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中实习手记五十三:我把过的三个病理性奇形脉 作者:黎小裕 邮箱:lichongyu103@163。com
何谓奇形脉?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在三部六病脉象观中说:“奇形之脉之所以谓奇,就是不能完全按上述的基础脉象干之,而形成其特有的形状。奇形脉有病理性奇形脉和生理性奇形脉之分,生理性奇形脉一般在临床无特殊诊断意义;病理性奇形脉对于局部病的诊断和疑难病的认识有重要的意义,病理性奇形脉有时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对治疗起决定性的指导作用。”[1]
第一个奇形脉:聚关脉
刘绍武先生对聚关脉的定义为:凭脉时,寸口部,关脉独大,甚者犹如豆状,搏动明显,高出皮肤,寸尺俱弱,其脉搏显于关部,故称“聚关脉”。多由
肝气郁结(
迷走神经偏盛)所致。[2]我把过的“聚关脉”详情请看本人的帖子《小郎中实习手记十九:把脉初探》[3]
第二个奇形脉:晃脉
刘绍武先生对晃脉的定义是:凭脉时,脉的搏动与正常人有别,指下之脉有纵行跳动之感,关前一下,关后一下,其脉呈晃动不安之状。我们称为“晃脉”。多年经验提示这类病者曾受到大的惊吓,有惕惕不安之感。“晃脉”也可称为“动脉”。[4]我把出这个“晃脉”是在一个64岁的老夫人那把出来的。她受惊后睡眠不安5个月,要靠药物才能入睡,胃部有灼热感,血压:160/80mmhg,记忆力减退,心烦多疑,泡沫痰难于咽下,右上肢发抖,舌红苔黄腻,脑地型图示:轻度异常,多于大脑皮层神经活动失调有关。当初我们实习生在采集病史问她相关的症状时他很警惕,直到我们老师来以后她才肯跟我们说,接着我跟着老师把她的脉,当时给我的感觉是她的脉跟她本人一样,在躲着我,就象跳绳一样在晃动,左晃一下右晃一下,总让你捉摸不透。这个脉让我们不能理解了好一阵子,后来也是看到《
伤寒临床三部六病精义》后才知道这叫“晃脉”。老师给她开的方药为:
当归15g
白芍15g
麦冬15g 五味15g
枣仁15g
天麻15g
丹参15g
川芎8g 石
菖蒲10g 制龙牡(另包,先煎)20g
黄连6g
远志10g怀
牛膝15g
灵芝15g
阿胶(另包,烊化)15g
白术15g
云苓15g
太子参15g 五剂 每剂药加蛋黄一个冲服。
第三个奇形脉:散关脉 此脉在刘绍武先生的三部六病脉象观中并未提及,本人仿他对聚关脉的定义,把散关脉定义为:凭脉时,寸口部,右关脉独弱,甚者犹如凹槽,搏动微弱,低于皮肤,寸尺俱强,其脉搏弱于关部,左手脉平,故称“散关脉”。多由劳倦所致,故又称之为“劳倦脉”。由于本人才疏学浅,看的中医古籍教少,也许中医脉诊书籍中自有有关此脉的描述,但本人孤陋寡闻,故还望各位方家斧正。此脉也是很长一段时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本人一共把过三个“散关脉”,被把者无一例外都说最近比较疲倦。直到把最后一个人才思索出由劳倦所致,当时把的是我高中同学,我去看他,他让我把把脉看是否有异常,当时我把出的是散关脉,不过他的这个“散关脉”不是很明显,所以我根据余脉正常唯脾脉有异推测他近段时间脾胃不是很好,得到他证实。后来他提到近段时间忙论文搞设计,天天熬夜忙的要死,基本有半个月没睡过好觉,比较累。忽然灵光一闪,“劳倦伤脾”这个词在脑子里出现,这就是“散关脉”为什么会出现在右关,而不是在左关的关键所在。以前一直认为“肝为罢极之本”,既然疲倦,那散关脉就应该出现在左关才是。到现在才豁然开朗。
参考资料:
[1]:http://www。shanghan。com/bbs/archiver/tid-37201.html
[2]:http://www。shanghan。com/bbs/archiver/tid-37201.html
[3]: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67535
[4]:http://www。shanghan。com/bbs/archiver/tid-37201.html
-----------散关脉我也把过这样的脉型,问过几次是不是脾胃不好,是否胃口不好或者是腹胀或是
腹泻,皆说没有,所以我一直在考虑左关的主病,如许跃远的主病,王光宇的主病,传统脉学的主病不太一样,如果从劳倦疲惫讲还是很好的,受教了,谢谢。
-----------那你把到的这些脉是不是也是最近有劳倦的情况出现啊?
-----------想一下应该有,样子有疲倦的,有壮实的,其中有位妇女印象深,50岁左右,那时在看小孩,疲倦样,右关沉当时也没查胃,饮食也可。也无腹泻、腹胀。应是劳倦脉。但我想还应有东西难道只主胃或是胆,有人说主肝我现在还没体会应该挖一下,希望多交流
-----------学习了,谢谢!
-----------左关主肝胆,有关主脾胃,其中又分浮取主肝脾,沉取主胆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