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初学教室:[转帖]王正龙先生内经讲义选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转自国粹网)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万物生生不已、阴阳运化不止,都是得益于与天一之水相通
    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
    只有(先天)真阳元气(阳)充足,才能使脏腑发挥“藏而不泄”的功能(秘),才能使(后天)经气保持巩固而不会外泄(乃固),这就是能够使人身的生发、生长(阳)和收敛、收藏(阴)功能保持正常调和状态的最基本的要素(凡阴阳之要)。——这便是生长(阳)和敛藏(阴)功能不会颠倒分离的前提。
    两者不合,若春无秋,若冬无夏。
    倘若真阳元气虚损,就必定会造成生长和敛藏(两者)功能的严重失调(不合)。由于真阳元气不足,收敛的功能(气机)就必定衰弱(无秋),就会使生发之气转化为邪火(春)而不可遏止,就好像大自然只有春天(的生发功能)而没有秋天(的收敛作用),假如生发的气机没有收敛功能的制约,那么,生发的气机就会变为阳邪亢盛而不能终止(若春无秋);——这便是“阳盛阴虚”的证候。
    由于真阳元气不足,生发的功能或气机就必定衰弱而被阴寒之邪所困(若冬),就会抑制生发的功能或气机,不能使各脏腑功能发挥正常生长运化的作用(无夏),就好像大自然只有冬天(敛藏的功能)而没有夏天(生长的气机)(若冬无夏),(人体的)自然万物将不能正常生长。——这便是“阴盛阳虚”的证候。
    因而和之,是谓圣度。(duó 量长短)
    只有认识并凭借人身的自然规律(因而)进行保持和培养真阳元气(和之),才可以称得上是符合了(是谓)圣人的行为规范(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所以(故),(如果)真阳元气极为虚弱就不能发挥紧密固摄脏腑经气的作用(不能密),脏腑经气必定会变化为邪火而亢盛(阳强)并浮飘于经脉末梢于外,这是(乃)因为真阳元气衰竭而使得人身收敛的功能(阴气)几近枯竭(绝)的缘故。——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午后、夜间或秋冬季节。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如果阴寒之邪得以平复(阴平),真阳元气才能发挥“藏而不泄”的功能(阳秘),这就是精和神(精神)必须通过“扶正祛邪”以及“反观内守”的方法才能(乃)得以统一和谐(治)的结果;——这便是使用回阳药物或灸法以及“恬淡虚无”才能达到的“真(阳元)气从之”的境界。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倘若生长(阳)和敛藏(阴)的功能或气机出现颠倒(离决)的情况,这就是(乃)真阳元气(精气)已经枯竭(绝)的征兆。——这便是出现“命痰、命汗、昼夜颠倒”的虚脱亡阳的景象。

