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脉法精微:三七老先生请您老人家请评点关于脉象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4.切脉应注意的事项:  ①医者须全神贯注,仔细按触,反复细心体验,防止主观臆测粗枝大叶,时间也不能过于短促(每次诊脉时间不应少于50秒)。  ②注意内外因素对脉象的影响:如小儿脉较成人脉软而数,妇女数较男子脉细弱而略数,胖人脉较瘦人脉沉。夏天脉较洪大,冬天脉较沉小。剧烈运动后脉洪数,酒后脉数,精神刺激和某些药物也可引起脉象的暂时变化。  ③有些人因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差异,脉不见于寸口部而于拇指腕侧处,称为“反关脉”,从尺部斜向手背,称为“斜飞脉”。  5.正常脉象: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  6.异常脉象与临床意义:在祖国医学有关脉学的专著中所记载的病脉有28种,然而根据脉位、脉率、脉力、脉形、脉流的流利度及节律等划分的脉象往往是混合构成,有些病脉是两个以上单一脉复合组成的脉。现将临床常见的14种脉象及其临床意义分述如下:  (1)浮脉  脉搏呈现部位浅。轻取即得,重按反觉稍减。此脉多属外感表证,表明病位在表,浮紧为表寒,浮数为表热,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常见于伤风感冒及多种传染病的初期。但也有久病体虚或阴虚阳无所依,浮阳外越而呈现浮而无力的虚脉。
  (2)沉脉(附伏脉)  脉搏显现部位深。轻取不显,重按始得。此脉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沉迟为里寒,沉数为里热,沉涩为气滞血瘀,常见于水肿腹痛,久病及多种虚弱性疾病。
  伏脉:比沉脉显现部位更深,重按推筋着骨始得。为邪气内闭或剧烈疼痛或厥证。
  (3)迟脉  脉搏次数少,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脉搏少于60次),主寒证,迟而有力为冷积(阳虚阴盛),迟而无力为虚寒证,常见于心气虚弱等病证。  (4)数脉(附疾脉)  脉膊次数多,一息六至以上(每分钟脉搏多于90次)。主热证,浮数为表热,沉数为里热,洪数为实热,细数为虚热,弦数多为肝火旺,常见于热性病或甲状腺机能亢进,数而无力也可见于气虚证。  疾脉:一息七、八至(每分钟120次左右),多属阳气极盛,阴气欲竭,或元气将脱的重证。  (5)滑脉  脉来流利圆滑,如盘滚珠,多属邪盛,痰食内滞。气血充盛的正常人有时可见此脉,妇女妊娠时多见此脉,病脉则多见于痰饮、食滞、瘀血、实热,如各种炎症,消化不良,实证闭经、恶性肿瘤等。
  (6)涩脉  脉来涩滞不畅,如刀刮竹,多属精亏、血少、气滞、血瘀,常见于贫血、失血、产后及血瘀等疾患。
  (7)弦脉  脉挺直而长,如按弓弦,有劲有弹力,脉管的硬度大。主气郁,肝胆病证及痛证。常见于外感少阳证,肝病,胆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及各种疼痛病证。
  (8)紧脉  脉来绷急,应指有力,如绳索绞转,脉的张力大,脉跳有力。主寒证,痛证及宿食。见于外感风寒、剧痛等。
  (9)缓脉  一息四至,不快不慢,不强不弱,脉来和缓,脉的硬度、张力适中,是有胃气的正常脉象,见于健康人。病脉则见于气机为湿所困之湿证,或病后复元。
  (10)洪脉(附大脉)  脉形洪大,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脉形宽,波动大。主热证,阳热亢盛。常见于高热病人。
  大脉:脉形大而无来盛去衰之势,多是病势进展之象,所谓“大则病进”(大而有力),也主正虚(大而无力)。  (11)细脉(小脉)  脉形细如线,脉形窄,波动小。主虚证(气虚血少)。常见于诸虚劳损,慢性病患者。
  小脉也即细脉,主病与细脉同。
  (12)促脉  脉来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即脉搏快有不规则的间歇。为阳盛热实,或气血痰食停滞,见于气血痰食瘀滞,肿痛,诸实热证。脉细促而无力,多为虚脱之象。
  (13)结脉  脉来缓慢,时见一止,止无定数,即脉搏慢而不规则的间歇,为阴盛寒积或气血瘀滞,见于气滞血瘀,痰结食积,症积、疝痛等。结而无力为气血虚衰,见于虚劳久病及各类心脏病所致的心律不齐。
  (14)代脉  脉来歇止,止有定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即有规律的间歇,脉搏动到一定至数歇止一次,歇止时间较长,为脏气衰微之征象,可见于心律失常的二联律,三联律等。
  7.相兼脉与主病:引起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疾病的表现和变化是错综复杂的,因此临床常见的脉象,常是反映疾病多个方面的相兼脉。  相兼脉又称“复合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脉象的综合表现。只要不是完全相反的两种或几种单一脉,都可能同时出现而成为相兼脉,如浮紧、浮数、沉迟、沉细数等,其临床意义一般是组成相兼脉的各单一脉主病的总合,如浮紧脉主表寒证;浮数脉主表热证、沉迟脉主里寒证;沉细数脉主里虚热证等等。表3-1 28脉的形态及临床意义脉象名称
至数
力量
形态
主要临床意义
备注
浮脉
 
