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伤寒论》原文整理,必备条文(转)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伤寒论》原文整理,必备条文(转)
00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00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00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0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桂枝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炙甘草二两 生三两 大枣十二枚

0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0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0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0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090.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0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桂枝加附子
桂枝汤+附子一枚
过汗致阳虚汗漏,表未解

020.太阳病,发热,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新加汤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太阳病发汗太过气营不足身痛

0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麻黄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炙甘草一两 杏仁七十个

0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桂枝麻黄各半汤
各三分一
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生姜麻黄炙甘草各一两大枣四枚 杏仁二十四个
发汗轻剂,表郁轻证

0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2:1 桂枝一两十六铢 芍药生姜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 杏仁十六个炙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

表郁不解轻证,辛温轻剂
0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芍药麻黄炙甘草各十八铢 大枣四枚生姜一两二铢石膏二十四铢

表郁内热轻证,解表清里轻剂
0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葛根
葛根四两 麻黄生姜三两 桂枝炙甘草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


0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太阳伤寒兼经输不利

0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逆流挽舟法)太阳阳明合病下利


葛根加半夏
生姜减一两加半夏半升
太阳阳明合病下利

0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芩连汤
葛根半斤 炙甘草二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太阳病误下,里热挟表邪下利

0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大青龙汤
麻黄六两 桂枝、炙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杏仁四十个大枣十枚 石膏如鸡子
风寒束表,内有郁热

0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0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小青龙汤
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
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0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0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栀子豉汤
栀子十四个 香豉四合 +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
汗吐下后热扰胸膈

07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麻杏甘石汤
麻黄四两 杏仁五十个炙甘草二两石膏半斤
热邪壅肺

063.发汗后(0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桂枝甘草汤
桂枝四两炙甘草二两
发汗过多,误伤心阳而致心悸

0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炙甘草二两
脾虚水停上冲心胸

0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桂枝人参汤
理中汤+桂枝
人参干姜白术三两 炙甘草桂枝四两
脾虚兼表
温中解表

163.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挟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干姜附子汤
干姜一两生附子一枚
肾阳虚
下后复汗,致肾阳虚烦躁

0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真武汤
茯苓芍药生姜三两 白术二两 制附子一枚

0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脾/肾阳虚水泛

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一两,或小便利-茯苓,或下利-芍药+干姜二两,或呕者-附子+生姜至半斤,真武汤主之。
少阴阳虚水泛

炙甘草汤
生地一斤 炙甘草四两 生姜桂枝三两人参阿胶二两麦冬麻仁半升 大枣三十个 清酒七升水八升
心阴阳两虚

177.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五苓散
泽泻一两六铢猪苓茯苓白术十八铢桂枝半两
米汤和服
太阳蓄水

0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遇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核承气汤
桃核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炙甘草芒硝二两
太阳蓄血轻证血热瘀结下焦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抵当汤
水蛭虻虫各三十个桃仁二十个大黄三两
太阳蓄血重证,瘀热互结


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大陷胸汤
大黄六两芒硝一升甘遂一钱匕
邪热内陷与有形之水饮相结于胸腹

13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小陷胸汤
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栝蒌实大者一枚
痰热互结于心下

138、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胃热气滞

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附子泻心汤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黄芩一两炮附子一枚
热痞兼阳虚 表阳虚外不固

155、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 黄芩人参干姜炙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寒热错杂痞
呕利痞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生姜四两 炙甘草人参黄芩各三两干姜黄连一两半夏半升 大枣十二枚
水饮食滞痞

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
炙甘草四两 半夏半升 黄芩人参干姜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脾胃虚弱,痞利俱甚


158、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旋覆代赭
旋覆花三两 代赭石一两 半夏半升人参二两生姜五两 炙甘草三两 大枣十二枚
肝气犯胃,胃虚痰痞


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黄连汤
黄连炙甘草干姜桂枝各三两人参二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
上热下寒腹痛欲呕吐

173、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白虎汤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炙甘草二两粳米六盒


219、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三阳合病,邪热偏重于阳明

350、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里热炽盛致厥


白虎加人参汤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炙甘草二两粳米六盒人参二两

168、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误治,邪热炽盛,津气损伤严重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服桂枝汤后热盛伤津转属阳明


