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语音讲堂:明师讲道 经方与现代临床系列讲座整理文稿200812 28 愚生老师主讲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最近,从八月份以来,由于家庭很多事情,没有来咱们讲堂,没有和大家见面,非常想念大家。受到朋友大海的邀请,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关于经方和临床应用,也就是经方和现代临床的关系。我这个人水平也不是很高,讲得东西也不是很好,和大家一起学习学习。这个讲堂上有很多高手,大家可以跟他们学习。
好,不说这么多了,开始讲。
这个经方呢,要应用到临床中,首先就是说,要对这个经典著作要有一个深入的学习过程,再一个就是对它有个深入的理解,深入和正确的理解。而且,要通过看病的实践,对这个经方的理论不断加深理解、钻研,这样自己的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刚才,“冯琛”老师也说了,目前中医情况不太景气,不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原因,有国家的大形势,有老百姓对中医的看法,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中医自身的问题。中医自身,就是说,必须要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诊病和治疗效果,它是保障疾病治疗的关键。只要你治病效果好了,自然就会有人找。
当然这个情况,由于现代医学的突飞猛进,现代人呢,总体来讲,人越来越堕落,嫌煎中药麻烦,打吊针简单、吃西药方便。所以老百姓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这个药本身呢,就会对中医产生影响。但是反过来讲呢,只要中医疗效好,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喝中药。当然这个其中主动来喝中药的人还是很少,一大部分人呢,是通过西药折腾来折腾去,实在没办法,才来找中医。或者有时候呢,是找西医治疗的千疮百孔,体无完肤的时候,这个时候,抱着一线希望,就好比救命稻草来找中医。如果看好了的话,中医还可以,如果没看好,原来中医也不过如此。所以这个事情呢,总体来讲,中医处境不是太好。但是咱们现在不管他处境如何,问题是要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当然提高治疗水平呢,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问题。这个要下功夫,从书本上学,从老师那学,从临床中学。另外就是说,就象医圣仲景所说,要博采众长。不能只听信一家之言。因为医学不管哪一种理论,之所以保存至现在,一定有他的价值。假如没有价值的话,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也就没有他的市场。
问题就是说,任何一种理论、治病方法,你要正确、恰到好处的应用他。有些东西不是偏见就能治好病的。很简单,今天早晨,我单位一个人叫我给他母亲出诊看病,这个母亲呢,八十多岁,早年贫穷,经常很早不吃饭下地干活。孩子五六十岁,现在到儿女这里享点清福。主要是什么情况呢,不想吃饭。儿子说,昨天下午,吃馒头,她不爱吃菜,喝水,有时候就吃点肉,往下咽的时候,感觉食道这个地方有点噎,从昨天下午吃了半个馒头后呢,今天就不想吃饭。我去出诊的时候,大约是在十点多。结果就这么个症状。到那一看,老太太比较瘦,脸上颧骨也比较明显,脸色是褐色,在眉心到鼻梁这一块,颜色有些发白。精神一般,眼神还可以。当时一看这个情况,咱们现在都是中西结合吗,按常规,量量体温,看有没有受外感情况。因为受凉了也不想吃饭。量量血压,老年人吗,害怕血压高,排除一下其他方面的问题。看病就是这样,常规检查先做一下,如果没有问题,再看什么情况。一量体温,36.5,不烧,也不头疼,身上也不发冷,只是感觉两只脚有点发冷。然后我就给她摸摸脉,她这个脉,右边这个寸脉,缓。关脉呢,在缓中略有点紧,滑紧之象,如果不仔细辩认的话,好象这个脉是缓而无力,仔细辨认的话,透着一种紧象。而尺脉也是比较缓的。左边呢,左边脉,整体来讲,就是缓滑这种表现。而这个,在尺脉呢,尺脉微,若有若无,这个微脉呢,一般就是阳衰。一般来讲,老年人,这个脉有点弱的时候,这个阳衰,阴也不强到哪去。本身年纪也比较大了,人比较瘦,这个阴精也不会有多旺盛。另外,还出现涩脉,还有代脉,有间歇现象,光在这个尺部。
