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针灸拔罐:气管三穴、内三重穴 转贴内视之法(转载)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气管三穴、内三重穴 转贴内视之法(转载)
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视的传统节日春节就要来了,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想把近来的临证体会及新发现的气管炎要穴:气管三穴及支气管炎要穴:内三重,奉献给朋友们,并祝朋友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新年更上一层楼!
    想找到气管炎的针对性穴位是早就有的想法了。父亲有几位气管炎病人,很难彻底除根,就把驷马穴介绍给父亲,父亲用过后,说这个效果不太大。后我自己肺部受损,累及气管支气管,用了几组治肺的穴位,都感觉不能够达到那种直抵病灶的作用,找不到那种在肺部及气管内运行的细腻感觉。昨日研究腹部俞穴和人体器官的对应关系(根据经气体会,发现腹部俞穴和人体器官的对应与现在流行腹针有所不同,不过,这些要等到临床验证,确实有立竿见影的临床验效时,才能介绍给朋友们)时,发现了内三重穴,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及肝胆部,有直抵的作用。但对于气管的作用,没有达到直抵的作用。今天又体验了气管三穴,找到了在肺部气管运行的细腻感觉,和在气管内那种凉爽的感觉。其运行路径也作了大致的记录,下面也一并介绍给朋友们。需要说明的是:内三重和气管三穴均位于内踝向上向前横开一寸的线路上,此处皮肤很薄,针时只需进针2-4分,抵骨即可,颇符合“肺主皮毛、以皮治肺”原理,而且不疼,也不影响起坐运动,非常方便,朋友们可以临床试之。在治疗中如果结合金五穴刺血及动气针法(让病人深呼吸配合治疗),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内三重穴
位置:内三重一穴:内踝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
        内三重二穴:内三重一穴直上二寸
        内三重三穴:内三重二穴直上二寸
解剖:肺支神经、肝胆支神经、六腑神经
主治:气管炎、支所管炎、胆肝疾患、及鼻部疾患、腰部疾患
手术:针深2-4分
2、气管三穴:
位置:气管一穴:即内三重一穴,内踝上三寸前开一寸处
        气管二穴:气管一穴上三寸
        气管三穴:气管二穴上三寸
解剖:肺神经、六腑神经
手术:针深2-4分
主治:气管炎、支气管炎、咽喉痛、甲状腺肿、肠胃疾患、脑部疾患、尾骶部不适。
    说明:昨日内三重穴的经络运行体会未尝记录。但其对支气管及肝胆部的作用非常明显。今天气管三穴做了简单的记录,现一并介绍给朋友,以期对朋友们有些许帮助。
    气管三穴针入后,即感觉经气在中焦胃脘运行,然后下至脐、下焦运行,又上至肺部。当经气在肺部运行时,手大指肺经经气从大指端同是上行,上肩内廉,至咽入系舌本,下肺,与上行之气交,在肺部器官里做很细腻的运行。然后又下至中焦、下焦,循环运行,同时连通背部所有皮部及下肢皮部,又继续上行,下腹-脐-上腹-肺-咽入系舌本,又下来,入肺中。当经气从舌本下行至肺时,手臂部肺经从胸中沿肺经循行路线至拇指端。这样在身体内做几个循环后,经气从心中上至舌本,环舌循行至舌尖,又回过来入舌本,从上鄂颃颡入鼻内腔,系目系,入脑,分别在左右脑运行半个小时左右。然后又下至肺部,重做以上循环。因体会时手边没有记时器,不能详细记录时间。
    一点感想:自上月开始临证以来,常常有太多的发现,有时真有一日千里之感,这些也与恩师的严格要求分不开的。恩师有过人的天分,具有常人所不及的远见卓识,对事物的认知常能察微知著,入木三分。恩师常要求我多体察病人疾苦,用穴少而精,不管对于任何疾病,都要找到关键一针,才能手到病除,实现神医梦想。至于气管三穴、内三重穴是不是这关键的一针,尚需在临床大量验之。不管怎样,我都会这样要求自己的。
温馨提示:

气管三穴和内三重穴扎在内踝前胫骨内侧棱缘上,针尖抵骨或入骨膜少许。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左右均病取双侧

