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本草求真:左金丸配伍比例的启发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廖人燕  何 跃 成都中医药大学

  左金丸原方出自朱丹溪所著《丹溪心法》,由黄连吴茱萸二味药物以6:1的比例组成。用于肝经火旺,横逆犯胃之证。肝经自病则胁肋胀痛,犯胃则胃失和降,致嘈杂吞酸,呕吐口苦。治法以清泻肝火为主,兼以开郁降逆。方中重用苦寒的黄连为君,一则清泻肝火,肝火得清,则不横逆犯胃;再者,黄连尚可清胃火,胃火降则其气自降,标本兼顾,一举两得。但纯用苦寒之黄连又恐肝气郁结不开,故又少佐大辛大热疏利之吴茱萸,取其下气之用,可助黄连和胃降逆;再取其性辛热,开郁力强,以疏肝气;能治黄连之苦寒,使肝火得泄而除凉谒之弊。本方特点在于用辛开苦降,肝胃同治之法,使肝火得清,胃火得降,则诸症自愈。
  
       朱丹溪选此二药组方,用治肝火犯胃呕逆之证,甚为精当。由此方启示,若调换黄连与吴茱萸的配伍比例,可否用于寒滞肝脉、中焦虚寒、肝脾(胃)同寒见证?
  
       寒滞肝脉证是由于寒邪侵袭,凝滞肝经,常以少腹冷痛,阴部坠胀作痛,得温则减,遇寒更甚或见巅顶冷痛,形寒肢冷,脉弦紧为主要症状,又称肝寒证;中焦多为脾胃所主,故中焦之寒可视为脾胃之寒,中焦之寒多由寒湿内困脾胃,中阳受阻所致,常以脘痞或痛,口腻纳呆,泛恶欲吐,腹痛便溏,脉弦紧沉细等为临床表现。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之间的生理功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五行生克制化,达到协调统一。在病理方面,肝与中焦脾胃病变可以相互影响。肝属木,脾属土,寒邪入肝可导致肝寒犯胃致脾胃寒证,此肝木克伐脾土之属。同样,脾胃之寒可导致肝寒,此土不荣木之证;由此可见:无论是肝寒还是中焦脾胃之寒,二者都可互为因果,且常相佞为病。正如《难经》所述:“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临床上肝、脾胃寒证可同时并见,常表现为:胸胁胀痛,疝气腹痛,四肢逆冷,经脉挛急,以及胃脘冷痛,时而欲呕,纳呆便溏或泛酸吐清涎,面色无华,舌质淡嫩,脉弦紧等。对于肝、脾胃寒证的治疗,仲景所著《伤寒论》中即有和胃温肝之法,并出吴茱萸汤一方,为历代医家习用之良方。因吴茱萸苦辛大热,既长于温肝行气,又是温胃散寒和降逆止呕的要药,可用于多种因寒引起的疼痛,以及肝寒犯胃引起的呕吐、胃脘冷痛等症。《本草经疏》中记载:“凡脾胃之气,喜温而恶寒,寒则中气不能运化,或为冷实不消,或为腹内绞痛,或寒痰停积,以致气逆发咳,五脏不利。吴茱萸温暖脾胃而散寒邪,则中自温,气自下,诸症悉除。”且《本草便读》曰:“吴茱萸,辛苦而温,芳香而燥,本为肝之主药,而兼入脾胃者,以脾喜香燥,胃喜降下也,其性下气最速,极能宣散郁结,故治肝气郁滞,寒浊下踞,以致腹痛疝瘕等疾,或病邪下极而上,乃为呕吐吞酸胸满诸病,均可治之,即其辛苦香燥之性,概可想见其功,然治肝,治胃以及中下寒湿滞浊,无不相宜耳”。
  
       综上可知,以吴茱萸为君药组方可用于治疗肝与脾胃之寒证,可把左金丸的用药比例改变,治疗中焦脾胃寒证之脘腹冷痛,呕吐泛酸,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之功;治疗肝寒气滞诸痛,辛散苦泄,性热祛寒,有散肝经之寒邪,解肝气之郁滞之效。但本品辛热燥烈,故用性味苦寒之黄连与之配伍,以制其温燥之性,以防其伤阴耗气动火,又可起到反佐的作用;黄连善入中焦,尚有引经之功。左金丸的用药比例颠倒之后,即吴茱萸和黄连以6:1的比例配伍用于治疗肝、中焦脾胃之寒证,因证性属寒,法当温散,加之黄连为苦寒之品,必须去性取用,方可与病性相符。吴茱萸散肝胃之寒而制黄连之苦寒,身兼两职为君药,不重用则不能胜任,相反,黄连用量若重,即有以寒助寒之嫌,非轻不能为佐使;故二药一轻一重,可扬长避短,各尽其能,仿于左金丸原方比例,肝脾同治,在临床当可起到应有疗效。
  
      《金匮翼》谓:“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在治疗肝与中焦脾胃寒证的时候,倒用左金丸(吴茱萸和黄连之比为6:1),宜当适量加用温补之品,又《药性论》谓:“(吴茱萸)味苦辛,大热有毒。”参照仲景之吴茱萸汤加减,可酌加生,一则可制吴茱萸之毒,二则可助全方散寒止呕之功,以起到药简效专力宏安全之理想效果。而方剂学习中师古不泥,知常达变当为本文之主倡也。

[ 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07/5/11 15:20 编辑 www.lindalemus.com/wsj/]
-----------活用经方
好文!
相关文章
 当归养荣汤(《原机启微》卷下。)
 足杂病(跟股 胫 腿 髀枢 余见脚膝挛)
 胡椒丸(《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肠痈---急性阑尾炎
 耳穴,艇角
 局限性骨脓肿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