同时呢,看了下舌胎,舌头淡红,苔有点腻。又问了下老太太,大约三天没大便。这个情况呢,老太太是长期看病都是打吊针,很少用中药。我一考虑这个情况呢,他肯定不会用中药,也不想用。后来我就给她来点简单的办法。我就对她儿子说,你买上一个半斤白萝卜,皮一削,削了以后切成块,然后放大约核大生切片,煮一煮。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舌胎呢,稍微有点腻,这就是由于湿停中焦以后呢,中焦受阻,产生了痰湿,这个缓脉呢,本身就主湿。正常情况下,是有胃气的表现,但是在病态情况下,它就有湿,脾胃就会运化不好。另外这个滑脉,主有痰。而尺脉有点涩,涩是一方面是因为这几天没有大便,肠道有积滞,脉自然就涩。另外,老太太两只脚发冷,虽然房间烧着暖气,但脚下还得踩着热水袋,盖两床被子。这说明老太太肾阳比较虚。肾阳虚,为什么胃运化不好,因为肾为胃之关吗,当肾阳虚的时候,胃阳气自然也就不足。就这么一用,下午她儿子就来说,他母亲已经吃饭了,吃了两个包子,还喝了碗粥。实际上,这也是经方的一种变通。有些病,不一定非要用经方的原方。他实际上这个,如果要用经方的话,属于什么情况呢,就是“半夏泻心汤”,实际上是“心下痞”的表现。这个时候由于病人不愿意喝中药,所以我没有用“半夏泻心汤”,而是用的这个“半夏泻心汤”原理。用的就是“辛开苦降”,他这个胃气一下降,肠道自然就下通,大便自然也就会出来。另外一点,看病,除了医理以外,脉理也必须要深究。中医难学也就在这个地方。这个医理和脉理,用药好象是脱节的,但又有很大的联系。我在临床中,听病人讲过,有些人呀,象过去讲的走方郎中,他们有时候脉理特别精,你不用说话,他一号脉,什么都说得头头是道,但是用药没有效果。为什么呢,医理和药理不精。有些人呢,用药用得特别精,只要认准了病,药到病除。但是有时候认病认得不太准。还有呢,医理再糊涂就不用说了,那不是好医生。
所以呢,学好中医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几方面都得下功夫,而且呢,思路还得开阔,就是有时候还得取象比类,很多事情你是要钻研,脑子要多联系。有时候光钻牛角,那不行。另外 ,就象伤寒论哪,不同的注家有不同的看法,这个时候,究竟谁的正确,你要在临床中加以验证。有时候不能随便否定某一个人的看法,也许他说的这个东西,你通过临床验证是错的,也有可能你没碰到他说的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你恰好碰到的话,很可能会有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会事。医学呀,是博大精深的东西。
下来我为大家讲几个病案,讲讲经方的运用。
有个女性,46岁,主要感觉呢是胃里空虚,没劲,不是身上没劲,感觉胃里那个空虚,好象人要虚脱那种感觉,非常饥饿。门牙感觉凉,后半夜晚上上厕所后睡不着,看书看两三个小时才能睡着。脉是这种情况。我一般看脉不是记载大概的脉象,我一般把他的每一部脉都详细记录下来,记录下来然后看病在哪一部,另外还要参阅整体情况,一般我看病是这样.他这个脉右寸浮濡,右关是缓滑,尺脉玄滑,左边寸脉是紧但有点短,短呢就是指下不能全部摸着,指下偏尺脉这边摸着半截,关脉缓,尺脉玄涩.舌淡胖有齿痕,苔薄,他这个情况呢,单从舌象上看实际上就是一个脾胃虚寒的表现,但是他这个左尺脉又有这个玄涩的表现,这个涩实际上表明他有精亏的地方.另外呢,病人讲视力不好,有时眼花.看东西模糊,他实际上就是一种肾精亏虚不能上承的一种表现.所以这个时候在治疗他这个中焦虚寒的同时呢,必须要考虑到肾精亏虚的这一面.所以当时就考虑这个胃中觉空呢首先这种表现就是脾精不足.我选的方子首先就是理中汤,这个理中汤呢党参白术甘草都可以补脾精.关键问题就是用白术的时候要是用生白术这时候就有补脾精的作用.要是用了焦白术或炒白术就成了健脾燥湿的了.作用就不太一样.另外就是为了不过多的耗散脾精,用了炮姜,没有用干姜.同时考虑到脾出现虚寒证的时候,就影响他这个通降的功能,所以又加了6克吴萸,另外又加了桂枝白芍,这个时候呢有调解整体阴阳的作用.同时考虑到他肾精不足,所以用了这个李可老中医的思路模仿肾四味用,不一定要按原药用.加一些补肾精的药,苁蓉,巴戟天,丝子,在用上附子,实际上就是附子理中汤加的,另外考虑到脾胃虚寒的时候一般容易生湿,所以在温阳的同时加点伏苓健脾利湿.就这么个情况.
用了药以后呢,效果还可以,这个量:党参20生白术30炮姜15炙甘草15桂枝10芍药15吴萸6淡附子15肉苁蓉10兔丝子10巴戟10伏苓15  这个用药呢我自己开诊所的,诊所和医院最大的区别就是开药不同,以前我也在医院工作过,在医院工作的医生的心态就是只考虑效果 ,一般很少考虑药费问题,我以前也是这样,可是自己开就不一样,要是太贵的话病人看几次可能就不来了,因为我们处在最基层,面对的都是老百姓,基层的百姓不比城市的人的经济,所以开药的时候既要考虑疗效,价格还不能太贵.
记得在医院工作的时候,有一个病人是脑溢血后遗证,出现右半边身体麻疼,晚上一种感觉就跟过电一样.影响睡眠,当时找了县医院一个大夫,用了张锡纯的建瓴汤,取意高屋建瓴嘛,结果吃了五剂药没有任何效果.这时候就来找我,因为跟我是一个单位的,我看这个情况摸了脉以后呢,就用了黄芪桂枝五物汤.又加了一些通经络的象川山甲,地龙,全虫,蜈蚣这一类的.用了这些药以后效果很好,哪时是九几年吧,三付药下来是七十多块钱,当时我也没考虑那么多(好象愚生老师那地方真的很穷,嘿嘿,就治这病,到哪都不算贵的了),现在自己开诊所以后就不一样了,这就不得不考虑这问题.就是既要考虑病人的疗效问题,又要考虑经济问题.
