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脉法精微:脈學初窺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作者:翁明富 /香港

      記得初次到香港荃灣的一家中醫診所從師見習,當看到病人覆診時,因各種症狀得到改善而表現的喜悅,心中對老師非常佩服。老師叫我們號脈,再給我看老師的醫案(脈案),心中頓起疑竇,差太遠了吧!一天、兩天下來,老師看病實際上是以問診為主,結合舌診,再加上西醫的簡單輔助診斷。後來看多了,也就見怪不怪,看到的差不多是弱、緩、滑、澀、浮、沉、遲、數幾種脈以外,其他的都欠奉。也罷!最要命的是脈案與病者的脈相差十萬八千里,心中了了,指下難明。曾經有另一位老師(畢業於內地正統重點中醫大學)說﹕中醫的診斷,是瞞猜騙。我聽了之後,真的啼笑皆非。同一位老師再說一個不好笑的笑話,他說曾和內地一些西醫朋友戲說,一旦西醫院內的化驗所停電,沒有化驗報告,大家就可以回家休息,不用看病。不好笑的不止西醫如此,現在國內有部份中醫也是如此,沒有化驗報告也是不會看病。不相信,可以到商務印書館、三聯者店,翻一翻放在中醫藥書架上的書,看看中醫的驗案現在是怎個寫法。辨證不是要先從四診入手,結果現在連中醫也要看化驗報告才會治病。有人說這是進步,這是中醫現代化;我個人來看是一種退步。會看化驗報告我不反對,然而中醫辨證的第一步是望聞問切四診。
                  
      當中醫的本學科沒有搞好,就要去趕科學,是東施效顰。回過頭來,四診當中,最為人垢病的是中醫脈診。因為沒有標準,不學無術之徒肆意吹噓誇大失實。四診本身是環環相扣,中醫三指斷榮枯的本事,看來是前有古人後無來者。在我接觸過的老師當中,內地自從中西醫結合以後,脈診快成絕響,有的祇是聊備一格。  
                  
      居然在香港機緣巧合遇上脈診有傳承的同道,當然要把別人的東西挖出來,真是可遇而不可求。這一門是把人身一百零八個穴位,放在左右寸關尺上,以數脈定部,我所知實際有限。例如以女性左手尺部來數脈數三九得廿七動,特別是在關、尺之間,脈如從關向尺下流,脈形陡斜是月經期的脈象。至於如何去定其他的穴,就不可而知了,同道祇是略為透露。回說在實際經驗中給婦女把脈,真的小心留神細細揣摩,自有領會。以生育年齡當中,以左手尺部去診斷婦科問題,準繩度很高。以下就是個人片面的體會(是臨床中的經驗)﹕婦女左手尺部屬腎、膀胱、子宮,曾經診治過子宮和卵巢都切除的病人,左尺沉澀脈會有由尺部中心向兩旁分散無力的感覺。有一位是子宮下垂的女病人,左尺重按無脈。又有一位老太太已切除左腎,相應在左尺,你猜脈是怎樣?不是普通的浮,是好像彈起來一樣。一般婦女行經的脈左尺都有反應,但要看婦女的體質。有一位臺灣的中醫前輩曾經說:『老醫師為什麼憑著三隻指頭一摸,就能說出來你的肝裡有硬化的點,病灶就在某某地方;能看出你今天左邊的鼻子不通?事實上,從臨床的經驗來說,我肯定地告訴你,可以!』可惜機緣不足,未能向胡乃文中醫師求教他的全息律脈診。於是多看人家把脈吧!偷師是免不了,最初專挑年高德昭的前輩,以為和他們一樣隨手三指一搭便是。直至有一天看到古法針灸李相諒老師把脈,一比較下來,為什麼老師是用手指的指腹,不是指尖?先定關(在橈側莖突上放上中指),後下寸、尺,三指平齊,指甲面與病人接觸,皮膚呈互相平行。中指因為平指關係(與食指和無名指尖平齊),診脈者中指會自然屈起來,這樣才能做到浮、中、沉由表至裏的按脈和左右推尋,這樣才可以定位。右寸肺、胸,左寸心、膻;右關脾、胃,左關肝、膈、膽;兩尺左腎、右命門,三部三焦,不是隨便一搭沒有法度。翻過一些有圖片教人如何診脈的書,圖文並茂,結果三指直插在病人腕上(用的是指尖),是否另有法門,做浮中沉左右推尋等動作,就不得而知了。可不要小看把脈時的臟腑分部,臨床意義很大,差不多是一個入門經驗。病人右手的寸脈浮,肺經已經受病,十居八九,一邊咳嗽流鼻涕,喉嚨痛,來找你看病。有人會問﹕號寸脈我的食指一按下去,都會跳呀!所以法度的重要就在這邊,不是用指尖,而是用指腹。打拳先學站馬步,把脈先問何法度。三指如上述要三指平齊輕放在病人橈側,平齊下壓(由輕緩至重力,即浮中沉的取法)正常下,首先醫師會在自己的中指先感覺到病人的脈動。古書上說胃氣,實指關部,正常脈是如此。反此,三指平齊輕緩下壓,首先出來的脈動是在右邊寸脈,是肺受邪了;再平指壓下去,光景又不一樣。這就要視乎病人受病的情況,出現兼脈了。之後要作分部比較,正常如上述(平指而下)第一個你會把到的脈動會是關脈,再單用食指按壓下去寸部,繼續單用中指按關,同樣方法按尺部脈。三部按下去以寸的脈最有力,關次之,尺最沉,這是正常人的脈象。脈的至數以醫師(無病的情況下)一呼一吸,數到病人四至五次脈動屬正常(所謂三遲二敗六數七極),這個法度有了。要先知道什麼是正常人的脈,與此有異的脈象就很好比較,詳細資料可以找李中梓先生所著『診家正眼』二十八脈脈象及主病歌訣。有人反問,有一些人在傷風感冒時,我把到的脈是右寸浮,而且左寸也浮,怎麼辦?想想看左寸是什麼分部,不要忘記也是上焦,也是小腸(心與小腸相表裏)所寄。你有咀巴,是問診的時候了,會不會胸悶、心悸、會否出汗、小便又如何?到有一點臨床經驗就可以像我一樣唬唬人家了。傷風感冒症狀出來了,脈不是右寸浮,問問來看閣下之前有沒有服西藥,或者沒有服西藥也說不定。反過來單用食指一按,寸脈無力比關差(肺氣不足),一樣是感冒出現全身症狀時,你說會不會出現數脈(熱象會出來)或是或右寸浮脈出來,一點項強,咳嗽的症狀都沒有,你又要怎樣去解釋?那就要告訴病人這幾天要注意了,(不要再受風寒,小心飲食,勞逸有度。)過了兩三天不發病,就沒事了,原因是你身體好受病而不發病。後來有機會遇到前輩指點一下,叫我細心研讀『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篇』…脈來細而附骨者,有積。脈橫出寸口者,積在胸,微出寸,積在喉;關上,積在臍,上關上,積在心下……又有多少人會去注意這一篇、這幾句話?後來看到鄒孟城先生編著的『三十年臨證探研錄』腫瘤類,其中一文『關脈如豆說癌症』,正好與金匱一文互相引證﹕……從中醫傳統之脈診部位而論,左關屬肝膽,右關屬脾胃,俱歸消化系統。若於此處脈道中或一手,或兩手,診見『動脈』,即指下如小豆一粒,稍硬而突起,厥厥動搖者,脈書多作肝脾不調,氣機鬱滯論,主於行氣開鬱法;或作痰濁瘀血盤踞,主於袪瘀消痰;或主陽熱亢盛,熱毒內燔,治宜瀉火解毒。余於消化道癌症患者中,至今見此脈凡三例:一例胃腺癌,一例淋巴癌後復發胃轉移,一例十二指腸壺腹部癌腫,均已晚期。三者同見此脈,是否此脈為消化道腫瘤患者特異脈象之一種,有待於今後深入探索。但三人脈象之辨證意義,同中有異,然皆不越上述所說病機……節錄原文至此。  
                  
