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四圣心源:一个爱好者眼中的自学中医门径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本帖最后由 xiaodiega 于 2012/2/11 19:01 编辑 www.lindalemus.com/yishi/

昨天在我自己的软件论坛(星之海原创软件站,提供我自己写的免费软件的下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呵呵),有网友听说我最近在学中医,回帖问起我学习中医的规划。我回了长长的一贴,自觉对于一些尚在门外徘徊的爱好者可能有些借鉴意义。转贴到此处,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原作者:zgyeg 2012-02-02 12:54:51
支持。祝家人早日康复。顺便问一下你学习中医的规划是怎样的,是怎么学的,我也感兴趣啊。

答:

我在10年前学过一年半的中医,学的是教程,打下了一些基础。只是当时缺乏实践,这10年来完全不接触,也忘得差不多了。前年夏天重新开始学习后,是先简单复习了一下那些教程,然后大致从伤寒金匮-->火神派-->黄元御-->彭子益-->温病学这么一路学下来,当然中间也穿插着看一些杂书,但大致是这么个脉络。

对于一个对中医完全陌生、但有一定兴趣的朋友,可以先看一些通俗读物。我个人看过的最好的是罗大伦的那几本书,古代的医生、阴阳一调百病消等等(说实话,正是受了罗大伦的古代名医故事的激励,我才最终决定,求医不如求己。要解决家父的问题,还是要靠自己...)。
另外目前比较畅销的还有走近中医、思考中医、问中医几度秋凉等等兴趣读物,也可以拿来随便看看。

看完这些书,如果对中医的兴趣更浓了,而且立下了学好中医的志向,那么恭喜你,你可以正式开始学习了。

对于初学者,我仍然建议先从教材开始学。大致次序是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现在的教材虽然质量不高,经常被人诟病,但至少观点比较综合,不偏激(中医流派很多,各执其说,各有所偏。如果单从某一派开始学,比如学现在流行的火神派,容易走偏)。但教材本身不必读得太钻进去,不必在这阶段花太长时间。有些东西暂时看不懂没关系,不必深究,后面进入下一阶段学习(从伤寒开始)后,很多东西自然而然会开始懂。

学完这几本教材之后,就能够对中医学有了个总体的认识。然后就是伤寒和金匮,这两本书要精读,历代注家很多,限于时间和精力,不可能一一读遍,我个人是从刘渡舟的书和郝万山的视频(电上有下载)开始入手,然后后面学的是黄元御的注解。

学完伤寒金匮后,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医学基础(方药这一路。不包括针灸)。然后可以看看黄元御的四圣心源、长沙药解和彭子益的唯物论、圆运动,建立一气周流、土枢四象、天人相应、河图洛书、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传统中医的概念。

再后面,就必须学温病学了。温病学对于临床非常有用,很好地补充了伤寒的不足(不要听网上某些唯经方主义者的偏激言论),伤寒温病都能很好地掌握,那么对于大部分的疾病(不仅仅是外感病。包括内伤杂症),都会建立起一定的概念和辩证思路。而且这两门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完全可以边学边用,学通了这两门,至少治个感冒咳嗽一类的小病,完全没有问题,而且见效之快、效果之“神奇”,不是受西医洗脑的现代人所能够想象的(中医,绝不是大多数老百姓的概念里那个只能调理调理慢性病,治不好也吃不死的东西)。这个我自己,已经有相当多的体验。
温病学方面,我是从赵绍琴的书和刘景源的视频教程开始入门的(现在刚学了两个月)。后续的必读书,包括温热经纬、温病条辩、重订通俗伤寒论、时病论等。

再后面,就很难说了。我目前为止,也只学到温病的阶段。中医学史上名家辈出,群星璀璨。在学完伤寒温病这两大基础后,要对中医学的发展脉络、内难伤寒以下的各家各派学说有个综合了解,确定后续的学习方向,任应秋的中医各家学说讲稿,以及以下网文,均值得一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840ee201010rf6.html

个人推荐,后续可以先看看慎斋学派的书(医家秘奥等),深入掌握脉法与虚劳内伤的辨治;以及陈士铎/傅青主的书,重视肝血肾阴的一路,对于临床相当实用。另外,辅行诀值得一读,借此可以对药物性味之体用与五行生克有更深的理解。

