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四圣心源:20090107行者老师讲课录音整理文稿:通谈脉法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20090107行者老师谈脉法
今天晚上有空跟大家讨论一下中医脉法。中医的脉法在中医诊疗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尤其对于一些急症,和一些儿科、妇科的病,特殊情况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脉法又能从一个侧面很好地反应出来中医的取类比象这种观念。我今天只是把脉法和大家粗略地概括性地谈一下,然后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互相讨论,这样也有助于提高。
内经上讲,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夫脉者,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所以我们要讨论脉法的次第,从哪个角度领会脉法,从阴阳五行的角度来认识。首先从阴阳始,从阴阳来讨论这个脉法的浮沉,然后是散敛这种状况,然后从五行角度来类比诸多的脉。我们怎么样从五行的角度来类比呢?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是升降浮沉,土运其中,用黄元御先生的思想来说就是,四象枢土,土气运于四象之中。就像我所说的,土寄四时,然后木火金水四象游于四周。这时候我们合于四季来考虑的话,每一季春夏秋冬,而季又潜移默化地运于其中。所以说在于脉象中来看,察脉的时候,一定要把握胃气。所谓胃神根这几个东西是什么?这几个东西就是说,胃神根它指的全部是先后天之气的这种状况,只是先天元气所处的部位不同,胃气偏于后天之气,就是中土的柔和之气,而神气,根气全都是指的元气的盛衰,根气没有了人体就无根了。脉象无神就是元气亏败了。这两种还有细微的差别,将来我会给大家一一的讲一下。大家既然搭脉,病人两个手一伸,我们摸他的脉象,体会到脉搏浮沉这种现象,我们怎么去归纳这些现象,然后体会出来这个病人的病情呢?不谈纯理论,我们今天就要谈实践,从实践的角度讲,第一点,我们平常观人待物,有的人性格比较急躁,我们从他的动作,从他的言语,以至于动静之间,我们就能感觉出来他带的所谓的气象,中医呢,取类比象,就类比这个象,怎么类比呢?拿什么类比呢,拿阴阳类比。怎么取象,拿五行来对比,这样产生出来的象,就是我们需要的。脉象也一样,当然讲五行就是纯理论化了,理论化了也是一样,就是我们这种最质朴最直观的这种感受,可以用阴阳五行分成大类。而在我们摸脉的时候,对于脉象,经过长时间的体验以后,有的病人你根本就不需要取象,你一搭脉,是寒是热,是缓是急,是敛还是散,这你都要有这种体会,如果有了这种体会的的话,证明你搭脉就有感觉了,这个时候总算是入门了,如果不然,你一搭脉,脑子里都是脉书,脉经,脉学的某种条文,一条一条地对,这都属于典型的初学,很容易犯错的,因为你感觉还没有出来,这个时候,给病人看病的时候你很累,第一你很生疏啊,第二感觉容易出现偏差。所以说,黄帝内经,我们的老师、先圣们讲,持脉有道,虚静为宝。先有一颗恬淡质朴的心境,心态,然后去体会脉法的升降浮沉,这样就会很容易一些。所以说搭脉,要有一定的静坐功夫,既使没有静坐的功夫,也要平常接人待物之中,要养成一种恬淡精虚的这种心态,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不但观察事物会很模糊,对脉法想要有进一步的体会也不可能。我对脉法的体会,第一步首先要有这种虚静的行动,达到状态以后,才有入门的资格,不然的话,没用。古人难道不想把脉法脉经这么好的东西传下来吗,但是有的东西理解不对,没到达状态,只能理解的非常牵强,那个时候不但是对古人所写的脉要精微、脉经的扭曲,而且还会对后代学医者造成更大的障碍。大家看一看脉是怎么来的,我们讲究是独取寸口脉,寸口是什么?是太阴脉,是手太阴脉动。以手太阴脉动,候一身五脏六腑寒热虚实,十二经络太过不及之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寸口脉法。也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但对于个别病人会出现反脉,脉搏从尺部外合于手阳明经,或者从关部内合于手厥阴心包经,这是反关和内斜两种脉象。