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郝万山教授讲伤寒论教程:63
来源:63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63 厥阴病提纲、上热下寒证(1)

上次课对厥阴病做了大概的介绍。六经病篇最后一篇是厥阴病。厥阴病原文一共有56条。这56条从我们现在看到的《伤寒论》的原书来看,证候错综复杂,变化多端,或寒或热,或虚或实,有许多根本它就不是病在厥阴肝和心包的证候。所以经方大家陆渊雷,曾经有过一句话,“厥阴病篇尽是千古疑案”,无可研索。在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辨厥阴脉证并治这个题目下,也几个小字:“厥利呕哕附” ,所以我们现在基本上可以认定,王叔和在收集、整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等编到厥阴病篇的时候,他发现厥阴病的原文太少,它和其他病篇似乎不能够匹配,于是乎他就把厥、利、呕、哕,另外一篇治疗杂病的内容,附到了厥阴病篇。厥、利、呕、哕为什么可能附到厥阴病篇? 除了我们刚才所说的,王叔和所见到的厥阴病篇的条文比较少之外,另外,厥证尽管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原因所造成的,可是厥证本身无论是阴阳气的不足,还是有形病理产物的阻滞,还是气机的郁遏,之所以造成手脚发凉,那都和阴阳气在不能顺接于手足有关。阴阳气在不能顺接于手足,这和肝的疏泄机能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把厥证附在厥阴病篇有它一定的道理。

肝是主疏泄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六腑气机就调畅,该升的升,该降的降,而呕、哕、下利这些证候,都是人体气机升降紊乱的一些表现。气机升降紊乱自然也应当和肝的疏泄功能不调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把呕、哕、下利这些证候附在了厥阴病篇。也可以连得上。

厥阴病涉及到肝和心包。肝是主藏血的,所以厥阴病篇也涉及到血证。像出血的证候,像血虚的证候等等。厥阴病从六经病来看,它是六经病发展到最后阶段的证候。如果厥阴病它是从少阴并发展而来的,那就是我们上次课所说的,在心肾真阳衰微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厥阴相火的衰竭,这种情况下,人体五脏六腑的真阳都虚衰,《伤寒论》中把它叫做脏厥。这个病的预后是很差的。进一步发展就是死证。所以厥阴有死证。如果厥阴病不是在心肾真阳衰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是厥阴经、厥阴脏直接感受了外寒,这个情况就不同了。当血虚经寒的时候,出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我们上次在概说提到的,那用当归四逆汤来治疗,当寒邪伤厥阴之脏的时候,出现干呕、吐涎沫、头痛,那就用吴茱萸汤来治疗。当经脏两寒的时候,那就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www.lindalemus.com/shouyi/汤来治疗。这是厥阴的寒证。当外寒郁遏厥阴相火,相火郁到一定程度,郁极乃发,相火暴发,阳气来复,如果阳复而阴寒邪气退却了,人体出现了阴阳和调,那病就可以自愈。所以厥阴病有自愈证。如果相火暴发,阳复太过,阳盛则热, 这就出现了热证。对于厥阴相火暴发,阳盛则热的这种热证,在厥阴病篇提到了阳热上伤阳络的汗出喉痹证,阳热下伤阴络的大便脓血证,阳热泛溢肌肤的身发脓证。既然是阳复太过,阳有余便是火,所以它可以出现身热不罢,热不退,热不止,这样的临床表现。所以这四个证候:(1)汗出喉痹 (2) 大便脓血(3) 身发痈脓(4)热不退,热不止,热不罢。这都属于厥阴阳复太过而形成的热证。因此厥阴病有热证。

在阳气恢复的过程中,阳气是时进时退,阳气进就发热,阳气退就厥冷和下利,于是乎就出现了发热、厥冷下利交替发生的情况。这叫厥热进退证。如果局部阳复的太过,出现了热像,常常阳复太过以后火热上扰,出现了上热的证候。而阴寒没有完全退却,常常是下寒,这就造成了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的临床表现。这样来看,厥阴病真是或寒或热,或死或愈,或寒热错杂,或厥热进退,可以说是变化多端,错综复杂。

我们在上次课也提到,前五经病每一经病都有它的特色:
太阳病:主要是表证。
阳明病:主要是里热、里实证。
少阳病:主要是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的证候。
太阴病:主要是脏虚寒证。
少阴病:主要是心肾阴阳俱衰,而又以肾阳虚衰为主的,具有全身性正气衰弱的证候。

