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口苦、口甜、口咸、口酸、口臭、口淡(附 口味异常的中成药疗法)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口苦、口甜、口咸、口酸、口臭、口淡(口味异常的中成药疗法)
一、口苦。多为肝胆有热所致。口感苦者常兼有头痛眩晕,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候,治宜清泻肝胆郁热。方药选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5克,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栀子各10克,生地黄芩各12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二、口甜。又称“口甘”,多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临床上,分为脾胃热蒸口甜和脾胃气虚口甜。前者多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内热或外感邪热蕴积于脾胃所致。表现为口甜而渴、喜饮水、多食易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苔燥,脉数有力等。治宜清脾泻火。方药选用泻黄散藿香15克,栀子、石膏各10克,甘草8克,防风2克;或清胃散黄连、当归、升麻各10克,生地、丹皮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后者多由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伤,虚热内生,脾受津灼所致。表现为口甜而干、气短体倦、不思饮食、脘腹作胀、大便时干时软。治宜益气健脾,和胃养阴。方药选用益胃汤与四君子汤加减:沙参15克,麦冬玉竹白术茯苓各10克,生地、藿香各12克,砂仁炙甘草各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三、口咸。多为肾虚所致。如伴有腰膝酸软、头昏耳鸣、五心烦热、盗汗遗精、苔少、脉细数等症状,属肾阴亏损,虚火上炎,即“肾阴虚口咸”。治宜补益肾阴,滋阴降火。方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山药、丹皮、茯苓各10克,熟地15克,山茱萸、泽泻、附子12克,肉桂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四、口酸。口中自觉有酸味,但并无酸水吐出。多为肝胆之热乘脾所致。口感酸者常伴有胸闷胁痛、恶心、食后腹胀、舌苔薄黄、脉弦等症状。治宜泻肝和胃。方药选用左金丸六君子汤加减:黄连、吴茱萸、茯苓、白术各10克,人参、甘草各8克,陈皮15克。日服2次,每日1剂,水煎服。

五、口臭。口中出气臭秽,自觉或为他人所闻。一般有三种情况:1 胃火上蒸:舌红或口舌糜烂生疮,或牙龈肿痛,口气热臭,并兼有口渴喜冷饮,尿黄便干,苔黄等症状。治宜清泻胃火。方药选用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芩各10克,黄连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2 胃肠食积:口臭如酸腐,或夹有生食味,伴有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气腐秽,舌苔垢腻等伤食症状。治宜消食化积。可用中成药保和丸山楂丸吞服。每日2次,每次9克。3 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患有龋齿或口腔炎症。可用黄芩、藿香、石膏、生地各10克,甘草4克,煎水漱口。

六、口淡。口中味觉减退,自觉口发淡而无法尝出饮食滋味,多伴有食欲不振等症状。临床上主要分为脾虚和湿阻两型。前者除口淡外,尚有神疲气短,腹胀便溏,舌淡脉弱等脾虚症状,治宜益气健脾和胃。方药选用六君子汤加砂仁、焦谷麦芽等。后者可见口淡黏腻,恶心胸闷,苔腻脉濡等湿阻脾胃症状。治宜芳香辟浊,化湿醒脾。方药选用藿朴夏苓汤:藿香、赤苓杏仁猪苓淡豆豉、泽泻、厚朴各10克,半夏8克,白蔻仁2克,薏苡仁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此外,要想治愈口中异常味觉,除积极用药治疗外,还应注意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忌烟酒嗜好,防止房劳过度,保持口腔卫生。



味觉异常与疾病 文章来源 (陈继培)


味觉异常,是提示疾病的一种信息,应该引起医生和患者本人的注意。

△口苦:临床观察口苦多见于肝胆热证、肠胃热证等;在现代医学中则多为急性炎症的表现,而以肝胆疾病为多。这可能是胆汁排泄失常所致,癌症病人因甜味阈升高、苦味阈降低,吃甜的东西也会感到舌头发苦。