这两种脉象各有它不同之处,也有它们的特点,天生具有的这两种脉象,禀赋就会不一样的,但是这两种脉象不是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具体情况只能讲,这两种情况即然不行中道,就有偏于阳,偏于阴两种变象,所以这两种人就有偏于阳有偏于阴的性格跟体质,在心态上也有不同。合于手厥阴心包经的,手厥阴心包之气就会郁而不行,就产生心烦、郁抑等等现象,这是因为脉气郁于内。合于手阳明经呢,这个人心态宽阔些,容易阳化,但是气不容易敛,这是从大象上来说。至于具体的病人产生具体的病症,两种脉象也是有意义的。需要大家根据具体的临床情况具体的去分析。
  第二个,就是为什么寸口脉法以手太阴脉这三部能够候一身五脏六腑十二经络这种变化呢?在《难经》上他是这么讲的,脉会太渊,一身十二经络气血,周游全身以后,一日一夜过于手太阴,所以说手太阴之气,本来就是总汇一身十二经络之气血的,所以以此来候十二经络之气,太过不及,有先至有后至,种种现象。然后又根据六部之间的肌肤的荣枯,隆起,陷下,看局部的脏腑的虚实不同的变化,这是关于尺肤脉和两手寸口观察皮肤的变化,也是附助的一个诊法。按照《难经》里说的,脉者,气之鼓也。什么意思?就是我们人身,气如橐龠,血似波澜,气在里面鼓动,然后引起血气奔腾,形成循环往复的现象。所以脉搏是靠一身之气而鼓荡,然后产生的这种一盈一缩的这种变化,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而这一身之气的鼓荡源于什么?肺主气,而源于胃,脉博跳动的力度,扩大的势象,源于什么呢?源于胃气。五脏六腑之气,皆因于胃气而聚于手太阴,那么胃气不足了以后,五脏六腑之气厥,则现真藏脉,这时是五脏之气不能敛了,就会出现真藏脉。而我们摸着脉,一个方面气之鼓也,第二个方面营之居也,营血居于脉内,脉“壅遏营气,令无所避”,这是内经上讲的。脉者,壅遏营气,令无所避,营血行于脉中,而营是什么?发于肝而源于脾,所以,脉形细弱,细小,脉动见涩,就说脉管里没东西,东西少,这就是血不足,这要归结于脾气,就是脾精的不足,脾气不足了,无法化生营气,直接导致肝气不藏,然后是贼风四起,这种现象。脉营周不息,五十而大会于手太阴。以太渊为关,关前呢,鱼际为寸,关后呢,经渠为尺,而这个关呢,我们现在讲的是,腕后高骨来定关,关前有太渊、鱼际两穴,关后有经渠列缺诸穴。按照“难经”里的说法,关前阳出九分,所以定为是寸;关后阴动于尺,所以叫尺脉。关前是一寸,一寸里面取的是九分,这是阳之治也,所以定为寸。关后是一尺,一尺里面取的是一寸,天一生水,名为尺。而这一寸九分呢,就是我们讲寸口脉法要候的这一段。关前取三分,关后取三分,和为六分,这个取的是关部。然后由此而定寸关尺三部的距离。定关呢,以同身寸,以每个人同身来定的,我以前在脉法中讲过腕后高骨,以腕后高骨来定关,这是古人脉法中经常讲的,然后单关,就是关前、关后,关的部位,三部即定的话,每一部又各有所司,就是每一部又有所主,我们今天所讲的脉象所主呢,这不是主要的,我们只大概讲一下“内经”里面讲的,然后结合我们所学黄元御先生的理论,把他阐释一下。大家一搭寸部脉就要想到,寸部以上的事情,阳呀,头面,额角,首先两寸部是什么?心胸,然后心胸往上,头、五官、额角等等,两关想到什么?肝脾两脏,然后是膈中,膈以内胃腑,胆腑。两尺呢,是下部,就是脐以下部位,大家可以考虑了,就是说脐周及脐以下,肝气郁于下的时候,包括肾,再就腰腿部所主。对于两尺,我们平常讲的左尺部,他主要是候的肾水,右尺部,候的肾阳,为什么这么讲呢?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左路是由阴出阳,所以说左尺,阴中有一点真阳,左尺太过亏乏,就没阴气,本身阴气就亏乏。阴气亏乏,阴气不足,自然生一点真阳的升意不足,右手呢,右路为阳气敛藏,阳气敛到右尺的话,如果是沉、迟,或沉弦,这时考虑阳气过于闭藏,闭藏太过,这就是由于元阳不足,而使之沉弱。如果浮呢,就显示出来三阳之气不得敛降,元阳外露,不得藏,所以左右两尺,一升一敛,这是黄元御对脉法的真正理解。这要理解错了,临床上很多疾病就治错了。把握住脉象,我们可以对病情一目了然地进行观察。对于不同种的疾病来说,用药不同,效如桴鼓的效验就出来了。
现在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穿插着问一下。给大家解释一下,然后再往下讲。


问:左手侯心肝肾 右手侯肺脾命,又说脉气一气周流如何理解?