可是到了厥阴病,它没有特色。也特色的前五经的证候,都有具有特色的治法。太阳病用汗法,阳明病用清法和下法,少阳病用和解法,太阴病用温补法,少阴病的寒化证用温补法,热化证用滋阴清热法。而厥阴病或寒或热,或寒热错杂,或厥热进退,这个寒是真寒,这个热是真热,所以对 厥阴病来说,我们在上次课就提到了,它没有特色的证候,也没有特色的治疗方法。那么就采取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兼治,常常是随证施治,并无定法。厥阴病既然具有或寒或热,或虚或热实,或死或活,这样两极转化的特征,我们用什么样的条文做它的提纲呢?用单纯的热证不行,用单纯的寒证也不行,所以只有用寒热错杂的这样一个条文作为厥阴病的提纲,才能够代表厥阴病的这种两极化、错综复杂的特点。下面我们看厥阴病的原文。

326条,厥阴病的提纲证:“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成因

这个证候,它的成因寒邪郁遏厥阴相火。它不是由于少阴病发展而来的。心肾真阳没有衰微,只是外来的寒邪郁遏了厥阴的相火。相火郁极乃发,这时候出现了郁火上冲。

主证和病机

心中疼热,气上撞心” - 这是厥阴郁火上冲的表现。病人感到心中有一种灼痛样的感觉,而且有气向上冲的感觉。从中医的病机解释来说,这是厥阴郁火上冲的表现。

"消渴”─这里所说的消渴是一个症状,就是口渴能饮,消耗了大量的水液而不解渴。这个消渴,它的病机是因为厥阴郁火消灼津液。少阳病也口苦咽干,那个咽干是少阳胆火郁火伤津的表现;而到了厥阴,它也消渴,实际上是少阳病咽干的加重。它是厥阴相火消灼津液。

饥而不欲食─这个饥饿是厥阴郁火犯胃,胃有热则消谷善饥。可是它为什么不欲食呢?这是厥阴寒邪未退。这个热是厥阴郁火暴发而来的,这个寒是原来有寒邪郁遏厥阴相火,原来就有寒邪,它为什么不欲食?是厥阴寒邪未退。寒邪犯脾,脾是主运化的,脾的运化机能好,胃才能很好的受纳,现在寒邪犯脾,脾寒不运,所以不欲食。就是有一种嘈杂的,烦饿的种医学检验网种感觉。这就是觉得饿,但是他不能吃。这就体现了它是一个上热下寒的特征。这个上热,是厥阴相火暴发所造成的,这个下寒,是原本的外来的寒邪,没有完全退却所遗留下来的。如果勉强给他进食,他不是不欲食吗?如果勉强给他进食,食则吐蛔,蛔是蛔的古体字,也读回。蛔虫也一个特性,它是喜温避寒的,这是一个特性。还有一个特性是喜欢钻孔。当病人涕体内的内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比方说,现在厥阴郁火上冲,出现了上热,而阴寒没有完全退却,表现了下寒,蛔虫就感到它原来生活的环境,不太适合它,它就容易往上跑,它不是喜温避寒吗?原来它在小肠寄生,由于人体的内环境发生了上热下寒的变化,蛔虫就喜温避寒而上行,往上走就离开了小肠,一旦离开小肠,上行跑到胃的时候,那么只要一吃饭就会呕吐,一呕吐就把蛔虫给吐出来了。所以吐蛔这个症状,本身就是上热下寒的表现。当然他如果能吐蛔的话,这个人必须有寄生虫,有蛔虫,他才能吐蛔。如果这个人没有蛔虫的寄生,他即使是上热下寒,也不会发生吐蛔的现象。一个寄生虫在体内的这种生活状况,提示了这个人的体内内环境的状况。

