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教程:⑤厥论篇第四十五
来源:⑤厥论篇第四十五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卷五 厥论篇第四十五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厥、逆也。气逆则乱。故发为眩仆。卒不知人。此名为厥。与中风不同。有寒热者。有阴有阳也。)

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阴阳二气。皆从下而上。是以寒厥热厥之因。由阴阳之气衰于下也。)

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足下、足心也。热为阳厥。而反起于阴分。故问之。)

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足三阳之血气。出于足趾之端。表者。外侧也。三阴之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若阳气胜。则阴气虚而阳往乘之。故热厥起于足下也。张兆璜曰:足心、足少阴经脉之所出。阴阳类论曰:三阳为表。二阴为里。盖太阳为诸阳主气。少阴为诸阴主气也。)

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趾而上于膝者。何也?(上节论阳胜于阴。则为热厥。而寒厥起于阴之本位。故问之。兆璜曰:阴阳二气。阴为之主也。)

岐伯曰:阴气起于五趾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趾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足三阴之血气。起于五趾内侧之端。里者内侧也。集于膝下者。三阴交于踝上也。聚于膝上者。三阴经脉。皆循内股而上。故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兆璜曰:阴阳二气。皆起于足。是以伤寒病足经而不病手经也。张应略曰:阴阳六气。只合六经。足之六经。复上合于手者也。)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此下二节论寒厥热厥之因。寒厥因失其所藏之阳。故曰失。)

岐伯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宗筋根起于胞中。内连于肾脏。阴阳二气。生于胃腑。输于太阴。藏于肾脏。太阴阳明。合聚于宗筋者。中焦之太阴阳明。与下焦之少阴太阳。中下相合。而会合于前阴之间。兆璜曰:论寒厥曰太阴阳明之所合。论热厥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是阴阳二气。本于先天之下焦。而生于后天之中焦也。)
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下气上争不能复。精气溢下。邪气因从之而上也。(此言寒厥之因。因虚其所藏之阳而致之也。夫秋冬之时。阳气收藏。阴气外盛。此寒厥人者。www.med126.com因恃其质壮。过于作劳。则下气上争。不复藏于下矣。阳气上出。则阴藏之精气亦溢于下矣。所谓烦劳则张。精绝也。邪气者。谓阴脏水寒之邪。夫阳气藏于阴脏。精阳外出。则阴寒之邪。因从之而上矣。)
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此言气因于中焦水谷之所生。然藉下焦之气。为阳明釜底之燃。如秋冬之时。过于作劳。夺其阳气。争扰于上。阴寒之邪。又因而从之。则中焦所生之阳亦衰。不能渗营于经络矣。中下之气。不能互相资生。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兆璜曰:渗者。渗于脉外。营者。营于脉中。营气宗气。皆精阳之气。营行于脉中。诸阳之气。淡渗于脉外。非独卫气之行于脉外也。)

帝曰:热厥何如而然也?
岐伯曰: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执业药师。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于四肢也。(此言热厥之因。因伤其中焦所生之阴气也。灵枢经云。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夫卫气者。水谷之悍气也。酒亦水谷悍热之液。故从卫气先行于皮肤。从皮肤而充于络脉。是不从脾气而行于经脉。故络脉满而经脉虚也。夫饮入于胃。其津液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于肺。通调于经脉。四布于皮毛。是从经脉而行于络脉。从络脉而散于皮肤。自内而外也。酒入于胃。先行于皮肤。先充于络脉。是从皮肤而入于络脉。反从外而内矣。不从脾气通调于经脉。则阴气虚矣。悍热之气。反从外而内。则阳气入矣。阳明乃燥热之府。藉太阴中见之阴化。阴气虚而阳热之气内入。则胃气不和矣。胃不和。则所生之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能营于四肢。而为热厥矣。)
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搏。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也。夫酒气盛而 悍。肾气日衰。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也。(夫饮酒数醉。则悍热之气。反从外而内。而酒气聚于脾中矣。若饱以入房。则谷食留于胃中。脾脏不能转输其精液。而谷气聚于脾中矣。气聚于中而不得散。酒气与谷气交相侵搏。则热盛于中矣。中土之热。灌于四旁。故热遍于身也。入胃之饮食。不能游溢精气。下输膀胱。故内热而溺赤也。夫肾为水脏。受水谷之精而藏之。酒气热盛而 悍。则肾脏之精气日衰。阴气衰于下。而阳气独胜于中。故手足为之热也。 张兆璜曰:寒厥因失其所藏之阳。而致中气日损。热厥因伤其所生之阴。而致肾气日衰。当知中下二焦。互相资生者也。张应略曰:上古之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今时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是人之所当调养者。阴阳精气耳。苟得其养。可同归于生长之门。苟失其养。则为暴仆卒厥。)
帝曰: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暴不知人。卒然昏 。或仆扑也。半日气周之半。一日气行之周。)

