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汪本和赵本《注解伤寒论》比较zt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转自“大家论坛”:(http://club.topsage。com/thread-1174211-1-1.html)
weqf_SD  发表于 2010-4-25 16:45

转帖者按:明嘉靖汪济川校正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和明·赵美开本《注解伤寒论》,是解放后历次出版《伤寒论》的主要流通本。本文对这两个本子进行了比较,对于大家认识和研读《注解伤寒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予转帖。

  
【摘要】  现在比较通行的《注解伤寒论》版本主要是汪济川刻本和赵开美《仲景全书》刻本。本文对这两个版本从文献学角度作了较深入的比较。认为两个版本内容基本一致,在序文和正文文字方面有所不同。针对《注解伤寒论》在近代整理出版中存在的序文问题,提出文献整理再版必须尽可能地保存文献的原貌。认为比较可以取长补短,是学习和研究文献的一种好方法。


【关键词】  《注解伤寒论》 汪济川刻本 赵开美刻本 版本比较


    《注解伤寒论》是金朝·成无己对东汉·张仲景撰著的《伤寒论》的注解,成书于1144年,是现存最早的《伤寒论》全注本。成无己,聊摄(今山东聊城西)人,金代著名医家,他对仲景学说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成氏参阅《内经》、《难经》等书,阐注《伤寒论》,辨析六经及仲景用方,切近临床,论述颇详,阐述己见,有所发挥,是以“经”注解《伤寒论》的开山之作。该书作为成无己的代表作之一,称得上是理论结合临床的典范之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正如汪琥所说:“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犹王太仆(王冰)之注《内经》”。《注解伤寒论》所用底本为宋本《伤寒论》,或者是志平本,或者是元佑本[1]。宋本《伤寒论》是白文本,流传不广,《注解伤寒论》成书以后,因其注释详尽,为众多医家欢迎,一直是学习和研究《伤寒论》的重要参考书,对于《伤寒论》的流传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现在比较通行的《注解伤寒论》版本主要是汪济川刻本(以下简称“汪本”)和赵开美《仲景全书》刻本(以下简称“赵本”),近代都曾有影印本发行,并被改版重印。汪本成书比赵本早54年,前者为单行本,后者被收录于《仲景全书》中,位于《伤寒论》之后。在阅读人民卫生出版社各重印本时发现,它们在序文和正文文字方面存在差异。为了认识这两个版本的原貌,经查阅中国中医研究院馆藏1919年上海涵芬楼影印明·嘉靖二十四年乙巳(1545年)汪济川刻本[2],以及1997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明·万历己亥(1599年)赵开美刻《仲景全书》的影印本[3],并以赵开美刻《仲景全书》中的宋本《伤寒论》为参照,对其序文和正文文字进行了比较。


   【序文比较】
    据上海涵芬楼影印明·嘉靖二十四年乙巳(1545年)汪济川刻本来看,该版本《注解伤寒论》的序文有三:(1)明·嘉靖乙巳年(1545年)郑佐的“新刻伤寒论序”;(2)明·嘉靖乙巳年(1545年)江的“刻伤寒论序”;(3)南宋绍兴甲子年(1144年)严器之的“注解伤寒论序”。


明·万历己亥(1599年)赵开美刻《仲景全书》本,刊行于《仲景全书》中,位于《伤寒论》之后,正文前只有严器之的“注解伤寒论序”。在《仲景全书》所载《伤寒论》之前有“刻仲景全书序”、“伤寒论序”、“医林列传”以及敕文,除去“刻仲景全书序”,均为宋本《伤寒论》的序文(见表1)。


    郑佐序和江序,均作于嘉靖二十四年乙巳(1545年),两序均提到汪济川校雠《注解伤寒论》的情形。郑序为:“余里人汪君处敬,为是愍恻,务购善本,反复校雠,惧其传之不远也。则遂锓刻以为公。”江序为:“汪子希说氏,以博雅名家,慨俗学之迷,愍蒸民之夭札,出其家藏善本,视汪处敬氏三复雠校,乃命入梓,而问序于余。”汪济川字处敬[2]。两序均佐证了汪济川校《注解伤寒论》,是汪本特征性序文,是研究汪刻本成书年代,以及同其他版本《注解伤寒论》相区别的依据。