还有这个病人是这么个情况,年轻人,男性,他的主要情况就是喉咙里感觉发干,发痒,他一痒就咳嗽,到下午和晚上的时候加重.这是他的主诉.还有一个表现就是多饮多尿,就是喝得多尿多,这个小伙个头大约就是一米七左右,脸色有点偏黑,身体还可以,他这个脉呢,是右寸紧,关脉是滑紧,尺脉滑.左寸浮濡,关脉滑紧尺脉玄滑,舌质淡有齿痕,舌苔比较薄.一般舌淡苔薄大多是一种脾胃虚寒的一种表现.再加上他这个脉右关滑紧,这个滑说明他有痰,紧主有寒,右寸也紧说明他以前受过寒,尺脉滑说明他这个阳气还能往上升,但是呢右寸紧,紧是一种拘束的表现,就是收敛,这个尺脉要往上升,寸脉捂着不让你升,左寸这一块浮濡,濡一般就是有湿的一种表现,就是说他这有这个湿邪,就跟天上的阴云一样,虽然底下有阳气但是升不起来.另外他左尺脉还有点玄滑,玄滑就是想升升不起来,玄实际上是一种被郁的一种表现.你从脉象中一分析就明白他自然就会出现这种咽喉中的干痒咳嗽症状,为什么呢.就是他上面收敛,精气不能上承,所以他必然出现这个干,出现干以后呢他这个低底下阳气不断往上聚,往上聚的时候喉咙就要发痒,这个痒呢就是他想要出出不去,在拱这个地方.阳气拱冲这个地方,能量聚积到一定时候就要咳嗽.他必须得释放,这个时候就得要咳嗽.为什么下午夜间加重呢?因为下午和夜晚阴气比较重.就是他这个收敛加重,他这个把你阳气捂得比较重,这时候你越阳气出不去越往上拱,越往上拱上面越捂得紧.所以这时候就不断的出现这个痒咳.越痒越咳嗽,越咳嗽越难受,有时候连咳几声,把底下升上来的阳气释放以后就暂时不咳了.积累到一定程度他又咳,就这么个情况,
实际上我分析的时候我用这个药呢主要还是用的这个理中汤,为什么呢?因为中焦他是四唯的一个基础,一个枢纽,你只要把他这个枢纽调转了,他自然就没有这个情况了.再一个就是说他这个太阴被闭,太阴被闭了以后就是反复受寒.外感的寒气,反复受寒,在这个时候主方还是用的理中汤,用了理中汤然后开太阴,开太阴就用了麻黄,把太阴开开同时还得把阳明降下去,这时候枢纽才能全部打开.所以又用了经方的小半夏汤,同时由于这个左关紧有点滑,滑表示往上冲的力量比较强,所以这个时候呢,用点儿芍药,芍药把它稍微敛一下,敛一下呢,但是不害怕凉血,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咱们这儿有麻黄,麻黄给它开这个血气,同时它有痰,有痰感觉到好像咳不出来,加点儿这个前胡桔梗,一方面助麻黄散结,把结滞给打开,用杏仁化痰、降肺气,这个肺呢,就是宣发肃降,它能宣发以后自然就会肃降,把它两方面的功能都兼顾上。
这时候再加点儿木香,少加点儿木香叫他这个中焦舒展开来,这时候他就基本上可以。这个病人用了三服药以后呢,他基本上就感觉减轻多了,但是呢,病人来看病的时候,他始终不愿意告诉我他是干什么职业的,我从他的言谈话语中听出来好像是搞传销的,但是咱这个事情不管他干什么吧,就是他喝了三服药以后,可能是三服五服药以后,他们到西安去开会,也就是搞这个传销这个会议,搞传销这个会议,所以就是出现了第一他没有带药,第二饮食不节,造成了病的加重,他说他们在那儿吃饭人家对他们待遇很好,所谓待遇很好就是能吃上非季节的水果,象现在吃什么西瓜呀、桃呀、猕猴桃呀、葡萄呀乱七八糟净是这种水果,把他吃的感觉到咳嗽又加重了,所以他又来看,我说你来看病,我怎么给你交代的,我说叫你不要吃这些凉东西,再一个不要吃甜食,可是你就是不听,这时候呢病人也感觉比较后悔,后来我在这个基本上还是那个方子基础上,稍微变了一点儿,就是把木香换成厚朴,同时呢看这个舌苔呢稍微有点儿腻,这个时候就加点儿茯苓,就差不多。这个病例基本上就是这么个情况。
另外就是,我在这儿说两句,就是关于中药的十八反,我的观点是不太赞同这个东西,因为这个半夏反乌头,可是我经常呢不光是把半夏和附子在一起用,一起煮,而且和川乌草乌也在一起,并没有出现什么反应,而且有时候疗效还比较好,另外一点,就是说我以前给大家也讲过,就是这个半夏呢实际这个药铺里用的半夏大多数都是水半夏,所谓的水半夏它实际上主要有散结化淤的作用,而它降胃气的作用几乎是没有,所以这个时候在咱们用药的时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虽然你懂这个理论,可是药非所用,你用的不是仲景那个时候用的药,所以也就不会出现那种效果,我经常用的这个半夏呢,就是生半夏,生半夏其实也就是北方的旱半夏,这种情况就是我开这个方子一般到正规药店或者是医院很难抓出这个药,一看你开这个药好象生半夏还有附子呀,我用这个附子,刚才讲过就是他们一般这个附子都炮制得很过,就是那个黑附片,炮制的整个黑得都看不出来,我一般以前用的是那种黄附片,后来我在网上看了一回那个黄附片由于现在成本太高,炮制的时候里边加红花好像还加姜黄元胡什么四五种中药来煮这个附子,然后那个颜色它是一种淡黄色,那个成本太高,现在已经不生产了,已经买不到了,所以我一般用的是,我自己称作淡附片吧,也就是说这个附子炮制的比那个黑附片要轻多了,那个就是,咱们大家,不知有人吃过那个红薯干没有,蒸熟的红薯晒干以后,就是那种颜色,怎么形容呢?就是那个黄颜色他好像有点儿黄里透亮的颜色,实际上它不透亮,那种附子除了他那种热性以外,他那种通经络的作用比较强.