答:左手心肝肾,心属火,火曰炎上,肝属木,木曰曲直,肾属水,水曰闭藏。你看,这左路的心肝肾,是种什么现象?由闭藏而曲直,升达,再往上以成炎上之势,就好象一个苗一样,由根到茎,然后开达于外,到末梢,这种现象是不是一气周行呢?同样,右手肺脾命门,肺为一身之华盖,肺,金曰从革,什么叫从革?“革”就是开始降了,开始有收伐之气了,脾属土,土曰稼穑,生长万物,积蓄而使万物含藏。土藏万物,土是什么概念?大家知道,我们中国人属土,所以我们中国人就能含藏万物,什么东西进来了,与中国文化整合以后,他们就消失了,它是能含藏万物的,也有收敛之象。肺脾命,命门是整个一身元阳收藏。元气升达上去了,又敛藏下来了,这是不是一元之气周流的现象呢?
问:寸脉沉是什么意思?
答:寸为阳,左寸是什么?夫心者,其华在面。脉沉会出现什么现象?脸色就会晦暗,五脏精华之气呈现于面。右寸脉主肺,肺脉沉的话,敛气不足,中气不足。往往左寸脉沉的话,也会带着右寸脉。为什么?这才叫一气周流呢。一气无以开达,这就是夏气逆长,而奉收者少。心气不足以开达,到了秋天,收敛什么呀?大家看脉的时候,不要看分别,先要看浮沉,看阴阳,“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从五行阴阳的角度来入手。
问:外感时左右手三部全浮弦,分别说明什么?
答:不能这么说。外感时三部脉,全浮弦,为什么呢?因为弦脉什么样,紧脉是什么样,你要分清楚。如果略带紧的话,紧脉是多数,这是紧脉。而弦脉呢有条达之象,有扩达之象,又是阳气欲伸而不得伸,所以两者还是有不同之处。三脉,就是每一部脉,皆浮弦,这种脉少,据我的临床经验来看,左三部脉,可以出现浮紧,太阳伤寒。而右部呢,右关部脉也可以出现弦,这是因为外有风寒,内在呢,胃中有饮,他也可以出现弦。而右尺部脉和右寸部脉呢,不一定会出现弦,如果同时出现弦的话,这个问题就很复杂了。
问:生脉饮适于何种脉象?
答:不要问这样的问题,这种问题没有任何意义。我么们就是学怎么样搭脉,怎么样理解脉象的含意,怎么样去解读这个脉象,如何代表着五脏六腑的寒热虚实,气血是如何升降,一气是如何周流的,出现什么太过和不及。搭脉的时候必须知道他的禀赋是什么样,然后现在又会出什么问题,主要是了解这个。而不是说什什么脉象适合什么什么证,这搞出来就太令人失望了。
   

既然要讲六部脉法,分脉象的变化,内经有内经六脉,有伤寒十脉,以至于后来的二十四脉、二十七脉、二十八脉,这个我都不讲。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我理解的脉法。我是这么理解,我是这么认识,我是这么用的。这个脉法是从五行,从阴阳五行里结合于脉法六部,产生的这种脉象。这个跟难经还是比较类似的。
首先脉分阴阳,取一部脉,有浮沉、迟数、大小等等的差别。这是从阴阳的角度来理解的,可以从阴阳出发化分成很多脉象,再参合于胃气,胃气和缓之气,可以分别很多的脉象,这是一种方法。我是从五行的角度来讲。我们看脉象的时候,象内经里讲的,春弦、夏洪、秋毛、冬石,而缓居其中,这是五行来论脉的,这个讲的比较细致一些。
  任何一部脉,都用五行的这个关系来进行升降体会。春弦,木曰曲直,阳气欲升而未升,这里面春三月的脉象又都不一样,初春时候,弦细而缓,然后是仲春,在春季的三个月,弦脉由弱渐强,由小渐大,这是木气逐渐升长的过程。到了春季一二月以后,弦进之象,脉由沉弦慢慢进入浮沉之间,这时候的脉象弦缓而略带条达之象。而暮春这时候的脉象,弦长,已经略显夏季之象了,这是春三月的脉象。进一步呢,夏洪,脉象由弦渐于浮的位置,这时的脉象弦大,慢慢的有扩大之象。然后紧跟着有浮象,这时显示洪象。到了夏末以后,这个脉象就像波涛一样,整个泛滥于外,洪而缓大之象,这是夏三月的脉。然后是秋三月,秋三月缓大了以后,就像波涛一样,打到顶点了,开始回落,这是什么现象?无力!这时候的脉象是无力的,大家可以体验整个波涛之势,然后由底部升到峰部的时候,然后再回落的时候,在底部的时候,他的力量是最弱的。虽然有势,但力是最弱的,这时古人用一句秋毛,因为毛轻,那个时候感觉内在的力量很小,然而它有势,到了最高点开始收了,这是秋毛一种宣散,然后收藏,一种很轻柔的感觉,这是秋毛。