猪苓汤
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各一两
阴伤有热,水气不利

223、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调胃承气汤
炙甘草二两芒硝半升大黄四两
燥热内盛,腑实初结,气滞不甚


24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249、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大承气汤
大黄四两 厚朴半斤枳实五枚芒硝三合
阳明腑实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下法辨证

239、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242、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252、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3、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3、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麻子仁
麻子仁二升 杏仁一升 芍药半斤 白蜜大黄一斤枳实半斤 厚朴一尺
胃热肠燥津亏
脾约

247、跌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茵陈蒿汤
茵陈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
湿热蕴结,熏蒸肝胆,兼腑气壅滞

236、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260、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栀子柏皮汤
肥栀子十五个炙甘草一两黄柏二两
湿热发黄,热重湿轻

261、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


麻黄连轺赤小豆
麻黄连翘根二两 赤小豆一升杏仁四十个生梓白皮一升大枣十二枚 生姜炙甘草二两
黄疸兼风寒束表

262、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小柴胡汤
柴胡半斤 黄芩人参生姜炙甘草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柴胡桂枝汤    1/2+1/2  桂枝黄芩人参生姜芍药一两半炙甘草一两 半夏二合半大枣六枚柴胡四两
少阳兼表,太少俱轻

146、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大柴胡汤
柴胡半斤黄芩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 生姜五两枳实四枚大枣十二枚 /大黄二两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半斤桂枝黄芩三两干姜炙甘草牡蛎二两栝蒌根四两
少阳病兼水饮内结

147、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三两芍药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生姜一两半/二两
太少合病下利或呕 里热下利

172、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四逆汤
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生附子一枚

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场。

35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354、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
炙甘草二两大生附子一枚干姜三两/四两
少阴阴盛格阳

317、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葱九茎,或腹痛-葱+芍药二两,或干呕+生姜二两,或咽痛-芍药+桔梗一两,或利止脉不出者-桔梗+人参二两,通脉四逆汤主之。

白通汤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生附子一枚
少阴阴盛戴阳

314、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附子汤
炮附子二两 茯苓芍药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
少阴寒湿身痛

304、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305、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二两炮附子一枚
少阴病寒化兼表

30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炙甘草二两炮附子一枚
少阴病兼表证轻缓者

30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黄连阿胶汤
黄连四两 阿胶三两黄芩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
少阴阴虚火旺不寐

30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桃花汤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
少阴滑脱不禁便脓血(虚寒痢)
306、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307、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四逆散
柴胡枳实 芍药炙甘草等份
阳郁厥逆

318、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五味子、干姜,或悸+桂枝,或小便不利+茯苓,或腹中痛+炮附子,或泄利下重+薤白、干姜、五味子者,四逆散主之。


吴茱萸
吴茱萸一升 人参二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309、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中阳不足,寒浊中阻

378、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乌梅
乌梅三百枚 黄连十六两干姜十两细辛炮附子桂枝人参黄柏六两 当归蜀椒四两

33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当归四逆汤
当归桂枝芍药细辛三两通草炙甘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桂枝汤-生姜+当归细辛通草)
血虚寒凝致厥

351、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白头翁
白头翁二两黄柏黄连秦皮三两

371、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四逆加人参汤
生附子一枚 干姜一两半炙甘草二两人参一两
霍乱亡阳脱液

385、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理中丸
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三两

38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竹叶石膏汤
竹叶两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麦冬一升人参炙甘草二两 粳米半升
病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

397、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可作为手册之用 支持一下
-----------很好的临症速查  支持  楼主辛苦了
-----------请问各位同道,学习伤寒论最开始应该看哪一本书比较好啊,还望给点指导性意见,谢谢。
相关文章
 天人解中不解求教!请各位老师解惑
 疯狂英语李阳反对小孩学英语 向世界推广汉
 起死轻骨膏(《幼幼新书》(古籍本)卷十三引
 请教《系统的古中医学》中的一个问题
 皮肤科病历
 饿虎散(《普济方》卷三六九。)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