表1:汪济川刻本和赵开美刻本的序文比较


    序号汪济川刻本赵开美刻本宋本《伤寒论》

1郑佐“新刻伤寒论序”严器之“注解伤寒论序”林亿等“伤寒论序”

2江“刻伤寒论序”“医林列传”

3严器之“注解伤寒论序”宋刻《伤寒论》敕文


    严器之“注解伤寒论序”两个版本的《注解伤寒论》均有,是《注解伤寒论》特有的序文。序文回顾了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叔和撰次的历史,继而感叹仲景学说不能得彰,继而引出成公,叙述了写序的缘起,也给予成氏和《注解伤寒论》很高的评价。序文文辞优美,概括精当,其中“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是对《伤寒论》最好的概括,琅琅上口,引者甚众。该序为研究《注解伤寒论》的成书年代,以及成无己的生平提供了依据。


    《注解伤寒论》在近代都曾有影印本发行,并被改版重印。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编辑人员可能会根据不同的考虑,在《注解伤寒论》再版时,对序文进行调整,并进行相应说明,但有时候这种说明可能不够详细,甚至本身就有错误。人民卫生出版社于1956年2月影印了取自《仲景全书》的赵本《注解伤寒论》[4]。在影印过程中,人民卫生出版社将赵开美“刻《仲景全书》序”、林亿等人的“伤寒论序”、“医林列传”以及北宋元佑三年(1088年)发售小字本《伤寒论》的敕文等,也一并影印在书中。198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再版这个影印本,没有改动[5]。赵本《注解伤寒论》没有单独的赵氏刻印序。虽然赵开美将刊刻《注解伤寒论》的经过在《仲景全书》前的“刻仲景全书序”中提及,但是严格来说,“刻仲景全书序”不是《注解伤寒论》的序。而“伤寒论序”、“医林列传”以及敕文,原在《仲景全书》所载《伤寒论》之前,为宋本《伤寒论》的内容。影印本出版时并没有加以说明,我们在阅读中应该细心辨别。


    【正文比较】
    正文内容基本一致  两者的正文内容基本一致,皆为10卷,22篇。卷一为“辨脉法”、“平脉法”;卷二为“伤寒例”、“湿?”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卷三至卷六为六经“病脉证并治”;卷七为“霍乱”、“阴阳易”、“不可发汗”、“可发汗”;卷八至卷十载“发汗后”、“不可吐”、“可吐”、“不可下”、“可下”以及“发汗吐下后”,最后为加减方。两书各卷后均有“释音”。


    正文文字的差异  两书正文文字的差异可以分为两类:一、字词的差异;二、句段的差异。

    大多数字词的差异反映了用词习惯不同,不影响对条文的理解。例如:虚词“则”、“者”或有或无,及“而”作“尔”等;汪本的“再传经”赵本作“再经”;汪本的“消磨水谷”赵本作“磨消水谷”。一部分字词差异会导致文义相去甚远,应该相互参照,或者参考其他相关内容,以正确理解条文意思。例如:条文“趺阳脉迟而缓,胃气如经也。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伤胃,数则动脾,此非本病,医特下之所为也。”汪本成注为“趺阳之脉,本迟而缓,因下之后,变为浮数”,赵本作“变浮为数”,参阅条文,汪本为是。调胃承气汤芒硝,汪本作“半斤”,赵本作“半升”,宋本《伤寒论》亦为“半斤”。


    句段的差别属于较大的差别,共有以下三处。


    一是《辨脉法》中,“立夏,得洪大脉,是其本位。其人病,身体苦疼重者,须发其汗;若明日身不疼不重者,不须发汗;若汗自出者,明日便解矣。何以言之,立夏得洪大脉,是其时脉,故使然也。四时仿此。”本条汪本原为注文,而宋本、赵本皆为条文,当依宋本和赵本。


