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几乎没有谈论舌像,是舌像不重要吗?有哪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以解释呢?
-----------台湾版桂本伤寒杂病论,337页,名词术语出处条文索引,
和「舌」字有关的条文有 13处。
-----------另,345页,大渴,舌上乾燥而烦,1处,
346页,舌上燥而渴,1处。 <--此条与337页的其中一处是相同的。
上例归类在「渴」。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6/4/2 at 13:12 ]
-----------《内经》和《伤寒论》以及《中藏经》《脉经》都有舌诊的论述。但是舌诊的第一部专著是元代《敖氏伤寒金镜录》。但直到明代才得以重视,尤其是清朝温病学说的兴起,舌诊才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应用。
-----------自从开始看自己的舌头起,记忆中就一直是舌淡胖,苔白滑湿,齿痕明显,现在依然如此.但服用大剂四逆辈2月,身体毛病已经大为好转,脉像也由沉微细变为沉缓有力.为什么疾病好了,舌像依然无变化?据此,我怀疑舌诊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