关于中医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关于中医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我感觉还是要诊脉后才能确定主治穴位,因为诊过脉后,会发现病人当前的主要病症及引起此病的病机,这样先治最先把到的病脉,一层层治疗,就没有复发的可能。如果不把脉,只凭病人症状选穴,对于疼痛症状往往效果较好,对于内科病症,很难达到期望疗效。因为一个病人往往有很多病,不是单纯的一种,这时是需要确定主治。记得刚知遇恩师,在恩师的指导下体会了董氏五组穴后不久,由恩师安排了一次实习。当时遇到一子宫内膜移位症病人。病人主诉就是这个病。可我学中医没多久,学董氏奇穴也没多久,根本不知道妇科、还巢、姐妹等治妇科要穴,看着病人信任期待的眼神,情急之中,把脉确定主治。一诊脉,病人主治在心,就施以通关、通山、通天穴,针过后病人感觉很好,这样针了一个余月,子宫内膜病症也好了。在这里还需要说明一点:对于中医内科病症的治疗,为什么说诊脉重要呢?就象这个子宫内膜移位病人,在第一次施针前诊脉,因为心病病脉很明显,当时感觉其胃有虚,结果施针后再诊脉,心脉稍正常后,却发现胃有火。这就很有意思,也说明了先治主病的重要性。我能想到的就这么多,因为我接触中医时间很短,基础不好,不能用准确的中医语言来描述,请朋友谅解!
恩师言:如是单纯子宫、妇女病,董氏奇穴三四天就痊愈,此病例因伴有心脏慢性疾病,治愈的时间就延长。

关于脉象新发现
现在是凌晨二点三十八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又一新的发现:寸关尺脉象确实与人体的脏腑器官对应。
对应情况是这样的:左手管身体右半部,右手管身体左半部,寸管胸肺以上至头,关管胸膈至脐,尺管脐下至脚。寸关尺还可以体察到前胸和后背的脉位。指尖所在位置管后背,向指肚里的位置管胸,胸部疾患和后背疾患是可以分辩的。
发现的过程是这样的:
凌晨一点多钟忽然醒来,没办法入睡,经气就跟着自己运行起来(一般情况下,当我入睡时,经气就会很平静,当我醒来时,经气就会跟着运行)。脑子里胡思乱想一些事情,忽然想到前天发的一篇关于中医诊脉重要性的文章,就顺手把一下自己的脉,因为当时经气刚好运行在头部耳中,脉在寸指上指边运行,只有此处脉象明显,当经气运行到咽时,脉在寸指偏下一点的位置,心中就惊觉起来,开始顺着经气的运行方向来体察脉动位置,因为我自己给自己把脉要反手把脉,位置可能不大精确,但大致的对应是上面所写的,详细的对应还要经过反复体察才能描述明白。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脏腑的位置及大小不同,所以,经气在不同脏腑不同位置运行时,脉动的位置也是不同的,所以,亲爱的的中医朋友们,如果有兴趣,可以详细体察,寸关尺脉象应该可以精确地定位疾患在脏腑器官的具体位置的。这真是太有趣了!

