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药铺抓药的讲究
中国传统
过去老北京经营中药的一律叫药铺,中药铺的名号后边一般都加一个堂字,如:同仁堂、达仁堂、长春堂、西鹤年堂等等。中药铺是个特殊行业,管理严格,整个抓药过程程序严格,以防止差错,生客熟悉一律拦在柜台以外,所以柜台又叫拦柜。伙计收到药方,就开始抓药的过程。
先粗看药方,如果缺少哪味药,他会立即告诉顾客,如不缺药他会笑着招呼顾客在柜台外椅子上等候。伙计将药方展平,并用镇尺压好,然后在柜台上铺好大大小小的包装纸,依次用戥子按剂量抓药。一个药方可能要抓三四服(也称三四剂)药,每
一味药都要单独包成小包儿,而且每小包药内必须放入一张相对应的小画片,该画片印有该味药的药名和该药的图形,为的是让顾客在煎药时再复核一遍,以防出错,画片的大小相当于半张扑克牌。用戥子称好药后,并不急于包包儿,而是要请另一位师傅,按药方依次核对,无误后点头应允方可包上这带小画片的小药包儿,小药包儿并不捆扎,而要将三剂药的小包儿合成三个大包,三个大包的尺寸和形状完全一样,每一剂药都包成平顶的金字塔形。
这大概是中药铺的统一规定,全市中草药都是如此包装。
大药包的包装纸上印有店名、地址、经营内容等等。每一个大包都要用麻绳儿捆牢,草药中如有需要先煎的,则应单独捆好,拴在大药包外,同时向顾客交代清楚,三剂药捆好以后要将药方和小网子别在大药包上,结账后整个抓药过程方告完毕。
-----------现在不管这些了
-----------真不错啊!
现在都是先在电脑了把药名输进去,然后电脑划价,交完钱,再取药。抓药时比如说要三剂,就是称三份的量,用眼睛看看着差不多就分为三分,根本不会给你称的。最后所有药都混在一起,然后装在密封所料袋里。。。。
好一点的是伙计比较熟,直接用算盘算出来,然后去给你抓药。称重分份,还是用纸包起来,上面捆上药方一起扎起来。唉。。现在的中药,不怪先生药方,药有问题啊。。
-----------从小就看抓药,实际里面学问多多。手还有手法,还要尝、再加工,还有神仙
一把抓,----
这“钱”与“克”的换算,也是一天大的问题,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
-----------对哦,有些药像
豆蔻要捣烂之后才给人家啊,有的都不理,就那么的给人家了。
哦,一元老师,汉代一钱1.5625g?明朝是一钱应该是3.125……克啊?不是5g吧。老师这个问题 给我们讲讲啊?
-----------实际里面学问多多。手还有手法,还要尝、再加工!!!!!!!!!!!
-----------中医是中国千百年的积淀,遵古才能扬中医
-----------平时准备好常用的二十几味药,没有的可以到药店单抓。
-----------芳香化湿类后下,捣碎
就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