我给大家举过例子,两个小孩打架,其中一个小男孩用一个三棱刮刀,给那个小男孩左胁下给他扎进去了。然后穿透了肺,穿透了脾,穿透了左肾,穿透了肠和胃,在我们东直门医院的外科手术室里,开腹之后把脾和左肾切除,然后胃肠修补,气胸引流,这边是不断的输血,血压还是零,测不到,第二天,请董建华老师会诊的时候,董老说,这个孩子有没有大便?有没有小便?护士长说,小便量很少,大便有一次。是柏油样便,消化道有血,还拉出一条蛔虫。”董老说:“这个蛔虫是活的还是死的?”护士长说,我看了,这蛔虫是死的。”董老说:“那我就不开方了!”我陪着董老下楼的时候,就问董老:“为什么您不给他开方呢?”他说,他连一条蛔虫都养不活,他人自己还能活吗?我们会诊完第二天,这小伙子,18岁,就死了。这给我们很大的一个启示,所以我们有时候去买菜,看洋白菜上有虫子眼儿,我就不要这棵菜,结果那小贩说,这说明没有农药的污染,虫子都能活着,这叫环保菜。

一个蛔虫在小肠寄生,正常的寄生,那说明这个人没有上热下寒的病理状态。它只要不能够在小肠正常地寄生,它被吐出来了。这说明病人本身就有上热下寒。因为蛔虫它非常非常敏感,它是喜温避寒的。我们人自己还不知道已经出现了上热下寒的病理变化的时候,它就已经感觉到了。所以在临床上,只要见到吐蛔的,这绝对是上热下寒。所以见到吐蛔,我们也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判断上热下寒的客观症状。

这样一个证候,热是真热,寒是真寒,应当清上温下,寒热同治,而不能够把它当成实热邪气用下法。如果用苦寒攻下,必然会更助下寒而造成下利不止。原文我们做了这么多分析,到底仲景描述的个什么证候?神忽其神,气上撞心,心中疼热,原文是,气上撞心在前头,心中疼热在后头,我现在把它反过来,因为病人持续在有胃脘部,上腹部的一种火辣辣的热痛的感觉,发作性的出现气上撞心。这是个什么证候?我觉得在临床上,我们所看到的胆道蛔虫证,胆绞痛发作的时候,它有钻顶样疼痛,痛得让你辗转反侧。

我遇到一个胆道蛔虫证的病人,他说:大夫,我胃这个地方,胸口这个地方,火热火热的,这不就是“心中疼热”吗?疼痛而伴有热感。一阵一阵的,像个大木头棍子一样往上杵,这不就是气上撞心吗?西医把它描述成钻顶样疼痛。这个胆道蛔虫证的胆绞痛。大家琢磨琢磨,这种病人,他开始就有上热下寒的病理基础,因此蛔虫不安其处,不能够非常安静的生活在它原来生活的地方,它在上窜。蛔虫第二个特点是喜欢钻孔,所以钻到胆道里头,从胆总管奥狄氏括约肌那个地方钻进去,就形成胆道蛔虫证。一旦形成胆道蛔虫证以后,蛔虫吧肠道的细菌带入胆道,从西医的角度来说,这不就合并了感染吗?合并了感染,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不就出现了明显的上热的现象吗?所以就加重了上热,而胆绞痛的病人,在胆绞痛发作的时候,常常有口干口渴,胆绞痛发作缓解了,口渴的症状就减轻一些,胆绞痛发作的时候,常常有口干口渴。当然有时候有胆绞痛常常给他用一些阿托品这类的药,这就更加重了口干口渴的临床症状。

所以张仲景所描述的“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如果我们在临床观察的话,很像是个胆绞痛病人。当然除了很像是个胆道蛔虫症,胆绞痛的病人,除了这个病,其他的什么证候,还能够见到这种临床表现呢?我现在在临床上还没有观察到。因此我也不能说,除了胆道蛔虫证之外,其他证候没有。这需要大家今后在临床继续观察。

这样的一个证候,用什么方子治疗?用下面要提到的乌梅丸,适当地加上一些驱蛔虫的药,比方说加使君子,加苦楝根皮,用乌梅丸来治疗胆道蛔虫证。这在临床上报导很多,而且我们自己也在临床上用过。不过这些年来,在城里蛔虫几乎见不到,这也许是人们注意了卫生,也许是由于农药的大量应用,蛔虫也活不成了。但是在农村,蛔虫病还是可以见得到。