冬石呢,到了冬三月以后,脉气闭藏于下,这时冬三月的脉象又一一各有不同。我们根据冬三月的脉象,就可以在沉取这个脉象中,不断的把精气收藏的现象分成几个部分,冬天沉石之脉,脉沉下来以后也是无力的,这个无力,和在上的毛脉的无力是有类似之处的,一个毛在上,宣散,一个是沉石于下,阴中含一点真阳。这个真阳是什么呢?大家不要以为,阴中含一点真阳,这个真阳必须有力,不是,这点真阳,就好象初生的一个嫩芽一样,虽然有很高的势,有无穷的这个势,因为已经收到极点,闭到极点了,开始发了,势非常强,但力非常弱,就像小嫩芽,非常容易受到夭折,但是生长之势,生命是非常充沛的。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冬石的概念。在临床上有很多人,说冬石是个牢脉,其实不是,牢脉是弦石,石、大、弦、长,沉而实大,这是牢脉。而石脉呢,就像一个石头,安安静静呆在底下。这是四时脉象。四时五行参与其中了,我为什么没讲土呢?土居中宫,我们讲,因为升降浮沉于中,土气运化,这就是不把中土单独拿出来说。升降浮沉,不离其中,已经是土蕴藏的表现,土气一衰败了以后,就会出现升降浮沉的有余不足的变化。


问:请问六气分别对应六部脉的哪部?
答:我们搞中医不能这么搞,这么搞中医有意义吗?搞出来对号入座有什么意义?想搞出个名单来,对自己还是对别人有交待呢?关键在于自己从内心去认识脉象的跳动,达到自己真知灼见,不依外物,不依任何经典,不依任何脉学、前人的理论。从自己无心的认识,就像我们观察一个人一样,人一进来以后,就是刚强的这种感觉、这种态度,有的人心态比较紧急,我们能看出来,这不是依靠谁说的或者哪个仪器测定的,这是我们自己两个眼睛,我们自己有一双手,我们自己用这颗心去感受,我们已经具备了天地之间最高档的仪器,最好的智慧,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就能发现。
问:毛脉之象是不是人体的真阴?
答:从一个角度也可以这么讲吧。午时一阴生,天一生水,这一阴是从天而降的。所以说,柔弱之象,是体会浮大弱,这个阴气收敛,这样一个体会,而不是由于柔弱。因为一阳松动的时候,一阳来复的时候,也非常柔弱,不能以强弱来断定阴阳。
问:三部同按和各部独取时,感觉有时大不一样,如何取舍?
答:这个就是我下面要讲的。做为我们每个人六部的脉,第一点,合于天时,这是大家第一点就要考虑到,比如现在是夏天,或者现在是冬天,根据外在天时的情况,并于脉象的生克现象,应不应天时,这点要考虑。与天时脉象如果相克的话,就证明有问题。如果现在是冬季,脉象冬三月属于闭藏,脉象就应该沉石呀,这时病人如果六脉还浮大,这就很不好的现象。为什么?阳气当藏而不得藏,奉生者少,来年春天拿什么生呢?来年春天没有生,没有东西往上升,就会产生木气四处盗泄,所以说是冬不藏精,春必病温,那个时候要有大病。第一点应天时。
  第二点,察地理。如我们入川了,到达南方了,南方湿气重,湿气重呢,脉应该濡弱,而有的脉不濡弱,还非常浮而强,浮而有力,这时就考虑体内柔缓之气与外在湿气不相符合,这就产生一种相克。是中土不足了,是木气克伐了,是因为木气闭郁了以后产生的那种弦长浮沉的那种现象呢,还是因为由土气内在的阻滞导致的。设有不应,知变果然。就是说我们根据外在的天时、地理,天地的这种情况,脉象应该产生什么变化,而它没有相应,这就要考虑到饮食起居或病人的五脏六腑产生问题了。
然后就是病人起居,要问病人平常干什么工作,平常是否经常上夜班,或者早上起的是否晚,晚上睡的时间,平常工作劳累还是安逸,这些对脉象都有影响。
具体到三部脉各有不同的时候,我们怎么样来取舍呢?这个时候,内经上讲了三条。第一,察独,六部脉,五部脉缓弱,一部脉独浮大的话,病位就在那一部脉上。察独,这是第一条。第二,察兼,也就是兼夹脉,比如脉不仅沉,沉中还带着滑,兼带着什么情况。第三个就是要察陷下,不同的脉产生陷下,病位就不同,这一部脉气不足,有虚衰的现象,就会陷下。察独、察兼、察陷下,就是内经的三种方法。对于诊病的时候,有非常好地运用。关于脉法和临床上的运用就简单地给大家讲这些,有什么问题问一下。
有人问,早醒是什么原因?1-3点醒和3-5点醒有什么不同的意义?
