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达权老中医冬温变症治验举隅
作者:佚名 医学频道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8-15
杜达权老中医冬温变症治验举隅
先父杜达权是广东省东莞市名老中医,从医4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复杂多变的病证,辨证准确,用药精到,疗效显著,现录冬温变症验案1则,供同道参考。
张某,男,51岁。因冬季下乡采购时发病,初起即高热烦渴,
头痛如劈。病经1周,前医皆称冬温时邪,遂苦寒迭进,然不但无效,反日益加剧。后延先父诊治。诊见:全身
发热如烙,头痛剧烈,面色泛红,舌红、苔黄,脉洪大滑数,但重按时乏力。患者精神亢奋,躁扰不宁,呻吟枕席,尤其烦渴引饮,且喜热饮,1昼夜饮水达10壶。近3昼夜未有片时安睡,日夜除渴饮外,一切食物均不欲下咽,大便4天未解,小便色黄,且时要冷水浇头部,或以
玉石瓷枕等按摩头部方舒。查前医所处方药,有
凉膈散、
白虎汤、承气汤、
竹叶石膏汤、
龙胆泻肝汤等,多为苦寒清火之剂,服后无效。根据症状表现,似属阳热现象,而细思其脉虽洪大,但重按乏力,当是实中寓虚;且过服苦寒劫夺,反致龙雷火炽,奔腾上越,已变生坏证,与冬温本证截然不同,且渴喜热饮,服凉药而火愈炽,与王太璞所云:“热之不热,责其无火,寒之不寒,责其无水”相近似。治当仿古人“导龙归海,引火归原”法。方予
附桂八味丸加味。处方:
附子、
牡丹皮、
山茱萸各10g,
肉桂()3g,熟
地黄、
茯苓各25g,
泽泻12g,
山药20g,
龙骨、
牡蛎各30g。服药1剂,当晚安睡3小时,烦渴渐减,次晨精神亦稍见宁静,头痛减轻。仍守原方加
西洋参15g以扶元生津,水煎2次早晚分服。3天后症状大减,食欲渐开,嘱少食多餐,缓缓培养,守方再进。第5天又因着凉
感冒,寒热如疟,此是大病初解,正气尚虚,正邪交争之象,遂拟东垣
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
党参30g,
黄芪、龙骨、牡蛎各25g,
白术、
白芍各15g,
当归、
柴胡各10g,
升麻4g,
陈皮、炙
甘草各5g。服药2剂后,感冒症状亦退,精神日渐恢复。惟病经半月,元气大耗,形体瘦弱,神疲乏力,须作善后调摄,以竟全功。处方:高丽参10g,
熟地黄、
枸杞子、
沙苑子、山药各20g,
菟丝子12g,
冬虫夏草、
茯神、
龙眼肉、
大枣、
何首乌各15g,黄芪25g。以此方加减出入,调摄半月,恢复如常。
按:冬温属急性热病,雷少逸《时病论》云:“冬温虽发于冬时,然用药之法,与
伤寒迥别,盖温则气泄,寒则气敛,二气本属相反,误用辛温,变症叠出矣。”故治疗冬温,近人皆宗温病学说,以辛凉开肺为主,或疏表或清里,辨别新感冬温与伏邪,随症用药,是为正治。唯病名虽一,而人体禀赋,各有不同。中医治病,重在辨证,强调整体治疗,故处理同一病症,遣方用药,也有很大的差别。如墨守成规,稍有不慎,则变证丛生。如本例冬温误治变症,症状如此之重,实属少见。故在治法用药选方上,完全超出温病范围,仿“导龙归海,引火归原”法,方用附桂八味丸加味治之,症状大减,续以健脾补肾之法善后而收全功。可见中医治病在谨守病机的基础上同病异治的特点。
杜江成
新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