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医师交流:【原创】“口臭”证浅谈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口臭一证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可单见,亦可并见于各种疾病之中,而现行中医内科学教材对这一方面的论述却是一个空白,现以个人临床体会总结如下:(不妥之处,望请指正)
    口臭
一、概述
    口臭一证是指自觉或者他人发觉口气臭秽难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属于内科范畴,多伴有胃肠道、呼吸道疾病。中医学亦称之为“口臭”。
二、病因病机(一)病因
    1、饮食因素  饮食不洁,纳入秽物,或嗜食辛辣、厚味,影响胃肠通降,浊气不降,清阳不升;或因饮食不节,胃肠通降失常,宿食、宿便不畅,反悔于上而致;
    2、情志因素  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无以疏导中土,或肝郁化火,火热犯胃,胃气不降,秽浊上犯而致;
    3、疾病因素  素有肺胃肠疾,导致肺胃不降,肠气不通,秽气上犯而致。
    4、劳适因素  过度劳累,耗气伤阳或过度安逸,阴盛阳静,导致气机升降失常,清阳不升,秽浊不降。(二)病机
  口臭一证,总责于气机升降失常,胃肠失于通降,清阳不升而秽浊之气上犯而致。病位在胃肠,与肝、肺、脾密切相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升降相依,互根互用,若脾失健运化,清升不足则胃肠传导失常,浊气无以下潜而病;肝主疏泄以升为用,胃主腐熟以降为常,胃为阳腑,喜木克疏气方能通降,故肝之疏泄失常,无以疏导中土,胃气不降而病;肺胃同主降气而潜心火,口为肺胃共有之门户,肺气宣降失常,胃浊之气不降而病。
  总之,口臭一证总责气机,秽浊为阴当以下潜,下潜者肺胃之功同,且肾主潜纳,久病者须当考虑,降浊以承清,此为从降而治;秽浊上犯责清气不升,清气为阳当以上升,上升者肝脾之功同,且心为阳脏,主蒸腾、炎上,久病者须当考虑,承清以降浊,此为从升而治;然升降如一,互根互用,清升浊降则各司其位。口在上为阳,清气之门户;谷道在下为阴,秽浊之出入;故病在气机,位在胃肠,责于肝、脾、肺、胃。
三、鉴别诊断
    肺者,多伴口中秽浊,此为肺叶腐败,宣降失常,洁脏不清,病在肺而多实,伴咳吐大量腥臭浓痰、入水即沉、高热、汗出等。
    肠痈者,亦可见口中秽浊,此为肠腑腐败,通降失常,传导不及,秽浊之气上承,病在肠而多急,伴左下腹疼痛、高热、无矢气等。
    上诉只为常见病症鉴别,类似口臭,却病情缓急侧重不一,虚实有别,需当辩证而治。
四、辩证分型(略)
    口臭一证病情多杂,牵涉甚广,不可拘泥,顽执于型。
五、治疗原则
    承清降浊,芳香避秽。
六、用药注意
    口臭一证在用药上需要注意,臭秽亦气,根在升降,标在气分;故遣方用药时,需当辨明。(一)实证
    实证者多在阳腑之亢,以寒热取之升降;实热证当以取气分寒药为要,寒以清热,入气清秽,如石膏黄芩竹茹枇杷叶、栀子淡豆豉类,气药宜生,取清升之意而不助热,如生枳壳、生内金、生白术、生白扁豆类;实寒证当以取气分热药,热以散寒,入气升清,如茴香肉桂陈皮、白豆蔻砂仁类,气药宜焦,取焦能燥阴而不助寒,如炒枳壳、炒白术、炒香附、炒陈皮类;(二)虚证
    虚证者多在阴脏之虚,以燥润取之升降;虚热者当以取血分润药为要,血以养体,润以降热,如山萸肉、玉竹熟地五味子石斛类,气药宜清散,取清虚越之浮火而不伤阴,如薄荷芦根柴胡桔梗、淡豆豉类;虚寒者当以取气分燥药为要,气以充体,燥以化阴,如茯苓、白术、肉桂、干、小茴香类,气药宜香燥,取助阳升清而能化阴,如枳壳、白芷羌活、陈皮、香附类;
