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貼轉載:按摩肩井,不愁气血不周身
——肩井穴的取法、按摩与养生作用 肩井穴在肩胛骨与锁骨中间,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它属于足少阳胆经穴位。在该穴处按摩,有鼓舞气血运行周身的作用,故有歌诀云:“肩井穴是大关津,掐此开通血气行,各处推完将此掐,不愁气血不周身。”
1.取穴方法 先找到大椎和肩峰两点,然后取其中点,即是该穴。大椎穴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取法:正坐低头,项后脊背最上方有一突起的椎骨,即第七颈椎,该椎骨棘突下凹陷处,即是大椎穴。
2.按摩方法 (1)按法: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端按压肩井穴。
(2)揉法:将拇指、食指或中指指腹放在肩井穴处,作轻柔和缓地揉动。
(3)拿法:以拇指和食、中指相对用力,提拿肩井穴处的筋腱。
(4)掐法:用拇指指端甲缘按掐肩井穴。
(5)擦法:用大鱼际在肩井穴处擦动。
(6)拍法:五指并拢微屈,以手腕部摆动,有节奏地拍打肩井穴。
3.养生作用 (1)鼓舞气血运行:在肩井穴按摩,能鼓舞气血运行周身,有助于治疗
颈椎病、
落枕、肩关节周围炎等病引起的颈项肌肉痉挛、项背强痛、肩臂疼痛、上肢活动不利。
(2)其它:治疗
感冒、昏厥、乳腺炎、颈淋巴结结核。
4.说明 (1)治疗颈椎病、落枕时,按摩中配合作头部转动,可先按摩肩井穴,后转动头部,接着边按摩边转头。头部转动要做到和缓,并尽量转至极限。
(2)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在按摩的同时要配合患肢的转动,可作摇橹状。可先按摩,后转动患肢,接着边按摩边转动。患肢转动宜和缓,转动的幅度要逐渐加大。
(3)治疗昏厥时,可配合按掐人中穴。
[
本帖最后由 海韻 于 2007/10/22 21:39 编辑 www.lindalemus.com/jianyan/]
-----------
治呃逆要穴─中魁 [取穴法] 在中指背側第二指骨關節橫紋中點取穴。
[操作方法] 毫針針刺或加電針療法。患者平臥或坐位,常規消毒後,用0.5-1寸28號毫針,分別於左右中魁穴同時垂直進針,約1分左右,用撚轉手法強刺激,在進針同時囑患者從鼻深吸一口氣做憋氣動作(以最大限度)。醫者行針,患者連續憋氣3-5次即癒。一旦呃逆停止,即囑患者作腹式深呼吸運動,留針30分鐘,每5分鐘行針1次。或用G一6805型電療機通電30分鐘,選斷續波,採用患者耐受刺激量。
[適應症] 頑固性呃逆;呃聲連續不斷,數日不停。
[釋義] 中魁穴為經外奇穴,因其位於中指背側第二指關節處,為其他四指之魁首,故名之。
中魁穴具有通調三焦經氣,降逆和胃作用,古代醫家多用於治療噎膈、反胃、吐食、鼻衄等症。如《診則》云:"主反胃噎膈及崩衄",《玉龍歌》曰:"若患翻胃並吐食,中魁奇穴莫教偏"。近人亦治食導狹窄、食欲減退、胃擴張、鼻衄、白癲風等病症,但具體報導尚少。
呃逆乃由胃氣上逆,使胸膈氣機逆亂所致。中魁穴乃經外奇穴,位於肘腕以下的中指,故對內在臟腑有著重要的治療作用。針刺中魁穴能疏通經絡,通調三焦之氣,降逆和胃而呃逆自止。
[按語] 費文榮氏報導,針刺中魁穴治療頑固性呃逆50例,痊癒49例,無效1例。l例無效的患者系原發性肝癌,胃消化導廣泛轉移,經針刺中魁穴後呃逆止,6小時後又復發,反復治療,療效不鞏固。
|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
[
本帖最后由 海韻 于 2007/10/22 21:00 编辑 www.lindalemus.com/hushi/]
-----------
百劳 Jǐngbǎilao [类别] 奇穴 [释名] 劳,劳伤、痨瘵。本穴能治疗痨瘵(
肺结核)、颈淋巴结核,穴在颈部,故名颈百劳。
[出处] 《针灸集成》
[位置] 在项部,当大椎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局部解剖] 有斜方肌、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和椎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分支。
[主治]
瘰疬,落枕,
咳嗽,
气喘,
百日咳,项背风湿疼痛,骨蒸潮热,
盗汗,
失眠,鼻衄,
过敏性鼻炎。
[方例] 失眠:百劳(双)。
鼻衄:百劳(双)。
过敏性鼻炎:三伏天药物贴敷法,初伏贴百劳、肺俞、膏肓俞;中伏贴大椎、风门、脾俞;末伏贴大杼、肺俞、肾俞。
瘰疬联珠疮:颈百劳(灸)、肘尖(灸)、初出核上(先针后灸)。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1寸。可灸。
[备注]百劳穴首见于宋《针灸资生经》,但无定位;明《针灸大全》云:“即大椎穴”。近代将大椎旁一寸也叫百劳,一名下百劳,与本穴合称为“百劳四穴”。
-----------
治高脂血症要穴─丰隆[取穴法] 仰卧或正坐垂足,在外膝眼(犊鼻穴)下8寸,即外踝最高处与外膝眼联机之中点,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处取穴。
