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老师讲《神农本草经》――人参喂,大家好啊。今天呢,今天有点事耽误了点时间。今天讲人参,不知道大家对人参这味药有没有进行一下课前预习一下。下面就给大家讲一下《本经》。咱们平时所用的中药吧,有三味药被称为“夺命救急三药”。三个非常主要的药,第一味就是人参,第二味是
附子,第三味是
大黄.
今天第一个就先来讲人参.人参在《本经》上品之中,它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首先看《本经》描述的这个人参,“人参,味甘,微寒”,什么叫甘呢?大家都舔了一下,味甘呢,中央生甘,这个中央呢,居住中央的那个中气,生湿,有湿气,然后呢湿生甘,这个甘味呢代表脾土所主,微寒呢,微寒代表什么气,人体的气呢,有温有热,温呢,升达,热呢就开散,微寒呢,相当于是凉,就是说稍微收敛的这种作用.
再看这个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五脏是什么呢?五脏就是肝心脾肺肾,这五个脏器,脏者,藏也,这个五脏又叫做五藏,五藏藏什么,内经里面讲的,藏精气而不泄,满而不能实,腑器呢是运化物,实而不能满,所以这个五脏呢,安藏精气,安藏五神,精神魂魄,再加一个意,这是五脏所藏的五神.
大家再讲一个什么叫做神?神藏五,人参的这个气机吧,由阳气开始萌动,由阴然后慢慢出阳,由精开始化气,然后再由气化神,这是三个过程,而这个神呢,它处于一个用最通俗的这个解释来说,它是一种气,它是一种人体元气变化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就是神,其实就是说精气神三者是一物,本来就是一种东西.什么叫做精呢,它开始处于一种非常凝练的状态,大家不是有一句话吗?叫做,聚者成形,散者为气,聚在一起,气机就凝化为精,散开来运行开来后就叫做气,然后气产生各种变化各种功用,看着神用无方这个变化就叫做神,其实它就是一种元气,生长发展的这种过程,分成三种神态,把它分开来叫,这个人参呢,安精神定魂魄,主补五脏,大家再看这个主补五脏的这个“补”,现在很多人呢认为,什么叫补呢,补就是好象往里面填东西,泄呢就是往里面减东西.其实不是这么机械的,内经里面讲,什么叫做补,顺其性就叫补,什么叫泄,夺其情就叫泄,就是说你顺着它就叫做补,这五脏呢,五脏是五藏啊,藏精气而不泄,既然要补五脏,就是顺着五脏的精气要收藏.
“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为什么说有点除邪气,这个除邪气呢主要是讲人身体的精神魂魄意志一定下来之后,自然而然,气各从政,什么叫邪气呢,这个正气不敛,然后是喜开与邪路,除邪气这种字眼都容易让大家产生误会,“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你看底下这个,人参,一名土精,人参呢,生长周期比较长,得地气之精,所以含藏能力比较强.人参呢这个古代的和现在的不一样,人参亦名土精,一名神草,一名黄参,
雪参,其实种种名字都是对它的作用从侧面的一个阐释,大家看多了就会有感觉.
再看人参呢,主补五脏,我们学了本经以后,想到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它所有药性呢,浓缩起来,精华所在,大家对于这个,一定要理解.主补五脏,你看有些病人,就是说,处于弥留之际,是元气大虚的时候,或者受了惊吓,他的魂魄意志都不能收,这个阳气由发而不能潜镇,这种情况下呢吃人参非常好,现在由于我们大家就是说,经常学习火神派的这个学说,对于如何升达阳气用得比较多,而对于说收敛神气,收敛神气就是养生啊,这方面做得比较少,古代的人参一般说从那个唐宋时期吧,人参是生于中原的,在河南,他生于中土的吧,那个时候人参是上党的比较好的,然后呢几个地方中原几个地方的人参呢.