因为我这儿有一个病人,他是河北唐山的,他在我这儿吃了十几副药,他这个腰疼,就是以前,说来他这个病啊,以前他在浙江出差的时候,有一次感冒了,淋了雨以后感冒了,感冒了去找一个老中医看病,这个老中医呢,当时他还有点儿咳嗽,除了感冒以后还有点儿咳嗽,老中医就给他拿了点儿西药,用了西药,好象是银翘解毒丸,中成药银翘解毒丸,又用了这个,那叫什么药,就是现在的治疗咳嗽,清热解毒,治疗肺炎、气管炎的什么口服液,突然想不起来了,结果他吃了那个药以后,感冒咳嗽是好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出现了腰疼,出现腰疼以后,他后来还到河北一个老中医那儿看过,好象是同仁堂的老中医看过,给他拿了附子理中丸,就是现在的桂附地黄丸,对,他是这个急支糖浆(以前喝的那个药),实际上浙江这个老中医呢,他等于是用了凉药以后呢,这个银翘丸、急支糖浆,他把在表的这种寒邪直接从太阳引向少阴,造成了腰疼,实际上就给这个腰疼埋下了病根,他也找人按摩过,也吃过桂附地黄丸,有效,但是除不了根。
后来到我这儿来的时候,我还是给他用的附子理中汤,因为他当时这个脉呢,他的右关也紧,他50多岁嘛,50多岁他一到下午的时候他老放屁,这个实际上就是说胃肠他那个肠道寒,再一个他那个阳气不足,你也收敛不住。所以就用了附子理中汤,一方面兼顾中焦,另外一方面兼顾下焦,同时加点儿杜仲独活狗脊,就是从寒湿这个角度,当时用的就是我这种淡附片,用了以后病人反应效果很好,但是他这个病因为时间比较长,不是一时半会儿很快就能除根,后来他就回唐山了,回唐山以后,到他们那儿抓药,他们没有这个淡附片,后来我就把黑附片加到50克,他就跟我说,虽然他们那个量比我这个量要大很多,但是感觉这个效果还是不如我这个效果好,所以就是说,看病的时候,一方面要把病认准,再一方面,在这个药我感觉确实要有实实在在、得心应手的药,这就是像水泊梁山五虎上将,你没有五虎上将,还有古代的名将孟贲,你没有这些得心应手的药,就不能过关斩将,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就是说各方面的因素都很重要。
下面再给大家讲一个病,就是一个女性,37岁,个头1米68左右,脸色偏白,她的主要表现就是闭经,闭经已经有两个多月了,她经常出现闭经这个情况,所以老打黄体酮,打了就来,不打就不来。她的月经吧,没有血块,白带也不多,就这么个情况。另外就是小腹有点儿发胀,她的脉是这么个样子,右寸紧,关脉缓紧,尺脉也是缓紧,缓紧还有点儿滑。左寸是缓紧,关脉缓滑,尺脉弦紧。舌淡苔薄。这个情况根据她这个面相和脉象舌相来看,她就是一个理中汤证,为什么大家似乎也听出来一点儿,我老爱用理中汤呢?我用理中汤呢,就是刚才那个嗓子发痒咳嗽那个病人,我一般考虑就是很多病就是中焦不能枢转,这个病人伏苓打出来属于宫冷,她还不是宫冷,虽然有宫冷的表现,病人有时还有烦躁的情况,实际根据脉象的表现是一种什么情况呢,就是说气血化生不足,为什么刚才我给大家说了一句月经没有血块,我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假如说宫冷的话,她要出现腹痛、月经有血块、痛经,必然要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她宫寒的话,寒则凝滞嘛,她这个气血必然出现淤滞的情况,可是她没有这种表现,只是轻微地有些腹胀,有些腹胀就是说寒还不足以引起气血凝滞这个情况,她实际上是化源不足,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用理中汤的原因。
同时又考虑到这个妇女以阴血为主,又加了,这个个理中没有用附子,因为本人她血少的时候再用附子,就耗散她的血,所以我又加了当归白芍,加10克栀子,栀子这个时候是解郁热除烦,她这个烦呢主要还是因为右寸比较紧,虽然体内有寒,但是她体内阳气由于右寸的这个紧,她还是淤闭,阳气淤滞以后她就出现烦这个情况,所以加10克栀子清这个郁热,清郁热的同时呢,又害怕栀子伤及中焦的阳气,我这个时候用的是干姜,干姜一方面可以温暖中焦,另一方面因为干姜味辛,味辛的时候他可以通达肺气,辛味归肺腑。另外加桂枝15克,乌药15克,茴香15克,肉桂后下10克,川芎,她还有点儿头疼,头疼还是经血不能上达,我把这个方子念一下:党参20克,干姜15克,生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姜半夏15克,厚朴15克,当归12克,白芍10克,栀子10克,桂枝15克,乌药15克,小茴香15克,肉桂15克,川芎9克,生姜10克。也就是说既要温暖中焦化源,同时加当归白芍,补她的肝血,然后用桂枝、乌药、小茴香去通肝经的阳气,肉桂在通阳的同时有散结的作用,所以对她的小腹的结滞,实际上通经呢这个时候主要就是用肉桂在通经,因为这个时候肉桂的辛力量不太强,所以这个时候不能用破血的药,因为她是一个虚证,所以这个时候要以补为主,而川芎这个时候取它的下行血海上行头目,就是去在头之风,然后就是活这个血海,行血海之气。