 
轻取即得,如水漂木
轻取不应手,重按始得
表证
里证
久病、失血见此脉为逆证
沉脉
一息不足四至
 
 
寒证,阳虚
 
迟脉
一息六至以上
 
 
热证
 
虚脉
 
很弱
举按均无力
虚证,气血不足,以气虚为主
 
实脉
 
很强
三部脉举按均有力
实证,热结
 
滑脉
 
较强
如盘滚珠,流利圆滑
妊娠,痰饮,实热,食积
 
涩脉
 

如刀刮竹,涩滞不畅
精亏血少,气滞血瘀
可见于贫血,失血,失瘀等
弦脉
 
较强
挺直而长,如按弓弦
肝胆病,气郁,诸痛
可见于动脉硬化
濡脉

较弱
浮小而软
气血不足,湿邪致病
 
紧脉
 

绷急有力,如绳索绞转
寒证,剧痛,宿食
弦而有力,也可见于动脉硬化
缓脉
一息四至或略少于四至
中等
脉来和缓
湿证,病后元气恢复
多为正常脉
洪脉


脉形宽大,来盛去衰
热盛
慢性病见此为逆证
细脉

较弱
脉形细小如线
气血不足的虚证

大脉


脉形宽大
在慢性病说明病进
仅指脉形大不说明脉搏力量
微脉

很弱
脉形微小,重按模糊
气血虚衰,阴阳两虚
多为阳衰急证
散脉

很弱
浮而无力,重按无根
阳气外脱,元气离散
脏腑之气将绝
芤脉

重按无力
浮大中空,状如葱管
亡血,失精
多见于大出血
革脉

较强
浮而搏指,中空外坚
亡血,失精
即芤、弦脉并见
牢脉

较强
沉而实大弦长
阴寒内盛,症瘕,疝气即沉弦、实三脉并见
疾脉
一息七至以上
 
脉来急疾
阳极阴竭,元气将脱

动脉
一息六至以上

脉形短滑,跳动如豆状
妊娠,痛症,惊证
即滑、短、数三脉并见
伏脉
 
 
重按推筋着骨始得
病邪内闭,厥证,痛极,阳衰
比沉脉更沉
促脉
一息六至以上
 
不规则的间歇
阳盛热实或气血痰食停滞
心律失常偶可见于正常人
结脉
一息四至以下

不规律的间歇
阳盛寒积,气血瘀滞
心律失常偶可见于正常人
代脉
 
 
有规律的间歇
脏气衰败
心律失常的二联律、三联律
长脉
 
 
脉形长,超过寸和尺部
阳气有余,热证
 
短脉
 
 
脉形短,不及寸和尺部
有力主气郁,无力主虚损
 3-2 临床常见相兼脉象与主病脉名
主病
脉名
主病
浮紧
表寒、风寒、风痹
沉数
里热
浮缓
表证有汗者
沉细数
阴虚,或血虚有热
浮数
表热或风热
洪数
气分热盛
浮滑
风痰或表证夹痰湿
弦数
肝热、肝火或肝胆湿热
沉迟
里寒
弦滑
肝热挟痰,停食
沉紧
里寒、痛证
弦滑数
肝火挟痰,或风阳上扰,痰火内蕴
沉滑
痰饮、食积
弦迟
寒滞肝脉
沉弦
肝郁气滞、痛证
弦紧
寒痛、寒滞肝脉
沉缓
肾阳虚,水湿停留
弦细
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
沉涩
血瘀,尤常见于阳虚而寒凝血瘀者
滑数
痰热,痰火或内热食积
沉细
里虚、气血虚
细涩
血虚挟瘀,或精血不足
附:脉象现代研究的资料简介
  脉象的描记:以脉搏描记器描出脉搏波曲线,可分为波辐、主波、升枝、降枝、切迹及重波等。由于描记仪器的性能不同,测量参数的标准不同,结果不太统一,但据现在描出的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洪脉、弦脉、滑脉、涩脉、细脉、大脉、紧脉等不同脉象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与切脉所得基本一致。如浮脉是在不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可描得明显的曲线,而施加外压(相当于切脉重按)时,脉波反而减低;沉脉则相反,不加外压时描不出波形,要加相当的外压才能描出波形曲线;洪脉曲线是波幅特别高,主波陡直上升,很快下降,相当于切脉时的来盛去衰;弦脉曲线在主波上升后,延续一个短时间开始下降,故主波顶点是平坦的;相当于切脉时如按弓弦;数脉与迟脉是脉搏的速率改变,描记所得与切脉是完全一致的;滑脉曲线上升与下降均迅速,重搏波明显,显得来往流利如珠;细脉波幅低,上升与下降斜率均较小;涩脉波形的上升与下降均较细脉更缓慢,脉峰及下降支均见细小切迹,切脉时感到不流利。