    二是《伤寒例第三》中,“九月十月,寒气尚微,为病则轻;十一月十二月,寒冽已严,为病则重;正月二月,寒渐将解,为病亦轻。此以冬时不调,适有伤寒之人,即为病也。”本句汪本、宋本均为条文,赵本为注文,当以汪本、宋本为准。而且赵本此页的页脚有小字说明:“九月十月至即为病也五十四字,案宋本作正文,今作注,误也。”此说明是赵开美的校勘,亦证明此条为条文。


    三是小青龙汤方下加减法,汪本俱作条文,赵本俱作注文。而宋本《伤寒论》中,只有每条加减法的前半部分。例如加减法中“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辛燥而苦润,半夏辛而燥津液,非渴者所宜,故去之;栝蒌味苦而生津液,故加之”一句,宋本只有“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而无后半句。读其意,后半句当是对前半句的注解,汪本和赵本均有错版。两书正文文字的差异有一百多处,除去重复,共有63处(见表2)。表2:汪济川刻本和赵开美刻本《注解伤寒论》正文文字比较


    章节汪本《注解伤寒论》赵本《注解伤寒论》宋本《伤寒论》辨脉法第一“谓之再传经”“谓之再经”“轻浮而阳微也”“轻浮而主微也”“阳气前至,阴气后至”“阳气先至,阴气后至”“立夏,得洪大脉,……四时仿此。”为条文。为条文。为注文。“消磨水谷”“磨消水谷”“因下之后,变为浮数”“因下之后,变浮为数”“阴不为阴守”“阴不为阳守”“六七日为传经尽”“六七日为邪传经尽”“热气与胃气相搏而行”“热气与卫气相搏而行”伤寒例第三“九月十月,……即为病也。”为条文。为注文,但页脚有小字说明。为条文。辨太阳第五“不可更汗”“不可发汗”“不可发汗”“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芍药甘草汤,白芍药:“味酸”。作“味苦酸”。调胃承气汤:“芒硝半斤”。作“芒消半升”。作“芒消半斤”“前证脉浮自汗出”“前证脉微自汗出”辨太阳第六葛根加半夏汤:“半夏半斤”。作“半夏半升”。〖〗作“半夏半升”。“温粉扑之”“温粉粉之”“温粉粉之”“不发厥吐利”“不久厥吐利”小青龙汤方下加减法,汪本俱作条文。俱作注文。只有其中各句前半部分。“加荛花,如鸡子大”“加荛花,如鸡子”“加荛花,如鸡子”“故燥烦也”“故躁烦也”芍药甘草附子汤方下“疑非仲景作注文。为条文。意。”为条文。“里热甚则能消水”“里热甚则能饮水”“寒气拂郁”“寒气怫郁”小柴胡汤,大枣:“十三枚”。作“十二枚”。作“十二枚”。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牡蛎:“煅”。作“熬”。作“熬”。“两热相合,搏于胃中”“两热相合,传于胃中”辨太阳第七“胸中有寒”“胸中有寒邪气”“令人咽痛”“令人嗌痛”“其热被却不得去”“其热被劫不得去”“其热被劫不得去”“本是水寒伏热为实”“本以水寒伏热为实”“脉弦,五六日”“脉弦,五日”“脉弦,五日”“血结实热者”“血结寒热者”柴胡桂枝干汤:“干姜三两,牡蛎三两”“干姜二两,牡蛎二两”“干姜三两,牡蛎二两”“越以瓜蒂、豆豉之苦”“越以瓜蒂散豉之苦”“使脏之真气”“使脏真之气”“胸中有寒”“胸上有寒”黄连汤中半夏:“味辛温”作“甘温”“为湿外薄也”“为湿外搏也”“发散风邪而固卫”“发散风邪而和卫”