怎么判断人参的真假呢,过去的人参效果是非常好的,就是一个本经图注里面有一个,就是说判断人参的真假,叫一般的壮年人,两个人同时跑上五里地,嘴里含一片潞参,这个上党的潞参,跑完这五里地以后,喘气的就是假的,不喘的就是真的,所以说呢过去人对人参的讲究非常好,现在很多人参吃下去都没什么感觉,可能生长周期也短,而且现在的人参主要是东北的,东北人参呢,东北的地气比较厚一些,所
以现在的人参,比中原的(中原土气渐薄)效果要好一些。我就先讲本经这个人参这种用法,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一下。
那我就接着往下讲,人参在中药方剂的运用。古代的人参呢,还不是现在的
党参,古代的人参是人参,党参是党参,是两种。现在的这个党参如果非得说人参呢,也只能说是劣质的,长得那个形啊状态啊,跟过去的人参还是有差距的。现在我们用人参都是用东北人参比较好。关于教科书上说人参是微温的,这点关于性味上的,我主张呢还是从本经的比较好。因为为什么呢,现在很多人,用完人参之后,很多病人比较精神,以前的四肢发冷也比较温和了,其实四肢发冷本来是元气不藏、守不住,那点阳火守不住,吃人参后敛回来了,收回来了,所以感觉到暖了,阳气回去了,自然就温了.因为阳气散在外面,虽然是口张手热,但是本身的肝脾的阴气都不能化了,所以人参的性味啊不是靠你看的这个作用效果来断定的,象附子一样,附子用大量以后,很多病人特别凉,全身好象掉了水井里一样,其实那是附子开破的作用比较大,一下子把阳气行开了,然后阴气也跟着化开了以后,所以感觉比较凉。这个定性味啊,这个也不能说是比较草率的。象现在定的这个人参微温,或者人参补啊,吃完人参后上火,其实人参它就是收气,如果有邪气的话,本身就寒湿邪气阻隔的话,吃人参一敛就庸滞住了,一庸滞住了,气就易变成火,全身各处都可以因六气有余而化火。
这个有人说现在的药材不是道地药材,各种炮制也不符合规定,这是有影响的。象现在的人参啊,不光现在,明清那时候的人参,很多参农为了人参长得比较快,都用
砒霜跟人参种在一块,用砒霜种的人参略带温补的那个效果,砒霜本来是阳精大足的这个药,所以现在人参的作用还是有所变化的,我们一般讲的人参是山参,没有经过砒霜,这种拿砒霜喂人参的方法还是比较普遍的,在很多地方得到认可的。但是它种出来的人参作用跟效果就有点不一样了。所以现在人参吃完了,它有辛温的特点,这个跟砒霜在一块,这个种植效果。
下面讲这个,首先呢,我们学本经是为了更好的理解《
伤寒论》,现在呢首先,通过伤寒论的方子来理解人参的这个作用。
首先第一方是小
柴胡汤,
小柴胡汤呢柴胡半斤,
半夏半升,人参是三两,很多人认为小柴胡汤,柴胡肯定是君药了,但是很多人不这么认为.象柯韵伯啊,伤寒大家,他认为小柴胡汤这味药之所以能够开解枢机能够斡旋,关健在于这三两人参,这三两人参,其实是小柴胡汤方中的君药,柴胡是将,人参才是帅,柴胡这个药呢推阵出新主胸腹结聚的,它本身是一味开破的药,如果是中土脏器不足的话,阴精守不住的话,很容易开破的,不但起不了开解枢机的作用,而且会导致肝脾的阳气下陷,所以说人参这个作用,通过主补五脏.
另外一个定位呢从中土开化源,能够收藏脾精,当然了,它的这个作用如果要讲这个养脾精的作用,跟
白术还是没办法比的,白术由于它比较滋润,形质上更偏于阴一点,就象伤寒论里,其人旧有微溏者,平常就有点大便不成形,有点拉肚子,小柴胡汤不中与之,这两个字差不多,也就是这个柴胡汤呢,本身就是说脾胃之气还不是太亏虚的时候才可以用。
这个少阳枢机要枢转靠的是什么?大家看黄元御的书都知道,中土脾阳不能升清的话,厥阴也不能开达,少阳气也不能生长,所以说要舒解少阳,必需有人参斡旋中州,而且呢,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少阳一为病之后,马上底面就是厥阴,由风木之气克伐之后,脾土必然虚,所以这个人参在这里必不可少。
小柴胡汤的人参,但是它下面又有加减法,若咳者,去参,加干
姜细辛五味子。若渴者去参,人参的气机是收敛的。人为什么会
咳嗽,脾肺不得交,脾肺不能相交的话,因为脾气要升清,肺气是要往下降的,脾气不能升清之后,饮食的精微的这阴浊就会填结在这个肺中,肺气就不能把这个浊气降下来,这个时候呢,
干姜细辛这些辛散的药,再加上五味子一收一敛,助脾肺相交。脾嘛,脾主地,肺主天,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这个天地交泰,这个是平常咳嗽的这个病机.
