里,叫做《黄帝医术临证切要》,这小本里头我曾经选上了,是这个病例。是湿热不攘,伤于筋的问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这样的问题。你看这个病例,这是七四年十一月看的病,那相当早了,二十多年前了。一位四十二岁的男子,找我看病的时候是这样的,头部外伤,外伤手术后半年余,半年多了,头哪个部位呢?头的右侧外伤,这个外伤原因,病例上没写,实际上我到现在记得很清楚,七十年代初的时候,我们中国大陆,那时深挖洞,广积粮,说是要预防外敌的侵略,到处挖防空洞,北京是这样,别的地方我不清楚,北京到处挖防空洞,这个挖防空洞有的是从地下挖,有时候敞开,开放式的挖, 挖完了上面再盖起来,这位四十二岁的男子,是挖那防空洞挖敞开的,他在地下挖,把土仍上来之后,用那个两轮的手推的车,别人再把那土推走。他在地下干活的时候,上面那个推车不知怎么被谁碰下,还是没放稳,掉下来了,正好砸在他头上。是很危险的,没有砸死。但是脑部受了外伤,赶紧送到医院去,医院给他做开颅取血术,救活了。救活了,留下什么问题呢?左侧肢体活动不便,尤其是下肢为甚,自足至膝内翻,脚到膝盖内翻,就是说足内翻,内翻就不能伸了。能伸就不是内翻了,伸不出来。脚到膝盖不能伸直,也没有力量。无力,等于半身不遂的现象。当在这种半身不遂不是松弛的,下肢还算内翻的。当时我在中医的门诊部,中医的门诊部是在二层楼的二层上,我记得是几个人,用担架把这个病人抬到门诊来看病。因为他不能走。足内翻,怎么动。下了担架,别人扶着,还是可以往前挪动挪动。就是这样一种现象。头部外伤这个地方,手术后头骨凹陷处还没有修补,头盖骨还没补上。因为四十二岁男子是壮年人,体质还比较壮实,脉濡数,舌质红,舌苔黄厚,腻。大便不爽快。从那舌苔脉像,还有大筋緛短,小筋弛长这个问题来看,明显的是湿热。舌苔黄腻,舌质发红,大便不爽。都是一些湿热的症状。脉还濡数。呃,大筋緛短,小筋弛长,所以拘了,緛短为拘,弛长为痿,就这种现象出来了。但是病因很清楚,就是外伤引起的。那你就外伤引起,的就治外伤,就活血,可他吃过活血药,活血通经,吃过中药,效果不好。

我记得当时虽然本人也是个年轻大夫,还有两位主任级的西医大夫,他们那时是西学中,跟我实习中医,问这两位主任级的西医大夫,说这个这么治?也许是人家客气,说是没有办法。王老师,你来治吧!我来治,人家过去也吃过药了,也没办法,我怎么治?我还活血?还化瘀?还通经脉?恐怕不行。人家已经用过这个法子,不行。到我这里再吃,这半年多的病它就行吗?但是我们学过《内经》的,《内经》讲的很清楚,而且再加上这些舌苔脉象,是一派湿热的现象。《内经》上又有了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那就祛湿,就得用祛湿的法子。也就是“二妙加味”,苍术黄柏,加味药。当初用的是印会河教授说的八妙。他说的是八妙,其实就是二妙丸上加药。加上一共八个祛湿热的药。印先生的八妙是苍术、黄柏、川牛膝、生苡仁、萆薢滑石木通车前。他是这个八个药。我在使用过程当中,这八个药我有时候还用点独活。独活虽然是温性的,但是我取它是风能胜湿的意思,独活又走下肢,独活又是风药。风就能祛湿,他这个病有湿。有的时候我还给他加点乌蛇,散散风,或者还加一些丹参鸡血藤这类的东西,活血通经。是作为次要的,加一些活血通脉的药。基本方,就是苍术、黄柏。苍术、黄柏是二妙。川牛膝加上,那是三妙。加生苡仁、萆薢、滑石、木通、车前子,就用这个思路,给他治了这么四五十天,逐渐好转,这人可以生活自理,还能做简单的体操运动。当然说完全恢复正常也没做到。可是不需要人抬了,自己能走。所以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我治了一个真是湿的问题。那临床上比较多见。就这个病例,他直接原因很清楚,就是外伤,你做外伤去治,无效,我们用祛湿热的方法去治,效果不错,应该是很不错了。

