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态联系观看中医的智慧
——“看中医智慧”系列讲座之二
经十余年对传统中医的反思与研究,确认了中医之所以为中医的三大基本观念,即类象可比观、动态联系观和人境相应观。从类象可比观已经初步看到了中医的智慧,而由于中医的智慧是可以从各个方面或多个角度来认知的,所以今天不妨再从中医的动态联系观来看一看中医的智慧。
中医的动态联系观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是中医源头时代的古医家们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观察结果,特别是通过自身疾病的深刻体察,发现了一脉不和周身不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再凭借若干得道高人无数次静观修行的内证实验,于是便得以确认了人体自身动态联系规律的存在,从而形成了主要针对人体自身的动态联系观。这个动态联系观认为,人体是一个充满着生命活力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的身心灵肉之间,生命元素之间,各个功能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形质部分的左右上下、内外表里之间,都存在着极其复杂的非线性的联系关系,并且这种联系关系并不是机械地静止不动的,而是始终地处于不停的运动状态之中;运动是联系的,联系是动态的。
依据动态联系观,可以顺理成章地推知:人体里面的脏系信息必然反映在体表,而表现为某种特定的外征,中医的熟语叫做“有诸内必形诸外”。举个例子,淤热型
肝硬化在人体上半身皮肤特别是颈部通常会表现出特有的蜘蛛
痔,双手也多半会出现如
朱砂色泽的朱砂掌;再比如,少儿肠道生寄生虫会在指甲上出现
石灰色虫积斑点,或者脸上隐现晦涩的白色虫癣,严重者必定还在两眼白仁巩膜出现明显的褐色虫斑;等等。
脏系信息反映于外,有时其外征是极其隐晦的,但是无论如何,都应该会有蛛丝马迹可寻,而能否发现其蛛丝马迹,那就得看医家的素养或修为了。比如痔疮,在腰部是有痔疮反应点的,但是没有经验的医家很难发现。
既然人体里面的脏系信息必然如此反映在体表,而表现为某种特定的外征。那么通过体表特定的外征,便理所当然地可以得知体内某一特定脏系的信息变化了。比如,胃脘疼痛痛引右侧肩背,一定是因为里面胆结石或胆胀发作了;再如,突然面目出现黄如
橘子色,那一定是胃肠道发生了湿热淤阻,西医学称为急性
黄疸性肝炎;等等。从特定外征甚至可以判断疾病的预后,比如看小儿三关青筋络脉即静脉辨疾病的轻重。所谓“三关”,是指食指第一节部位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关为命关。青筋脉络显现于风关时说明病轻;显现于气关,颜色较深为病重;显现于命关,病就更加严重了,甚至多半可能危及生命。若是青筋络脉直达指端,中医称为“透关射甲”,病情就更加凶险,预后不妙。再比如久病之人突然出现特别能吃,话多精神好,两颧潮红,这一定是无药可救、马上油灯将熄的回光返照。诸如此类的诊病方式就形成了中医学的特色——司外揣内。
所谓司外揣内,就是根据反应于外的信息来揣度里边状况的一种诊病方式。望而知之谓之神,司外揣内首先形成了中医通过看神色、见形态来诊断疾病的望诊。历史上扁
鹊对齐桓侯“君之疾在哪里”的判断,把中医一见知病的望诊水平运用到了极致,其精彩至今尚为医界内外所称道。
司外揣内还成就了中医的闻诊、问诊和切诊。所谓闻诊就是通过听声音、嗅气味来诊断疾病;问诊就是通过问话了解疾病症状和起病情况等;而切诊是通过拿脉搏、按病位等来判断疾病。望、闻、问、切就是中医诊病的常规方式,其意义,中医在经典《难经》里面曾这样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主张医家在诊病过程中必须“四诊合参”,不可偏废。现今有些病家求治于中医,就是直把手腕伸出来,考医家的拿脉水平,而一些医家也以拿脉断病为唯一追求,并声称“无须病家开口,下手即知疾病有没有”。这其实都是很偏颇的,医家拿脉只不过是切诊的一个重要部分,并非全部,虽然切脉精益求精值得提倡,但中医里面尚有“舍脉从证”的情形哩!病家奈何也仅以拿脉断病准确与否来判断一个医家医疗水平的高低,须知健康是自己的,应该让医家全面掌握自己的疾病信息才是。
都吃过
西瓜吧?大家在夏天为解渴消暑上街称西瓜,是怎样判断西瓜的好坏成熟与否呢?是不是先看看,再拿起来拍拍、听听?几诊合参了吧。中医司外揣内的方式是不是就这样被大家无意中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了?