咳嗽的就是这个病机,一般人有痰的,没痰的这个厥阴风木克伐,这里面柴胡汤加减法,这要去人参,本来寒湿都不化,是不能开散,寒湿要行开啊,象我们交通一样,交通堵塞了以后,我们不去疏导,反而去增加车辆,肯定会越堵越厉害,所以这个要去人参,去人参之后,要加干姜细辛五味子,这个方子就变了。这个方子按归经方法来说,就是属于肺经了,主上焦开散。
这个药物也是比较奇怪,药物怎么奇怪呢,随着你用药的清浊,你用药如果浊的话,它就沉降,你药味如果清的话,它就漂上来走肺胃,然后一点都不犯中下焦,就象那个经方实验录中讲过,大黄
芒硝甘草,如果用大黄
厚朴枳实芒硝,就走下焦,如果不用厚朴枳实,只用大黄芒硝,再加点
甘遂,它就走胸胁,一点不犯下焦,药服完之后,就在胸胁反复激荡,五味子性酸温,它本性又可以升达少阳之气,但是它这干姜细辛五味子,五味子用量比较多的,五味子用量一多以后,酸收的作用比较明显,而且五味子本来就是温药,用五味子的量一定要跟细辛对上.因为现在你看,干姜细辛五味子的量,伤寒论里面一用就是三两,按照现在常规的量你起码要十克吧,十克到十五克,但是用到这么大的时候,有些人体质弱的可能受不了,所以五味子相对要加上,现在一般来治咳嗽的
小青龙啊,小柴胡汤的加减法啊,或者真武汤的加减法啊,用到细辛的话,一般开五克的,如果管理比较严格的,一般不要超过三克,细辛量少了,五味子量也要少,这两味药可以更好的治疗开肺气,一收一发,但是如果没有这两个药的话,这个方子的意义还在,把干姜再加上,稍微再加点
生姜,其实也可以。过去古人说“细辛不过钱”,主要是讲的生用药、胶囊啊、散剂、粉剂,这个生用药过于峻烈,很多人吃完细辛后会闭气,吃完之后会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憋闷,所以生用口服生药的时候,细辛不要超过三克,但是汤药的时候呢,有一分阴寒就有一分细辛,细辛是直入少阴的,少阴如果寒气重的话,给上五克十克效果都能体现出来,就作用大的时候用上一二十克,这样才能反应出来细辛的开通作用,病人才能够“知”,古人说一剂知,吃完了以后感觉这病动弹了,这药有起效果了。讲到人参不得不讲这个理论“甘温除大热”,这条理论在李东垣在
补中益气汤的时候,很多人作为甘温除大热的注脚 ,其实不然,辛温才能除大热,甘温是除不了大热的,甘温只能收敛一下虚火浮阳,象补中益气汤一样,补中益气汤很多人这四肢烦热,四肢烦热是因为脾气不能升以后,阳明之气又不能降,太阴脾跟阳明胃是互为表里的,太阴脾升阳气不能由阴出阳,那边浊气就不能够由阳入阴,所以浊阴就徘徊于上,浊阴徘徊以上之后,三阳之气降不下来,所以全身体现手足烦热啊,口渴的这些的,然后是口疮,象很多顽固性口疮,用理中汤,用补中益气汤效果非常好.
我以前上学时治过一个,当时大家都讲这个好象是顽固性口腔扁平苔癣,西医说这是顽症,很难治了,口腔科都没治了,当时这种病呢就试着用了一下补中益气汤,病人吃完了,大半年好不了的这个舌头烂啊,吃完第一剂马上感觉舌头疮口就收了,第二剂就一点感觉不到痛了,光看到舌头那个疤,第三剂连那个疤都消了.
所以这个中药用对症了,治某些病是非常迅速的。就是从这个甘温除大热,为什么会甘温除大热呢,就是这个中焦斡旋,脾阳不能升动,浊气不降,天明则日月不明,本来阳气由阴出阳而化神,现在化不了神了,神气散漫在外面,君火不能明之后,国家皇帝昏馈,大臣们都想着各谋私利,个别的人还想着图谋篡位,干自己非分的事情,这就是虚火阴相火上见的例子。但是真正的就是说辛温才能除大热,为什么,一般来说阴虚之热都是缓热,为什么?阴不能敛阳啊,阳气是徐上,这个时候呢,它都是低热,偶尔有一阵阵潮热,阳虚之热才是暴热,阳气之热阴气格阳,这点阳气都逼在外面了,它是炽热,有时候看体弱的病人出现某地方的灼热,双脚啊双腿啊,腹中啊,手心的那种灼热,绝大部分是阴盛格阳,阳明证的很少,即使有阳明证的,阳明底面是太阴寒湿,治这种病这种大热的,四逆理中主之,只有这种辛温之药才能破散这种阴邪,破阴还阳.
