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理真传中关于
发热如下表述.另述小儿发烧症状.
是否大人与小儿发热,不是同一治法.
不过前述小儿也是采用六经来辨,是否矛盾,请各位阐释.
发热而身疼者,外感也(
自汗桂枝汤,无汗
麻黄汤)。发热而身不疼,
饱闷吞酸者,内伤于食也(平
胃散加消食行气之药)。发热身疼,不恶寒,
舌黄而饮冷者,热伤于里也(
白虎汤加桂枝、
干葛)。发热身疼,恶寒,口
不渴者,邪入少阴也(麻黄
附子细辛汤)。素禀不足,无故身大热,舌青
欲饮极热者,元阳外越也,亦有口不渴者,皆同(
吴萸四逆汤)。小儿发
热,气粗口热者,表里俱病,内有热也(
人参败毒散加芩、连、
栀子)。发热
出气微温,而口不热,小便清长,大便不实,素有疾者,元气不固也
(理中汤、
六君子汤之类)。
-----------小儿与大人同理,
只是小儿脏腑薄,肌肤嫩,稚阳之体,少阳蓬发,多外感与
伤食.小儿证虽危急,只要抓紧时间进行枪救,多可生还.临证多考虑针与丹药,简便廉快.今之诊儿,尤要注意西药之害,今世贱老贵幼,高学历家长多低医商又不可不知.
-----------谢谢,版主回复。
小儿和大人的区别是,小儿有时无法说出感受,所以,就主要靠望,闻了。所以,如果很多时候不是面诊,很难把症状说清楚。
-----------宁瞧十男子,不瞧一妇女.宁瞧一妇女,不瞧一哑证.
指纹非常重要,要练.一岁以上,单指诊脉.
要细问家长,细望面,眼,口,舌,观动静,触摸手脚,心下,背,脖后项,当脐及周围肚腹,细读医宗金鉴.幼科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