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脉法精微:读罢‘世中联脉象研究筹备会发言稿’之一点感想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第一:在中医不兴的当口,有越多的人把中医的真经挖取出来,越有利于中医局势的扭转,希望脉象研究筹备会等形式的中医活动,能够继续地办下去!
        第二:在庆贺之余,有一点儿令人不舒服的感觉,就是,老祖宗的脉学经过今人的归整与延续,古脉今用万变没离其中,并没有脱离祖学的干系,怎么突然间变成了××人的脉学、××人的中医学了?其中的许多认识也正是当今民间中医们的共识,且正在运用着,并不是与会者们宣读出来了它才有,难道这些知识产权要归结于××人不成?


1、“心理脉”。精气神成乎人,三者之变,应乎于脉。神之变古人已定义为七情之变,今人所谓之心理,焉有不囊于七情之理?神之变应乎于气之变、精之变。气之变应乎于脉口,脉口诊到的是气,反之,居脉口之气逆推乎于神,而知其气舒者因于喜事、气积者因于怒事、气聚者因于思忧事、气泄者因于悲事、气下者因于恐事、气忽聚忽散者因于惊事,诸般事变及乎于气变,气变及乎于心变,心变今人谓之心理。此不正为据脉之气推乎于七情之神乎?神、气之变应乎于精变,精变不正为疾病之变乎?故所谓脉有两个方面,精气神三者居其一而知其二也。此为我博大中医之理,何言××人的体系?

2、“振荡中医”。初见此词,是被振荡了一次。“从王叔和的《脉经》到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存在着两个根本缺陷:第一没有对脉象作系统的宏观基本因素分析;第二没有使脉诊与动态整体的“证”的诊断对应起来,从而造成了脉学体系的繁杂和脱离临床实践的弊病,使脉诊的临床价值日益低落,至今已发展到基本上没有人相信单以脉诊可以诊病的地步”。
         这里首先应当澄清的一个事实是,所谓“两个根本缺陷”以及“脉学体系的繁杂和脱离临床实践的弊病,使脉诊的临床价值日益低落,至今已发展到基本上没有人相信单以脉诊可以诊病的地步”,这都不是由王叔和、李时珍造成的,恰恰相反是今人造成的,是今人未能掌握古人脉学的精髓,脑子里没有系统的脉诊理念。
         搭脉首先辨别的是六脉总体上的阴阳,再向某一/某几个具体的脉位上集中,再详辨具体脉位上阴阳细节,经过的过程是一个从大阴阳层向小阴阳层过渡的阴阳思辨系统,线索是各个阴阳层面间的阴阳关系,最后在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中确定疾病的病机——证。这是脉诊的基本思路,万变不离其中。比如,寸浮尺沉、右关下2-3见点散毛弦微滑数、挟持两关微弦浮的脉,见此脉必得西医之浅表性胃炎无疑,且部位在胃小弯至胃底;如果期间没在大阴阳前提下寻思这个小阴阳的产生机理,那么得出的中医结论只能是一个湿热,对症也不过只对了个湿热,这与西医的浅表性胃炎认识没有什么区别,临床上这种西医式的中医是不少,逢此胃炎,从其所开出的‘中医消炎方子’上也得以一见。然,这不能怪责于王叔和、李时珍,他们并没告诉后人把寸浮尺沉这个大前提给扔了。
         脉诊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从“宏观整体的证”到微观具体的证与脉诊的一一对应的思辨过程,是一个从“宏观基本因素”到微观基本因素的系统性思维,这是前人创建的脉学体系。这个体系,许多持脉论病的民间中医们正在使用中,并非如宣传得那样基本上都失传了,失传的主要场所是在现今的医疗机构。
         脉诊是中医诊断的核心,大多数疾病完全可以不需要其它三诊的合参,但少数疾病单凭脉诊是做不到的,比如大多数婴幼儿、某些无脉症、某些局限性慢性皮肤病稳定期等等。
         脉诊在诊疗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在《难经》时代就已经十分明确,在《伤寒论》中也放到了文首以示这是最最基础的东西,行文之中虽未细提,但并不代表促景没把脉诊作为前提,后人倒过来理解,那是后人的事。诚然,在当前的中医形势下,强调恢复脉诊的核心地位是十万分地必要的![附注:《难经》的内容应当比‘现今版本’的《内经》要早,其中“经言.....”中所指的“经”应当不是现代版本的《内经》。]
         综上,脉诊体系早已为古人所构建,今人即便是在古学的基础上有所外延,然主体未变,故谓“××人的脉学”、“××人的中医学”,严重脱离实际,实皆为中医学/中医脉学之学习心得类。或疑,现在有些脉是西医的脉呀?否然,上文有例。
         此外,坛子里有人谓自古以来的脉都错了,谬也,此乃因阴阳层次不分。古脉有错,但不是都错。
-----------言之有理.不过,源流本末的转动过程,确实有迷途的时候,东垣独见,丹溪纠偏,孟英新法,清任改错,都是一回事,至于虚名,楼主应该理解为上.
-----------楼主高见!!!
---------------寸浮尺沉、右关下2-3见点散毛弦微滑数、挟持两关微弦浮的脉,见此脉必得西医之浅表性胃炎无疑,且部位在胃小弯至胃底;如果期间没在大阴阳前提下寻思这个小阴阳的产生机理,那么得出的中医结论只能是一个湿热,对症也不过只对了个湿热,这与西医的浅表性胃炎认识没有什么区别,临床上这种西医式的中医是不少,逢此胃炎,从其所开出的‘中医消炎方子’上也得以一见-----。

  脉法不错!
-----------先生之见为真知灼见,一語中底!钦佩!!
-----------作者一语中的,支持!!!
相关文章
 暑邪
 犀角解毒饮(《疡医大全》卷三十。)
 伏脉是怎么回事?
 青梅酒的简单泡制法
 行痹
 腋痈第五十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