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有的病人就要用四逆,有的病人就要用附子理中,为什么?附子理中和四逆还不一样,四逆吧,纯是阴盛格阳了,用附子理中呢,用于中土不足,后天之气不足,不足于生化,所以要加点理中,后天如果不固的话,你吃完药后,中土之气守不住了,中土之气不能守的话,这个药的作用发挥非常有限。这个
四逆汤的甘草用量有时候非常大。中土之气尚足,阴气比较盛的话,治疗阴盛格阳首选白通汤。如果病人已经出现了
亡阳啊,白通加
童便猪胆汁都可以用。
人参是主补五脏,五脏呢又是藏精气而不能泄,所以对于亡精失血的这种病人,人参是非常适宜的,有时候不要因为这种亡精失血的病人产生了虚热而不敢用人参。还有关于
黄芪这味药,一谈到人参就要谈谈黄芪,黄芪走的层次就和人参不一样,黄芪走表,本经里说黄芪甘温,主
痈疽久败疮,它是起脾胃之气达于表的,所以这个黄芪跟人参这两味药一表一里,虽然都是从中土开发脾阳的。至于关于现在的人参的炮制,我一般都喜欢生晒参,现在人参一般分白糖参,红参,我们用的两种,但是这个生晒参呢也不是没有蒸过,生晒参其实不要蒸,光晒干就行,红参是蒸过的,白糖参呢是白糖泡过的,然后再晒的,所以说要用生药的话,气比较足的话,就要用生晒参,或者白糖参也可以,红参是蒸过的,它的气性相对比较温和一些。
很多病啊一些久病,有人问:一般方中的人参可以用党参代替吗?可以。但是有些方中可以代替,但是有些病的情况不可以用党参来代替,党参达不到这种效果,而且人参呢一般用山参,一般稍微差点的用移山参,虽然稍微差点但是也不便宜,移山参比现在用的红参生晒参效果还好一些。再一个用人参一般都是看年限的,比如五年生的,一般五年生的话就稍微贵一些,这个十年的就非常少见,一个方子里面如果有十年生的就太贵了,好几千上万了。
刚才讲的这个人参,人参主补五脏。过去讲的补药有参,茸,胎盘,这些东西都有类似的作用,就是说,现代医学呢虽然对它们研究的不是太深刻,但是可以借鉴,这个参茸胎盘里面都含有某种激素,它其实也是暂时应用。凡是用过这种参茸这种药的人,身体都慢慢的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要用的话也是暂时用,用了时间长了以后,这个人的体质还是会虚,它也是把人的这个潜能给激发出来,有这方面的意思,就类似于这种激素。
“生山谷”,人参的生长环境,按说人参这种东西呢是不可以久服的,过去说它能久服,要看它这个量,而且要看他这个体质。过去讲的这种药食的服食嘛,这个道家里讲的就是这个地元丹法,地元丹法这种练习是非常有讲究的,就是说你服食这种东西嘛,你必需达到清心寡欲,你如果不达到这种清心寡欲的话,一方面补五脏精气,精气足了以后,使精神调动,反而说人的这种元气耗散得比较快,就跟草木一样,草木生长是有周期的,你过于用它的话,开花成熟时间短了,虽然长得快了,但是生命力就削弱了。所以调病养病的这些病人用参茸的这些,慢慢的都需要清心寡欲,做一些打坐的这些,如果象现代人啊,生活特别繁忙,七情六欲特别杂,然后就是每天工作压力特别大,每天晚上又不能按时睡觉,这种情况的病人建议尽量不要用参茸,用参茸可能对他还有很大的弊处。当然它吃完了这个参茸附子之后,马上感觉到精力比较充沛,症状都消失了以后,但是吃多了以后慢慢的就感觉体弱。不是说调动真阳了,吃了体弱是因为吃了体强之后反而不知节制,这种耗散得更快了。
我以前看过的一个报道说:东北的参农的小孩从小吃人参,他们的发育就特别快,长得也特别胖,特别状实,一般等到二十岁以后,尤其是吃过那种砒霜喂过的那种参,这种小孩就会得各种病,一些大家想不到的一些病,比如说
猝死啊,西医解剖一看,肾上腺已经非常肥大了,吃人参后肾上腺调动太过了,然后产生了这种猝死,全身的这个调整跟不上。这个中药呢要讲对症,什么叫对症呢,“观其脉证,知犯何逆”,就是气机各从以顺,就象我们一个单位一个国家一样,每个人都忠于自己的职守,你要是插手别人干的事情呢,能和别人产生矛盾,这就叫逆,而用药呢就是把这种逆气给收回来,这个逆气也是正气,比如他现在没有走正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所以中药呢人参也是一样,久病元气过于耗散,就要收敛一下,这是对症了,慢慢收敛完之后,饮食调养,慢慢的练,开始气功导引,然后逐渐摆脱这药,不是长吃的。
下面给大家讲几个方子吧。
第一个讲理中汤。其实伤寒论里没有理中汤这个名字,伤寒论里叫人参汤,人参汤就是理中汤,又叫