△口淡:口淡多见于久病脾胃虚寒患者,外科大手术后病人食欲不振也会觉得口舌淡而无味。口淡在炎症感染中也常出现,但大多在疾病初起或消退期,前者为邪尚轻浅的表现,后者则属邪退正虚之象,其意义与口苦显然不同。肠炎、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常有口淡,辨证多属肠胃湿浊或挟寒邪,虽属实证,但要注意不宜用过苦寒凉性药物。经临床测定,严重的口淡患者,对甜、酸、苦、咸诸味均不敏感,味觉阈出现普遍升高的现象。

△口甜:脾胃实热、湿热郁阻、肝脾痰火内蕴的病人口舌可有发甜的感觉,古人称之为“脾热口甘”。研究证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致各种酶的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味蕾而感觉口甜。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唾液内糖分亦增高,所以也常觉口舌发甜。

△口涩:当舌头味觉细胞苦味阈降低,舌触觉感受异常时,可出现口涩。肝胆郁热伤阴或脾土衰败的患者,常有口舌干涩或枯涩无味的感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或通宵不眠之后,唾液腺分泌减少,也可感到口舌枯燥而涩。各种癌症后期多有味觉苦涩,中医认为是脾肾衰败,气血瘀结。

△口酸:中医认为“肝热则口酸”、“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所以口酸以脾虚肝火偏旺者居多,常见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与胃酸过多有关。有人测定口酸患者的唾液,其中乳酸、磷酸酶、碳酸酐酶含量较正常人增高,PH偏于酸性反应。

△口咸:口咸以脾虚湿盛,肾虚火旺为多。因中医认为“咸为肾味”,临床上常见于肾阴不足,肾火上浮的神经官能症、慢性咽喉炎急性发作的患者。有时测定口咸患者的唾液,可见钠、钾、钙、 镁的氯化物含量增多,PH偏于弱碱性反应。

△口辣:口辣是咸味、热觉和痛觉的综合。中医辨证以肾阴不足、肝火偏旺为多,其次为肺虚痰热;在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时有所见。经测定,在室温18℃—22℃时,正常人的舌温大多在33℃—35℃,口辣患者舌温偏高,有时可达36℃以上。此外,口辣患者的舌粘膜对咸味和痛觉都较敏感。
口味异常是指患者自觉口中的味觉异常,如口酸、口苦、口咸等等,这往往是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之一。若脏腑发生病变,在出现全身症状的同时,也往往会出现口内味觉异常。因此,患者口味异常可作为中医诊治疾病的依据之一。当然,在诊治口味异常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进行辨证施治,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中成药对口味异常有一定疗效,可选用下列中成药治疗。