    上诉二证,均可酌情佐以芳香避秽之药以增强疗效,如羌活、白芷、陈皮、白豆蔻类;甚者可酌情而用通下之药,如火麻仁枳实大黄番泻叶类(三)用药小结
    口臭一证可以单独出现,可参杂于各种疾病之中,且与肝、脾、肺、胃、肠密切相关,故除上诉用药注意外,还当需考虑到各个脏腑的虚实盛衰而酌情用药,如肝郁化火,灼胃伤肺而至口臭者,可酌情配伍栀子、龙胆草、郁金类;如脾虚湿停,升降失常之口臭者,可酌情配伍茯苓、党参白扁豆、桔梗类等等。总之不可顽拘。
七、用法及给药途径
    邪实正虚者多以内服,非巧功能达,其本之故也;其标或吸或漱;辛香之药多以散剂兼以雾化吸入;清解之药多以汤剂兼以冷却涮漱。
八、预防保健
   1、清洁口腔、勤饮热水;
   2、饮食有节有洁,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3、以神阙为轴,顺逆各30次,轻揉腹部,增强胃肠蠕动功能;或以天枢、足三里、大肠腧等穴轻揉;
   4、保持心情舒畅。
九、实例剖析案例一:(本人案例)
   患男,23岁,2009年5月8日来诊,主诉口臭口苦3余年,伴大便溏泄,粘滞不爽,晨起困乏不适,自觉阵阵发热(体温正常),胃中嘈杂不适,喝冷饮后胃中稍减,饮冷后易腹泻,伴肠鸣,矢气臭秽无声,舌苔白腻微黄,余无特殊。中西医常治无效而来就诊。
   此证为脾湿木郁,疏导不及,郁火灼胃而致。
   治疗以健脾疏肝,清胃降逆。
   方拟:生白术25g 黄芩15g 青竹茹15g 白豆蔻8g 云茯苓25g
         炒枳壳15g 防风10g 炒白芍15g 吴茱萸8g 青柴胡10g
         水煎服,日1剂,5剂。
   复诊时,自诉口臭明显减轻,大便稍成型,无粘滞感,口苦、发热感消失,未诉肠鸣腹泻。仍晨起犯困,后以逍遥散加减继进10余剂而告愈。
案例二:(本人病例)
   患男,65岁,2010年10月19日来诊,主诉口臭、善饥心慌10余年,加重1月余来诊;素有慢性浅表性胃炎10余年,时好时坏,中西药曾服无数,有所缓解,遇劳累或激动时加重,白天困倦无力,不思进食,夜间多食,饥饿感,甚时伴心慌、心悸,夜不能寐,查血糖正常,无糖尿病家族史,二便尚可,舌苔薄白质偏暗,余无特殊而来诊。
   此证为阴血亏虚,虚火浮越于中焦,胃失降浊而致。
   治疗以养虚敛肝,引火归元。
   方拟:山萸肉50g 白芍25g 白术15g 蒲公英15g
         鲜枇杷叶10g 郁金10g 生鸡内金10g 沉香6g(后下)
         水煎服,日1剂,7剂。
    复诊时,自诉夜间饥饿多食消失,睡眠转佳,未诉心慌、心悸,精神恢复较好。后以逍遥散加减为散剂,早晚空腹淡盐水送下5-10克,以巩固疗效,至今未见复发。
提示:以上资料为个人心得,谢绝套用临床及转载,违者后果自负!


-----------感谢楼主的理论医案,学习了!但口臭至少还与牙齿有关吧?如胃火牙痛、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牙痛及龋齿
-----------还可以结合五臭以别病位。肝胆之臊臭。心小肠之焦臭。脾胃之香臭。肺大肠之腥臭。肾膀胱之腐臭。臭的产生多有滞之象,
相关文章
 清气化痰丸(《医方考》卷二。)
 食伤脾胃
 人体的温度为什么要维持在37度左右?
 用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难治性十二指
 疝气方
 中医男科学 精子增多症 上课笔记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