理中丸,这个理中汤呢主要是斡旋中州的,中土是,人每天的脾胃嘛承受的这些五谷精微物质,饮食入胃游溢精气,脾气靠脾阳转枢上去,然后才能够脾气散精,然后肝气yin精,然后精气才能够舒达开去。
所以第一步是脾气升清的过程,阳气出动,而这个脾气这个升动要靠是一身的元阳。元阳之根呢,就是肾阳。这个理中汤呢,就是理中焦,它元阳不虚的情况下,主药君药是参术姜草,其实参术姜草这里面比较重要的药就是姜,姜、草,理中汤这方子如果没有参术,光有姜草的话,中土湿郁还是管用的,如果不用干姜,光用前两位,光用参术草,肯定会产生庸滞。
所以干姜在这里的作用就好象小柴胡汤里面的柴胡一样,它是起脾阳。白术呢,白术是运脾湿,白术这味药呢是比较滋润的,大家如果见过生白术的话,汁比较多的,有点粘腻,它可以养脾精,这个人参呢主要是敛五脏之气,所以说理中汤这味药呢,中土有湿气但是湿气没有庸滞住,如果中土湿气庸滞住的话,光用这几味药还不行,还要用
砂仁半夏厚朴这些开破的东西辅助它,所以后代在理中汤的基础上产生很多加减法,但是总不离理中汤。
大家看这个伤寒论方子,不但要背方子看作用,还要看加减法,这个加减法呢,这个一方其实不是一方,其实是很多方,加减变化之后呢,发现很多方子都是相通的。比如柴胡汤,小柴胡汤可以配成大柴胡,小柴胡呢可以理解成半夏
泻心汤,它就是进出加减变化成很多方子,它是相通的。你看这里面的理中
腹痛,加人参四两,理中汤这个腹痛呢,为什么会腹痛呢,痛则不通,不通是什么不通?中焦斡旋,脾气升清,胃气降浊。脾气是靠什么升清的?是靠肝中阳气升清,腹痛肯定是木气郁扼,不管是寒气郁扼还是浊气郁扼,肯定是木气。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如果中州虚寒的话,如果有腹痛的话,加人参是为了补中焦脾气,为什么肝木会克伐脾土呢?内经里有一句话就是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肝气啊,中气虚的时候就克它中气,腹痛,当然这个腹痛是指肚脐以上的大腹。
肾气虚的时候,它就克于下焦 ,会产生二便不利,小便淋漓,或者少腹痛小腹痛,这都是木气在作祟。如果是中下焦之气都顽足的呢,上焦
肺气虚,什么叫肺气虚?肺气还是我上堂课我讲的观点,一听到肺你脑子里不要想到肺,而是收敛之气,叫肺气。什么叫心气,心气就是开散之气,什么叫肝气,就是升达之气,什么叫肾气,就是闭藏之气,肾气虚了,就是下元闭藏之气不足了。不要想到唉哟还有个肾阴肾阳。
近代中医学呢,从张景岳,张景岳这个人呢本来水平是很高的,但是他列出来很多呢足以让后人产生误解,再加上有一个程门雪,《医学心悟》,他们把很多观点都弄错了,把一个肾分成肾阴肾阳,把一个肝分成肝阴肝阳。这个内经里边根本不是这样讲的,内经里提到胃就是胃阳,提到脾就是脾阴,这是讲的形质,提到功用的时候就是脾阳,提到胃就是胃的通降作用。所以说呢,现在一提到肾就提出肾阴和肾阳,其实它既不懂肾阴也不懂肾阳。什么是肾阳,肾阳是水中之木气,寒水中一点真阳开发出来的,就是木气,什么是肾阴呢,肾阴就是金中一点真阴,就是肺金敛降了,这种阳中一点真阴下了,这就叫肾阴。现在大家搞得都好象肾阴肾阳都在里边在里面,六味
地黄丸补肾阴,
金匮肾气丸,八味地黄丸,就补肾阳,这已经闹得非常机械了。
这当然跟那个临床那个温补派,温补派很多理论就非常杂了,它的很多理论,说实在的,寒凉派攻下派,这些大家的理论还是比较精纯一些,比温补派要强。所以说脑子里不存在一丝一毫的疑惑,所有名词什么五脏,全都是取类比象,脑子里树立出怎么个现象,没有任何名相的组合,这是学中医的第一步。我当时上大学上到大三大四,感觉学不懂了,同学们都觉得还可以,按书上的解释什么的,我觉得很多问题你都得去搞明白。“太阳病,七八日,下后,”,首先什么叫太阳病,什么叫七八日,这个七八日就有点玄了,它是讲究这个行经的周期的。这个不讲。太阳病大家知道,太阳是寒水之经啊,太阳寒水之经为病,太阳寒水之经为什么为病啊?太阳寒水之经是怎么开化的,这条经是怎么走的,这个气是什么象,太阳经它病了,什么叫病,就是太阳经不能正常气化了。
什么叫“下”?一谈到伤寒说这个下后,其实这个下后也是有学问,我当时就莫名其妙,什么叫下啊?想了很长时间,才稍微想明白,你是怎么下的,你吃什么药产生下的,这个下是什么作用,这个药是什么作用产生下。这个下后产生五脏六腑六经气机的变化,它的变化在哪点?这个下后产生什么样的作用。这个脑子里得明白。还有这个汗后,你就感觉这个,本来是太阳病,这个下后怎么样干扰它了。这个汗后,你脑子里都得非常清楚。然后是下后出现什么什么症状。