岐伯曰: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胀满。(阴气盛于上。谓中焦之阳气日损。阴气独盛于上也。阴盛于上。则下焦之阳气亦虚。阳虚于下。是以腹胀满也。)
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也。(下气、谓下焦之元阳。邪气、肾藏水寒之邪也。阳气盛于上。谓阴气虚而阳气独胜也。阳盛于上。则下气重上。下气上乘。则寒邪随之而上逆。逆则阳气乱于上。而卒不知人。灵枢经曰:清浊之气乱于头。则为厥逆眩仆。此论阴阳二气之并逆也。兆璜曰:前论下气上争。则中焦之阳气日损。阴气虚中。则下焦之肾气日衰。此复论阴气盛于上。则下气亦虚。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又一辙也。)
帝曰:善。愿闻六经脉之厥状病能也。(上节论阴阳二气之厥。故帝复问其经脉之厥状焉。病能者。能为奇恒之病也。夫奇恒之病。不应四时。多主厥逆。是以六经之厥。能为诸脉作病者。皆属奇恒。因于论厥。故列于厥论篇中。原属厥逆奇恒之病。故先提曰病能。而列于病能篇之前也。)
岐伯曰: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仆。(巨阳、太阳也。足太阳脉。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背挟脊。抵腰中。下贯臀。入中。循 内。出外踝之后。是以厥逆于上。则为首肿头痛。厥逆于下。则为足不能行。神气昏乱。则为 仆。太阳为诸阳主气也。此病在经而转及于气分。故曰发。)
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癫狂走呼。妄言妄见。阳明之脉病也。其脉循腹里。属胃络脾。经气厥逆。故腹满胃不和。不得卧也。阳明乃燥热之经。其经气上出于面。故面赤而热。)
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 不可以运。(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 。从耳后。入耳中。下颊车。循胸过季胁。出膝外廉。循足跗。故逆则暴聋。颊肿胁痛。足 不可以营运。)
太阴之厥。则腹满 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 音嗔。引起也。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故厥则腹满 胀。食饮入胃。脾为转输。逆气在脾。故后便不利。脾不转运。则胃亦不和。是以食则呕。而不得卧也。)
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腹满心痛。(足少阴之脉。属肾络膀胱。贯肝膈。入肺中。出络心。注胸中。循喉咙。挟舌本。经脉厥逆。而阴液不能上资。是以口干心痛。肺金不能通调于下。故溺赤。水火阴阳之气。上下不交。故腹满也。)
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 内热。(足厥阴之脉。内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故厥则少腹肿痛而腹胀。其下循阴股。入毛中。环阴器。抵少腹。是以泾溲不利。阴缩而肿。肝主筋。膝者经之会。经脉厥逆。不能濡养筋骨。故好卧而屈膝。其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 。厥阴木火主气。荥俞厥逆。故 内肿热也。阴阳二气。皆起于足。故只论足之六经焉。)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此厥在经脉。故当随经以治之。如经气盛者。用针泻而疏之。经气虚者。以针补之。不盛不虚。即于本经以和调之。名曰经刺。)
太阴厥逆。 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此复论三阴三阳之气厥也。夫手足三阴三阳之气。五脏六腑之所生也。脏腑之气逆于内。则阴阳之气厥于外矣。故复论手足十二经气之厥逆也。中土之气。主溉四旁。足太阴气厥。故 为之急挛。食气入胃。浊气归心。脾气逆而不能转输其精气。是以心气虚而痛引于腹也。此是主脾所生之病。故当治主病之脾气焉。按首言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气起于足五趾之里。是以先论足六经脉之厥状。次言阴阳二气。出中焦水谷之所生。脾主为胃行其精液。是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为之行气于三阳。五脏六腑。皆受气于阳明。故复论手足三阴三阳之气厥也。)
