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摸脉
关于脉诊,陈教授首先强调,为正确诊出各种病脉,提前须知正常人之脉象如何,若不知正常脉的位置,则无法认识何为浮脉,何为沉脉。从而主张,为知道正常人之脉象,需常常自己模自己之脉。陈教授认为,临近诊脉时,除了脉之部位外,尚需看脉之形状.
关于脉诊之具体操作,陈教授强调,诊脉时切勿将手一按不动,若如此看脉,则摸不到许多的脉象。因为手指尖是最灵敏的,故诊脉时先将手指尖立起来,其后将手前后左右上下反复活动。同时强调,按脉脉时力量不可过大,需轻松。陈教授认为,如此摸脉方可诊出脉之微妙变化及其正确位置。
2、解释具体脉象
陈教授认为,3条所谓,"脉阴阳俱紧为寸关尺三部皆紧之义"。陈教授解释“紧”是与“缓”
相对而言的,既“缓’表示脉管较松,犹如摸橡皮管”.“紧”表示脉管硬,犹如摸
铅笔.其次
陈教授解释“阴阳”尚有广而全面之义。他认为,
伤寒一旦出现寸关尺三部皆紧之脉,则无论浮取还是沉取,皆呈紧象,故未言“寸关尺俱紧"而言"脉阴阳俱紧".
陈教授认为,94条所谓"脉阴阳俱停”为浮取沉取脉搏俱不清晰似停止之义,并非真停,
此为邪气已衰而末尽,正气尚弱不能驱邪之象.
174条言"脉浮虚而涩”,陈教授认为,其中之"脉浮虚”为浮中见虚",即等于“浮弱”或
“浮缓"等脉象,俱表示“风"; “涩”为有物堵碍之义,此与48条之"脉涩”同意,皆表示有湿,总之,脉浮虚而涩”为风湿相搏之脉象。
3.主张“饮病无定脉”
38条,39条,皆为
大青龙汤证,然此两条所提示之脉象不一,38条言“太阳中风,脉浮紧”,39条言“伤寒脉浮缓”,陈教授认为,在此存在1个问题。陈教授言,《伤寒论》虽于1条,2条,3条等条文中,对各种病证给予伤寒,中风、太阳病等名称,然并非指1种病近惟有1种脉象,同为伤寒,或同为中风,因人有异,所现之脉证亦有异,而38条,39条,即为此例。陈教授解释,39条为有水饮的人受寒之情况,故与38条同为
大青龙汤证,其脉象往往浮紧”。其次39条虽言脉浮缓”,然在临证时,该证之脉可缓可滑,尚可表现出别的脉象。总之陈教授认为,有湿之病证或有水饮之病证,可以根据其具体症状进行辨证,然其脉象是要变的,陈教授认为"饮病无定脉”。
小青龙汤证亦为有水饮之病证,而提示
小青龙汤证之两条条文(40条,41条,皆末言脉象,陈教授认为,此亦证明"饮病无定脉”。
-----------学习了!陈教授的经验确实非常宝贵。
-----------脉学真的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