所以学中医呢第一点要学会取类比象,不会取类比象你就不要学中医,学出来的不叫中医。当然还有两个因素,学会了取类比象之后,你还要合于法,然后按照这个五运六气的取象类比,然后再纳于病人的病情之中。取类比象是第一步,这一步不能够建立比较纯熟的话,这中医肯定学不好,因为过去古人都说老中医,现在老中医其实不行,现在老中医都是东抄点西抄点,学点秘方什么的,然后个人弄点经验。过去的老中医不一样,过去的老中医不断的取类比象,不断的摸索这个象,慢慢年纪大之后,就象刘渡舟,过去跟我们讲过课,他说:每当读起内经,“什么春三月所谓发陈……东方生木,木生风……”读完之后,唉呀这么晓畅这么贴切。你要问他怎么解释什么意思,他说没得解释。其实就是,你读完之后这个象建立起来之后,越读内经,越感觉到贴切,看病的时候你越来感觉到得心应手,然后慢慢的就会有神来之笔。所以这个一步一步的合于道,慢慢的就合于道了。
你把脑子里的固有的名相啊,慢慢的打破掉,就合乎于现象的这个变化。中医里面讲究这个象,这个象其实比较高明,这万事万物,它都是一象,它都是在象的不断变化当中,象都是虚假的,因为都是虚象,是暂时显现的,它过于之后就显现象的不断变化。
所以说呢,只有用这个象的道理来阐述这些东西,才能没有一丝一毫的这种滞涩。所有问题,一意贯之。孔子不是说嘛,吾道一意贯之。我的言辞思想,所有看病行为,全都一气呵成,全都统一起来,一脉相承,其实连一都没有,就是这样,全都融为一体。孔子他老人家是非常高明的。
四逆加人参汤,本来在亡阳的基础上,亡精血,精血有点脱失,所以加人参是固护中气,固护后天之本,后天是气血生化之源啊,人参是敛五脏精气回守。
白虎加人参汤也一样,三阳气燥扰,造成脏经不得守,然后腑阳亢盛,这个是白虎加人参汤。
(下面是同学发言后老师的回答:)
这个谁说“大道不可言,只能用道来解释道”。呵呵。大道不是不可言,你懂了的话,你合乎道之后,你举手投足,你一言一语,自然中于道,你不懂的话,怎么说都背于道。过去我们古人用象,也是对事物理解的方法。观象取类的话,这是一种研究事物比较好的方法,在研究事物,内经里面就的是:“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智者呢,所有现象归结起来,看它们的共同点共同处,把它们串起来,整个归纳起来,然后呢,愚者察异,不同点在哪,把它们分门别类的分割开,这样呢就入海算沙,越算越烦。当然了,这种方法用在物质上,西方就是这种方法,用在物质上呢,它可以研究得非常精细,在物质文明上有很高的发展。但是思想是缓慢,慢慢的不知所终,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根本在哪里。象我们东方文化呢,为什么我们东方文化多少千年来,火药什么的都造出来了,为什么物质文明发展的这么慢呢。就是因为我们不断的归纳,发现一点差别以后呢,马上回到根本。
这个孔子啊,历代易经学说,这套道统,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所以造成了在物质文明发展很不足,但是呢,在社会形态上,在文化思想上,是一种非常稳定的一种状态。虽然有外族侵入过来,虽然有改朝换代,但是它这种社会状态一直处在非常稳定的状态,然后国家社会道德也是有一定的规范,非常的和谐。象现在这个社会呢,很不好说了,人民的思想毫无指归。东方人有比原子弹厉害千万倍的东西,你看现在物质发展的现代社会,你不管武器发展多么发达,还是要人来应用,你应用不对了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且研究这些科学的这些人呢,他们只能算是百工,他们是没有立场的,只是工具,所以毛泽东有一阵瞧不起知识分子,这是有道理的,知识分子研究各种知识,他们对于根本的心应之学呢,他是比较肤浅的。他们由于对某些问题比较专精 ,看问题又比较深刻一些,比较尖刻一些,然后自己的心态又没有达到很高的涵养,所以对国家啊,对政治啊,会产生很大的混乱。
你看我们中国,我们中国跟西方完全不一样,我们中国的那些市长啊省长啊,都不是西方那些参议员啊州长的,咱们中国向来都是父母官,他拥有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啊,封疆大吏什么的,外国人呢,他看那些议员州长,这是政客,他们才是老百姓的一些工具。所以整个是倒过来的。