三服药,吃第二副月经就来了。这个病人一共吃了九服药,到第三次开药的时候,我把方子调整了一下,把当归去掉,因为当归行血中之气,血中气药,她月经如果来的时候,再用当归行气太过,她这个月经老过不去,所以这个时候把当归去掉,后来又把川芎去掉,因为月经已经一个星期了,需要止住了,同时她的脉有所变化,她的脉是这么个情况:左寸涩,关脉弦,但是力量稍微有点儿紧,尺脉是弦细涩,大家记住这个细涩,六部整体来看是个缓、涩这个情况。出现这个缓相以后,就基本上她的寒邪已经去掉,也就是中焦已经舒展开,现在这个尺脉弦细涩呢,就说明她这个肾精不足,我去掉当归川芎以后呢,又加了巴戟、肉苁蓉,就是补这个肾精,补肾精也就是给她善后吧,这个病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
下来还有一个病例,各大家讲一下,是这么个情况,男性,54岁,主要表现也是那种喉咙发痒咳嗽,发痒咳嗽他遇冷的时候就加重,还有睡觉的时候也加重,另外他左腿走路的时候膝盖出现困疼,有痰,有白色的清稀痰,喝得多尿得多,就是这么个情况。他在其他地方输液一个星期了,不起作用,没有减轻。下面给大家念一下脉:右寸紧,关紧滑数,尺脉弦紧;左寸弦紧涩,关脉浮滑阻,尺脉浮弦。舌淡红,程度稍微偏红一点儿,苔薄腻。这个情况呢,当时考虑到跟前头那个病人有近似的地方,但是区别在什么地方呢,主要是在右边的关脉,出现紧滑数的情况,紧说明有寒象,但是里边又有滑数,滑数实际上就是他里面有郁热,这个郁热它散不出去,为什么散不出去呢,因为右寸紧,右寸在那儿捂着呢,它出不去,这个时候自然就联想到咱们经方有一个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就是实际上有这个表寒,表有寒内有瘀热,但是这个时候郁热又不重,你看麻杏石甘汤原方的石膏量并不大,所以我当时首先就考虑用麻杏石甘汤,同时这个病人就是说,你说他这个关脉有滑数表现,但是又有紧的表现,紧表明里面还有寒,既有热又有寒,这个时候怎么办呢,这个寒你还不能不管它,所以又加了附子、炮姜,另外就是说他那个右尺脉弦紧,弦紧还是表明他的下焦他有寒饮,所以这时候用了麻杏石甘汤加一个桑白皮,然后又加淡附子、姜半夏、炮姜、厚朴、泽泻、生姜11味药。
当时为什么要加桑白皮呢?因为他的胃里头,他这个阳明这种郁热,他上来的时候他胃里有寒的时候,阳明不能顺降,他就要上逆,上逆这个时候就要干肺,干肺就出现什么情况呢,他鼻腔干燥,所以他这个郁热就上来了,干涉到肺经,桑白皮主要是清肺经的郁热,和生石膏协同清郁热,而这个时候中焦还有寒,所以这个时候用炮姜,炮姜和附子是温下焦,下焦因为尺脉弦紧,就是下焦有寒饮,你要去温这个寒饮,用附子去温寒饮,然后用泽泻去下焦饮邪。但是其中用药有一个比例关系,因为这个时候你是清郁热,开太阴为主,因为你要清郁热,所以石膏用15克,淡附子10克,炮姜9克,不能量太大,量太大就喧宾夺主,主要问题没有解决,所以三服药用了以后呢,病人感觉效果很好,已经明显减轻。明显减轻以后,第二次用药我这个方子就变了,因为他这个时候鼻腔干燥基本上已经去了,再一个喉咙发痒已经明显减轻了,晚上已经不咳嗽了,起床遇冷的时候咳嗽,不冷就不咳嗽。这个时候他唯一剩的就是一种清稀痰还在,所以这个时候方子就变了,你要再用那个方子的话效果就不好,这个时候用什么方子呢,这个清稀痰实际就是个饮邪,就是个水饮,这个时候的脉呢,右寸沉短涩,关脉浮滑,浮滑大,重按的时候力有点儿减,前面右面的关脉是紧滑数,现在这个关脉变成浮滑大,力减,紧相已去,就说明寒邪已解,这个时候石膏、双白皮就不能再用,这个时候这个饮邪就变成突出的问题,尺脉是比较缓,左侧关脉浮滑,尺脉浮弦有力,舌淡红,舌苔稍微厚一点儿,这个时候就考虑用了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汤这个时候还有一点儿问题,就是他还有一点儿咳嗽,再一个呢这就表明太阴没有完全开开,所以又加点儿麻黄,麻黄量减一下,用了10克麻黄,另外他左边的关脉浮滑,浮滑就是说关脉升得有点儿太过,加点儿芍药给他敛一下,而这个饮邪呢主要在下焦,他这个时候是弥漫到中焦,所以这个时候用苓桂术甘汤加麻黄、炮姜、白芍、淡附片、厚朴、杏仁、桔梗、姜半夏,然后加生姜,基本上他这个药喝了三服以后,清痰明显减少,然后咳嗽又比前头明显减轻,又开了三服,就没有再来,也就是痊愈了。