《素问•灵兰秘典论第八》
藏于灵台兰室密不传于俗人的经典
    在现代中医学理论中,有关脏腑方面的理论,主要见于中医大专院校的中医教材中的《脏腑学说》。其理论中虽然按照中医传统理论,列举了脏腑各自的功能题目,并且少量地引用了古代经典和名医的相关论述,但对于各脏腑功能的解释大部分都是用现代医学中的解剖学、生理学理论来进行的,而且,在教材中遇到西医理论无法解释的内容时,就会采取莫名其妙的回避和生硬的批判态度。这就失去了传统中医的本色,传统中医也就基本上名存实亡了。
    但是,中医药学院存在,还是必须要求学习中医的人,最起码要把现行教材中脏腑的主要功能和变化规律学懂吃透,还要烂熟于心,在临床辨证时,才能举一反二,不至于出现太大的偏差,并有助于继续认真自修传统医学理论。否则,就会墨守成方,更容易成为庸医了。
    就现行的中医教材及相关书籍中,关于《素问•灵兰秘典论》这一篇章,至今也没有人真正将其内容翻译或解释清楚的,古代医学大家的解释基本都是正确的,却过于简单,往往令古文修养很差的现代人摸不着头脑。在书店几乎翻遍现代所有相关内容的书籍,所看到的解释至今还没有令人心服口服的,基本上都是用西医理论进行解释,而且,越解释,就越会使人觉得中医理论是不科学的理论,似乎是现代中医们在故意拆自己的台。这都是不懂“阴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缘故。
    我虽不敢说完全领会“阴阳”的含义,却对《灵兰秘典论》的内容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看法,并能够引用道家经典和其它医学经典进行佐证,写出来以供学者品评。
    《灵兰秘典论》是《黄帝内经?素问》中的第八篇,属于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最重要的篇章之一,用社会上人们常见的官职进行比喻,形象、简明地概括了人体脏腑的主要功能。文字言简意赅,其内容、机理全都搞清楚了,中医基础理论也就全都清楚了。
现节录王正龙著《中西医论坛》如下:
3、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注曰】:“气急而志怒,故为将军之官。主春生之气,潜发未萌,故谋虑出焉。”
    这句话,至今没有几个人将其解释得令人信服,一般都是依文解字。绝大多数人认为“谋虑”应该出自大脑,绝对不会出自肝脏,甚至将其归咎于“中国古代医学不发达”。
    因为“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怒气直中肝脏而不能疏泄,就会感到胸中憋闷,呼吸加快,情绪急躁。从古至今,凡是上阵杀敌之前,将帅必作战前动员,目的在于使将士愤怒,怒则临阵不惧,从而能够做到“一鼓作气”;不怒者,面对敌人必会胆怯。如果将军临阵不怒,就不能鼓舞士兵的斗志,就会“再而竭,三而衰”。所以,用“将军之官”来形象地比喻肝的疏泄生发的特性。就像竹笋破土生发,连石头都能顶翻。但这里所说的将军不是现代老百姓常说的鲁莽好斗之人,古代的将军都是沉着谨慎、文武双全的人,用将军来比喻具有勃勃生机而又不失约束的正气,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有的书籍关于这方面的解释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怒气冲天,就会抑制大脑思维,就会感情用事而没有了理智,思考问题时就会产生偏颇,于是也就没有了谋略;如果一个人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怒气,郁滞之气就会得以疏泄,气血才可以调和顺畅,这样才能够理智地看待事物,思考问题时才能够面面俱到,如此才可以“深谋远虑”。
    所以说,发挥聪明才智的最大关键在于肝。肝气舒就会头脑清醒,肝气郁就会感情用事;肝血充足就会稳重踏实,肝血不足就会轻浮烦躁。肝的功能是一个人能否发挥聪明才智的关键,这就是“谋虑出焉”的意思。
    但这是较为浅显的解释。因为不能把比喻与客观实际相等同,比喻就是比喻。
    “主春生之气,潜发未萌,故谋虑出焉”。张仲景根据肝的特性,将其定为“六经”中的“(足)厥阴经”。厥阴,就是阴气凝聚到了极点。物极必反,阴极则阳生,由收藏转化为生发。所谓“主春生之气”,就是冬天结束,春天来临,天气寒冷到了极点而温度刚刚开始回升的时候。
    “潜发未萌”,就好比植物的种子,生机萌动却未发芽的状态。就好比一个人在做一件事之前的谋划、考虑一样。若要成就事业,就必须先有谋虑,谋虑是事业成功的基础。这才是“谋虑出焉”的真正含义。
    在《易》中,坤〖?〗卦表示纯阴,阴之极点就会生出一阳,就是复〖?〗卦,即所谓“一阳来复”。所以,《易经》上说:“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tè 音特,差错),上坤〖?〗下震〖?〗,则为复〖?〗。……。复则见天地之心乎?为大义矣哉!”
    所谓“气急而志怒”,是指肾精充盈就会使得生机强劲(志怒。肾藏志,怒就是非常满。气急。气就是生机,急就是勃勃)。
    《灵枢•本神第八》中说:“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其中的“思”就是肾精充盈的意思,“远慕”就是生机将要勃发的意思。
    肝主疏泄”,疏泄,实际就是生发之机。“谋虑出焉”就是对此生发之机的比喻。犹如种子发芽,上下伸展,无有阻碍,全赖生机;生机如果被压抑,整棵植物也就不能继续生长了。人的生发之机全都仰赖肝的疏泄功能。如果一个人经常生气或郁闷,就会抑制肝的疏泄生发功能,就会气郁,气为血之帅,气不行则血流不畅,必然导致浑身无力、四肢冰冷。如果肝的生发功能长期被抑郁,就会影响其它脏腑的生长和营运功能,哪个脏腑虚弱,废物就不能及时排除,经过积累,就会在哪个脏腑生癌。
    由此原理可以引申出“肝无补法,亦无舒法,只有破法”的结论。因为“已癸同源”,厥阴的生发力量来源于少阴的收藏容量。精气不足,则生发之机也不足;有生发之力,才能有疏泄之功;若无生发之力,疏泄之功也就无从谈起。
    生发之力被比喻为“将军”,说明力量强劲。“木主生发”,生发之力强,精气才能通行十方,才能发挥疏泄条达的功能。肝的气血不足,必定是由于肾精亏损,就会造成肝气郁滞而不能疏泄,只有通过“祛邪扶正”法恢复真阳精气,才能发挥肝的生发舒泄功能。许多身体虚弱的人会经常感到心情郁闷,却不是因为生气,实际属于生机不旺造成的气血不畅的缘故。
    而“舒肝丸逍遥散”之类的舒肝药物在临床上是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的,因为舒肝药物是不能祛除肾中寒邪的,也不能消除患者的郁闷情绪。只有用回阳救逆的药物才能消除寒邪和无名懊恼,只有用“四逆散”才能破除积滞。所以说,若要补肝,只能补肾,因为“水能生木”;若要舒肝,只能破瘀,因为“金能克木”(金,在味为辛;木,在味为酸。辛胜酸)
    总之,所谓的“蕴含生机”,就是“谋虑出焉”的真正含义。治疗肝病,只在“生机”上做文章,则无所不治。否则,便有“越俎代庖”之嫌。