道,什么是道?万事万物、疾病发展有他的规律,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发展规律。内经里说过: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你看每个事物的时候,你撇掉自己的立场,然后合乎他的这种立场,这种生长这种发展去理解,然后每件事物都一样,然后你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自己的这种生长发展思想变化的状况,然后你才能比较客观的去了解。道,任何都是道,宇宙大千世界什么不是道呢?但真能体会到达到一种所谓的无我,你把个人的这种我戒我执抛开之后,你才能和同于大道,所以其实他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东西,并不是虚玄的。
什么“道,天地之阴阳也。”这些不是你说的话,你说这些话一点用都没有,首先要明细阴阳,什么叫阴阳呢,这个阴阳跟道之间的关系,要讲阴阳的话,就要讲太极,把阴阳跟太极彻明了以后,然后我们谈和同于大道,其实这个问题是非常之深刻的。现在我跟大家讲课,大家听完了以后,脑子里不断在思想不断在动,然后还有一些游丝妄想自己没有觉察到的,这个是百千万种,纷纷杂杂,这个是不能谈阴阳了,里面那个是万物浮燥,谈到阴阳的时候,你脑子里能够作到清清明明,一起来一个念头,你能清清楚楚的看着自己的念头在起,这个时候你可以谈阴阳。根都静不下来,每天浮燥烦乱,然后谈阴阳谈道,没用。所以,你要放下,象一杯水啊,慢慢的放下,到了沉淀以后自然就静下来。要说这个话,就不好沟通了,就没法沟通了,你要是到状态了说出一句话,大家自然能沟通了。
这有什么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应无所住你说出这句话,你已经住在那了,脑筋都焊在那了。
这个人参啊,生于北方,北方是寒水之性,人参其实是收敛之性,所以生在北方,我国东北方向,地气是偏厚的,“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固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北方的地气比较厚的,东北方偏于阳的。
这个水啊,五行的问题啊,不要硬靠,你要是硬靠的话,什么问题都感觉虚得很。因为人参啊,所有药性有它的生长规律,有它的生长特性,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的啊,要建立这种生长规律这种物质基础上谈,如果单念一种,人参,性甘微寒,甘微寒的药其实很多,但是为什么人参这个药是这样子,别的药为什么又不一样呢,这里面它的角度其实还是很多的。
补中益气汤,治疗部分顽固性口疮,就是这个脾中阳气不升,脾不能升清则胃不能降浊,浊气不降。这个三阴经呢,是由足而上升,三阳经呢由头走足。由足走胸的三阴经呢,都是往上走,阴气呢由阴出阳,阳气呢由阳入阴。相反我们好发口疮啊,舌头肿啊,口疮舌头肿是什么?上七窍眼睛红啊什么的,七窍是什么?七窍是五脏之气外越于上,五脏之气藏不住,它不藏,不藏表现是什么呢?这边阳气生长不上去,那边该收藏收藏不了,浊气啊这些阴浊的营养物质敛不下去。当然了,这三阳气,三阳的经络由头走足肯定走不下去,它走不下去,头面产生了少阳眼睛红啊耳朵不舒服,阳明呢就口舌出现问题。
西洋参跟人参有什么区别?西洋参是偏寒的,西洋参有时候脾胃中焦,这人参有点偏阴,中土确实有寒湿的时候,只能用人参不能用西洋参。
脾和,口能知五味。脾中阳气不升了以后,首先第一点,不想吃饭,但能不能吃得下去就不一定。有人脾阳不升以后还能吃很好,因为什么?因为少阳阳明火不降,团聚在那里,消烁,
糖尿病人就这样,糖尿病人脾阳不升,然后是二阳不降,二阳之为病,就
气喘为消,你既要降它的二阳之气,又要抬它的脾,既要用温升的药又要用寒凉的药。
胃口不好呢,分两种,一种是不想吃,另一种是吃不下,想吃饭,哎,两口进去就顶了。
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方子,柴胡
桂枝干姜汤。我在诊室里经常用,这个方面以前
三七生也经常用,而且三七生在这个方子上作了加减,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加附子,而我又在这基础上作加减,柴胡桂枝干姜汤加附子加人参,中焦脾虚的时候加人参,这个方子加减变化可以治非常多的疾病。柴胡桂枝干姜汤,桂枝干姜升达脾阳,柴胡
