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脉法精微:必须重视脉学的价值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作者:黄翠君


一、脉学的价值不容否认

望闻二诊是外征,脉诊是内征。内征很重要,它指导我们以八纲的“见微知著”的准绳。谁能忽视它,蔑视它呢?恶意的诋毁脉诊在临床上的作用,显然不是从学术研究上出发的。我对任应秋著的“脉学研究十讲”不知他用什么态度和方法来对待学术研究?我看这本“脉学研究十讲”的大著还是请他自己去研究吧。我对脉学的经验虽然很少,但是对于任应秋的“十讲”里的那一派讲法,表示反对。

二、腹痛脉沉紧

不论男女,腹痛时,左关脉一定沉紧。有一例腹痛,左关沉紧,尺中数滑;沉紧主腹痛,数滑属阳热;因此应用清凉导泻的药剂。

三、慢性肝炎的弦脉

左关脉弦,可诊为肝病。比如慢性肝炎的脉,绝大多数是弦。

四、孕脉

弦出寸口,定为有孕。寸沉尺滑,作为孕脉,我有过多次的体验。有一个女孩16岁,已婚,来就诊时,不说何痛,脉象寸沉尺滑,我说根本无病。他硬说有病。原来两个月没有月经来。我不肯处方。第五个月,肚子已大起来了。另有一例,结婚已两个半月,叫我诊察:寸沉尺滑,头痛、恶寒、呕吐、我说有孕。她不信,说刚病出现象时,曾有经来,可是经量少些。七日后复诊,仍断为孕:她还是不信。第五个月,腹大了。这一点,也证明脉学确有研究价值。研究诊察孕脉,我看内妇的医生要加一股劲。(以上是第一日的发言,以下是第二日的补充意见和书面材料)。

五、舍脉从症的说法错误

会上有几位说到舍症从脉和舍脉从症,因而有人强调脉与症是相辅而行,甚至否认了脉的突出的重要性。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怎样呢?我曾治过一人,烦躁不得眠,脉微细无力,六脉都如此。同时,肝受风寒,相随督脉上逆。给予吴茱萸汤,连服两天,症状全失。不根据脉象,如何断病?没有脉诊的准则,谁还敢对烦躁失眠,而用吴茱萸汤呢?你说是症重要呢?是脉重要呢?可不可以舍脉从症去搞症候呢?我认为舍脉从症的论点是片面的,根本是反脉学的。我的看法是不是正确?请大家提吧,并诚恳的希望主会者箫熙老师答复。
-----------楼主 诊脉是怎样判断的呢??能给点指点么  我刚开始接触
-----------脉诊难学,懂脉可以评脉诊病者凤毛麟角,所以一些学者提出舍脉从症。

现在的关键是要脉学变得通俗易懂,便于掌握和应用。

我看现在大医院的中医师没有几个懂脉的,更不要说可以凭脉诊病了。

可以凭脉诊病者已经属于业内高手了。
-----------[转帖] 脉和症的统一看法的初步意见
  http://bbs.hx317。com/thread-119574-1-1.html
       
发表于 2011-5-28 15:41:37 |
萧熙

一、脉症是统一的

脉象反映着一定的病候,病候也必然具有一定的脉形——即使有时这种脉形是隐伏的,但是技术熟练的临床家,还是可以摸索的出来的。在“正常”的情况下,脉和症相符,大家已经讲过了。在“变格”的情况下看起来脉和症不相符,但是,这里却仍然是不够深入的看法,真正的把捉到它的实际的话,毕竟还是彼此“并无刺谬”,譬如热深厥深的假寒真热症,他的脉象细伏,用白虎承气之类治愈。说是舍脉从症吗?其实这里的伏脉究竟和微脉、散脉是否完全相同?如果是完全相同的话,舍脉从症是可以大张其词的。我的意思不是绝对强调脉学在诊断部门中的单干做法,也不非难“舍脉从症”对脉学所占诊断地位的一种看法。脉和症的联系,应该是一种统一体的关系。在脉症合参的同时,应该注意脉学的突出的重要意义。

二、无症从脉

临床上“舍症从脉”的时候最多,为用亦最为广泛。现在没有时间举例.我说:不仅可以舍症从脉,而且可以扩大到“无症从脉”。在座的老先生林维镛医师曾提过:一例紫斑患者,体温39度,脉搏88/分。但是脉象左寸独浮,便已诊察到她已感冒,不给予开服住院治疗中的常规方药。结果半夜居然发起高热了。还有侯绍平老先生也说到的:吐血患者的脉象洪数,即使目前出血已停,实际上,血仍是未止,还是要吐的。这些“先兆脉象”,早在仲景书里已经指出,伤寒论太阳病篇:“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烦燥,脉数急着,为传也”。我年青时曾诊治过一个文人,脉搏很快,热高40度,他已经卧病二日,我作感冒医治,一剂热已退清,37度,而脉搏仍快。下午又发高热,我以为是疟疾,于是,我替他做血片和血象检查,送化验所实验。第二天一早,实验结果尚未送来,(这种实验诊断也很重要),脉搏已恢复正常,热也退了。我于是想起仲景条文的垂训。为医不读书,不尊重间接经验,轻视和漠视脉学,不从事温课,是不容易很好发挥诊疗效果的。

三、无症从脉

还有更明显的解说:我的学生伍佩章,一天我同她讲脉学,她伸过手来要我看。发现厥阴脉上冲而浮弦,我说:你别的没有什么,只会头痛。她说:没有感到头痛。她随后回家,一路也忘记了这事。到家后有客人来,谈话中忽然头痛起来了。第二天她告诉给我这件事,并表示对脉学发生了兴趣。我说:“这算得什么?我这还只是粗浅功夫”。荆同志的老师,精于脉学,荆同志要考验他。老师按了脉,说:“现在不要紧,没有病,下半天后会害喉咙痛”。老师的话终于兑现。脉学的极峰是不是这样不去管它,但由此可见脉学对于诊断上是颇值得注意的,不应视为“不足观也”.

四、少阴病厥阴病的脉

黄翠君医师说:烦躁不得眠,六脉微细,是少阴病,兼肝受风寒。究竟是少阴病呢,还是厥阴病呢?照脉论,是少阴;可是六脉微细,就不完全是少阴,而是肝受风寒,相随督脉上逆的病机了。原本是少阴症,肾阳素虚又值厥阴受寒,子溢于母,助母阴盛逼迫胃肾之阳欲脱。所以本无真阴在内和其气属温的厥阴风木,亦显阳虚阴盛的倾向,但它不等于全部的厥阴亡阳。而这种六脉沉细的情况,正是厥阴风寒随着督脉上行的脉象。因此不用四逆汤,而用吴茱萸汤取效。



-----------
ycs6186 发表于 2011/8/3 11:32
脉诊难学,懂脉可以评脉诊病者凤毛麟角,所以一些学者提出舍脉从症。

现在的关键是要脉学变得通俗易懂, ...

如今的情况还真的是这样!
-----------中医的四诊,每一诊法学到精处,都可以出神入化。不学之徒,不谓自己无术,反贬低中医四诊,无知,可笑!
相关文章
 从一次看病经历看医改 【转贴】
 “中医药法”年内出台无望
 治病当先救急
 推荐:“阴阳目前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胎产心法 手足身痛论 上课笔记
 保产四物汤(《鲁府禁方》卷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