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清。治主病者。(少阴之气。上与阳明相合。而主化水谷。少阴气厥。以致中焦虚满而变为呕逆。上下水火之气不交。故下泄清冷也。按呕变当作变呕。灵枢经云。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言苦寒之味。过伤少阴。转致中胃虚寒。而变为呕逆。与此节大义相同。且有声无物曰呕。故不当作呕出变异之物解。)
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谵言。治主病者。(挛者。肝主筋也。腰者。肝之表也。虚满者。食气不能输精于肝也。前闭者。肝主疏泄也。肝主语。谵语者。肝气郁也。)
三阴俱逆。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三阴俱逆。是阴与阳别矣。不得前后者。阴关于下也。诸阳之气。皆生于阴。三阴俱逆。则生气绝灭。是以手足寒而三日死矣。此厥在气分。故主三日死。谓三阴之气厥绝也。若厥在经脉。则为厥状病能。而不至于死矣。)
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治主病者。(太阳主诸阳之气。阳气厥逆。故僵仆也。阳气上逆则呕血。阳热在上则衄血。此太阳之气。厥逆于上。以致迫血妄行。)
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少阳主枢。是以少阳气厥。而机关为之不利也。颈项者。乃三阳阳维之会。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故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转行。项不可以回顾。)
发肠。不可治。惊者死。(少阳相火主气。火逆于内。故发为肠痈。不可治者。谓病在气分。而痈肿在内。非针刺之可能治也。若发惊者。其毒瓦斯干脏故死。)
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阳明气厥则喘。上逆则咳也。阳明之气主肌肉。故厥则身热。经云。三阳发病。主惊骇。衄血呕血者。阳明乃悍热之气。厥气上逆。则迫血妄行。此病在气而及于经血。故皆曰善。)
手太阴厥逆。虚满而咳。善呕沫。治主病者。(手太阴厥逆。肺气逆也。肺主气。故虚满而咳。不能通布水津。故善呕沫。此是主肺所生之病。故当治主病之肺气焉。夫阴阳之气。皆出于足。此论脏腑之气。故并及于手焉。)
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手心主者。手厥阴包络之气也。手少阴者。心藏之气也。包络为君主之相火。二火并逆。将自焚矣。故为死不可治。)
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手太阳所生病者。耳聋。小肠主液。故逆则泣出也。夫心主血脉。小肠主液。而为心之表。小肠气逆。则津液不能营养于经脉。是以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俯仰。盖腰项之间。乃脉络经俞之大会也。)
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 。治主病者。(手阳明者。肺之府也。手少阳者。手厥阴三焦也。阳明主嗌。肺主喉。兼三焦之火气并逆。是以发喉痹而嗌肿也。阳明乃燥热之经。三焦属龙雷之火。火热并逆。故发 也。张兆璜问曰:手之六经。独心主少阴。与阳明少阳合论者。何也?曰:天之六气。化生地之五行。地之五行。以生人之五脏。五脏配合五腑。是只五脏五腑。以应五方五行。五色五味。五音五数也。所谓六脏六腑者。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合为六脏六腑。复应天之六气。是以论手心主而兼于少阴。论手阳明而合少阳也。曰手厥阴为心脏之包络。固可合并而论。手阳明与少阳并论者。其义何居?曰三焦者。中渎之府也。中上二焦。并出于胃口。下焦别手阳明之回肠而出。故论手阳明。而兼于少阳也。)

相关文章
 归苓散(《杏苑》卷八)
 少女初潮月经黑如泥
 这是一味什么草药?
 肝阴虚和肝阳上亢的鉴别(求助)
 岭南草—猪殃殃
 妊娠消渴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