天花粉黄苓降三阳,这个桂枝干姜升达脾阳有时候因为下元有寒湿所以脾阳不得升动,所以要加附子。柴胡桂枝干姜汤,上面有少阳火不降,为什么少阳火,少阳底面即是厥阴,少阳与厥阴相为表里,所以说呢,如果是少阳风火不是太炽盛的话,这个人没有明显的寒象,可以不加附子,如果中下焦有虚寒的话,一般把附子用上,因为什么?厥阴一上来以后少阳才会降啊,你厥阴不升以后,脾阳也不得升动,少阳也不得降。所以,仲景有代表的有
乌梅丸,
乌梅丸是治疗
消渴的啊,病人又消瘦什么,还加附子还加桂枝,还加干姜细辛,这也都是为了脾阳在升动,厥阴一生了以后少阳才能降,但是里面肯定要有人参,乌梅丸里面肯定要有人参,不能斡旋中州不行,这个厥阴一升是升降的升,用那个升,是二阴交尽一阳初升的升,在这里和讲义有点不一样。
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什么要加人参呢?“左脉浮弱,右脉亦弱“,这个胃口好的病人嘛,分两种,一种是确实胃口好,第二种老觉得饿,是不是啊?如果老觉得饿了,可能就是少阳不降了。你说哪个病人服下去全身难受坐卧不宁?就是说真正健康的病人是什么吧?见什么东西都想吃,胃口都比较好,是不是啊?你不吃的话,他没事。这种病态的少阳积火呢,他不行,他觉得饿,只要填点东西,尤其是面食油腻的那些东西,你要叫他吃点水果他就不吃,他就是为了少阳积
火消烁,要用阴的东西把火气压一压,要真的胃口好的病人,真的胃口好的正常人,他可以吃点东西,胃口好,吃得少也无所谓。
“左撇子如何解释?”,呵呵,这个不好解释。一般人呢,左为阴右为阳,为什么呢?左边是阳气升动,它是三阴之气,由阴出阳,右边呢主气,内经里讲的左为阳右为阴,其实用处了以后,右为用,右为气啊,左为血,一般人的右手足有力,它这个全世界的人基本上都这样,再加上中国这个“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它这个现象呢所以不明显,左撇子呢,它是一种后天一种变化,是一种逆象吧,这个不好解释,有这种左撇子的病人,他肯定有变化,等我回来再仔细想一想吧。
就象我们平常不是搭脉吗,切脉,有反关脉有内斜脉,其实都讲究,反关脉从什么地方反,一般从列缺反,从关部反,还有斜飞脉,这都不一样,这是什么回事呢,就是说手太阴肺经呢,手太阴肺经合于手阳明经,手太阴肺经是敛的,手阳明大肠经呢是升的,所以反关脉的人嘛,看左手看右手,如果右手的话,肺经之气敛降不足,他如果是左手呢,手太阴肺合于手阳明了,容易有燥气。还有一种呢是内斜脉,手太阴呢在关部向内斜,合于手厥阴
心包经。这个左手合于手厥阴心包经的话,这个人天生就是说比较内向,容易琢磨事,老容易烦心。因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手太阴脉气,老容易干扰心包经,这个心包经呢这个气机是升的,它升不上去,它就郁结
“素食跟肉食的问题啊”。古人有句话是讲:“食素者夭而慧”。吃素的人吧寿命短,但是他心态比较平静细腻,想问题比较有智慧。“食肉者勇而悍”,大家既然吃素的话,心态自然比较宁静柔和,如果你的心境特别浮燥的话,相火在那里扰动,这时候你光吃那个素呢,你没有这些适当的肉食物这些阴精的物质去转化,这个时候呢相火容易消烁,这个脏腑的经气会受到消烁,所以说人的寿命不足,吃肉多的人吧,相火比较旺,然后办事比较冲一些,所以“食肉者勇而悍”。
吃肉吃素的情况嘛,这要看自己的情况,你要是在家里没有事,就吃点素,你要是单位比较忙,要应对很多事情,你要思索这些,你要稍微吃点肉,但是你如果平常静坐啊你有一点功底的,你就可以吃素。
好,今天有点事,今晚就到这里,咱们下周再见吧。
[
本帖最后由 知恩 于 2008/6/27 05:30 编辑 www.lindalemus.com/yaoshi/]
-----------本贴初稿由铁牛网友整理,行者老师讲座很精彩,但录音很多,须多人整理,有愿意帮助整理的联系我的QQ919972619
-----------谢谢大海之源和铁牛!
-----------错过了老师讲课太遗憾。整理录音也不错的。
-----------讲得真好,请问是已经把本草经所有内容都讲完了吗?有没有关于“
天冬”的讲座啊?
-----------受益了,谢谢大海之源和铁牛!!!
-----------谢谢大海之源和铁牛!
愿意加入整理录音。
-----------太精彩了,向行者老师致敬,也感谢大海和铁牛的辛勤劳动.
-----------多谢师兄们的辛苦整理,感恩!
-----------谢谢两位师兄的辛勤劳动,行者老师的才华令人折服,感觉自己平素听讲课还是外行看热闹,实在愧对老师。现在看一遍录音文稿,对自己的启发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