至于有些朋友提到的学医从内经开始...个人以为这条路太艰难了,除非你绝顶聪明,否则对于大多数初学者而言并不适宜。当然后世的所有医家,其理论基础都从内经发源而来。而且看后世医家的书,也会经常看到引用内经的理论和文字。但是对于内经的系统学习,个人感觉,还是要等到有了相当深厚的功力以后。至少我目前,还不太敢去看(也暂时还没时间去读)。

关于实践问题,对于业余爱好者,缺乏医生处方,很多药店可能不让抓药(这也正是困扰我多年,以致10年前最终没有继续学下去的原因之一)。但是现在淘宝网上,什么都买得到,药材又便宜,质量又好(我是买散药、自备小天平,自己在家里配药的),网上论坛里还有很多学友互相交流,更有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求医无门而渴求网诊的网友(现实生活中中医没落。而西医的疗效,呵呵,呵呵...)。只要好好学习,根本不愁实践机会。

学中医是一条很艰难的路。需要悟性,更需要浓厚的兴趣、强大的动力和坚强的毅力(我前前后后学了三年有余,自知不过刚刚入门而已)。现在是中医的没落时代,但是民间藏龙卧虎,借助于当前发达的网络交流,一股新生代的力量正在崛起。

学好中医,终生受益。不仅利己利家人,对于广交朋友、对于你的事业和生活(心态放宽一点。不要指望靠这手艺挣银子。就纯当作业余爱好和生活需要),都会有很好的帮助。而且中医绝对是一门美妙的艺术,高明的处方象一首首优雅的小诗(正象编程也是一门美妙的艺术,优美的代码结构也像一首首美妙的乐曲)。那种潜心思索之后灵机乍现所带来的美感,以及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后那种成功的喜悦,不是任何粗俗的物质享受所能够替代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说的马马虎虎,和我本人的也马马虎虎接近,呵呵
-----------学医
个人的机缘不同
入了门走的路也不同
楼主的水平很厉害
我个人领教过
此文与他人或有增益
古人有云: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或存或亡;下士闻道,哈哈笑,不笑不足以为道。
楼主乃上等根器之人
本人一向惫懒
勉强位列中士之列
呵呵
-----------现在的网络确实是给想学些东西的人带来很大的方便,这是网络给人带给的一个正面的体现。
-----------感谢六梦先生的分享!哪篇网文确实对自己有所启发。有个问题不知你有何看法,写这网文的人是以运气大格局来解释各派学说之所以不同的原因的。我想知道的是:黄师他注解了内经,哪他也必然懂的五运六气学说的,哪他为何就不能想到这些呢?
-----------我学的是生物,在学校的时候偶然机缘,看到了黄帝内经,颇喜,看了几年,囫囵吞枣,打下医古文功底,现在又拾起来,看黄师著述,收获颇丰。

为人父母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不知医为不孝,为人伴侣不知医为不丈夫。因为知道一些中医常识,去年夏天老婆免去手术之苦,善哉善哉。

学中医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文化发扬的就更广大。

题外话:很多中医的传承在农村,我特别喜欢回家转转,带媳妇转的时候给他说这个草草叫什么,能干啥,以后也会这样影响我的孩子。
-----------无量天尊
-----------恭喜楼主  我也是对罗大伦的书很喜欢  从而 对四圣心源   黄帝内经很感兴趣   刚刚把这几本书买了回来    看了你的帖子 很受鼓舞  拜你为师了 祝你进步  阿弥陀佛
-----------看过罗大伦的书《神医是这样看病的》中讲了钱乙和黄元御,于是对黄元御有点崇拜,于是看了黄的书籍,现在还在摸索。

书看得很杂,很多书都没有完整的看完过。。实在惭愧
-----------看了这么多自学中医同道,多从现时流行书看起,皆言内经难入,由此概叹当今语文教学于古文不够重视。
相关文章
 万金丹(《普济方》卷一一六)
 周兆祥:身心回春奇緣
 心移热小肠证
 杨意针针案
 转 玩笑开大了
 胳膊一摇,肩膀里面有骨碌骨碌的声音,求推拿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