当然这个本事也说明,我在开头讲的时候提到过,所谓病因的相对性的问题。不要一眼盯着那个直接致病因子,是什么?是那个小推车的把把头打了。那个好,你直接解决那个去,那解决不了。然后你又认为是外伤之后必是血瘀,你去活血,不对了。因为他临床症状不是活血,不是瘀血。舌质也不紫,也不黯,脉也不涩,皮肤也不甲错,没有瘀血的现象。你用什么化瘀方法去治疗嘛!一派湿热。所以这个也说明病因的相对性问题。学习中医的理论,就是要掌握这一些东西。不要把问题看得死。病因就是原因,致病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固然是要注意,同时还要注意到所谓审证求因的问题。

3.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的分析

这个部分,自学就可以了。这一段我就讲完了。


下面讲第四个自然段,这段在130页下边,我再回头说一下,上边那一段,阳气失常,受邪为病,这些内容大伙一个记熟,那一段,就126页那一段原文。应该记熟。现在我们看130页那一段,到131页上边。这段原文,讲阴精的作用,以及因于和调的重要性。讲阴精的作用及因于和调的重要性。前面那几段讲的都是阳气的作用,这一篇重点就是要突出的阳气,重视阳气,讲的阳气的生理和病理,但是不要忘记,阳气是离不开阴精存在的。所以接着就讲了阴精的作用。和阴阳和调的重要性。我先读一遍。


歧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风客yin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这一段,也是要熟记的。下面我们串讲。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亟,教材注释也挺清楚,是频数的意思,不断的意思,阴藏精而起亟,也就是阴精不断的频繁的起来,做什么呢?来支持阳气。教材说,与阳气相应。不断的起来,与阳气相应。其实讲的就是由于相互配合的问题。阴为阳之基,阴精是阳气的基础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

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呢,是卫外而为固,保卫体表,保卫御外,同时是阴精那个固密。能够使阴精固密。阴精藏于内,而不断的起来供给阳气,作为阳气的根基。而阳气固密于外,保护阴精,使阴精固密而不露泄。所以,阴者藏精而起亟,阳者卫外而为固。这两是讲阴阳相互关系。阴为阳之基,阳为阴之用。

阴不胜其阳”,阳气过盛,而阴气不能与它相配合了,是指的阳气过盛,而阴精不能与它相配合。或者阳气过盛,阴精就要衰。阴不胜其阳。它俩应该是相互配合的,阳气过盛,阴不能与它配合了,阴气衰。

则脉流薄疾”,薄疾,薄还是迫的意思,逼迫的迫,疾就是快,阳热之气逼迫血脉,所以脉象很快。血流急速,脉搏也数。脉流薄疾,热邪迫于血脉,因此血流急速,脉象也急数。

并乃狂”,并,阳邪并于阳位,阳热之邪过盛,阴精不能跟它很好的配合,阴精不足了,热伤阴了,阳热之邪并于阳位,比如说,并于阳明,并于心,心为阳中之太阳。这样的话,都可以扰乱心神,使得神志受热邪扰乱。受阳热之邪扰乱。我刚才讲了,正常的阳气盛人体生命必不可少的,但是阳气过度,超过限度,不管你烦劳则张也好,还是阳气挡隔也好,这都称为邪气了。所以成了火热之邪。所谓气有余,便是火。咱们口头语说上火了。上火了火从哪里来?不完全是从外边来的。很重要的,或者最常见的说上火了,是体内的火。体内怎么有火了?气有余便生火。功能紊乱了。这个有余是紊乱。超过一定限度了,还是失调了。因此,那阳邪并于阳位,阳热之邪,当然这阳热之邪可以,外邪也可以,火热之邪也行,人体内的阳热之邪也可以。并到什么地方?阳位。我刚才举例,阳明热盛,心,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心为阳中止太阳,心为阳脏,那么都可以出现狂。狂躁不安,精神性疾病,神志失常。所以阳明病有神昏谵语,也是神志失常的问题。狂躁不安,这精神性的疾病,也多半有阳热之邪侵犯。

[完/52:58]


相关文章
 论腹痈(十三)
 请教:舌苔厚过敏性鼻炎易咳嗽的宝宝能用玉
 阳痿从厥证论证
 舒驰远的伤寒学
 葶苈散(《圣惠》卷四十二。)
 请教各位老师,中医刚学,入门,要看什么书好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