《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
    凡用针者(大凡在具体实施治疗时),虚则实之(真阳元气虚弱不足时应该使用补法以使之充实。气口虚而当补之也。),满则泄之(邪气强盛有余胀满时应该使用泻法以使之消亡。气口盛而当泻之也。),宛陈则除之(有淤血时就必须借助真阳的力量将其除去。去血脉也。宛~菀yù 积也。陈~久也,陈旧),邪胜则虚之(势力强盛的邪气必须削弱之。言诸经有盛者,皆泻其邪也。),《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缓补经气而快泄邪气才可以使患者的正气逐渐充实。言徐内(之病)而(用)疾出(之法治疗)也。——如内寒,为三阴经证,积存日久,应快速祛寒邪而正气方可逐渐充实),疾而徐则虚(速补经气而缓泄邪气却会使患者正气很快虚弱。言疾内(之病)而(用)徐出(之法治疗)也。——如外感,属三阳经证,邪入未深,若用缓法治疗就会使元气虚弱而使病邪深入)。(非特指针法之“徐进疾出”也。)
    言实与虚(经书中所谓的虚和实的概念),若有若无(言实者有(邪)气,虚者无(元)气也。);
    察后与先(诊察真阳元气的多寡与存亡,方可知先用补法还是先用泄法),若存若亡(言气之虚实,补泻之先后也,察其气之(邪气)已下与(元气)尚存也。);
    为虚与实(进行了补虚泄实以后,就会使),若得若失(补虚者佖然若有得也(正复病愈),泻实则恍然若有失也(邪去病愈)。佖bì~满。恍huǎnɡ~忽)。
    虚实之要(调整虚实的关键),九针最妙(诊断的功夫最为玄妙,所学全部相关的医疗知识(即九针)都必须用上。知针不知药,知药不知针,皆偏颇不全也);补泻之时(补泻的把握),以针为之()。
    泻曰:必持内之(必持真阳以内之。必须借助真阳发动的力量来控制和祛除邪气。內之~收容控制之,诛之),放而出之(并打开通路使邪气有路可出。桂枝麻黄汤,麻附细辛汤)。排阳得针(排阳(之力)于针而得。能够推动真阳运行而去邪的能量动力是缘于针或药的刺激),邪气得泻(真阳被激发才能有力量使邪气泄出)。按而引针(如果抑制正气运行而不用针药来泄邪气。滋阴清热就是抑制真阳运行。按~抑止。引~避开不用),是谓内温(就会使邪气蕴含于体内),血不得散(内蕴就会造成瘀血长期误治就会形成积聚肿瘤而不易消散,甚至成为不治之症。血~瘀血),气不得出也(这是因为过服寒凉药物使得寒邪更加强盛,真阳元气被过盛的寒邪压抑而不能生发的缘故)。
    补曰:随之(若使真阳得以生发,就必须用补阳兴阳之法。将补称为“随之”。祛邪激发之法。人活着就是凭借一口温热的阳气,不可有一丝寒凉,更不可长期服用寒凉之品),随之意(所谓随之,就是必须随顺真阳本性的特点和规律。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若妄之(如果在没病的时候或部位进行服药或针刺,),若行若按(不论是行针还是按摩,不论是服药还是吃保健品。因为都不是吃饭),如蚊虻止(都会像蚊虻叮咬一样,似乎没有感觉,血液照样会被吸走而有所损失。是药三分毒);如留如还(不论医生的主观意识是希望将元气留住还是追回。针无补泄手法,针者蒙人,只知用针而不知用药,庸医也!),去如弦绝(正气被激发并发泄后就像离弦的箭一样一去而不可能返回。)。
    令左属右(令左嘱于右。使左向右倾注。治病的原则应该使邪气从左向右发展。从真阳向真阴脏腑,从脏向腑、从腑向经、从里向外、从合向井。属~嘱,倾注),其气故止(待邪气消除,正气自然停止攻击而归原。比如:发烧,属于阳气发动,用发烧的形式驱赶寒邪外出,寒邪去则烧自退,即使继续服用温热药物,也决不会继续发烧),外门已闭(太阳经气充足,邪气不得复入,就像门关闭一样。不复传也),中气乃实(是因为元气已经充实。中气~好比中央军)。必无留血(在元气较为充实的基础上,清净的身体一定容不得淤血之类的异物。无~勿),急取诛之(真阳会自动激发去破除体内的淤血。根本就不必服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因为平时不小心身上被碰出青紫色的淤血,不用服药也会自动消除,这就是真阳破瘀的证据。而且有淤血就会有刺痛感,且固定不移,就是真阳在破瘀的表现)。