休息几分钟吧,这阵儿嘴干了,谁先上来说几句,过几分钟,我喝点儿水。
我在这儿给大家说几句,刚才有一个“我爱中医”对大家说,好像意思是不是用生麻黄,是生麻黄。我所用的这些麻黄呢都是生麻黄,当然就是说在治喘的时候,可以用炙麻黄,一般在用药的时候,它有一个升降浮沉在里面,当然这个就是说你用什么药,必须明白这个药物的升降浮沉,这个就是说在这个除了它的药性以外,寒热温凉啊、四气五味以外,对这个升降浮沉必须清楚。还有一点就是说它要和你这个病要相应。其次呢再就是这个脉的问题,有人就会问了,你那么用麻黄,有时候呢甚至还用20克、30克,当然这不是经常情况下,一般这个量用的大小,不是说量用的大一定就好,关键就是根据脉的变化,它同样都是紧脉,它紧到什么程度,还有病人的体质的问题,所以用药他是个多方面的。药呢和病要相应,打个比方来说,就跟看别人跳交谊舞一样,当然我不会跳啊,两个人的步子要配合得恰到好处,这个实际咱们中医看病,这也是一个追求的方向,你用的药要和这个病要恰到好处,这也是很多中医追求的一个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好的疗效。
另外就是说一点,当脉变实际上病也就变,有时候这个方子呢就不能守这个死方子不变,有人就说了,中医看病的时候,治疗慢性病就要守方,可是有些人反对,就是说意思就要有变化,你不能守方。实际上这个问题就是说,这两种观点都对,所谓的守方,就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这个变方呢就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在病人的脉象没有变化以前,必须得守方,虽然有时候症状发生改变,但是只要脉没有发生变化你还得守这个方子。可是一旦出现脉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你这个方子就得变化。因为症状是一种表象,是病人的一种感觉,但这个感觉有时候真是不一定是真实的,而脉一定是真实的,脉反映了体内的一种变化的情况。有人就说了那有时候这个脉证不符,实际上我这样给大家讲讲,这个脉呢和症没有不符的时候,关键看你怎么认识这个问题。有时候你所说的脉证不符,只是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没有到位。当然我说这句话并不是说我怎么样啊,我现在也在学习,相差也很远,我在这儿和大家交流只是谈谈自己的看法而已。
你打比方来讲,就是象麻黄汤证,脉浮紧,可是现在呢病人有时候出现麻黄汤证的时候脉沉细无力,你说这个脉证不符,但实际上咱们这个《伤寒论》里面讲这个少阴症的时候,病人脉沉反发热,这个时候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实际上它就是,这个脉沉呢,他为什么要沉呢,他就给你提示了一个里边的阳气不足,鼓动不起来。但是这个时候呢,他还要发热,他为什么要发热,因为他有这个表证,所以这个时候呢仲景就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用了附子温太阴的阳气,用细辛升发,把太阴的阳气往上升发,然后用麻黄开太阴,让这个表邪散出去。所以有些东西呢,以前我也是科班出身,通过这几年的看病学习,就认识了以前在学校学习的教科书上的很多东西讲的是不对的,当然这个情况就是国家在编教材的时候,他主要是受温病派的影响,所以有些东西他就给你篡改,不能使本来面目呈现给大家。像最近我看得好像,人家给我寄的一个书目的介绍,好像就是()老先生出的一个什么书,我还没记住,才出的,就是关于这个伤寒的一些解释。他和教科书上,他底下他介绍的时候就明显和教科书有不同的地方,为什么呢,这就是这个个人观点,而你在教科书上呢你不能发表,这样一来呢,就使大家看不到问题的本来面目,所以就误导了很多人。
在这儿呢我还强调一点,强调一点什么问题,就是说温病派也不能说一无是处,他在中医界也是有一定的贡献,当然他有些认识呢可能有他错误的地方,但是我认为也是有大家值得学习和吸取经验的地方,因为中医主要是以临床实践效果来看,所以只要是有效的方法大家都可以吸取,不要管是什么派的,因为主要是目的,第一就是给病人治好,这是最关键的,其次就是不要给病人遗留什么后遗症,再一个呢不要给埋下什么隐患。这一点很重要,有些人呢治病他给你当时的病减轻了,但为以后的发病埋下了伏笔,所以就会在一年两年甚至是几年以后呢使病人不知不觉地出现了新的或者更严重的病,这一点是值得大家注意的,也就是一个大夫良心的发现,不能因为当时一时的名利而害了病人。