关于早醒的原因,可以从不同角度给大家讲一下。夜半以后,1-3点钟是阳气初于萌动的时候,这个时侯产生的早醒,往往和肝木之气郁于下有关系。很多人肝木之气郁于下,然后胆气躁动逆于上,所以在胆木之气初气上达的时候产生胆气上逆,造成阳浮于外,这是1-3点醒。还有一点,在临床上我们治疗这类疾病的时候,1-3点,属于丑时,木气升发和土气枢转为主,3-5点寅时,属于胆木之气。所以在临床上治疗时,3-5点醒,我们可以适当地降一下胆气。然后柔敛升达一下肝气,肝气升达上去早醒也会控制住。1-3点醒,这时候考虑土气不足,脾肺之气不足,所以这时候要适当地考虑用点健脾补气的药。不能简单地考虑寅时肺经所主,临床上确实很多病人寅时早醒通过补肺气得到治疗,但这个治法用得是什么,用的是金来制木,金克木,用金气压制木气,由于金气不足的时候,木气过于升达,产生的早醒,这个时候用黄芪党参补气。所以早醒的病人,我们要看病人的脉象是否细弱,如果脉象细弱的话,就要考虑中土不足,是不是要补脾气,是不是水不足,是不是要养营,要滋阴。还有,既然逆于上了,你看是不是要降肺胃,降胆气。因为从后半夜一直到早晨,总体大道都是属于木气升达的过程。木气升达的时候,如果受到郁遏,则会造成右路胆胃之气当降不得降,扰动心神,所以魂不得安藏,所以这时候要降胆胃之气。除了降胆胃之气,有的人早醒是因为脾,营血不足,所以早醒。还有呢,是因为营气的阴分不足,就需要用四物加减来养血分。
从脉象上呢,不同的症有不同的脉象,你不能从脉象上简单地一概而论。我们搭脉,并不能搭出来病人什么症状,是不是失眠,是不是腿疼什么的,或者头疼呀,这个搭不出来。为什么临床上有时又能说中呢?这是我们根据病人的脉象,感应到阴阳之气的出入,气郁于上,还是气郁于下,推断出来的症状。而不是直接有这个症状的,如果你拿什么脉象对病人的什么症状,那绝对不可取。是针对具体的病人,然后才是你根据脉象推断出来具体的症状,没有具体人,这个没有什么意义。
接下来我再给大家讲一下虚损病人的脉象。久病病人分两大类,外感六yin、内伤饮食。外感六yin的时候,首先是营气郁遏,这个时候,大家想一下,外感六yin感得是什么,这个邪气肯定克犯最表一层。表一层是什么?表一层是我们的心肝之气,是阳气要升达,要往外张,这个时候它受到郁遏了。所以脉书上讲,“左手人迎脉一动,必定风寒”,左手寸关部,往往出现浮大的现象,就是外感了。“右手寸关脉一动,必是内伤暑湿症”,右手脉动,一般是伤食或者是暑湿了。有外感,有内伤饮食,内伤饮食主要候的是右部脉,外感六yin主要候的是左部。现在我主要给大家讲内伤久病的脉象。
(插一个问题)木气升达只有郁遏,没有木气升达太过的情况,内经上讲,“不足而亡,有余随之,有余而亡,不足随之。”什么意思?木气升达不足产生郁遏,就代表木气升发太过。木气该升达没升达上去,憋在下边,既是不足之象,也是有余之象。不足之象呢,说他不足以升散开,不足以化火;有余之象呢,说他升达不出去,现了木象,无法化火,都显示出木形了,火形现不了,火不足而木有余,就是木气太过。
