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转帖 读经悟
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素问热论篇》: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问其故。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於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於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於寒而病者,必不免於死。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於目,故身热目痛而鼻乾,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於耳,故胸胁痛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於藏者,故可汗而巳。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於嗌,故腹痛而嗌乾。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於肺,系舌本,故口燥舌乾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於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藏六府皆受病,营卫不行,五藏不通则死矣。其不两感於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乾巳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巳矣。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藏脉,病日衰巳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巳,其满三日,可泄而巳。又帝曰,热病巳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病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巳衰而热有所藏因其 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帝曰:治遗奈何?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巳也。帝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又帝曰:其病两感於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何如?岐伯曰:两感於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山乾而烦满,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言,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帝曰:五藏巳伤,六府不通,营卫不行,如是之後,三日乃死,何也?岐伯曰: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其血气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

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後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诒按 《热论》谓人受寒邪,其为病必化热,但随时而发者为伤寒,其病自外而入,内久,伏而发者为温病,其病自内而达外,此论除篇末伤寒成温一节,论及温病外,其馀所论,都属伤寒,惟所列六经形证,伤寒与温病,初无二致,故备录之,以为临证时,分经认病之则。

又按 凡伤寒化热,自表入里,初起三日,在三阳经者可汗,後三日,在三阴经者可泄,故不至於死。其两感者,乃一藏一府一阴一阳,同时俱病,来势迅速,不及措手,势必阴阳交绝,营卫不通,而不免於死矣。《刺热篇》所论,太阳之脉与厥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一假,即温病中之两感,与此节可以互证。

又按 食肉则复一节,论病後食复,温病亦与伤寒相同。

又按 经言冬伤於寒春必病温,是指冬邪春发者而言,此言凡病伤寒,则无论冬夏,凡有伏邪,均可发为温病也。故夏至前後,异其时而同其病,曰温曰暑,同其病而异其名也。又温与暑病邪相同,而随时异名,冬邪春发者,邪郁化热,由内达外,邪随汗去,多汗则伤阴,故汗多者当止之,若至夏令,天时蒸热先已有汗,更有伏邪内动,汗泄愈多,但其汗之出也,邪机甫动。而汗即淋漓若见汗多而遽止之,则邪机亦因之而窒矣,故特分别言之,而禁其止也。

-----------热虽甚不死
-----------是啊,仲景先师的《伤寒杂病论》即是以此为理论基础,结合理法方药写成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 本帖最后由 易est 于 2009/11/29 22:17 编辑 www.lindalemus.com/pharm/]
-----------对。中寒者发冷,伤寒者发热,伤寒不死人。
-----------读懂伤寒 难啊
-----------www.med126.com
相关文章
 中药饮片染色增重,如何购买防中毒?
 先期丸(方出《广笔记》卷二,名见《医学正传
 拔罐
 黄胆论治
 三黄四逆汤
 肾气虚水泛[停]证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