  脉象产生的原理:在这方面的研究上也积累了一些资料。脉象的变化是有其广泛的病理、生理基础,其变化与心血管功能及神经体液调节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脉象是由脉搏的速率、节律、强度、位置和形态等组成,与心搏排出量、心瓣膜功能、血压的高低、血管内血液的质和量以末稍血管的功能状态等有关。
  浮脉的形成可能是心搏排血量减少(或正常),周围血管收缩,血管弹性阻力增加有关,在心电图上可见电压降低。
  迟脉在心电图上可见窦性心动过缓,可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房室传导阻滞,房室结性心律等引起。
  数脉在心电图上可见窦性心动过速,可由于感染等因素,致血压下降,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或由于心肌兴奋性增加,心肌力量减弱,而致心搏代偿性增加。
  虚脉多为心搏排出量减少,血管弹性阻力降低,血压降低所形成。
  实脉的形成与心排出量和血管弹性阻力增加有关,其脉压正常。
  滑脉心排血量正常或稍高,血管弹性阻力正常或减少,血液变稀,血流量增加,因而血流畅通,在血管上显示出波浪形经过。
  涩脉可能与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心搏排血量减少,周围血管收缩等因素有关。
  洪脉可能与心排血量增加,周围血管扩张、收缩压高、舒张压低,脉压大,血流速度增快等有关。
  细脉可能与心功能下降,心排血量减少,周围血管收缩,血管弹性阻力增加,脉压小等因素有关。
  濡脉可能与心排血量减少,血管弹性阻力不高有关。
  弦脉的形成可能与动脉壁弹性差或动脉硬化,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壁增厚,舒张时血管直径较小致血管阻力增加,动脉紧张力高及血压增高等因素有关,疼痛及肝病时出现弦脉可能为神经体液的变化对血管功能影响的结果,其形成因素比较复杂。
  紧脉可能与心排血量增高,周围血管收缩,动脉紧张度增高等因素有关。
  促脉或为心房纤颤,或有心动过速伴期前收缩。
  结脉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各种期前收缩、逸搏、停搏及房颤等。
  代脉见于期前收缩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所致的二联律、三联律。
  促、结、代脉均为脉律不整,主要是心脏本身的病变所形成,某些药物如洋地黄中毒等也可引起结、代脉。
-----------太长,没时间看完,抱歉!
相关文章
 谈《金匮要略》致瘀十三因
 失血治法
 恶变前纤维上皮瘤
 阳起石汤(《千金》卷四)
 学习六经循行看哪些资料比较好?
 麻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