[操作方法] 毫针针刺法。患者仰卧,伸腿勾足,取丰隆穴,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垂直进针,迅速刺入皮下,进针1-1.5寸深。待针下有沈、涩、紧感为得气,得气后施以徐而重之手法,使针感传至二、三趾部,针感随时间延长而呈持续性加强,直至出针为止。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针刺1次,10日为一疗程,其间休息2日。
[适应症] 高脂血症。形体肥胖或善忘语迟或思维迟钝或
痴呆嗜睡,头胀、
眩晕。
[释义] 丰隆穴系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丰即丰满,隆指突起,足阳明经多气多血,气血于本穴会聚而隆起,肉渐丰厚,故名之。《会元针灸学》云:"丰隆者,阳血聚之而隆起,化阴络,交太阴,有丰满之象,故名丰隆。"
丰隆穴首载于《灵枢‧经脉》篇,具有调和胃气、祛湿化痰、通经活络、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尤被古今医学家所公认为治痰之要穴。
元‧王国瑞《玉龙歌》云:"痰多宜向丰隆寻",
明‧楼英《医学纲目》指出:"风痰
头痛,丰隆五分,灸亦得。诸痰为病,头风喘嗽,一切痰饮,取丰隆、中脘",
《备急于金方》云:"丰隆主狂妄行,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等,均指出本穴为治痰之要穴,又是治疗因痰所致的癫狂、咳嗽、哮喘、头痛等病症的有效穴。
痰是水液代谢障碍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的因素之一。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而首先责之于脾,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脾无留湿不生痰"之说。因为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别走于足太阴脾经,故可治脾胃二经疾患。针刺本穴可通调脾胃气机,使气行津布,中土得运,湿痰自化。而"百病皆由痰作祟",所以凡与痰有关的病症都可取丰隆穴治疗。
李世珍氏指出:凡与痰有关的病症,如痰湿犯胃之恶心
呕吐;痰浊阻肺之咳嗽、哮喘;留滞中焦之胀满纳呆;溢于肌肤之肿;
流注经络之肢体麻木、半身不遂;流注皮下经络之皮下肿块,如颈淋巴结核;蔽于清阳之头痛、眩晕;痰火上扰清窍之头痛;痰邪扰心之
心悸、
神昏、癫狂;痰阻舌络之舌喑;痰火阻肺之
喉喑;痰阻胸络之
胸痹;痰气搏结之梅核气以及与痰有关的
疟疾等都属本穴的治疗范围。
此外,何友信氏指出,取刺丰隆穴可治疗足阳明经线上的疼痛性疾病,肌肉关节运动障碍或非疼痛性疾病。如头痛和眼球胀痛、下颌关节风湿痛、胸部肌肉风湿痛、颈部肌肉和足背部风湿痛、小腿肌肉风湿痛等,仅用丰隆一穴施治,能实时消除或减轻足阳明经线上的疼痛,功能运动也伴随着疼痛的消失而改善,这是由于丰隆穴位于膝以下的重要位置,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又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故取刺本穴可有疏通本经气血阻滞的作用,所以能治疗其循经线上的病症。
高脂血症多为过食高胆固醇、高醣食物或机体本身内在脂代谢失调所致。中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湿痰"、"肥胖"等范畴,多因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瘀滞脉络所致。故高脂血症与痰浊关系密切。朱曾柏氏认为,在中医古典医籍中,很早就有了记载,血中脂类物质过高,无疑可以视为痰浊;或称之为脂混血中,所以按痰为主治疗。并立化痰祛脂、升清降浊为其治疗大法。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之络穴,有疏通脾、胃表里二经的气血阻滞,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降痰浊、化瘀血,泄热通腑,故可治疗由于痰浊瘀阻经络而致的高脂血症。临床观察,随着血脂日趋正常,形体肥胖、善忘语迟、思维迟钝、痴呆嗜睡、头胀眩晕等症状也随之好转或消除。
[按语] 王玉堂氏报导,针刺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47例,经两个疗程治疗后复查:
(1)血清胆固醇,治疗前正常7例,轻度上升29例,明显上升11例;治疗后正常29例,轻度上升16例,明显上升2例。平均值由293.21mg%降到343.55mg%。
(2)β-脂蛋白,治疗前正常17例,轻度上升9例,明显上升2l例;治疗后正常31例,轻度上升9例,明显上升7例。平均值由729.51mg%降到691. 77mg%。
(3)
甘油三脂,治疗前正常o例,轻度上升14例,明显上升33例,治疗后正常34例,轻度上升11例,明显上升2例。平均值由221.51mg%降到145.23mg%。
﹝轉自:http://www。mingyi99。com/bbs/viewthread.php?tid=7191﹞
[
本帖最后由 海韻 于 2008/1/5 10:00 编辑 www.lindalemus.com/hushi/]
-----------海韵斑竹耐心细致,敬佩中...