再者,中医上司外揣内,往往还能见微知著。这是在动态联系观指导下的一个缩影全息理论的运用。所谓缩影全息,是指针对于某一个整体,其相对完整的局部的结构或信息是那个整体结构或信息的缩影。对于人体而言,人体所有组织的细胞,都是最先那个受精卵分化出来的,都带着那个受精卵的全部信息,因而都是受精卵的全息缩影。那么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体细胞当然都能培育成一个相同的独立个体。值得人类骄傲的是,生物学界在当今已经具备了克隆技术,克隆羊克隆牛事实上是成功了,而克隆人早已在跃跃欲试,只不过出于维护人类尊严的人伦原理和道德舆论压力才暂时还不能变成尴尬难堪的现实。
中医司外揣内,见微知著,运用缩影全息理论,就产生了不少特殊的诊断部位,比如掌、眼、耳、脚底、背脊等,形成了特殊的掌诊、眼诊、耳诊、脚底诊、背脊诊等丰富多彩的诊病形式。
还需要大家明白,不独中医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的诊病特色来自于动态联系观,中医学中还有很多特色,比如此病治彼、未传先截的施治特色等等,都是从动态联系观而来。比如此病治彼的上病下治,
吴茱萸研成粉沫醋调后敷脚心一个叫涌泉穴的地方可以治口腔溃疡,针刺足外踝骨中线直上三寸处的悬钟穴入针1.5寸并行强刺激手法可以治疗
落枕,等等。
对于上病下治,中医在治法上还有一个釜底抽薪法。所谓釜底抽薪,“釜”是指煮饭的“铁锅”,古有成语“破釜沉舟”,还有“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薪” 是指煮饭的“柴火”。釜底抽薪源自这样的一个日常生活常识,即把铁锅下的柴火及时退出来,以减轻或退掉铁锅上面的热力。中医引入釜底抽薪原理,主要用于食积型高热症或
便秘型脑
昏迷,也就是高热症或脑昏迷病人出现几天都未大便的情况,也称为疾病的人地通伴食障碍。这个时候,只要把大便拉通了,往往高热一下子就下来了,脑昏迷病人也一下就清醒过来了。这种治法名之曰釜底抽薪,非常形象,这就是中医的智慧。
另外,再举举此病治彼中下病上治的例子。比如,通过割治上唇系带形成的颗粒结节可以治疗肛门的内
外痔疮。你有没有痔疮,大家可以相互揭起对方的上唇看看。
关于下病上治,中医在治法中又有一个提壶揭盖法。所谓提壶揭盖,完全是一个物理现象。大家都习惯喝工夫茶,高雅的场合还会讲究茶道,除了
茶叶的品种、等级之外,茶壶的质地和精巧是最在意的了。刚好这有把精致的小茶壶,这里边泡满茶水,盖好茶壶盖,看看,倒不出茶水来是不是?但松开茶壶盖,茶水就从茶壶嘴流出来了。揭开茶壶盖很不方便,茶壶艺人们现多在茶壶面或茶壶把上特制一小孔,倒茶水时,就用手的大拇指按揭小孔来控制茶水了,这当然是对提壶揭盖的改进。中医引入提壶揭盖的原理,最早开始于一个叫
朱丹溪的古医家以催吐法治病,他说:“吾以吐通小便,譬如滴水之器,上窍闭则下窍无以自通,必上窍开而下窍之水出焉。”也就是说,通过让病人
呕吐的方式,解决病人小便不通的问题,主要针对疾病的人地通顽固性伴水障碍,中医的熟语叫做“通上窍以利下窍”。中医通上窍的方式除了呕吐,比较安全而用得较多的就是单一地开宣肺气以通利气管或汗孔,来解决以小便不通为主要症状的顽固性疾病。比如,近年来最为常见的肝硬化
腹水,就有尿少或无尿的症状出现,而按常规治法利尿往往是很难奏效的,西医用速尿药更越用越糟糕,中医用提壶揭盖法则多能获得“无心插柳柳成荫”、不利尿而尿自利的结果。这就是中医特有的智慧。
从动态联系观而来的未传先截法,中医里面有一句著名的熟语,叫做“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也就是说,肝病往往会传到脾去,那么在治肝的时候,必须先把脾胃顾好。中医还认为久病及肾,而肾在中医看来是先天之本,先天之本一旦受损,疾病的治愈就一定非常棘手了,所以在大多数疾病的治疗中,中医都主张同时要照顾肾、强壮肾,若是中药配方,里面一定要加入补肾之品。
其实动态联系不仅存在于人体内在自身脏器组织肉身,心灵和肉身同样存在着动态联系的关系,简称身心或灵肉关系,也就是心理跟生理和病理的关系。
心理与生理的关系,首先生理会影响心理,比如一个人生理强悍,他必然心雄胆大;相反的,体质柔弱多半怕事胆小。其次,心理波动也会导致生理的变化,比如害羞就会不由自主地脸红,愤怒就会忍不住红眉绿眼捏紧拳头甚至咬牙切齿怒发冲冠,出门磕了一下脚甚至一下把脚崴伤也无意地暴露了本来不想出门又不得不出门去的矛盾心理。而一个人长期是个什么样的心理,他相应就会有个什么样的长相,所谓“相由心生”就是指这个意思。从一个人的长相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那么以貌取人就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所以要想有一个好的相貌,修心该是多么重要!