  一、中成药内治法
  (一)口臭:口臭是指口中出气有臭味,自觉或为他人所闻而言。中医辨证治疗口臭分为以下三型:
  1.胃热上蒸型:主要表现为口臭,口渴饮冷,舌生疮糜烂,牙龈赤烂肿痛,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当以清胃泄热为治,可选用黄连上清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三黄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牛黄清胃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
  2.痰热壅肺型:主要表现为口气腥臭,胸痛胸闷,咳嗽痰黄黏稠,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当以清热宣肺为治,可选用羚羊清肺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清气化痰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复方鱼腥草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
  3.肠胃食积型:主要表现为口中酸臭,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大便溏薄或泻下不爽,小便短少,舌淡苔厚浊腻,脉滑。当以消食化积导滞为治,可选用用保和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大山楂丸,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木香槟榔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复方内金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
  (二)口苦:口苦患者常有心烦易怒,头晕头痛,目赤胁痛,小便黄短,大便偏干,舌边尖红等,可以用龙胆泻肝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丹栀逍遥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夏枯草膏,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冲饮;茵栀黄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熊胆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金钱草冲剂,每次1袋,每日3次冲饮。
  (三)口酸:口酸是指口中自觉有酸味,甚者他人闻之有酸气。
  1.肝胃不和型:主要表现为口中发酸,嘈杂吞酸,食少纳呆,嗳气,胁肋胀痛,舌淡苔薄脉弦。当以疏肝和胃为治,可选用调胃舒肝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加味左金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沉香化气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
  2.宿食停滞型:主要表现为口中发酸,或嗳气酸腐,纳呆恶食,脘腹胀满,舌淡苔厚浊腻,脉滑。当以消食化积导滞为治,可选用枳实导滞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加味保和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香砂养胃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曲麦冲剂,每次1袋,每日3次冲饮。
  (四)口咸:是指口中自觉有咸味,有时伴有咸味痰涎排出,咽干口燥,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夜寐不安,多梦盗汗,小便短赤,舌红苔少,脉细数。当以养阴益肾为治,可选用知柏地黄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大补阴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滋阴甘露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
  (五)口淡:口淡是指口中味觉减退,患者自觉口内发淡而无法尝出食物滋味,伴不欲饮食,神形疲惫,短气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当以健脾益气,芳香和胃为治,可选用参苓白术散,每次10g,每日3次冲饮;人参健脾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香砂六君子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
  (六)口腻:口腻是指口舌黏腻,滞涩不爽。
  1.寒湿困脾型:主要表现为口中黏腻,口淡不渴,不思饮食,胃脘满闷,肢困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当以健脾利湿为治,可选用平胃散,每次10g,每日3次冲饮;理中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良附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
  2.湿热中阻型:主要表现为口中黏腻滞涩,口气秽浊,食不知味,口干不欲饮,脘腹胀满,胃纳减退,舌红,苔黄腻,脉滑。当以清热利湿为治,可选用甘露消毒丹,每次9g,每日3次口服;六合定中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清胃黄连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

  二、中成药外治法
  (一)黄连胶囊:取药2粒,去掉胶囊,倒出细末,清水调为糊状,分成两份,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适用于口臭、口苦。
  (二)黄芩片:黄芩片3粒,研为细末,清水调为糊状,分成两份,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适用于口臭、口苦。
  (三)金匮肾气丸:取本品1丸,研为细末,用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分成两份,置于伤湿止痛膏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温肾益气,适用于口咸、口淡。
  (四)伤湿止痛膏: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用清水适量调匀,外敷肚脐或双足心涌泉穴,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5~7天。可上病下取,引热下行。


