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先人之书,应该抱着辩证的观点阅读,现在有一点疑问,请大家解答。
也许是在下阅读肤浅,导致感觉彭子的学说不能自圆其说,实在为遗憾。
1)书第8页最后几行:
“人身肺金之气。。。收敛不及者,木气过于疏泄。收敛太过,火气不能宣通也。”
问题:五行运动,金收敛不及,为何是木的问题?土生金,为何不是土气不足?
2)第9页:
“人身心火之气。。。宣通不及,木火气虚。宣通太过,中气虚,金气不降”
问题:这里火不及,木生火,却说是木气虚。对比上文土生金。矛盾的逻辑啊?
宣通太多,为什么又是中气虚?中气是不是土气?土与火有什么关系?
附带:这几句话是否有点突兀的横空出世的感觉?书中有不少赘述,为什么这么关键的地方却不详细一点呢?
3)第9页:
“人身肾水之气。。。封藏不及,金气收敛不力,木气疏泄太过。”
问题:为什么这个不及是两个原因,前面的都是一个原因。
4)“运化不及者,水火之气虚”
问题:为什么脾虚,是水火两个原因?
-----------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2/7/5 18:23 编辑 撇开验方而谈,诸多医书中彭的医书中所表现出来的五行基础相对较差,一些地方他自己都说不过弯,牵强带过,很多验方是用他自己的一套五行解强套上去将医术与五行结合,有的地方显得很牵强。一个验案,要套上一个理,非常易事,就象西医验案套上他们的理一样,要慎惕走上这类误区。不过现在网上追捧他的人非常多,应理智地给自己浇浇水,降降温,别满腔热情一下陷入误区。
-----------我看书也有这种感觉 不过呢毕竟是大师级人物 本事和经验是我们要学习的 瑕不掩瑜。理论不行治病行也行啊
-----------
回复 ws2043 的帖子一门大师,不是百通大师。建筑大师叫他去搞电子设计有时只能称“大狮”,一个人头上的光环会将他身上的毛病都掩盖着的,光环误区最易令人着迷,学医不是开演唱会,要实事求是,不要太易给自己心中套上偶像印象,就如伽利略怀疑亚里士多德的道理一样。
-----------“人身肺金之气。。。收敛不及者,木气过于疏泄。收敛太过,火气不能宣通也。”
问题:五行运动,金收敛不及,为何是木的问题?土生金,为何不是土气不足?
这是五行生克的关系,金收敛不及,是金不能克制木,木疏泄过于强盛,木强必克土,土乃金之母,母被欺子乃弱。
反之金收敛太过,必克木,木乃火之母,火气不能宣通也。
五行六气的辩证关系很难掌握,慢慢思考。
-----------)“运化不及者,水火之气虚”
问题:为什么脾虚,是水火两个原因?
水火是阴阳之征兆,水火交际乃生中气,脾乃中土,中气虚,水火能不各担其责吗?
-----------彭子益,庸医,眼高手低,不看也罢,愈看越糊涂!
-----------阅读时不要太拘泥于文字,你读过其它一些书后,再看他的理论,是很容易理解。你理解的不一定是他想要表达,这些东西都是针对本气而言的。比如肺金收敛不及,是木气疏泄太过,这是自然之理,木气既然已经疏泄了,肺金必然承担收敛不及的责任,收敛太过,则流通不畅,想象下冬天的冰天雪地。需要火来流通。
中气是人后天之本。中气与四象的关系,你要结合四圣心愿来理解。彭子的续集书里面关于中气的笔墨比较多点。你可能没买全彭子的书
-----------
机务艘 发表于 2012/7/6 13:20
阅读时不要太拘泥于文字,你读过其它一些书后,再看他的理论,是很容易理解。你理解的不一定是他想要表达, ...
兄台可否明确一点,告诉我问题答案,我实在困惑。
我很懂五行相生相克,但是你说这是自然的,而不是五行来的,就让我困惑了。我想看到的是自圆其说,而不是从别的地方一个什么论据来论证其。
而且,他的论述感觉一会用相生,一会用相克,一会可能要用相乘才能解释,没有 一个统一的思路么?
-----------
本帖最后由 机务艘 于 2012/7/6 22:30 编辑 www.lindalemus.com/kuaiji/五行不过是一气化分而已,彭子益自述起理论来源于河图洛书,你既然懂五行,要知五行的源头,仍然是一气。如果割裂开来看与彭子的理论还有四圣心源的理论是冲突的。之所以引用四圣心源的理论,是方便理解彭子的理论。
如果不承认五行的源头是一气,则你没必要再看彭子的书了。因为二者源头不同。理解会差距很大。
如果你是初学者建议你不要再某个理论上过多纠结。从多角度理解会更明智
如果你是已经入门者,下面内容可能会对你有帮助
1.我不太懂五行,只知道彭子的理论接近于土枢四象。远看是一个馄饨,近看四象,中间有个中气。至于用相生相克相眉相乘只是为了解释某些现象,是为了说理方便,如果纠结在是否严格按照五行某些法则解释,那也会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2.建议完全忘记以前的五行的思路,试图按彭子的思路理解,如果实在有矛盾的地方,优先用彭子的。因为你学医是为了最后的实践,而不是空谈理论。
3.另外一个佐证是张仲景之前是华佗,据说他是擅长五行辩证的鼻祖,而张仲景是六经辩证的鼻祖。而后世承袭张仲景的六经辩证居多,所以你看着彭子说的五行还要理解六经。如果你还在五行上纠结,六经更不好理解。
3.之所以从别的书找答案,这是我个人的经历,否则这个坎难过,因为没有名师指点,我等都是自学的。象以前的神医自学时也是看了百家注解后才有自己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