中医如何以貌取人呢?执简驭繁,以木、火、土、金、水五行把人体的体形、举止、面相、说话音调等外相归为五类,即木行、火行、土行、金行、水行。根据今人总结,木行人身材细高,脸形上宽下窄,身体瘦而露骨,胳膊腿上青筋比较明显,说话齿音较重,生气时面色青而带杀气。火行人体形丰满,
枣核形脸,上下尖中间宽,脸色发红,肉多横纹,毛发稀疏,行动急速,说话的声音较尖,舌音较重,生气时面红耳赤。土行人五短身材,肩背、手背和口唇较厚,方脸,蒜头鼻子,动作沉稳踏实,说话鼻音重,生气时面色焦黄。金行人身段灵活,长方形脸,颧骨高,面色白,眉清目秀,唇薄齿白,说话声音宏亮,唇音较重,生气时好冷笑,面色煞白。水性人体形肥胖,
猪肚子形脸,上窄下宽,面色淡黑,粗眉大眼,毛发深黑,行动迟缓,说话声音慢长而低,喉音较重,生气时面色阴黑。五行人各有阴阳性,也就是各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而阴性不好的一面对人体肉身的不利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比如木行人阴性不好的一面:傲慢易怒,好抗上不服人,为人死板不灵活,易感委屈窝囊。
关于心理与病理的关系,首先病理会影响心理。比如,生病的人往往会心焦憔悴情绪不好,而很多癌症患者一旦得知自己是患上的这个绝症会顿时精神崩溃,等等;其次,心理异常也往往会导致器官组织疾病。对此今人已有了很好的研究,比如胃是人体的受纳器官,一个人跟接受、容纳相关的事积累了不平心理,胃就容易得病,或都能在胃部存病。当然,其病性有虚实的不同,以好为主、特别愿意接受的人或事,比如特别盼着哪个人来,而产生的不平心理所得胃病多是虚症,表现为胃部顶着舒服,而家长、领导的命令安排,你不愿意接受而没办法又只得接受,甚至只是家里来人你难以容下想让他走,反映到身体上出现的胃病就是实症,疼痛不可触摸。假若是胃和肝同时不舒服呢?则多半是因为不愿意接受又只能接受的同时又有着委屈窝囊的心理,委屈窝囊的心理是最容易让人得肝病的;如果不愿接受的是长辈或领导,那导致的将是头和胃一块儿不舒服;不愿意接受的是晚辈或下级,是不屑的人,没法还要接受他,那又会是腿和胃同时得病。
佛家有这样的一个偈语:“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从人的心理与生理和病理的影响,应该看出中医智慧之深刻,而我们从中是否也能悟出些什么?
关于心理与生理疾病的关系,中医早在源头经典《
黄帝内经》里面就有了著名的一个总结,就是:怒伤肝、喜伤心、悲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惊伤胆。并研究到这些情志对脏器的影响是通过其来势过猛突然或维持持久而改变人体内在生命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来实现的,《黄帝内经》这样明确揭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气生百病、气伤身,就是这样来的。所谓“百病生于气也”!内伤疾病都和生命动力气的三要素的改变有关。
在“从类象可比观看中医的智慧”讲座中,曾谈到令今人谈虎色变的癌症,认为癌症不过是人体内在所生的“
冻疮”,是由于组织空间持续阴霾浓雾,基础体温下降,形成内在寒潮霜冻冷凝气候,而导致组织细胞逐一冻死的结果。那么为什么人体组织空间会最先有“持续阴霾浓雾”的发生?其实根本原因还在其人的不良心理,其不良心理导致了生命动力气的长期或严重异常。这些异常从生活语言中就有表现,比如“心寒、冷心、心黑、心恶毒、不开心、心思重、内心不爽、心情黯淡沉重、黯然神伤”等等,全都给人一种阴沉压抑的感觉。这些不良的心理情绪或念头形成“心结”,即癌症心理、癌症性格,这就是人体内“持续阴霾浓雾”的潜意识心理根源,癌症就是这样一步步开始的。如果再有其他不良因素助缘,癌症一下子就暴露了。相反,对立如“开心、开朗、欢喜、心好、心慈善、心地光明、赤子之心、心花怒放、激情似火、热情奔放”等生活语言,给人的则是轻松愉快之感。具备此等阳光性格、快乐心理的人,其生命动力是舒畅的,三要素正常而身心轻灵,其基础体温必然不会太低,癌症何患之有?
从中医的动态联系观足以确认了,中医是把人看作是一个动态联系的有机整体,不光研究疾病的此地表现,更研究导致疾病此地表现的彼地机关;不光研究有形的肉体生理,还深入到了无形的心灵意识层次。中医的智慧,渊博精深而又通俗实在,大家是否该超越于其他某些具体的雕虫小技,而在个人的生活中对中医的智慧进行学习、了解并运用呢?中医的智慧是值得我们信、受、奉、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