关于董氏奇穴的对应
关于董氏奇穴的对应,是去年十月份发现的,此发现曾向恩师及左常波师叔谈及。此发现被我视为宝贝,一直舍不得公布,私藏至今觉得还是公布出来,也是给热爱董氏奇穴的朋友一个答案吧。
其实,学习董氏奇穴的朋友,都会惊奇和感慨,不知董公当年如何发现如此众多的、自成体系的、可以囊括所有微针系统、任何流派针法、堪称针道的董氏奇穴。去年十月,在体会经气运行过程中,发现了董氏奇穴的创制过程——那就是对应,至于董氏奇穴的主治,除对应外,还有循经——经气所过,主治所及。
举例说明:当经气在卵巢运行时,足内踝前也在同步运行,同时运行的还有还巢穴(所说穴位,是呈片状运行,而非一点,这也就是为什么董氏奇穴在取穴施针时,有的穴位,取周围一片区域都有效的原因),需要说明的是,杨维杰师叔祖书里的还巢穴位置有误,可能是印刷原因,正确位置是无名指二节大侧中央。
当经气运行在子宫时,同时运行的还有手一二指叉口位置、妇科位置,凤巢位置,足内踝下后位置等,呈片状运行。当经气在子宫对应之背骶骨位置运行时,同时运行的还有足外踝后下方一小片位置,当经气在背肾区运行时,在外踝外后方大状运行,覆盖子宫那一小片位置。
当经气在感冒二穴运行时,背部肺区(中线外约1.5—3寸处)同时有经气运行,当经气在尾骶运行时,头后脑处也在同时运行……等等,这样的对应很多。这种感应就象同步共振一样,同一时间在身体不同位置的地方同时运行。至于为什么会这样,现在还不能明白,还有待以后探索发现。
有人说这种对应是全息,其实我感觉只能是对应,可能与是生命形成的密码有关,因为此种对应并不象张颖清教授所说的全息律那样单纯,而是呈多方面多角度多种对应方式,是非常复杂的。比如食指肚中心点对应两眼,如果按张教授理论,其上是头顶,其下嘴下颏等什么部位,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他也可以对应身体的许多部位,按压时,经气会同步在身体许多部位有反应,极为复杂(但主治,以经气首先到达为主,这样也就方便定位了),绝非张教授所言那么单一对应。毫无疑问,张教授所发现对应只是其中一种,也是极为有效的。
还有一种对应是圆球状的对称性对应。比如经气在喉管运行时,有经气也会在阴道部位同步运行,所以,治咽喉之穴位,应该同时也可以治性病,同样治甲状腺肿的穴位,同时也可以治睾丸炎。这种对称性对应,可能与经气在脑部呈圈状运行有关,因为经气在脑部除了线状、沟回、也有圈状,当呈圈状运行时,就是在头面部就可以同时产生很多对应,就象圆球那种对应方式,而且这种圈状会在脑中做各式各样的运转。所以,用针治病时,同一穴位,针尖方向不同,是可以治不疾病的,这一点,朋友们在临床请多思考之。
其它诸如肾开窍于耳、舌为心之苗,肺窍为鼻等等,是基于此种对应,还有中医的舌诊、面诊、手诊、足诊等,也是基于此种对应,都可以体察到,只是现在流传下来的各式望诊,感觉上或失之于简略,或有失准确,象经气在心中运行时,舌尖经气是有运行,但在肺部运行时,因为肺有两叶,在舌上也是有分辨的,不是笼统地在舌尖。
总之,全身皆有对应,全身皆可诊病。只是经气在运行这些对应时,不同的时间,产生对应的位置组是不同的,还有体察时感觉特别累,所以目前尚未能形成相关体系。但对应的整体骨架可参考杨维杰师叔祖书里的对应针法,再加上圆球对应。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杨师叔祖天资聪敏,才华非凡,随师董公而思索出这么多规律性而接近真实的人体对应针法,实属难能可贵,我们后学者在学习董公之术时,也应对杨师叔祖表示深深的敬意。
下面录入几个简单易用的小对应:手指甲对应人的大脑外壳,从拇指开始顺序下数至小指,指甲中心处分别对应:前顶-囟会、百会、后顶-脑户、风府、颈椎;手指肚对应人的面部,从拇指从拇指开始顺序下数至小指分别对应:额、眼(太阳)、鼻腔、咽喉、天突穴处。单从每个指甲指肚,又都有各自己的对应,因为比较复杂,不再一一述说。此一简单对应,因为用之非常方便,朋友们可以做日常保健治疗,也可以临床检查,比如说颈椎有问题的,按其他四指指甲没反应,按小指甲中心处,却会非常痛。同理,经常点按小指甲,对颈椎也会有帮助。其余依此类推。
至于身体其他部位更详细的对应,尚待今后反复体察确认。
其实在我的体会里,感觉对应是比较粗略的的经络体会,真正的精细的经络体会是循经及各条经络与脏腑器官连属及相互关系,各条经络在相关脏腑器官的细腻运行通道等等,非常复杂,到现在还没能全部弄清。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经络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与神经关系相当密切,也就是说和现代医学的联系也是非常密切的,不是象传统十二经那么单一笼统,也不是象有经络研究论文所说,经络研究到最后是不存在的,这话就象说中医需要取消一样,感觉同样可笑。
附:杨师叔祖所写对应针法:
标幽赋说:『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董师善用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针右,右病针左,绝不在局部针刺,其治病常采对应取穴,效果卓著。董师常用之对应取穴法有下列八种:
(一)等高对应;即在痛点对侧相等部位施针,左侧病痛可取右侧等高点,右侧病痛也可取左侧等高点,例如左曲池痛可针右曲池。这与物理学说之共振理论,有其相合之处,而采用单侧或双侧共穴针刺。
(二)手足顺对:将上肢与下肢顺向并列,以肘对应膝为中心对应,可有下列对应:即肩对髋、上臂对大腿、肘对膝、下臂对小腿、手对脚。如髋有病可取肩部穴位(例:肩中穴)施治:膝部有病取曲池或尺泽(肘后歌)施治(反之肩部有病也可取髋部穴位施治,肘部有病也可取膝部穴位施治)。个人常以小节穴治脚踝痛,即系此一对应之运用。
(三)手足逆对:将上肢与下肢呈逆向排列,可有如下对应:即肩与足、上臂与小腿、时与膝、下臂与大腿、手与髋。如足踝部有病可取肩部穴位治疗,大腿有病可取下臂穴位治疗(反之肩部有病可取足部穴施治,下臂有病也可取大腿穴施治),董师常取手上灵骨、后溪等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个人亦常取支沟、外关治大腿痛酸,均系此一原理之应用。
(四)手躯顺对法:上肢除与下肢有对应关系外,与躯干亦有对应关系,将上肢自然下垂与躯干呈顺向并列对置,则有女口下对应:即上臂与胸(或背)脘,肘与脐(腰),下臂与下腹(腰骶),手与阴部。如腰抵或下腹有病可取下臂穴位治疗,阴部病可取手部穴治疗(反之下臂病也可取下腹或腰抵r穴位施治)。董师以大闾等五间穴治疝气即与此一原理有关。
(五)手躯逆对法:将上肢舆躯干呈逆向并列,可有下列对应关:即手(腕)与头(颈),前臂与胸(背)脘,肘舆腰),臂舆下腹(或腰骶),肩舆阴部。如胸脘有病可取前臂穴位施(如用内关或董氏奇穴火串、火陵治心悸、胸闷等),下腹有可取上臂穴位施治(反之前臂及上臂有病,亦可取胸脘及下腹位施治)。董师以肩部之天宗、云白等穴治妇科阴道病及目前行之手针以手指治头病都与此一原理有关。
(六)足躯顺对法:肢除与上肢有对应关系外,与躯干亦有对应关系,将下肢与躯顺向并列对置,则有如下对应:即大腿与胸(背)脘,膝舆脾腰),小腿与下腹(腰抵),足与阴部。如胸背有病可针大腿,腹有病可针小腿,反之大腿及小腿有病,亦可在胸腹施治。临常以大腿部位之驷马治肺、三通治心,个人常以门金治经痛,大敦、隐白治崩漏,以及复溜治腰抵痛,三会交治下腹病...等,其运用皆与些一原理相合。
(七)足躯逆对法:将下肢与躺干呈逆向排列,可有下列对应关系:即足舆头、踝与颈项、小腿舆胸背)脘、膝与脐(腰)、大腿与下腹(腰抵)o如胸皖有病可少腿,下腹有病可针大腿,反之胸皖及下腹亦能治大小腿病。方法:除了手与脚及手脚与躯干的对应外,头面舆尾骶亦形成种对应。例交口临床以抵部之长强治癫狂之脑病;以头部之百会疗脱肛就是常见的例子,董师亦常以通宵穴治头痛,也是此原之运用。