好,现在接着给大家讲。我给大家再说一个五苓散证,这个五苓散证《伤寒论》72条讲: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这个是《伤寒论》的条文。以前呢,在5、6年前吧,有一个病人,他是个糖尿病患者,他的主要表现呢,在我这儿来看不是来看糖尿病的,他主要看他那个口渴,老想喝水,但是喝了还不解渴。这个病人既没有咱们条文上讲的发汗,不是说发汗以后口渴,脉呢也不是浮数,脉是一种弦而无力的脉,当时我就给他用了五苓散,实际上这个五苓散按咱们现在的分析,他就是内有水饮的一种表现,三付药用完以后口就不干了,因为水饮一去,阳气升腾起来了,津液可以上升,他自然也就不干了。还有另外一个病人,刚才给大家讲的是,五苓散我给它变成汤剂开出去,像这种病人看了好几个,都是口干,用五苓散效果挺好。当然我在这儿是简单的说,你不要以为口干都用五苓散,这个里边牵扯辩证、症状、脉象,有辩证在里边。还有个病人的脉是缓脉,缓脉呢,他的舌相舌淡,但是比较润,还有舌苔呢也不厚,这是我们单位一个司机,他现在经常也跑车,他是跑那种大货车。他的表现呢,一个是口干,再一个就是说身上老乏困无力,还有一个问题呢就是小便不太通畅。到医院看得时候呢,医院认为他这个是前列腺炎,给他开了些治疗前列腺的药呢,吃了也没多大效果。这个时候我就给他用了一剂五苓散,这个是真正的五苓散,我没有开汤剂,因为他是司机嘛,煎药服药都不方便,但是车上有水,所以我就按照伤寒论的原量,抓了五苓散然后给他杵成末,拿个小塑料袋给他装上,一天三次地用温开水叫他喝了。他这一剂喝完了以后效果挺好,感觉嗓子也不干了,身上困的也好多了,小便也利了,后来又给他配了一剂,就再也没来,基本上就可以了。
下来给大家再讲这么一个病人。这是一个老太太,72岁。她这个感觉呢就是说走路的时候右边的小腿感觉发沉,气管里感觉有痰咳不出来,另外心前区偶尔有点儿不舒服,头晕。他儿子在西安,曾经住院住了40多天,那个时候诊断心脏不好,后来回来以后老在打吊针,吊丹参,反正是过一段时间吊一次。后来我就建议她,我说你不能老打吊针,因为打下去,你越打身体越不行,就建议她用点儿中药试一试,当时病人的表现吧,她这个脉呢,右寸脉沉紧,关脉浮弦紧细有力,尺脉沉小;左边寸脉浮滑,关脉也是浮滑,尺脉弦细有力,舌质比较淡,苔白,有裂纹,就是说她这个舌苔不是很厚,但是也不是那种薄苔。这个情况呢,因为她气管里感觉有痰咳不出来,再一个她的关脉浮弦紧细有力,就说明她里头还是有寒,所以我首先还是考虑用了理中汤,没有加附子,为什么没有加附子呢,因为她左边寸脉浮滑,已经浮起来了,就是阳气已经飘起来了,关脉也是浮滑,阳气已经飘起来了,你就不能再往上升,不但不能升这个时候你还要把她的阴精给她敛了,就是一方面要温中焦的阳,同时呢还要把她的阴精敛了,本身呢因为她的脉已经浮了滑了,病人也出现头晕这个情况了,就是那边阴精都飘起来了,你要再不收住的话,可能病人就要出现眩仆这个情况,所以就用了理中汤,没敢用干姜,用的是炮姜,这个炮姜呢,炮了以后就变成苦温的,干姜了以后炮姜就变成苦温,苦就能降,它除了说温中焦以外,还可以兼及下焦。
另外我用药呢,还有一个什么情况呢,就是关于理中汤用炙甘草,用炙甘草它这个量一个呢要根据病人的正气的强弱,再一个就是根据邪气的盛衰。你要是他有痰湿啊,有饮啊这些有淤血的时候,炙甘草量大的话就有敛邪之弊,正气虚的时候炙甘草的量可以放大一点儿。再一个如果要是他里边要是有寒的时候,就是属于那种邪气不盛,而里边虚寒的时候可以把炙甘草的量放大一点儿,放大一点儿它可以,就是土可以把火包住,让他在里边停留的时间比较长,可以驱寒,也很有好处。如果量很小的话,就反过来了,你拿点儿热量很快就散了,里边也温不过来了。这个就是用了党参、生白术、炮姜、炙甘草、枳实、石菖蒲、瓜娄仁、远志、桔梗,在这儿主要是祛痰,因为她气管里有痰咳不出嘛,所以就是要把痰要开开,然后把它驱出去。同时用白芍、山萸肉把阴精敛了,她这个心脏就是说由于,这个心,我在这儿给大家说一点啊,这个病人左寸脉是浮滑,一般情况下,大家都知道心属火,心脏的问题大多考虑阳气不足,而考虑问题的时候实际要比较全面,有阴必有阳,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有前必有后,所以这个事情就是说它不都是阳气不足,这个病人实际她心脏不好,你从脉象上来看,她这个左寸浮滑,关也浮滑,左寸浮滑说明啥问题呢,就是说她心肝的阴血不能去濡养它,都飘起来了,阴精敛不住了,所以这个时候她就会出现心慌、胸闷这种表现,同时她伴有头晕,所以这个时候我就用了芍药和山萸肉,把她的阴精收敛一下,当然也可以加些龙骨牡蛎,我这里没有用。另外用点儿丹参、鸡血藤、远志,这个时候把心脉的淤阻疏通一下,因为毕竟年龄大了,再一个她的嘴唇有点儿发紫,还是有这个淤血的表现。