《灵枢•本神第八》
本神~皆以神为根本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岐伯回答说:自然赋予我虚灵不昧、具备万事的规律并能适应万物的功能,这就是先天真阳元气(德也);造化赋予我运化不息的性质,才能够通过饮食水谷而产生五脏真阴经气(气也)。只有通过真阳元气的流布(德流)才能使脏腑真阴经气(气)运行有节制(薄),如此才能够生生不息(生者也)。
    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所以,构成生命的物质和维持生命的一切动力的来源就是精,真阳充足就能温煦真阴而产生经气,经气有余就会转化为精,(先天真阳)精气与(后天脏腑)经气(两精)发挥紧密团结、相互运化的过程(相搏)就称之为神。能够随同感觉意识往来运行于身体天地之中的气机称之为魂,具有约束作用并能够向全身输布精气的功能称之为魄,能够主管万事万物运行规律的能力(任物者)称之为心,心要任物所必需的能量储备(之所忆)称之为意,意所维持五脏的藏而不泄的精气和功能(之所存)称之为志,凭借志中的精气所蕴含(而存)变化的气机(变)称之为思,凭借思所积蓄的能够哺育万物的及其充足的真阳能量(而远慕)称之为虑,凭借虑的深远雄厚的真阳能量而能统摄自身万物规律及变化的能力(而处物)称之为智。(任物者,全部承担;处物者,具体事物)。——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灵枢•决气第三十》
分别元气的种类及其概念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两神者,一本于天一之精,一本于水谷之精。两神相搏,合而成此形也。所生之先谓之精,故常先于身而生,谓夫成形而先生此精也。)。
    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上焦之气,宣发五谷之精微~味,充肤热肉润泽皮毛,若雾露之灌溉,是谓气也。雾露者,无处不在也。炉香乍爇,戒定真香)。
    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腠理者,肌肉之纹理也,脏腑组织也)。(流而不返者谓之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之上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谷入于胃,经气充满全身,有余之经气汇聚渗灌注于肾中储存,肾具有储存和疏泄精气的功能,所输泄的精气补充增益脑海和髓海,并使皮肤润泽、卫固的功能更加强壮,这种物质和程序称为液)。(流而不外行者为液)。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手足阳明经脉(中焦)接受元气的温煦而能腐熟水谷并将其变为精微物质,输布于全身(赤)以便于吸收,这就是血。人身没有一处没有血液,所以,中焦或“中央戊己土”就是指全身。因为“四季脾旺”,在东、南、西、北四方都有脾胃的作用,简单地说,一年四季都是要吃饭的。)。
    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本经曰:“水谷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中焦受水谷之精气,济泌别汁,奉心神变化而赤,是为血。壅,培助也;遏,遮也;避,违避也。言经脉壅蔽营气于脉中,昼夜环转,无所违逆,是为脉也)。
-----------王正龙先生曾言:什么是坎离呢?坎离就是乾坤……