继续讲,我们人久病分两种,一种是损病,一种是痨病,损病的病人,往往是因为长期外感,饮食不规律,内在又有生活的失调,导致的天地之气消伐我们的阳气,不能顺天时,每天睡得太晚,因工作等原因起得早,或者睡得太晚,起得又太晚,或者由于工作等原因,紧张压力等情绪,这些都容易造成损病,什么叫损,阳气当升而不得,逐渐出现阳气郁遏的现象。阳气损则治上下,损脉象首先出现心脉沉,肝脉郁遏,然后出现尺脉不足,是由上而及下。损病盛了,这就是重病。而我们现在很多伤精的病人都属于损病的范畴。我们今天讲脉象损病是一块脉象,痨病是一块脉象。损病脉象,首先是肝木郁遏,左关部脉或浮大,或弦涩,都出现肝气郁遏的现象。关部脉象浮大,这是属于木气郁遏,脉象弦涩,这是属于营血不足,种种都是因为生气受到郁遏,这个时候生气郁遏,厥阴肝气不得升了以后,会导致少阳胆气不降,肝肾之气不得升,膀胱三焦之气就不得秘,膀胱之气不能秘,就会产生癃闭,三焦之火不能秘,就会产生淋症。具体到临床上的脉象上呢,就会出现由于左部关尺脉的郁遏,进而产生右部三部脉的浮大。由于左部脉的郁遏,往往会产生下寒,由于右边三阳脉不得敛降,又会产生全身腑气的郁热。在我们临床上,损病病人居多,久病的病人中损病居多,而痨病见到的比较少,因为我们现实生活中奔波劳累多,由于精神压力,生活不规律,用药不恰当,导致损病病人多,而升发太过的痨病比较少。损病的病人由于阳气不能出于阴,阳气郁于下,一身之气郁遏在下,三阳之气不得归,全身化为虚火,这时候只能按照黄元御的方法,火神派的方法,把郁遏的阳气升达出去,则虚火自敛,这是正治,而近代温病学派很多治疗方法都是错误的,这些病人的脉象以左部脉沉弦为多,偶尔也会出现关尺脉的浮而弦,进而导致右三部脉的浮大郁遏。痨病脉象与损病脉象不同,痨病的病人由于长期的劳心,劳力,经常熬夜等,气机处于一种浮动的状态,首先导致心肺的阳气不得收敛,精血耗散于外,这种病人右脉都会产生浮大之象,往往是关尺脉浮大,首先是右尺部浮,然后是右关部浮,然后是右寸部浮,等到右寸脉浮大不收的时候就是重病了,痨病,古人讲的肺痨,这就很难治了。由于三阳不降,也会导致的左寸关不升,寸关木火之气不易升达。今天关于脉象就讲这么多。

问:肺金上逆,右寸应大,带有新咳的患者,右寸反沉而弦缓。
答:这说明你还是观察过脉象的。肺金上逆,如果右寸部大的话,治疗的方法是什么?就要清敛肺金了。温病学派那套你就完全直接拿过去用,但是为什么这些患者咳嗽以后温病学派的人治不了呢?就在这点,右寸部脉是沉弦的,是沉小的,为什么呢?肺胃一体,是不是?很多病人因为胃中有寒饮食不化,上逆于肺,所以呢,寸关小紧,这时候就要化寒饮了,我在临床上治那些病人咳嗽的,干细辛五味子直接用,还要用桂枝白芍,因为左边乙木不得升达,右边甲木上逆,这时候清甲木用白芍,舒达乙木用桂枝,然后降胆胃之气,二陈,然后化胸中寒饮之气,干姜、细辛、五味子,就是针对现在的病人,现在的病人每天都是肥甘厚味,元气弱,一感冒了,多从寒化,开始还从寒化,时间长点就从热化了,为什么?是因为肺胃之气不降,上焦的气郁久了以后化热,化热了还得从寒治,因为脾胃是寒湿的,上焦虽然肺金有些燥热,但你先得治本啊,不要治病一见了黄痰,就清热,这不对。
问:为什么会咳呢?
