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各位前辈,家人昨天
感冒,头有点痛,恶寒,一天在外面跑一直没有出汗,就给他抓了付
麻黄汤,用量是 麻黄10克,
桂枝7克,灸
甘草3克左右,
杏仁6克,喝了一副以后,就一直出汗,而且浑身发烫象火炉一样,从昨天晚上一直到今天上午一直都是这样,身上很烫。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吃药以前没想到
麻黄汤发汗的威力这么大,现在有点六神无主了,下面该怎么办。
-----------出了这么多的汗还浑身发烫象火炉?想不通,如要止汗可用米粉粉之!
之后
如果是因服麻黄汤发汗太过可服甘草干
姜汤试下!
但按你描述的服后情况觉得你一开始就断症不准!
[
本帖最后由 平山墟 于 2009/12/5 21:59 编辑 www.med126.com]
-----------谢谢你的回复。
那再问一下,身体发烫是怎么回事,烫得不敢近身,都一天多了,这样下去会不会出事啊?
-----------精血不足,阳气飞扬。
倘麻黄汤中重用甘草,何至于此?
今人体质多虚,不比汉唐之时,今人用方,必须固护中气,否则,后果太可怕……
-----------甘草
干姜汤里面的甘草是甘草 (炙)过的吗?我用 甘草6克,干姜3克可以吗?现在家里只有这些量了,行的话先喝喝试试。
[
本帖最后由 秋收的蚂蚱 于 2009/12/5 22:17 编辑 www.lindalemus.com/wszg/]
-----------我都是用
伤寒论的方和量,若果身体发烫,烫得不敢近身,那汗止了么?
汗流太过恐
亡阳啊!若果身体发烫,那甘草干姜汤也不一定对!
-----------汗比昨天出的少多了,不过还是有点。那发烫该怎么办,急死人了。
-----------发烫是发烧么?如果是可用
桂枝汤!
如果說當用過汗法後,就不要再用麻黃劑,如果發過一次汗,病邪沒有發乾淨,第二次發汗就用桂枝汤,
-----------好象不单纯是发烧。发烧的话身上不应该烫吧。可以他身上很烫,得有38。9度左右的样子。
-----------我们来看甘草干姜汤方,甘草 四两(炙) 干姜 二两仅此两味。但玄妙机理甚深,本方为理中之半,“理中者,理中焦”,此甘草干姜汤其旨也在温补中焦阳气,此两味药配伍,虽不失为“辛甘化阳”之理,但为何甘草的用量大于干姜?本方证因卫阳不固而致汗漏不止,又因误用桂枝汤发汗更伤阳气,为何不用
附子?关于“甘倍于辛”,在《伤寒心悟》中说:“甘草之量大于干姜,旨在复脾胃之阳”。《聂氏伤寒学》中说:“甘倍于辛,在于急复中焦之阳,中阳得复,脾气健运,则厥愈脚温”。程、聂两位伤寒大家之言,余信之不疑。但仍觉还没有参透仲景之理,遂探究其中,又得新悟。《本草备要》中对
炙甘草的论述说:“入峻剂则缓正气,姜、附加之恐其僭上”“炙用气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而对附子的论述:“逐寒邪而发表炮则辛苦大热”“定呕消痰,去脏腑沉寒痼冷”。从以上对两味药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仲景大量用甘草,旨在温补中焦阳气,而用干姜的目的在于散其脾
胃寒邪兼以止呕。本方证重在脾阳不足,继而生寒不能温煦。故应以补阳为主,散寒为辅。此其一也。其二,本方证不只为
脾阳虚,也有脾胃之阴液损伤之证。切不可以用大量的辛味药散其寒邪而更伤阴液。这也是不用附子的主要原因。干姜之辛热之性虽不及附子,但仍为辛燥之品,恐有伤阴之弊,故不可大量用之,且用大量甘草更护阴液。其三,甘草甘缓。《素问脏象法时论》中说:“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即脾脏的功能和缓柔软,应该立即用甘味药物来缓和它。因为干姜味辛性烈,大量用甘草可以使干姜的热性缓慢的发挥出来。正如张锡存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甘草与干姜同用,能逗留其热力使之绵长。”而现在多用炮干姜以缓其辛燥之性,也可防伤阴之弊。仲景之方虽小,但是旨意颇深。如桂枝甘草汤,辛倍于甘;本方甘大于辛;
芍药甘草汤,酸甘各半。其旨仍在其中,还望大家细细品味。
。。。。。。。。。。。。
我看到这么一段,能不能用啊。我都快煮好了,只是量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