-----------
原帖由 解语石 于 2007/11/2 21:08 发表
海韵斑竹耐心细致,敬佩中...
解語石先生乃針灸高手,向先生致敬!
請 先生多來指教!
﹝第九樓的《治高脂血症要穴─丰隆》,應是解語石先生傑作。謝謝!﹞
-----------
巧用「期門」「章門」针灸療病﹝摘抄] 脾虚證狀: 食少纳差,可以加胃之募穴中脘,
便溏加小肠募穴关元,
便秘加大肠募穴天枢,
足跟痛加
昆仑、大钟,
生殖系统诸症加气海,
小便不利加膀胱之募穴中极等。
不宜选取过多的穴位,也不宜强度过大。
一、 眩晕(头痛)处方 章门 期门 风池 翳风
二、 腰痛由于脾虚而使腰部组织供血不足,或夹寒湿。
处方 章门 期门 肾俞 腰阳关 命门 增加腰部组织血流量。
三、 呕吐(胃痛)胃脘虚寒呕吐(胃痛)处方 章门 期门 中脘
四、 泄泻而五更泄泻,即为
肾阳虚泄泻。处方 章门 期门 关元
五、 便秘因气血不足而便秘。处方 章门 期门 天枢
可以促使大肠血管扩张,增加大肠供血供氧,促进排便。
六、 癃闭因脾虚而肾虚,小便淋沥不爽。处方 章门 期门 气海 中极
七、 咳嗽因脾虚而痰湿咳嗽。
处方 章门 期门 中府 促进
肺脏血管扩张而化痰燥湿。
八、 痹症处方 章门 期门
如,肘关节酸痛,加曲池、天井;膝关节酸痛,可以加内外膝眼、梁丘、阳陵泉等。
九、 阳痿处方 章门 期门 气海 增加生殖系统血流量。
十、 漏下处方 章门 期门 气海 促使血管扩张而止
-----------
阴包穴[名解]9阴包
[别名]阴胞。
[穴义]肝经的水湿之气在此为云集之状。
[名解]阴包。阴,水也。包,收也。阴包名意指肝经的水湿之气在此为云集之状。本穴物质为曲泉穴传来的弱小阴湿水气及足五里穴外渗下行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天地二部水湿皆聚集本穴,本穴如肝经水湿的包收之地,故名阴包。阴胞名意与阴包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和地部水液。
[运行规律]天部水湿化雨冷降,地部水湿则渗入脾土之中。
[功能作用]收引水湿。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水针或补之。
──引自《經絡秘密》
1.用“阴包穴”治癔病,
《肘后歌》云:“中满如何去得根,阴包如刺效如神”。阴包穴属足厥阴肝经腧穴,其脉“过阴器,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 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2.因胃肠功能紊乱的腹胀、胸闷不舒,往往与肝气厥逆有一定关系。而阴包穴属足厥阴肝经,循经上达腹部的距离较近,所以通常可以用来治疗腹胀、大便秘結
3.「哪里有什么“消气穴”,我给她找的是大腿内侧的阴包穴。我对她说:“您一生气,肝就紧张,也就是通常说的肝火旺,同时整条肝经都会弦紧拘挛起来。肝火一起,火性上炎,气血便不下行,腿上没有充足的气血抵御风寒,则空调冷气乘虚而入,所以腿就疼了。因此要治腿疼,只要推开肝经上的郁结让气血下行就好了。”」──中里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