答:咳是木撞击的声音,木克伐的声音。我们在临床上,左部关部一浮大了以后,这时候乙木就不得升达了,肝胆互为表里,肝气不得舒达了以后,少阳胆气就不容易下潜,就出现甲火上逆的现象,这时候咳呢,就可以查查你的少阳火。为什么现在很多病人一感冒,哎呀,我上火了,这时候你要注意,他的上火十有八九都是相火,什么相火?少阳相火上逆。真正出现这种手太阴肺、阳明燥金之象,口渴啊,多饮啊,口干啊,特别想喝水,上焦面赤,头疼啊,这种情况少,阳明病少,而少阳之症的多,这你要考虑到。如果从阳明化成燥热了,那中焦就别给干姜了。光是一股少阳相火顶着,就因为中焦寒湿不化,就导致乙木生发不上去,甲木也潜降不下来,这是个非常关键的所在。所以,现在很多临床上的病人,一咳嗽,给吃几丸附子理中也治好了。甲木上逆,你不管甲木上逆,你给附子理中,脾胃寒湿一化,甲木就自己下来了,很多病人也就这样治好了,但是这个是治其本。如果甲木相火郁遏之象已经非常明显了,逆于上了,这时候明显化火了,你光中焦温化就鞭长莫及了,必须适当用一些柴桂芍做引,然后胃气不降看看是不是中焦有湿气郁遏之象,用一些芳香之品打开湿气郁遏。咳嗽的时候,桂枝是味好药啊,那就多用用吧。如果那病人精血不足,病人脉象处于浮散不敛的状态,这时候病人一身元气处于浮散的状态,你就不要用桂枝,直接用一些含藏敛降的药,把他收敛回来就行了,自然就跟着降了。病重的病人加上一些生芪,降肺胃的药,这是针对气虚的病人,如果精血亏的话,你就得加一些养阴的药,丹芍归地,往下收。
问:弦细略数脉象,失眠、咳嗽、胃不舒服等症。
答:数则为虚啊,你这说的太笼统了,是不是?因为六部脉象本来就不一样,你没有具体说哪一部,弦在哪个位置。如果你说弦细而数的话,如果兼细的话肯定精血不足。细数连在一起的话,我考虑到是有精血不足这一方面,阴损及阳。如果这种病人,我建议还得要从由阴出阳的角度着手,荣升肝木,中焦健脾胃。我们看脉的时候看看是不是浮,如果浮的话就是有精亏的一面了,但是这时候又有外感,整体元气处于浮散的状态,然后又快,快就是脉细、湍急,这时候呢,也是一种不收的现象,元气动的比较快,这时候我们在用药的过程中,就试试看用点含藏的药物。但是我们要看看这个脉是不是虚损脉,是不是阳郁于下导致的浮动呢?你说了一个细脉,是左部还是右部,两部脉你得考虑清楚,两部脉绝对不一样,这是看问题的关键。如果搞不清楚这个,治病可能走入歧途,温病学派就不知道这一点,损病病人当痨病病人治,很多病人只知道去火、清火,不知道由阴出阳,不知道一点元阳陷于下,一身气血、精血全化为虚火,清得过来吗?越清火越炙。对于舌质来说,我只能告诉你一点,舌为心之苗,正常颜色是淡红的。凡是不是淡红的,都是显示君火已弱,相火已炙。舌质如果出现颜色的变化,都是阳虚,都是元阳已虚。这时候有相火上僭有余,可以显示红赤,相火不足可以显示淡红或者淡白。所以看病的时候要搞清楚有君有相,一身元火有正有邪,邪是不当位之火,不当位之火就得让它归位,使相火归位。
右关脉不能浮,为什么呢?因为右关脉是三阳脉要敛降啊,往下敛啊,是不是?到右关部了,还敛不下来,这是什么现象?大家想也能想到,这是三阳之气该敛敛不下来了。火不能归土,土能暖和得了吗?脾胃里必是湿一片,阳气进不了土里头,所以关部一浮大了,就是脾胃寒了。如豆感,你这个豆感,关前偏浮如豆感的话,就属于阳气郁结在那了。阳气敛不得敛,郁结在那了。关后及尺沉弱,这个是关前有瘀滞了。左尺脉沉大,关前浮后沉,怎么左尺部脉沉大呢?阳气还郁在下面了?沉大,那是有力吧?这个你不能这么判断,关前浮后沉,这个不能那么讲,只能说脉的部位有这种现象。关部脉浮不会显得这么明显。前浮或者说后沉,不能用前浮后沉。你关部脉定准了,腕后高骨为关,一定要定准了。很多人,绝大多数中医大夫都定不准这个关部,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腕后高骨为关,摸着了腕后高骨,然后定关。高骨上的部位,就那六分,一般浮沉、大小、弦涩都是正在关上。关前关后,这个一般不好讲。这种脉象很少。人都是一样的,以高骨定关。关前浮而关后沉,只能证明阳气浮在上,就是寸浮而尺沉,是这么讲的。寸关的距离是同身寸的,个子高就远一些,个子矮呢,就近一些。
问:左尺大不是阴不敛阳?