厥阴病的提纲,我们就介绍怎么多。可见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是以一个上热下寒的证候,来做为厥阴病的提纲的以上热下寒来代表厥阴病,寒热错杂、两极转化,这样一个病理特点。我们回忆一下,三阴病的提纲,太阴病,他是用"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这样一个太阴脏虚寒的证候,来说明太阴病的主要证候是脾脏虚寒,它的临床表现就是这原文中所说的临床表现。所以,太阴病的提纲,讲的是临床表现。少阴病的提纲,是“脉微细,但欲寐”,你看起来,它也是个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但是少阴病主要是寒化证,寒化证的众多的临床特征,像下利清谷、自利而?、手足厥逆,但欲寐等等。这些症状他都没有去描述,他用了个“脉微细”,用了个“但欲寐”,一个脉像,一个精神症状,就揭示了这病人阴阳两虚,而又以阳虚为主。这样一个全身正气虚衰的证候,阴经阳气虚衰,连正常的精神活动都出现了障碍,出现了精神萎靡不振。它脉细微和但欲寐,实际上是揭示少阴病的病机的。而厥阴病的提纲只不过是用一个寒热的这种证候,来提示厥阴病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两极转化、错综复杂的这样一个特点。所以三阴病提纲在写作方法上,也是一个讲现像,一个讲病机、本质,一个讲特点,而和三阳病提纲,写作方式也是一样的。太阳病讲表证的现象,阳明病讲阳明里热实证的基本病机’胃家实‘,少阳病以口苦咽干目眩,来揭示少阳病,容易气郁、容易化火的特点。从这个角度来看,刚才这条做为厥阴病的提纲,是完全可以的。

我为什么要讲这么多呢?因为后世医家说,厥阴病的提纲称不上是提纲,要给它补充许多症状,我之所以在这里说了这么多话,是仲景在写六经病提纲的时候,他有意的写表现、写病机、写特点,这就提示我们在学《伤寒论》每一个条文的时候,都要透过临床的表面现象,进一步抓住它的疾病的病机本质,再把握它病变的特点。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把握其特点,这是我们在临床上对任何一个病应当所做到的。

下面我们看厥阴病的上热下寒证。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这一条本来是讲蛔厥,在讲蛔厥之前,先讲了脏厥,以便和蛔厥相鉴别。脏厥这个证候,我们在概说曾经提到过,它是由少阴心肾阴阳俱衰,真阳衰竭的证候,进一步发展到厥阴。造成了肝和心包的相火也衰竭。所以“脉微而厥”,微是主阳虚,内脏阳虚。这个厥冷是真阳虚衰、四末失温,进一步发展,“至七八日”,到第七八天的时候,又是一个自然病程,不仅手脚发凉,没有恢复,全身皮肤都凉了。“肤冷”,全身皮肤都凉了。“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正是我们以前曾经提到的,弱阳勉强和阴寒相争,争而不胜,或者说正不胜邪的那种躁动不宁的临床表现。躁无暂安时。

此为藏厥”,这就叫脏厥,我们讲义上,在注释脏厥的时候,它说:“因肾脏真阳极虚,而致的四肢厥冷”,如果把脏厥和肾中阳气极虚所造成的厥冷等同起来的话,那还叫厥阴病吗?所以这个是脏结放在厥阴病篇来讨论的,因此这个肾脏应当改成内脏,就是整个内脏的,五脏六腑的真阳都衰竭,这才叫脏厥。如果光肾阳虚的话,那是少阴病,而不是厥阴病。所以脏厥是整个内脏的真阳和相火都衰竭所造成的厥冷,因此这种厥冷不仅是四肢厥冷,全身皮肤都凉了。"非蛔厥也",这不是蛔厥。

仲景对于脏厥没有提出治法,后世医家有的主张用大剂量的通脉四逆汤,破阴回阳。事实上,这种五脏六腑内脏的真阳衰竭的证候,常常提示了生机的泯灭,预后不良。进一步发展就是!厥阴死证,所以仲景不提治法,那是明智的。

下面我们就具体谈蛔厥,"蛔厥者,其人当吐蛔。”我们诊断蛔厥的时候,第一个指标,吐蛔史,也就是说他有蛔虫寄生,没有蛔虫寄生,不能够把它诊断成蛔厥。这是第一个诊断指标。而且有吐蛔的病史的话,就说明他体内,已经有了上热下寒的,内环境的异常变化。