坎离如果就是乾坤的话,
古人何必设八卦?
不懂装懂,
信口开河,
误导后学,
缺乏责任心。
-----------
Originally posted by 命门真火 at 2005/8/12 10:05:
王正龙先生曾言:什么是坎离呢?坎离就是乾坤……

坎离如果就是乾坤的话,
古人何必设八卦?
不懂装懂,
信口开河,
误导后学,
缺乏责任心。


楼上这位你大概不知道 先天卦后天卦 吧?

光知道八卦  当然不能理解。

先天卦【乾坤】位,正是后天卦【坎离】位

天地定位 坎离匡郭 这都是圣人之言 你懂么?

嘻嘻,好好研究先天后天吧

王师正龙先生此语,糅合先天后天于一气,岂是凡人所能知之乎?
-----------向王正龙先生敬礼!!
-----------
Originally posted by 支持你 at 2005/8/12 13:57:


楼上这位你大概不知道 先天卦后天卦 吧?

光知道八卦  当然不能理解。

先天卦【乾坤】位,正是后天卦【坎离】位

天地定位 坎离匡郭 这都是圣人之言 你懂么?

嘻嘻,好好研究先天后天吧

王师正 ...

你的意思是说“先天的乾坤就是后天的坎离”吗?
我不同意这个看法。
如果是这样的话,
何必还分什么先天后天呢?
我以为位置相同并不表明含义相同。
否则,以这样的逻辑,
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先天的坎离就是后天的震兑呢?
这显然是说不通的嘛!
-----------顶.
好文,正想要呢.
-----------俺喜欢吃烤烧饼,红炭藏于中(先天元阳,元精,元气),外覆炭灰(元阳藏)
热量通过空气(经络)传到烧饼(五脏六腑之阴精)也,烧饼熟了就有形了(有神了)
太阳照在地上,地上的水就上天了,在天上冷了就变成雨回到地上了,
天地水火是不是这个样子?先天后天是不是同时存在呢?
-----------先有先天才有后天,先天为后天之母。乾坤即为阴阳,后天则为水火。水火以生。阴阳则退。
-----------好
-----------先天八卦为原始生成之法,后天八卦为万物生成后阴阳运化之法.
相关文章
 请教:妈妈几十年的老鼻炎了
 脾切除者如何调理?
 1.1 胃肠道管壁的基本结构
 诃黎勒丸(《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紫白癜风
 白术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