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珍
马云:从容。系古经篇名。见第二节。本篇。详示从容之义。故名篇。吴云:篇内论病情有难知者。帝示雷公从人之容貌。而求合病情。其长其少其壮。容不类也。高云:圣人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从容中道。
帝以此理示诸雷公。故曰示从容。
及于比类 马云:观前后篇内。俱有比类。系古经篇名。然实以比方相类为义。
水所从行 吴云:水。谓五液也。此皆人之所生。指胆胃以下十四端而言。高云:五脏主藏精者。故曰水。
治之过失 吴云:言五脏六腑七情五液。皆人所赖以生。治之者。恒有过有失也。张云:凡治过于病。
谓之过。治不及病。谓之失。不得其中。皆治之过失也。志本。失。作矣。
子别试 吴云:别。谓往时也。张云:别试通者。谓素之所通也。其有未通者。当请问其所不知耳。
志云:别者。谓未通天道也。高云:既诵脉经。当于脉经辨别。而试通之。简按诸注义未稳。盖别试者。谓脉经上下编之外。别有所通。试论之也。下文子言上下以对何也语。可见耳。
窈冥 熊音。窈。乌绞反。深也。吴云:窈冥者。义理玄妙。非书传之陈言也。
脾虚浮似肺 张云:脾本微软。病而虚浮。则似肺矣。肾本微沉。病而小浮。则似脾矣。肝本微弦。
病而急沉散。则似肾矣。脉有相类。不能辨之。则以此作彼。致于谬误。此皆工之不明。所以时多惑乱也。按王氏曰:浮而缓云云。此详言五脏脉体。以明本节之义也。所以诊法有从部位察脏气者。有从脉体察脏气者。
得其义。则妙无不在。学人当于此而贯通焉。
从容得之 马云:若明从容篇比类之。则窈冥之妙传矣。吴云:从人之容色。而求病情。斯得之矣。
志云:从容者。天之道也。天道者。阴阳之道也。简按诗都人士笺云:从容。犹休燕也。正义云。休燕。闲暇之处。中庸云。从容中道。圣人也。家语哀公问云。夫诚。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所以定体也。
广雅云。举动也。考数义。王以安缓释之。乃为允当。
怯然 熊音。怯。去劫反。畏也。
夫从容之谓也 吴云:帝言若是者。宜从其人之容貌。而合之病情也。张云:引经语也。如下文。
志云:此言经脉之当求之于气也。夫从容者。气之谓也。高云:比类者。同类相比。辨别其真。必从容而得之。故曰:夫从容之谓也。
简按今从高注。
年少则求之于经 张云:年少者。每忽风寒劳倦。所受在经。简按志以年长年少年壮。为长女中女少女。以为三阴之义。注义迂回。不可从。
夫浮而弦 张云:肾脉宜沉。浮则阴虚。水以生木。弦则气泄。故为肾之不足也。简按仲景云。弦则为减。即此义也。
水道不行 张云:精所以成形。所以化气。水道不行。则形气消索。故怯然少气也。
一人之气病在一脏也 吴云:一人之气。病在一脏。一脏不再伤。故三脏俱行。不在法也。张云:凡此皆一人之气。病在肾之一脏耳。即如上文雷公所问头痛者。以水亏火炎也。筋挛者。肾水不能养筋也。骨重者。肾主骨也。哕噫者。肾脉上贯肝膈。阴气逆也。腹满者。水邪侮土也。时惊者。肾藏志。志失则惊也。不嗜卧者。阴虚目不瞑也。病本于肾。而言三脏俱行。故非法也。志高义同。
三脏俱行 简按行字。诸家无解。盖谓病之行也。
此何物也 高云:此何故也。简按物训故。未见所据。
子所能治知亦众多 吴云:帝言子所能者。治所知之病。亦众人之所称欤。张云:言子之所能。余亦知其多。但以此病为伤肺。则失之矣。简按张似是。
譬以鸿飞亦冲于天 吴云:譬之鸿飞。亦常冲天。然有时而下。不常高尔。张云虽所之任意。而终莫能得其际。亦犹长空浩渺之难测耳。高云:粗工妄治而愈。是千虑一得。譬以鸿飞亦冲于天。简按张注似稍通。
冲。 同。
化之冥冥 马云:化字。恐当是托。世本讹也。吴云:变化于冥冥莫测之境。张同。志云:察造化之冥冥。
何必守经 吴云:何必执守经常哉。
去胃外归阳明也 吴云:去其胃腑。而外归阳明经也。
二火不胜三水 吴云:二火。犹言二阳。谓胃也。三水。犹言三阴。谓脾也。言太阴之气。外归阳明。
阳明不胜太阴。是以脉乱而失其常。常脉浮缓。今失而为浮大虚矣。高同。马张仍王。
由失以狂也 简按孟子。王由足用为善。由。与犹通。王注本此。高为从之义。非是。
经脉傍绝 张云:肺脏损坏。则治节不通。以致经脉有所偏绝。
是失吾过矣 吴云:是失二字为句。
www.lindalemus.com/jianyan/名曰诊轻 吴张据太素。轻。作经。张云:明引形证。比量异同。以合从容www.lindalemus.com/shouyi/之法。故名曰诊经。乃至道之所在也。马志高从王注。恐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