第二个诊断指标,时烦时止。” 脏结证不是躁无暂安时,持续的处于一种躁动不宁的状态。蛔厥呢,它也有烦躁,它这个烦躁的的特点是什么?"今病者静而复时烦。” 病人现在是安静的,过上一会儿,他就有又会烦。什么时候静什么时候烦呢?他说:“得食而呕,又烦”,仲景怎么解释这种情况的?"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为什么烦?他内脏有寒,“蛔上入其膈”,蛔虫始喜温避寒的,下面有寒,它就要往上跑,蛔虫扰动,“故烦,须臾复止”,过一会儿,就不烦了,"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所以我们归纳它的第二个主证,应当是时烦时止,得食而烦,须臾复止,这是它第二个诊断指标。

具备这两个特征,就可以诊断为蛔厥。既然诊断为蛔厥,它应当有手足厥冷吧,所以第三个诊断指标,为什么把它叫做厥呢?应当有手足厥冷

对于时烦时止,得食而烦,须臾复止的这种临床表现,张仲景是怎么解释的?张仲景说,当人一吃饭的时候,蛔虫闻到了饮食的香味,“臭”字在这里是做香味来解释,“臭”是从自从犬,犬不就是狗吗?自是鼻子,就是狗的鼻子。所以《说文解字》说后面这个狗,可以追踪前犬之所至,前面的狗走到什么地方,后面这只狗就是看不见它,也能够找得到它。它凭的是气味,凭的是嗅觉来找前面的狗的。所以“臭”字就有气味的意思。气味浓烈的,在古代都叫做臭,气味芳香的也叫臭,气味秽浊的也叫臭。我以前曾经举过古书的例子,“其臭如兰”,它的味道像兰花一样香。你看,在古代,“臭”也香味的意思。也一个古人叫申生,这个人做了很多坏事,所以他死了之后,别人就随便把他埋了一个地方,后来申生的亲戚回来之后,改葬申生,又把他尸体挖出来,再重新隆重的安葬,结果,“臭澈于外”,尸体的臭味,从 房间里一直飘到外头,那个“臭”就当臭味来讲。所以“臭”在古代就有相反的两个意思。

在《伤寒论》中,如颇有时当很、甚来讲,有时又当稍稍来讲,也是一词具有相反两意。约20年前,我把《伤寒论》中一词具有相反两意的现象写过几篇文章,在一个杂志上发表。我在这几篇文章的最后我说一词具有相反两意的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基本上消失了。可是过了不久,我有点后悔,我觉得说这句话不大对头。因为现代汉语中词具有相反两意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一个俄罗斯的留学生,他跟着我学中文也学中医。我们经常在一起,我和他一起逛马路,前面一对年轻男女,这女孩,啪,拍了男孩的屁股一巴掌,“该死的”。这学生问:老师,他们两个这么好,为什么她骂他该死的?“该死的” 在这种情况下,就好像小宝贝的意思。后来我带他看戏,白蛇传,白娘子好长时间没有见到许仙,后来一见面,白娘子叫许仙冤家,这留学生很奇怪,问“冤家”不就是仇敌吗?他们不是情人,怎么做仇敌呢?在这,“冤家”也是亲爱的的意思。...,因此,一词具有相反两意的现象,现代汉语中,特殊情况下,仍然存在。这恐怕是中国传统语言中的一个特色。

张仲景说,蛔虫为什么在人吃饭的时候,人为什么会烦呢?这是蛔虫闻到了饮食香味,在扰动,所以就烦,我觉得蛔虫有没有嗅觉,我没有继续去查寄生虫病的书。我好像觉得蛔虫也不是直接吃人吃的饭,它把它那个吸盘吸在小肠内膜上,吸内膜的营养,它并不是直接吃我们人的饭。但是张仲景怎么解释了,我们不管它,我今天是怎么理解这个蛔虫扰动,人得食而烦,须臾复止?我觉得这是这个人上热下寒,胃肠蠕动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我们一个正常人,当坐在饭桌上,看到桌上摆着丰盛的菜的时候,我们唾液就开始分泌,胃肠就开始蠕动,我们的消化也就开始,这一系列的自动化的活动,我们每个人并没有注意到它。我在饭桌里,不能点菜谱,当我一念菜谱的名字的时候,我的唾液就开始分泌了,如果不小心,唾液就可能滴出口来。我就知道我的消化液在分泌,胃肠也在蠕动,甚至可以隐隐地听到胃肠的蠕动,哎呀,我要吃饭了,咕噜咕噜响的声音。而这种上热下寒的病人,他一看到饮食,它这种条件反射发生之后,他和我们正常人不一样,胃肠蠕动失调,或者太剧烈,所以人就感到心里有些难受。因此我觉得这种得食而烦,须臾复止,是在外感病之后所出现的一种胃肠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因为他看到饭以后,出现的条件反射。

