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信者得爱 于 2012/4/1 13:36 编辑 www.med126.com 昨天与 月儿弯弯照苍窘 老哥谈到自学中医的问题和方法,想给自学的朋友增加点信心和帮助。
很多人都认为。学中医一定要祖传的。然而导致自学的渐渐没有信心。因此我在这里谈下关于自学的事吧。
引自老哥原话:
个人感觉中医全靠自学,有老师跟的话有好的一面,但是容易先入为主,近现代中医受西医影响,出现专病专方头疼医头的不良因素,完全失去中医原来面目!我认识一个老赤脚大夫,七十多岁了,鹤发童颜,救重病绝病无数,其人书不多,
伤寒金匮而已,能背下的方不多,往往开方时翻书照抄,但辨证准确,一剂知是常事,我时常目睹其治病过程,问其师承,他说完全是自学的!你看学院毕业生们数年寒窗,出来能治病的有几个?一要自学,二要精纯!
黄元御的理论模式确实能道出四圣理论和用药规律,心里有了个模式,再研究伤寒会快得多,但是人体是复杂多变的,有时候未必完全按固定模式运行,但是六经提纲症是固定的,抓住提纲主症,按法治之,再依据黄师的模式灵活加减用药,相信不久我们也会成为经方高手。(完)
由此可见,医医金针老师用心良苦,从四圣心源为入,指导了一条简洁快速的路给我们(先宗一言,以一龙治水,则天下无旱)。各人饮水,冷暖自知了。入山千万条路,我只是给大家一个方法而已,并无他心。
然而有一条路是不够的,那我们该怎么学?难道把书看一遍就过了?我也是一个自学中医,我也曾困惑过,苦苦追寻答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后还是让我寻找到。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 朱熹 朱子童蒙须知)
《【虚云老和尚】楞严经及学佛开示 》一文中,虚云老和尚开示:(楞嚴經)“只要熟读正文,不必看批注,读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解前文。 ” 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解前文,以经解经,一直是古人推崇的读书境界。以张仲景解释张仲景…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响往且值得努力的境界啊。
此乃 熟读成诵也。(与医医金针老师所说背诵同义也)。可惜无人做到定矣。定则慧开也。
我也按此行中医之路,到如今也没多久。无读其余,开门便是四圣心源。初读便是疑问。如今从头到尾读了5便。(因为工作一天12小时。无多余时间也)。很多地方便心中寥寥。目前起码对自己生病便知为何。结合可对方增减。无效则思考哪里出错了。成长之快也。
也没什么要说的了,希望自学的人不管走哪一条路,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坚持下去不断深入是为正道,不能让中医没落到我们手中,为弘扬中医而努力吧。祝大家学有所成。
-----------熟读才解意
-----------我也要自学!现在有医德有医术的医生不多了,求不到好医生还是靠自己。在中医这方面我等于白手起家,但看了楼上各位的,我下决心啦。
-----------在此基础上,多读些古文。如三字经、弟子规、古文观止等,进步会加快!
-----------多谢了!
背诵并不是考记忆力,而是通过背诵与大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从而掌握精髓!
医者,信字很重要!
翻书开方也是可以,然信字难得。
-----------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解前文,以经解经,一直是古人推崇的读书境界。
-----------看过群主之言,深有同感。我看《四圣心源》也有四五遍了,每一次看都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中医真是靠自学,自己做自己的老师,以四圣解释四圣,这才是学医之道。
-----------楼主一席话,更加增加了我们自觉的信心。~~~~不过,对于上班族,时间确实不够多,只有下班回家晚上看书。
-----------说得好!共勉。
-----------
回复 yellowblue7425 的帖子共勉之,此文道法。还是熟读经典好,各家只能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