    章节,汪本《注解伤寒论》赵本《注解伤寒论》宋本《伤寒论》辨阳明第八“胃为津液之府”“胃为津液之本”“故不可治”“不复可治”“犹当双解之”“犹当和解之”“不大便五六日者”“不大便六七日者”麻子丸方:“厚朴一斤”。作“厚朴一尺”。作“厚朴一尺”。“蒸蒸发热者”“??热者”“??发热者”“合热则消谷善饥”“合热则消谷喜饥”“合热则消谷喜饥”辨太阴第十“下不得升者”“下不得上者”“向阳,故云解时”“向王,故云解时”辨少阴第十一“以二三日无里证”“以二三日无证”“以二三日无证”“附子之辛,以温寒气”“附子之辛,以温经气”花汤方,粳米:“一斤”。作“一升”。作“一升”。“加五味半升”“加五味子半升”“加五味子半升”辨厥阴第十二“厥阴病,欲解时,从寅至卯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厥阴病,欲解至卯上”时,从丑至卯上”乌梅丸方蜀椒:“四两,去子”“四两,去汗”“四两,去汗”辨霍乱第十三牡蛎泽泻散方,蜀椒:“洗,去脚”“洗,去腥”“暖水洗,去腥”辨不可下第二十“颠冒而体振寒”“巅冒顶体振寒”“利必不止”“利必未止”附方桂枝加葛根汤方:“麻黄三两,去节”。方中无麻黄。方中无麻黄。桂枝加葛根汤方:“右七味”“右六味”“右七味”生姜泻心汤方,大枣:“十二枚”。作“十二枚,擘”。“随前共六两”“通前共六两”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作注文。作注文(在“一方水酒各四升”,作条文“卷十”)。


    其中两个版本出现在条文部分的差异共有26处,可以参照宋本《伤寒论》相应内容进行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这26处中赵本同宋本《伤寒论》不一致的有7处,汪本同宋本《伤寒论》不一致的有22处,均不一致的3处。赵本似乎在条文上更接近于宋本。然而经查阅新校版《注解伤寒论》[6],汪本同宋本有大约690处不同,据以上数字推算,赵本同宋本的差异也当有大约670处左右。两个版本同宋本的差异都很多,690比670,所以不能判断哪个版本的条文更忠实于《伤寒论》原书。


    【结  语】
    在比较中我们发现,古文献的任何一个版本都可能包含其他版本没有或者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文献学的研究来说,弥足珍贵。《注解伤寒论》在近代整理出版中存在的序文问题告诉我们,文献整理时,必须尽可能地保存文献的原貌,特别是原书的序文,不能随意更改,必要的更改一定要有说明。


    《注解伤寒论》自1144年成书,中间历经元朝,至明朝形成汪本和赵本,虽然两个版本成书时间只差54年,但是已经存在很多差异,两书的差异,也正说明它们的流传路径不同,其间传抄翻刻,误抄篡改漏刻自不必说。汪本和赵本同宋本《伤寒论》的差异均有近七百处出入,即便同最好的元刻本《伤寒论注解》相比,也有很多差异[7]。就汪本和赵本而言,要判断哪一个版本更接近原貌,还很难确定。所以我们在古籍的学习和研究中,可以将各个版本放在一起阅读,求同存异,再结合前后文字以及相关书籍,寻找差异存在的原因,取长补短,这样就可能发现书中的错误,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这是一种学习和研究古典文献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钱超尘.宋本《伤寒论》刊行后流传演变简史(续一)[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16(2):30~33.

2 汉·张 机著,金·成无己注.注解伤寒论[M].上海:上海涵芬楼影印明嘉靖二十四年乙巳汪济川刻本(中国中医研究院馆藏),1919:1~238.

3 明·赵开美刻.仲景全书(据明·万历己亥赵开美刻本影印)[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1~257.

4 汉·张仲景著.注解伤寒论(据赵开美刻本的影印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1~6.

5 金·成无己注.注解伤寒论(据赵开美刻本的影印本)[M].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6.

6 金·成无己注,王 勇点校.注解伤寒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314.

7 钱超尘.《伤寒论注解》元刊本及成无己考[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9):515~521.
-----------分析的不错
支持雪山来客
相关文章
 怎样快速练出丹田气来?
 蒲黄方(《准绳·疡医》卷六。)
 治疗静脉曲张
 重刊《滇南本草》序
 试论中医临床学的寒热分流
 虚热风壅喉闭清利头目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