关于蛔厥证,其实我们一直是个谜,有一次开全国的仲景学说研究会,有四川的一个老医师,姓江。江先生在这次学术交流会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专门谈蛔厥的。他说有一年他遇到一个病人,这个病人是个5、6岁的儿童,得痲疹并发肺炎,高烧住院,住院好了之后,就一阵一阵的烦躁,西医大夫说这是高热之后遗留下来的脑病,用镇静药,没有效,医院的中医大夫说,这是高热以后伤了阴液、伤了肝肾,阴伤,阴虚动风的表现,用育阴潜阳镇痉的药,没有效果。家长一看,孩子发烧也退了,吃饭也可以,在医院住着也没有什么意义,而这种一阵一阵的烦躁,又不能治好,就回家了。江老先生和这病孩,住得不是太远,所以他妈妈就说,我们请江爷爷给看看。江先生到这个病孩的院子里,他们是住的平房、四合院,孩子正在院子里玩得非常专心,妈妈说,喂,回来回来,江爷爷给你看看。这小孩有时他不听话,妈妈只好拿出一片片糕来哄这孩子,这孩子一看有吃的东西,过来就抢着桃片糕,刚拿下这桃片糕,这孩子就烦躁,又拍胸脯又拍肚子,躺在地下打滚,桃片糕也就扔在地下了。过了一会儿又爬起来了,捡起这桃片糕又要吃。4、5岁小男孩嘛,他妈妈说,脏了,再换一片吧!再换一片,他就可以吃了。不烦躁了。江先生一看这种情况,得食而烦,须臾复止,此非蛔厥乎?这难道不是蛔厥吗?他没有见到过这种病人,他对《伤寒论》原文很熟,好,就给他用了乌梅丸,当然是开的乌梅汤,又加了些驱蛔虫的药,第二天泻下蛔虫无数,或死或活,从此烦躁不再发作。江先生心里特别的高兴,原来这就是蛔厥呀!他一看到桃片糕,这下面的话是我说的,唾液开始分泌,胃肠开始蠕动,孩子这种蠕动适调的受不了,他就开始烦,后来这种特殊的蠕动状况缓解了,这就是仲景看到的蛔厥病人。然后再接着就可以吃饭了。

又过了几年,江先生被一个医院请去会诊,所看到的这个病孩,也是个儿童,十二、三岁,也是痲疹并发肺炎,烧退了之后一阵一阵烦躁,这个孩子烦躁的特点是咬手,手上缠着一块一块的纱布,因为咬破了就化脓就感染,所以家长有时候一看他烦躁咬手,家长就用手抓着孩子,不小心就把妈妈的手给咬了,他妈妈手上也经常是伤,就在医院住着,中药西药都没什么办法,请江先生去会诊。江先生问这孩子什么时候烦躁?每到吃饭的时候烦躁。江先生说,这种情况,得食而烦,须臾复止,此非蛔厥乎?肯定了。乌梅汤,适当地加减化裁,第二天、第三天,连续两天,泻下蛔虫无数,或死或活,从此烦躁不再发作。江先生在那次学术交流会上,深有感触的说,张仲景如果不是亲自看到这种病人,怎么能写得这么形像,这么准确,这么生动呢!