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一.初诊病人首用木火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健侧取穴)。针尖向小指方向斜刺一 ~ 二分,针感为微酸疼痛。术前仔细观察寻找发青、发乌的点,找到后在此下针。
  此穴一定要配合董氏奇穴的动气针法(后面有详解),注意本穴限用6分钟(董氏原为第一次限用五分钟,五日后限用三分钟,又五日后限用一分钟。后经我们计算每次限用六分钟。)特别要强调的是即使病人行动困难,也要由家属搀扶活动。
  说明:木火穴只适用于早期治疗,对患侧运动有激发功能之作用,治疗后期不再用它,可改用健侧的小节穴也是配合动气针法。
  木火穴本四穴现在我们只用除小指的123穴。此穴原为放血穴位,现在我们为了配合动气针法,把它改为针刺穴位。但我们如果下针在发青、乌的点上,起针亦可放出黑血数滴。
  木火穴部位:木火一穴在手背食指第二節、三節間橫紋正中央處。
  木火二穴在手背中指第二節、三節閒橫紋正中央處。
  木火三穴在手背无名指第二節、三節閒橫紋正中央處。
  木火四穴在手背小指第二節、三節閒橫紋正中央處。
   动气针法具体操作:(1)先决定针刺穴道。(2)进针后又酸麻胀痛等感觉,即为得气。,然后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患部稍微活动,病痛便可立即减轻,表示针穴与患处之气相引,达到疏导及平衡作用,可停止捻针,视情况留针或出针。(3)如病程较久,可留针稍久中间必须捻针数次以行气,可令患者再活动患部引气,或不动亦可。(4)如病在胸腹部,不能活动,可用按摩或深呼吸,使针与患处之气相引,疏导病邪。
  二.木火穴起针后,针灵骨穴、大白穴双侧(此二穴有调气补气温阳的作用),;一、二、三重穴(此穴有活脑部血液循环及祛风化痰之功效)。特别要注意的是以上几穴都有活脑部血气之功,所以针头针后在针本穴,可使头针之效果加强甚多。上几穴与补阳还五汤的功效大致相同。
   如患者手指拘挛张不开,可对灵骨、大白行提插泻法,再针上白、次白、中白、下白。
  靈骨穴:在手背虎口、拇指與食指叉骨間,即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接合處。與重仙穴相通。
  大白穴:在手背面,大指与食指叉骨间陷中,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间之凹处。
  一重穴:在外踝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
  二重穴:在一重穴上二寸。
  三重穴:在二重穴直上二寸。
  头针使用:百会穴、四神聪穴、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上星穴(或神庭穴)、头维穴、率谷穴、印堂穴。
  三.有语言障碍的患者,用失音穴、上瘤穴、廉泉穴、外金津、外玉液穴。
  注意:失音穴施术时,针尖向委中的方向平刺,针深5—8分。
  上瘤穴针深不超过5分,过量会引起心中不安。
   上瘤穴:在足底后跟硬皮之前缘正中央是穴。
   失音穴:在膝盖内侧之中央点及其下二寸。
  四.流涎不止者可用止涎五穴,由内往外斜刺2~3分。用法与木火穴相近。
一 (总五十七) 、为什么解穴及木火穴不久留针?