-----------楼主辛苦了。这些知识很好,我将会在临床中试验。谢谢
-----------口臭,,,,,为什么没有用汤来治呢?    姜去口臭效果很好的.
上面的方子以实火为例. 不太全.    实际应用.最好要再看一下别的症状.
-----------摘自:《郑钦安医书阐释:医法圆通》
口臭附口苦、口酸、口辛、口甘、口淡、口糜
按口臭一证㈠,有胃火旺极而致者,有阴盛而真精之气发泄者。
因胃火旺而致者,其人必烦躁恶热,饮冷不休,或舌苔芒刺,干
黄、干黑、干白等色,气粗汗出,声音响亮,二便不利,法宜专清胃
火,如人参白虎5、大、小承气18、21、三黄石膏汤12 之类。
因精气发泄而致者,由其人五脏六腑元阳已耗将尽,满身纯阴,
逼出先天一点精气,势已离根欲脱,法在不救,口虽极臭,无一毫火
象可凭,舌色虽黄,定多滑润,间有干黄、干黑,无一分津液于上,
而人并不思茶水,困倦无神,二便自利,其人安静,间有渴者,只是
喜饮极热沸汤,以上等形,俱属纯阴。若凭口臭一端,而即谓之火,
鲜不为害。余曾治过数人,虽见口臭,而却纯阴毕露,即以大剂白通54、
四逆48、回阳64 等方治之。一二剂后,口臭全无,精神渐增,便可许
其可愈。若二三剂后,并不见减,十中仅救得一二,仍宜此法重用多
服,此是病重药轻,不胜其任也。昧者只图速效,服一二剂未见大效,
便即更医,如此之情,举世皆然,岂真医药之不良哉?
查近市习,一见口臭,并不辨明阴阳,便以生地、二冬、知母、
花粉、石膏、大黄之品投之,阳盛则生,阴盛则毙,不可不知也。
其中尚有口苦者,心、胆有热也。心热者,可与导赤散73、黄连
汤141;胆有热者可与小柴胡汤22 倍黄芩,或泻肝汤116。口酸者肝有热
也,可与当归芦荟散68、龙胆泻肝汤45。口辛者肺有热也,可与泻白
散115、清肺饮160。口甘者脾气发泄也,可与理中汤149、六君子汤36。
口淡者脾气不足也,可与归脾汤59、参苓白术散104。口糜者,满口生
白疮,系胃火旺也,可与甘露饮41、凉膈散138。以上数证,皆宜知之,
总在考究阴阳实据为要。
余尝治阳虚阴盛之人,投以辛甘化阳二三剂,即有现口苦、口酸、
口淡、口辛、口甘等味,又服二三剂,而此等病形即无㈡,余仔细推
究,皆缘真阳失职,运转力乖,兼之服药停积未去,今得辛甘化阳之
品,运转复行,积滞即去,故口中一切气味出矣。昧者不识此理,见
酸即治酸,见苦即治苦,鲜不增病,医理之微,不诚难哉?
敬评:
㈠知非氏曰:气之香薰者,清阳之气也,气之臭恶者,浊阴之气也。口臭缘
浊阴之极盛,阳气之用不宣,多有涎垢浊腻,譬如暑天阴雨过甚,天阳被郁,凡
物发霉起涎①,其气臭恶,若得数日炎热,臭气顿失。人身遍体纯阴,所以真阳
欲脱之候,往往现此症象,医识此理,便能治此证。钦安窥见其微,故按中反复
征引言之,学者不可忽略看过。
㈡真阳变动,露出真面,辛甘助化,易危为安,药之为力不浅,然此等至理,
少有见到者。
【阐释】口臭一般多认为是火旺,常治以生地、知母、二冬一派凉寒之品,
固属合适,但有一种满身纯阴,全无火象可凭之证,多被忽略。郑氏本其治验而
指出是由于元阳久虚,阴精发泄所致,治以大剂白通、四逆、回阳等方,轻症一
二剂即好转而向愈,若不好转,定是重症,仍当此法重用多服,当可有救,是有
创见的。对于口苦、口酸、口辛、口淡、口糜诸症,亦本《内经》五脏五味关系
立论,分别与以对症之方,辨析亦颇明确,但据笔者临床所见,亦不可拘执此论。
郑谓凡阳虚之人服辛甘化阳之剂二三,口中出现苦、酸、淡、辛、甘等味者,再
服二三剂,而此等病象即行消失,可见是药物使阳气运转,消去积滞,并非药不
对症,引出病象。昧者不识,见病治病,勤换药方,鲜不增病,尤属重要经验,
一般医书,少有论及。又郑氏所说的口糜,满口生白疮,现代医学谓为“口腔溃
疡。”亦非仅由于胃火旺极所致,治以甘露饮、凉膈散,或用西药消炎,虽可暂
时告愈,但如吃辛辣煎炒食品,甚至吃炒花生、瓜子,满口又生白疮。笔者治蒋
某口糜,细察其面容,苍白无神,易疲乏,特别怕冷,虽满口溃疡,而却纯阴毕
露,先治以炮姜甘草汤加桔梗,连服两剂,无不良反应;继以附子理中汤治之,
又服四剂;最后服潜阳丹四剂而痊愈。虽吃煎炒辛辣食物,亦未复发。以后即用
此方,治愈这类患者数十人。
-----------
原帖由 cocochen 于 2010/3/17 16:41 发表
口臭,,,,,为什么没有用姜汤来治呢?    姜去口臭效果很好的.

上面的方子以实火为例. 不太全.    实际应用.最好要再看一下别的症状.

怎么用姜来治呢?
能说下详细的方法吗?
相关文章
 脉察六字
 论求子脉须和平
 尿急的宝宝帮帮忙
 《王不留行》2007-07-15的信
 乳香应痛丸(《局方》卷一(淳祐新添方)。)
 第二十章 区域养生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