答:明显搞错了,左尺大是阳不能出阴,是阴分为主,就是说阴中一点真阳升达不上去郁在下面了,这时候正好是要升达不是要敛。这时候你要用药敛的话,如果用药清的话,是典型的饮鸩止渴。对于急重病人来说,祸不旋踵。右尺脉大,你可以考虑他阴不敛阳。但是也得考虑元阳啊,右尺脉大往往是左尺脉大引起的,先是左尺脉大引起的。左边升不上去,然后堵住了,右边也敛不下来了。所以你要看清楚原因,左边升达,右边也收了,是不是?你要搞清楚原因,如果光是左尺部大不收的话,不光是左尺部,左关部、左寸部整个一连串上去都是浮象。
问:双关浮?
答:这很简单啊,这就是肝不升,胃不降,胆胃之气不降,肝脾之气不升。木郁土湿,木气郁遏,然后中焦脾寒湿。温中燥土疏木,可以来个桂枝白芍理中汤,黄芽汤吧,理中里头没茯苓
高骨关脉,左尺脉滑就不一定了,滑为阴脉,应该考虑到是不是血瘀啊。阳气不升,郁在血分了,阴分瘀滞在下了,脉滑了,左尺脉滑的话,有时候可能是怀孕的脉象,然后月经来潮之前也可能会有。下焦有瘀血也会有这种脉象。
今天讲到这里,大家再见。

本篇由bEwAtEr、如岳、姜附桂、一页书整理。弘毅生校对。
-----------好想学搭脉,只是好深澳哦,看不懂!
-----------好久没看到行者老师的讲座整理了。受教了,谢谢老师和学兄们!继续等待!
-----------
关于早醒的原因,可以从不同角度给大家讲一下。夜半以后,1-3点钟是阳气初于萌动的时候,这个时侯产生的早醒,往往和肝木之气郁于下有关系。很多人肝木之气郁于下,然后胆气躁动逆于上,所以在胆木之气初气上达的时候产生胆气上逆,造成阳浮于外,这是1-3点醒。还有一点,在临床上我们治疗这类疾病的时候,1-3点,属于丑时,木气升发和土气枢转为主,3-5点寅时,属于胆木之气。所以在临床上治疗时,3-5点醒,我们可以适当地降一下胆气。然后柔敛升达一下肝气,肝气升达上去早醒也会控制住。1-3点醒,这时候考虑土气不足,脾肺之气不足,所以这时候要适当地考虑用点健脾补气的药。不能简单地考虑寅时肺经所主,临床上确实很多病人寅时早醒通过补肺气得到治疗,但这个治法用得是什么,用的是金来制木,金克木,用金气压制木气,由于金气不足的时候,木气过于升达,产生的早醒,这个时候用黄芪、党参补气。所以早醒的病人,我们要看病人的脉象是否细弱,如果脉象细弱的话,就要考虑中土不足,是不是要补脾气,是不是水不足,是不是要养营,要滋阴。还有,既然逆于上了,你看是不是要降肺胃,降胆气。因为从后半夜一直到早晨,总体大道都是属于木气升达的过程。木气升达的时候,如果受到郁遏,则会造成右路胆胃之气当降不得降,扰动心神,所以魂不得安藏,所以这时候要降胆胃之气。除了降胆胃之气,有的人早醒是因为脾,营血不足,所以早醒。还有呢,是因为营气的阴分不足,就需要用四物加减来养血分。

据我了解,现在晚上1-3点,或者3-5点易醒,或者醒来后难以睡着的人很多,为此痛苦的人也不少,行者老师讲得非常透彻,是否有高手更加细致一点分类,具体一点给出治疗方法?毕竟论坛里面初学者,爱好者居多,能够完全看懂、明白行者老师所讲的不多。
-----------讲解的太好了!要是行者老师出书再详细综合解说则更尽善尽美了!谢谢行者老师!谢谢整理者的辛苦付出!好人好运!!!
-----------受益良多,不知道行者老师都在哪讲课的?什么时间呢?
-----------好久没看到行者老师的讲座整理了。受教了,谢谢老师和学兄们!继续等待!
-----------多些楼主这样的热心人就好了!!!谢谢。

有没有录音呢??
-----------怎么好久没看到行者老师了啊?
-----------没时间去讲堂听课,多谢各位,幸苦了。收益非浅
是的.真诚的感谢收集整理资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妇女抽筋丸(《吉林省中药成方集》)
 请问先生:血压高中医如何治疗?
 膏方是怎样“炼”成的
 温中当归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石膏散(《圣惠》卷三十二)
 防风汤(《嵩崖尊生》卷八。)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