答:在前面(第三回第三題,總十七題)討論題曾提及穴位有時間性:

答:在前面(第三回第三题,总十七题)讨论题曾提及穴位有时间性:

1 井穴治病最急, 「病在臟者取之井」,古人以失神形無知者為病在臟,尤其是在中風昏厥時,常有神志改變之病症。

1 井穴治病最急, 「病在脏者取之井」,古人以失神形无知者为病在脏,尤其是在中风昏厥时,常有神志改变之病症。

井穴能醒腦開竅、寧神泄熱及瀉實祛邪。

井穴能醒脑开窍、宁神泄热及泻实祛邪。

而常用於發現神志突變之急救。

而常用于发现神志突变之急救。

井穴治病最急,而且肌肉較淺,以刺血為多,一般不留針。

井穴治病最急,而且肌肉较浅,以刺血为多,一般不留针。

2 滎穴治病次急, 「滎俞治外經」「滎主身熱」 這裡的外經與經絡有關,與外邪也有關,外感症或為風「寒」或為風「熱」,滎穴或屬水或屬火,因此善於治療外感症,外感症雖不急如中風昏迷,但風者善行而數變,常突如其來,亦屬急症,只是較中風昏厥略緩而已。

2 荥穴治病次急, 「荥俞治外经」「荥主身热」 这里的外经与经络有关,与外邪也有关,外感症或为风「寒」或为风「热」 ,荥穴或属水或属火,因此善于治疗外感症,外感症虽不急如中风昏迷,但风者善行而数变,常突如其来,亦属急症,只是较中风昏厥略缓而已。

