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经方治疗发热1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1、周姓男孩,11岁。发热2月余,久治不愈。刻下体温37.8℃。舌红,苔薄白。脉浮数略弦,汗多,渴甚,小便痛。此属伤寒所谓太阳膀胱蓄水证。失汗或发汗不利是其病因。《伤寒论》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故处此方:猪苓12g,茯苓12g,泽泻20g,白术15g,桂枝9g。首处5剂。每日1剂,水煎服。服毕即愈。

2、孙姓男子,47岁。因感冒引起发热,已输液治疗20余天,仍不退热,每至午后,即觉恶寒,体温达38.8℃,上午则差,口不渴,易自汗,大便溏,小便频,色清不黄。此后,曾访一老医,亦云此属伤寒入里,方药为大剂,每包2市斤余,味极苦,不堪入口。服毕,反愈甚。诊见舌淡胖,苔薄滑,脉沉细。诊属少阴阳虚寒湿郁滞之证。《伤寒论》第305条:“少阴病,身体痛,手足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方云:熟附子30g,红人参30g,白术30g,茯苓30g,白芍30g。处3剂,每日1剂。服首剂后,体温降至37.6℃,前后服6剂痊愈。此后,据右归丸加减制蜜丸1料与服之,原先之颈椎病高血压、高血糖等宿证亦大见愈。当今时下,诸多中医之临证说辞,其医理根据多中西混杂,多着眼于病之表面,而失于病之根本。凡遇发热,先畏桂附,而是横竖先列几排大苦大寒之药。伤寒之义,但凡发热病,尽包于此,温病亦归于此范畴,伤寒、温病皆宜汗解。

3、孙姓男子,43岁。因2年前一次感冒后,便一直持续发热。轻则37.7℃左右,甚则38.5℃。口微渴,背微恶寒。刻下: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力猛而数。诊属阳明淤热已甚。又因素体阳虚,气不上腾不能做水而郁热不解。因已2天余未解大便,本宜取下法,然阳虚者毕竟欠妥,于是处白虎汤加人参,即所谓清法也。生石膏30g,红人参30g,生山药60g,玄参30g,生地30g,竹叶10g,鲜薄荷叶50g(后下)。取1剂,煎5—7碗,仿张锡纯法所谓浩荡饮之。服半日,周身得汗洇洇,体温即降。此后月余,再未发作。

4、张姓女婴,4个月。因感冒发热引起折颈、呲眼、吐涎被送医院急诊收住,至第2日,体温仍高达39℃,哭闹不止,抽风症状时现。经院方批准后,始携女访余。舌红,苔少。指纹黯紫。属热扰肝风致痉。治宜清解止痉。方选百虎加人参汤加减:生石膏150g(先煎),红人参15g,麻黄3g,薄荷叶3g(后下),蝉蜕10g,僵蚕10g,生山药30g,知母10g,连翘10g。取1剂,煎取250ml左右,每间隔10分钟服10ml许,至汗出热退停服。3小时后即愈。

5、段姓女孩,17岁,河北人。据其母云,自4年前一次感冒后,便不明原因时断时续不规则发热,多处求医未效。刻下:体温38℃,舌淡红,苔薄滑。脉沉细数,小滑。重按则减。自述每至夜半则觉口干甚,平昔亦觉胸闷气短,偶或心悸头痛,周身乏力,宜自汗。小便频而量少,大便秘涩。《内经》云:“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此例之久热不愈,亦显为壮火之过盛所导致,因壮火食气,进而导致大气虚损。大气失其斡旋之力,发热愈长久不愈。首拟白虎加人参汤加减:生石膏300g(先煎),黄芪60g,山茱萸30g,红人参30g,生山药100g,生地30g,玄参30g,竹叶10g,鲜薄荷叶50g(后下)。首取1剂,亦浩荡之法饮之。服半日后,体温降至37.6℃。上方减薄荷叶,另取3剂,每3日饮1剂。此后年余,一直相安无事,为再复发。2年后,又因感冒发热复如前,复返山东投余。刻下:体温38℃,舌红,苔略厚腻。脉浮,微弦小紧,重按无力。自述头痛、身痛,背微恶寒,偶觉呕恶。诊属外感风汗束表,选大青龙汤加减:麻黄10g,生石膏150g,杏仁15g(捣碎),炙甘草10g,桂枝15g,生30g,大枣30g,葛根30g,黄芪60g。取1剂,药后温覆取汗。首服得汗,体温即降。此后二诊,脉虚大无力,宜自汗,舌略胖淡,故处附子汤加减6剂,带药回籍。

《伤寒论》大青龙汤用治伤寒里热证,烦躁与否亦为辩证施治之另一重要关键。然《伤寒论》第39条又谓:“伤寒脉浮缓,身不痛,但重,乍有轻者,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无少阴证者,当指脉不沉细者。依在下经验,病家凡见以上脉证,即使无发热,亦可施用,以除身之疼、重。少阴证本属虚证,本该忌汗,或变通而汗亦可。《伤寒论》中麻黄附子细辛汤即是明证。余之施用,一般概加人参等,可保无虞。余曾以大青龙汤加减施治多位颈椎病患者,其中不少即所谓少阴证脉沉细者,肩痛臂麻,手抖,不敢转侧,服大青龙汤加人参、黄芪、山茱萸等后,一付得汗,病扫七八,再以它剂调治,莫不痊愈。《伤寒论》小柴胡汤方后曾云“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于论中其他方剂,其寓意亦是如此,不必胶泥书本。但替人治病,尤于年轻后生而言,必要勤于读书,精于识证,切忌狂粗猛浪。



-----------精彩,谢谢分享
-----------
sack222 发表于 2011/9/14 08:41
1、周姓男孩,11岁。发热2月余,久治不愈。刻下体温37.8℃。舌红,苔薄白。脉浮数略弦,汗多,渴甚,小便痛 ...

活用经方  
-----------、孙姓男子,47岁。因感冒引起发热,已输液治疗20余天,仍不退热,每至午后,即觉恶寒,体温达38.8℃,上午则差,口不渴,易自汗,大便溏,小便频,色清不黄。
---------------------------------------------
这个何方?甘草干姜汤?
-----------回复 sack222 的帖子

达者活用经方,精彩。谢谢分享!!!
-----------回复 水中火 的帖子

互学共勉
-----------回复 bygzpf 的帖子

大家共勉
-----------回复 zhongyiaihao 的帖子

共勉之
-----------回复 爱情氧吧 的帖子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再读伤仲师原作。
-----------大青龙汤不要这么用吧,大青龙是里热外寒,还有一个用法是溢饮,溢饮是肯定要发汗的
大青龙发汗太过的补救就是加附子,您这是把人治成少阴病,然后再用附子剂治(个人看法,别介意我这么说)
我发现喜欢用附子的医生都不爱用柴胡,喜欢用柴胡的医生什么病都用柴胡治,上述病例5的病人有恶心欲呕,是否考虑过可能是柴胡症呢?
相关文章
 皮脂腺瘤
 请问这是什么中药?(图)
 红景天
 师承或有专长人员
 脏腑之气
 心胃火燔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