当然后世医家说,既然是有蛔虫,那一定会也腹痛呀?所以还有人给它补充腹痛的症状,我在这不补充了,有的病人虽然有蛔虫,他不一定有腹痛,而《伤寒论》也没有说。因此我们诊断蛔厥证,最主要是两个特点,一个是有吐蛔史,一个是时烦时止,得食而烦,须臾复止。在他烦的时候,可能会有手足厥冷,凭这两点,我们就可以诊断为蛔厥。可是现在在临床上,有些病人,并不一定有蛔厥,可是在热病之后,胃肠功能失调,他也有可能一见到饭就出现一阵一阵心烦的这种表现,那我们可以不可以用乌梅丸来治疗?我就遇到一个高烧,一些日子 之后,烧退了,一见到饭,他一阵的嘈杂,一阵的难受,过一会,歇一会,他能够吃饭了。有一次我们在一起吃饭,大家都开始动筷子吃的时候,他就捂着这地方难受起来了,我说你怎么回事?他说,我这毛病有一段时候了,就是那次重感冒发烧之后,等我一再见到饭,我就有这种难受的感觉,好的是他是个成人,没有在地上打滚,也没有咬自己的手。我说在城里的这种成年人,他不可能有蛔虫的寄生,没有蛔虫的寄生,他只要有得食而烦,须臾复止的话,你也可以按照上热下寒来治疗,我后来就给他开了一付乌梅汤,也就吃了三付,从此以后,那种嘈杂的感觉就没有了。所以我想用乌梅汤来治疗得食而烦,须臾复止这个证候,有蛔虫的,把它叫做蛔厥,没有蛔虫的,你就把它看成是上热下寒的就是了。

乌梅丸这张方子,它有滋阴、泻热、温阳通降、安蛔止痛的效果。它的药物组成:乌梅300枚,细辛6两、干姜10两,黄连16两,附子6两,你看在这里头,干姜和附子同用,但是附子用的是炮附子。我们前面说过,在《伤寒论》中,凡是干姜和附子同用,一般情况下是为了回阳救逆的,它的附子用的是生附子。但是只有一个方子例外,那就是乌梅丸。干姜和附子同用,这里用干姜用附子,它是要温里散寒,不是要回阳救逆。所以附子是炮用。当归 4 两,前面五经病都没有用到过当归,而在治疗厥阴病的乌梅丸,它用到了当归。这提示了,肝主藏血,用到了养肝血的当归。黄柏6两,桂枝6两,人参6两,蜀椒(就是川椒、就是花椒),上十味,异捣筛,这十个药,分别捣细过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苦酒就是米醋,名词解释,如果有苦酒的话,那你就写一个字,”醋”,就可以了。用醋来浸泡乌梅一宿,乌梅本来就是酸的,再加上醋来浸泡,酸上加酸,去核,蒸之五斗米下,所以乌梅丸还要用米,饭熟,捣成泥,连米饭和丸药,混合在一起,和药令相得,内臼 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是指的饭前,不要理解成先吃饭后吃药,先食是先予食,在饭前饮服,饮服十丸[6g],日三服,稍加至20丸。稍是什么意思?《说文解字》说:“出物有渐也”,这稍字,是指小苗出土,慢慢慢慢地往上出,因此稍加至20丸是指得慢慢慢慢、渐渐渐渐加到20丸。你比方第一次吃10丸,第二次吃12丸,第二次吃14丸,这就叫稍,渐渐地增加。禁食生冷滑物,臭食等。生冷是伤害胃阳的,伤害脾阳的。本来他已经是上热下寒,下面有脾寒,所以禁生冷,滑物是不好消化的,本来他是个胃肠的疾患,就是一见上热下寒,蛔虫上扰,一见到吃饭,就引发了这种胃肠蠕动严重的失调,就见到了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不好消化的食物,增加胃肠负担的食物要禁用。臭食,这个臭是指香味浓烈的饮食。和桂枝汤方后的那个气味不良的饮食不同。这是指的煎、炸、烹、烤,香味浓烈的油腻饮食。为什么要禁这些饮食呢?因为仲景有一个认识,说蛔虫闻到饮食的香味才扰动,所以人就烦,因此仲景就想到,你不要给他吃香味的饮食,不要引诱蛔虫,这是他当初的思路。我们今天来看,既然是一个胃肠功能的失调,那我们就不要用太油腻的饮食。以免增加胃肠的负担。所以直到今天,在农村给有蛔虫的儿童吃驱虫药的时候,在吃驱虫药这几天,还要禁忌油腻饮食,这个禁忌就是从《伤寒论》中来的。

乌梅丸这张方子,既可以治蛔厥,又可以治提纲证中所说的上热下寒,蛔虫中阻的证候。还可以治久痢,为什么这方子有这么多作用?我们休息会再讲。

相关文章
 七枝煎(方出《奇方类编》卷上,名见《仙拈集
 不能食
 请教一个问题[关于牙齿]
 肾虚
 半夏厚朴汤在慢性单纯性咽炎中的运用
 麦门冬散(《医方类聚》卷二六五引《经验良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