一則滎穴位置在井穴之後,所治較井穴為緩, 董氏奇穴叉三穴治感冒,木穴治感冒,皆在滎穴附近,皆係新得之病,雖急,但較中風等神治病為次急之證。

一则荥穴位置在井穴之后,所治较井穴为缓, 董氏奇穴叉三穴治感冒,木穴治感冒,皆在荥穴附近,皆系新得之病,虽急,但较中风等神治病为次急之证。

一般也不留久, 董氏奇穴木火穴在井穴與滎穴之間,治中風後遺症一般也不留久。

一般也不留久, 董氏奇穴木火穴在井穴与荥穴之间,治中风后遗症一般也不留久。

解穴與郄穴梁丘接近, 郄穴多用於治療本經臟腑經脈之氣突然組滯失調所發生的急性病症、痛症。

解穴与郄穴梁丘接近, 郄穴多用于治疗本经脏腑经脉之气突然组滞失调所发生的急性病症、痛症。

特別是對於本經循行部位所屬臟腑的急性病症及疼痛甚效。

特别是对于本经循行部位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及疼痛甚效。

解穴與多氣多血經絡胃經之梁丘接近,特能調整氣血治氣血錯亂及暈針。

解穴与多气多血经络胃经之梁丘接近,特能调整气血治气血错乱及晕针。

由於所治療之氣血錯亂及暈針多為急症,但非內部之急腹症(郄穴若用於治療急腹症則深刺久留強刺激 ) 亦不久留。

由于所治疗之气血错乱及晕针多为急症,但非内部之急腹症(郄穴若用于治疗急腹症则深刺久留强刺激 ) 亦不久留。

二 (總五十八) 、為甚麼靈骨能補氣溫陽?

二 (总五十八) 、为什么灵骨能补气温阳?

答:1. 靈骨大白為理氣補氣要穴 : 大白通肺應金,穴在大腸經,經絡亦屬金,靈骨貼骨通腎,金水並治,理氣作用甚強,有謂補氣補至極點即是補陽,觀補陽還五湯未用溫補陽火之藥附子桂枝等,但補氣藥黃耆用至四兩,即是補陽。

答:1. 灵骨大白为理气补气要穴 : 大白通肺应金,穴在大肠经,经络亦属金,灵骨贴骨通肾,金水并治,理气作用什强,有谓补气补至极点即是补阳,观补阳还五汤未用温补阳火之药附子桂枝等,但补气药黄耆用至四两,即是补阳。

靈骨大白兩穴夾氣原合谷肉多之處 。

灵骨大白两穴夹气原合谷肉多之处 。

合谷肉厚應土 ( 應脾 ) ,土性亦強 , 兩穴夾之,可謂土金水皆治並調,土金水皆治之穴最能補氣,故靈骨大白補氣而已涵溫陽之性。

合谷肉厚应土 ( 应脾 ) ,土性亦强 , 两穴夹之,可谓土金水皆治并调,土金水皆治之穴最能补气,故灵骨大白补气而已涵温阳之性。

2. 靈骨大白為溫陽要穴:

2. 灵骨大白为温阳要穴:

有道是血虛無水便是陰虛;氣虛無火便是陽虛。

有道是血虚无水便是阴虚;气虚无火便是阳虚。

補氣而能生火便是溫陽。

补气而能生火便是温阳。

大白近三間穴屬木,靈骨近陽溪穴屬火,兩穴並針木生火旺,能生火溫陽。

大白近三间穴属木,灵骨近阳溪穴属火,两穴并针木生火旺,能生火温阳。

兩穴夾氣原合谷理氣作用甚強,如同火硬火主夾太衝,理血作用甚強一樣。

两穴夹气原合谷理气作用什强,如同火硬火主夹太冲,理血作用什强一样。

靈谷大白補氣而又有木生火便是溫陽,觀補陽還五湯為治療半身不隨最常用之要藥效藥,靈骨大白亦為治療半身不隨最常用之要穴效穴,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

灵谷大白补气而又有木生火便是温阳,观补阳还五汤为治疗半身不随最常用之要药效药,灵骨大白亦为治疗半身不随最常用之要穴效穴,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

三 (總五十九) 、靈骨大白為何治療坐骨神經痛甚效?不效及效不持久之原因為何?

三 (总五十九) 、灵骨大白为何治疗坐骨神经痛甚效?不效及效不持久之原因为何?