同时加点儿威灵仙通经,当心脉出现淤阻的时候她必然全身的气血通行都不太好,这个要用了以后呢,病人就是说就是咳痰也比较利了,小腿走路也感觉没有那么沉了,又服了两次药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看病啊确实不容易,尤其是咱们看中医啊确实是不容易。再给大家讲一个病例吧,是个男性,62岁,个头呢大概就是1米65左右吧,脸色就是在黄皮肤里边脸色有点儿发白。这个病人是几十年的哮喘,慢性气管炎,常年反正是断断续续用药,象复方甘草片,一买就是5瓶6瓶那么买着,反正这个病也是习惯了,到秋冬季就出现气短、咳嗽、喘,他也是个急性子,河南人。当时我给他治疗,刚开始效果还不错,后来基本上把他这个喘咳平息下去,唯有一个症状就是夜尿,白天晚上小便都比较多。这个时候我有点儿心急,有点儿心急了给他用了五苓散,另外他好像前列腺有些肥大吧,五苓散的量大了一些,基本上就是按照《伤寒论》条文的原方这个量,然后又加了些活血散结这些药,把他这个前列腺给他治一治,这个治病心切吧,结果过了有个,药实际上已经完了,又过了个3、4天,病人来了以后,跟我说这次这个药怎么这么难喝啊,好象就闻着这个药味人就恶心,而且这几天也不想吃饭,人也没精神,结果呢我一摸他的脉啊,他的脉是这么个情况:右寸呢浮滑紧数,关脉呢是浮革,尺脉是浮弦紧;左边呢,左寸是紧,关浮革,尺脉浮弦,舌淡红,苔薄。
我一摸脉我明白了,哎呀,由于上一次的量太大,再加上用了麻黄啊、细辛啊、厚朴啊、丹参这些、当归、桃仁这些开破性的药,伤了病人的正气了,所以你看他的脉呢,这个关脉,右关出现了革脉了,革脉就是精血大伤的一种表现,男子失精女子失血,同时你看这个左边的关脉也出现浮革,尺脉浮弦,他这一浮,加上右寸也浮滑,虽然紧数了,但是他这个数不是热,这个时候他这是虚的一种表现,就像人百米跑下来以后不停地喘气,你看那个脉蹦蹦蹦地跳,它实际上是虚的一种表现,我一看好家伙出现这种情况,这个病人给我叙述,他说喝了上边的药以后出现腹胀、恶心,晚上依然憋尿,尿不出来,着急的时候越想尿越尿不出来,尿就根细线一样,通过鼓劲,不停地这个腹部就是中脘和小腹来回地一鼓一缩一鼓一缩然后鼓劲这个小便才一点儿一点儿地根细线一样地流出来,然后喝水也比以前少了,口不干。以前他喝水比较多,现在喝水能少点儿.
这一次呢,我一看这种情况,就用了附子理中汤了,用附子理中汤加了茯苓,然后用芍药、山萸肉,把烧起来的阴精赶快给他敛了,这个时候因为这个病人长期的这个病人,再一个呢他初次来看病的时候他的脉比较浮,有革脉的表现,革脉芤脉他都有,所以这个时候又加龙骨、牡蛎,龙骨用了40克,牡蛎50克,因为他小便不太利嘛,给他用点儿乌药和肉桂,把他下焦气化,给他开一下,然后又加一点儿枳壳,把中焦和肝气给疏导一下,这个时候乌药和枳壳量都不能大,因为他这个时候以正虚为主,所以这个行气药不敢量大,量大的话就容易伤正气,同时呢,用生姜10克,大枣10枚,固固中焦。哦,有杂音,现在怎么样,还有杂音吗?现在大家听着怎么样?可能是网络的事情。
这三服药下去,病人来跟我反映,这个效果挺好,吃饭也好了,也不恶心了,也没有身上乏困这种情况了。所以我的体会呢,一方面辩证要准确,再一方面就是脉象一定要深究,这个脉啊,有时候确实,脉理精微人难测,七表八里少人知,一定要在这里头仔细钻研,然后你看病才能逐渐地得心应手,然后下来就是你把这个药要好好地研究。实际上,我看《医学衷中参西录》,对我有一个很大的体会就是说除了他辨证准确、对经典的研究精到以外,在用药方面对有那么几十种药研究的特别精,所以就是说,刚才跟大家讲的这个,就跟他手下有一批能征善战的上将,所以就能够百战不殆,逢敌必胜。所以这也是起效的一个关键,就是说在用药的时候,也不敢说你对所有的药,最起码在你所常用的这些药里边,你对它的性能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这个时候再加上你辩证的基本功,和你这个脉象这种水平功夫,才能达到相对比较满意的效果。
好,我在这儿罗罗嗦嗦半天,占用大家这么长时间,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先放麦啊,谢谢大家!
-----------本贴由网友九亿财经 ,琴棋书画整理完成初稿,辛苦了,祝大家学习进步!
-----------谢谢楼主
第三段有少许乱码
-----------辩证精准,屡用达药。是临床疗效的保证。
此帖不错。析理,用药,跟进,紧扣在一起了。
相关文章
 伤暑头晕
 代姐问诊:近一个月来,老是要呕吐
 推算五运六气的程序
 痈疽
 [转帖]中医是比西医更加完美的科学
 摸爬滚打学养生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