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刀解决 于 2011/8/14 13:08 编辑 是标题的原因吗,版主干嘛把它移到脉诊精微......还加精,弄到我又不好意思删....
在现在的我看来,四圣心源文笔精美,思想圆通,就象一个圆规画出来的规规矩矩的圆。而世界不仅是圆的,而且是动的。就像天空中的月亮,也会随着宇宙的运动而在我们眼中圆缺。
相信很多人读了四圣心源后,都会被里面的单病单方所吸引,被里面的思想所冲击。并且用里面的方去实践,可怕的是,偶尔用在病人身上有些效果(从侧面也反映了黄元御思想的本质是正确的),那么单病单方的思想更加根深蒂固。那如果这样认为的话,从本质上我们已经偏离了黄元御思想的本质,临床上千变万化的病人,需要的是我们灵活思维,而不是前面说的规规矩矩的圆!如果说黄元御的思想象一个有待发现的新大陆,我觉得它更象是一个灯塔,可以引导我们通过实践不断接近人体阴阳运动的真象。
我老师得黄元御一派真传,我跟师左右,病人进来后,老师经常无需多言,通过脉诊将人—脉—证—方结合起来,在尊重事实,精准辩证的前提下,将黄元御思想贯穿其中,临床效果好且稳定。而我本身,也在脉诊中尝到很多甜头。因此,我相信脉诊可以精准的看透病人阴阳的运行,是梦想和现实结合的桥梁。
现将我老师的书《脉诊导论》中一篇关于脉诊真假的文章发上来,鼓舞大家学习脉诊,并将其运用到临床!
脉诊为何成疑
我曾经带教过一位硕士研究生,他是一位具有良好认知理念与学习能力的学生。他明确地说过,在见到我之前根本就不相信诊脉,认为中医诊脉就是骗人的;见我之后才发现诊脉是真的,而且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的。同理,如果用“诊脉是不是真的?”这个问题,询问众多的中医从业者,得到的结果将是不屑一顾。不过,这理由则应是完全相反。一部分人会说:诊脉当然是真的,这还用问?另一部分人则会回答:诊脉当然是假的,这还用说?其实,这个问题,也许要转换为另一个问题,才能更为清楚的表达它实际的内涵。即:中医到底是怎么回事?
现在,站在21世纪的高度,回头看传统中医。传统中医本身的知识体系是非常完整且有序的。但无可否认的是,中医更偏于理念化,对学习者认知能力、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要求高。现代医学则明显具有直观与朴实的特点。回到一百年前,那个时期西风东渐,西医挟科学之利,呼啸而来。西医是清楚与明白的,是有科学事实支持的。于是,人们普遍认为西医是科学的。中医是不科学的。这时站在“科学西医”的立场中看中医,就会看到很多问题。将这些问题汇总起来就变成了一本书《灵素商兑》。
在七十多年前,中医界出现了一个重大的事件,这就是“废止旧医案”的提出和推行,这件事对中医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废止旧医案”的提出者,也正是《灵素商兑》的作者——余云岫。他曾经说,如果让他来当中医会是一个很好的中医。他也曾将自己的思考与疑问提了出来,但是没有得到太多的呼应。于是乎,写出一本书,又提出了一个“废止旧医案”,此时的中医从业者看到了“废止旧医案”的巨大杀伤力,于是群起而攻之。最终,中医靠自己的人气(现在叫人脉)和临床疗效终止了这个提案,但是潜流未息。
《灵素商兑》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从一开始,问题的指向就是中医的根本——《
黄帝内经》,并将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作为突破口,用解剖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将现代医学在解剖学上的成果与中医固有的解剖理念,进行对号入座式的比较。认为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是原始的、错误的,且《黄帝内经》是不可靠的,从而给中医体系以沉重打击。在制止这个提案的过程中,中医主要是靠疗效说话。应该说最后的胜利仅仅是险胜,问题依旧悬而未解。此后,中医开始了对自身理论体系直观化剖析,这就是现代中医研究的开端。但中医学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且体系完备,自成一格,特别是中医体系内部,大量的名次与理论,都有自己专属的解释与定义。事实上,中医的认识方法与研究理念是有一定超前性的,如“心”这个名词,就有解剖结构概念,功能概念,系统概念等不同的认识方法及层次。而这些层次的认识是在中医理念的指导下,以知识与经验为背景,逐渐深化的过程。贸然将西医的研究理念与知识体系,直接生搬硬套到中医身上,则必然造成中医自身的弱化与混乱。这时,那些强调体验感悟、强调思辨能力的技术走向“被”消亡的命运,就成为可以预测的事情了。而脉诊就是这样的技术。于是,我们看到“脉诊是不是真的”这样一些命题,就会时时浮出水面。
20年前,我跟师学脉,渐入佳境。所言、所思、所用,无不关脉。这时有个朋友问我:“你跟师傅学了这么长时间的脉,到底学到了什么?”我当时又讲理论,又讲用法,言之滔滔讲了半天。他突然开口:“你跟你师傅也没学啥,就学了一句话“脉是真的”。是的,“脉是真的”!这的确是我学习脉诊的第一个感悟。其实,脉诊是不是真的,在古代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脉诊仅仅是中医诊断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强调技巧的组成部分而已。但过分强调感悟,以及古人在描述具体问题时相互问责,又为“脉诊是不是真的”这样的问题提供了被质疑的把柄,于是问题日渐复杂。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与时间,在这些纷繁复杂的线索之间,我找到了一个线头,并沿着这个线头解开了所有的结。这就是手感,也就是医者指端的感知能力。古书上没有明言这个问题,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需要这个命题。而现代脉诊书中则不见言,是因为这些研究者根本就没有深刻体验到,或者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动态螺旋形运动更合适。
-----------
本帖最后由 慧光 于 2011/8/17 09:30 编辑 我看更象一对DNA的螺旋转动状态,一对以“天道左旋”,一对以“地道右旋”,左右相对存在。太极图画的虽是平面图,但要看出立体图。
相关资料:
DNA的二级结构是指两条脱氧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二级结构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右手螺旋,如A-DNA、B-DNA、C-DNA、D-DNA等;另一类是左手双螺旋,如Z-DNA
-----------请问楼主,怎么看待目前的脉诊仪器。当然,脉诊仪器肯定不可能完全代替人手实际诊脉。但是否可借助脉诊仪器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前提是脉诊仪器的传感探头足够精确).
-----------
回复 慧光 的帖子在人体身上确实是立体的。
不过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却是由许多平面构成最终形成一个系统。
-----------好! 科学是假设它是对的,去验证它。不分青红皂白甚至是
盲目反对都是愚昧的。
-----------
回复 水天相接 的帖子何方高手,留下姓名!
-----------"脈診導論"小弟剛剛去書店看了覺得還不錯
的確適合初學者看
希望樓主跟樓主的老師能再出一些醫案類的脈診書
-----------
回复 hongda 的帖子嘿嘿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