答:1.治療取穴貴在專一,取穴不同經必須注意異經克伐。

答:1.治疗取穴贵在专一,取穴不同经必须注意异经克伐。

坐骨神經痛常牽涉三經,側面(少陽木)後面(太陽水)前面(陽明土)如同時下針則異經克伐(木剋土,土剋水) 。

坐骨神经痛常牵涉三经,侧面(少阳木)后面(太阳水)前面(阳明土)如同时下针则异经克伐(木克土,土克水) 。

其效果遠不如單取膀胱經或膽經為佳。

其效果远不如单取膀胱经或胆经为佳。

靈骨大白之倒馬僅用一條經絡,力專效弘。

灵骨大白之倒马仅用一条经络,力专效弘。

2. 靈骨大白在第二掌骨側,以全息來看,正向靈骨治下焦腰腿,以倒向來看大白亦能治下焦腰腿,可以說兩穴皆能治療下部腰腿(包括坐骨神經痛) ,合用可雙治療下焦腰腿當然效果強大。

2. 灵骨大白在第二掌骨侧,以全息来看,正向灵骨治下焦腰腿,以倒向来看大白亦能治下焦腰腿,可以说两穴皆能治疗下部腰腿(包括坐骨神经痛) ,合用可双治疗下焦腰腿当然效果强大。

3. 靈骨大白皆貼骨下針,此法合乎 《內經》《官針篇》所說:「短刺者,刺骨痺,稍搖而深之,致針骨所,以上下摩骨也。」即體應針法之以骨治骨, 治療骨痛包括坐骨神經痛效果甚佳。

3. 灵骨大白皆贴骨下针,此法合乎 《内经》《官针篇》所说:「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即体应针法之以骨治骨, 治疗骨痛包括坐骨神经痛效果甚佳。

3. 從體應針法之「以體治象」法來看:大腸經與肝經(屬木)臟腑別通,與木應而能治筋,大白屬木亦治筋,有雙重治筋之作用,又兩穴皆貼骨治骨,可以說兩穴筋骨(水木)並治,坐骨神經痛之病多屬水(膀胱經)木(膽經) ,痛在腹股溝者屬肝經透過大腸經與肝經臟腑別通亦屬其治療範圍。

3. 从体应针法之「以体治象」法来看:大肠经与肝经(属木)脏腑别通,与木应而能治筋,大白属木亦治筋,有双重治筋之作用,又两穴皆贴骨治骨,可以说两穴筋骨(水木)并治,坐骨神经痛之病多属水(膀胱经)木(胆经) ,痛在腹股沟者属肝经透过大肠经与肝经脏腑别通亦属其治疗范围。

痛在陽明經透過手足陽明同名經相通亦能有效治療。

痛在阳明经透过手足阳明同名经相通亦能有效治疗。

至於為何有人治療效果不佳,這多半是針法不當所致。

至于为何有人治疗效果不佳,这多半是针法不当所致。

所謂 淺部天部治療近部局部病變,中部人部治療稍遠處病,深部地部治療更遠處。

所谓 浅部天部治疗近部局部病变,中部人部治疗稍远处病,深部地部治疗更远处。

以上部穴治療下部病,必須有一定深度(見地回討論題題) ,靈骨大白皆必須針至地部,平均約一寸半或兩寸以上,效果才好。

以上部穴治疗下部病,必须有一定深度(见地回讨论题题) ,灵骨大白皆必须针至地部,平均约一寸半或两寸以上,效果才好。

深度不夠,當然效果不佳,又如果未配合動氣針法(讓病者患部配合活動)則效果就更不可能太好。

深度不够,当然效果不佳,又如果未配合动气针法(让病者患部配合活动)则效果就更不可能太好。

而且深度不夠,不能調正氣,所謂局部淺部天部瀉陽部之邪,人部瀉陰部之邪,地部扶穀氣正氣。

而且深度不够,不能调正气,所谓局部浅部天部泻阳部之邪,人部泻阴部之邪,地部扶谷气正气。

坐骨神經痛多為久痼寒邪,應深刺入地部久留扶穀氣正氣,如此療效才能辭久,深度不夠留針不長,當然療效不能持久。

坐骨神经痛多为久痼寒邪,应深刺入地部久留扶谷气正气,如此疗效才能辞久,深度不够留针不长,当然疗效不能持久。
-----------董氏针法神术也!楼主真悟!
相关文章
 请教版主解方子
 
 医案启示------怔忡心悸
 穴,阳溪
 请先生支招应对分离焦虑症
 消痞膏(《青囊秘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