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脉法精微:黄家医圈脉学传人黄传贵在脉象研究会筹备大会上的发言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转自振荡中医网)
      非常感谢今天有机会在这里交流脉学体会,今天我谈三个方面内容,一方面就是我的家传医学在脉诊方面的应用,其它两方面是些题外话。
    我建议将脉象学会改名为脉诊学会,这样既包括脉象又与临床结合的更紧密一些。因为脉诊不仅仅是中医的。在中医的架构里,针对传统医药有三个部分,第一是中医,第二部分是民族医,第三个部分是民间医。何为中医?在座各位很清楚,但我对中医有我的理解,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生命科学,伴随着中华民族,伴随着炎黄子孙传承而来。别人承认于否不重要,它事实上就是中华民族的生命科学,中医承载着中华大地五千年的变迁和历史,中医是中国人的哲学,它的辩证施治就是它的方法论和世界观,它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主流医学,是中国独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它来源于民间,产生于实践,它的代表作有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和《金匮要略》等,它的代表人物有张仲景、李时针、华佗、扁、孙思邈等。
   中国又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余55个民族的医学统一称为民族医,55个少数民族有33种文字、71种语言、28个版本的民族文字的出版物,其中有文字记载的有19个民族的医药。它们正亟待开发。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医学,都有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战胜疾病的自我保健术,它们有自己的经验和诊断,这些年我从事民族医药研究,接触过三十多个民族医药,它们都有各自的诊断,就包括西医量血压,依据的是血液动力学,其实也都是一种脉诊状态,包括其微循环的诊断,也都是脉诊的过程。世族医来源于民间实践,有的上升到理论,有的没有,它只能代表某一民族,但不能代表其它民族,所以称为民族医。
    另一个就是民间医,它产生于民间医学实践,但未上升到普遍的医学理论,现在分散在全国56个民族和12亿人手中的单方、验方、治法等等都算其列。在民间有许多普遍的医学门类,是中国九亿农民在落后的经济条件下的自我保健术,它们有自已的诊断方面,包括他们在脉诊方面的独到之处,所以脉象学不是中医学的专利,它是中国民族医和民间医共有的东西,所以这个学会称为脉诊学会的名称,含盖更广。
   接下来我介绍下我的家传医术。我的家传医术产生于唐朝末年、宋朝初年,已有1130多年的历史,中国社科院中医研究院和卫生部组织专家对这个医学的历史进行了全部考查,已论证了这个医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发展过程。1988年该医学由总后卫生部组织全国专家对它的医学的理论部分进行了论证;2003年由中医研究院和社科院九家单位组织的专家在北京对该医学哲学部分进行了论证通过。脉诊是黄家医圈医学诊断的灵魂,它的诊断有五种方法,其中脉诊有1521部,今天讲九部:横单脉组,它定位的位置在桡骨突后缘,它是在寸关尺的尺部的后缘,然后这三个指头取齐、取平位于桡骨头后缘的桡动脉上。脉分三层,上脉、中脉和下脉。上脉三指取齐、取平位于桡骨头后缘的桡动脉上,由上往下压,刚刚触到的脉叫上脉,然后由上往下压,压到三指下面没有脉通过为止,然后由下往上松放,刚刚通过的脉叫下脉,在下脉压力一半之处的位置所获得的脉叫中脉,这是三层脉的判定。第三是三层脉的应用,上脉管心、肺、肾,即三个指头中,上两个指头(食指和中指)管心,中指和无名指的这两点管肺,食指和无名指另两个脉动点管肾脏;再说中脉,指食和中指管肝,中指和无名指管胆,食指和无名指管脾;下脉上,食指和中指管胃,中指和无名指管肠,食指和无名指管膀胱。两个脉动点之间的位置形成定位脉组,在横单脉位上主要根据脉跳动的强弱来判定,如何判定一个人健康、有病才以及病的轻重?如果两个脉动点之间动力一样,比如食指和中指在上脉处管心脏,如果这两点的脉动点跳动力度一样,说明心脏没病;若其跳动有差距,说明心脏有病.其病的轻重就看这两点之间的脉跳动的落差大小,差距越大,病越重;差距越小病越轻;没有差距没有病.在横单脉组上就是这样的简单办法。我有材料,大家一看就懂,自己去看,自己动摸,只要认真去摸,一周内就可以对这九大脉组的九大器官的基本情况搞清楚.比如找一个有病的人,反复比较去摸就能摸出来。我办有学校,学生已毕业了4600多人,有15%的人学得很好,我只是给他们讲黄家医圈医理、医药方面的知识,仅讲一周,其它时间看书,脉诊就讲2个小时,这15%的人看病看得很好,都愿意自己开门诊,不原意到医院去上班。我九岁时就掌握了这个脉的方法.九岁的孩子能掌握,在座的就能掌握。对我们短训班里的人,讲脉学是讲一天,那就不止是讲横单脉组,对横单脉组就只讲一小时,当然我那五千多学生多数是医生,70%的人摸脉都能摸得很好,我说这话的意思是,只要认真去学去摸,这个脉象是能摸出名堂的,我那的在校生还有五千多人,今年的在校生又招了1500多人,他们多数是奔着黄家医圈的脉学而来的。
       第三方面,这个脉诊学会成立后,我愿为这个学会尽我自己的力量,我可以对学会提供支持.
相关文章
 五味沙棘散
 前胡
 暖丹田诀
 新产生死候歌
 姜朴丸(《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五神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