      當然脈診各人經驗不同,如趙紹琴教授結合其對溫病的衛、氣、營、血的體會,把一般取浮、中、沉三部,擴充至浮、中、按、沉四部與衛、氣、營、血來對應劃分。對脈的了解,一不小心,會犯錯而不自知,不相信!《傷寒論》第十二條: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因後世沿用『難經』獨取寸口,以決生死的脈法,大部份的書絕無異議的習用此法。但一回看序言……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相對斯須,便處湯藥,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十,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彷彿……。可知當時張仲景先生所用的主要是遍診法,亦即內經的三部九候。當然有人會不服氣,反駁使用寸口診脈,在東漢已經是很普遍的了。反過來說,有人看到中醫去摸腳上的趺陽脈,以候胃氣;或者在內側足踝,太谿穴旁候腎氣,可不要大驚小怪的說中醫,不會這樣診脈的,說出口的人是自暴其短。曾經在香港某暢銷雜誌看到人物專訪,那位有名的中醫說診尺側的脈是錯的;在近尺側手腕上是手少陰心經動脈所在。清‧林之翰所編『四診抉微』一書在卷五『婦人妊娠診分男女脈法』引『素問‧平人氣象篇』曰:『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這一種診脈法祇是一般中醫較少用,會的人使用,不會的人說錯也罷!  
                  
      同道中有人向我介紹一本書叫『中醫捷徑』,此書原名『醫學傳心錄』,錢樂天先生得自秘傳抄本。其中內容,精簡不失準繩,為一本中醫入門的好書。其敗筆處正是脈診基本功﹕……診脈須將二三四指甲剪去,以便診脈。蓋人之指尖最靈,用指尖直督向下,按之則脈中動靜虛實,無微不到。若用三指平按脈上,則不得脈中之細微矣……。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結果,不用我多講,你相信『醫學傳心錄』!請找一位完全不會中醫的朋友,叫他先閉上眼,你用鉛筆(不要太尖銳)在他同一隻手指的指腹和指尖上點下去(力度要一樣),反覆試驗,先點指腹或先點指尖,(閉上眼時有人會有心理恐懼,被點第一下會比較敏感)他會告訴你那一個感覺強。脈學可以說不祇是四診中一環,已是外間對中醫一種約定俗成的看法。有人強調手一伸出來,不用病人開口,就知道病情,有沒有人做到?有的話憑什麼?沒有的話,又是怎樣一回事?最初又為何有這種言論出來,正是半點慈心滋痿瘁;三指舉按別陰陽。對於脈學祇有再去學習,諸如六氣脈、四時脈、男左大順女右大宜、十二經皆有動脈……希望有朝一日真的能別陰陽,尚俟高明指正。
-----------顶起来慢满看.
-----------引人入门的好文,都说到点子上啦。
值得推荐。
-----------值得推荐。
相关文章
 燥痰结肺
 肾着汤(《血证论》卷八。)
 活母丹(《辨证录》卷七。)
 肛门直肠狭窄
 转贴:实现衡阳会议措施,是中医复兴的希望
 《红蓼山馆医集》中紫白癜风的处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