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本草求真:紫苏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紫  苏  Zisu


《名医别录》


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茎、叶,其叶称苏叶,其茎称苏梗。我国南北均产。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
【性能】  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应用】
1.风寒感冒。本品辛散性温,发汗解表散寒之力较为缓和,轻证可以单用,重证须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合用。因其外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宽中,且略兼化痰止咳之功,故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或咳喘痰多者,较为适宜。治疗前者,常配伍香附陈皮等药,如香苏散(《和剂局方》)。治疗后者,每与杏仁桔梗等药同用,如杏苏散(《温病条辨》)。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本品味辛能行,能行气以宽中除胀,和胃止呕,兼有理气安胎之功,可用治中焦气机郁滞之胸脘胀满,恶心呕吐。偏寒者,常与砂仁丁香等温中止呕药同用;偏热者,常与黄连芦根等清胃止呕药同用;若胎气上逆,胸闷呕吐,胎动不安者,常与砂仁、陈皮等理气安胎药配伍。用治七情郁结,痰凝气滞之梅核气证,常与半夏厚朴茯苓等同用,如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此外,紫苏能解鱼毒,对于进食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能和中解毒。可单用本品煎汤服,或配伍生、陈皮、藿香等药。
【用法用量】  煎服,5~9g,不宜久煎。
【古籍摘要】
1.《名医别录》:“主下气,除寒中。”
2.《滇南本草》:“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吼喘。”
3.《本草纲目》:“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紫苏醛、左旋柠檬烯及少量a-蒎烯等。
2.药理作用:苏叶煎剂有缓和的解热作用;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的作用;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本品水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紫苏能缩短血凝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紫苏油可使血糖上升。
3.临床研究:
①用苏叶与少量生姜治疗支气管炎,按10:1的比例制成25%苏叶药液,每日早晚各服一次,100ml/次,10天为1个疗程,每两个疗程间隔3天,效果良好(湖南中医药导报,2000,6(2):16)。
②以苏前芦鱼汤(苏叶、前胡、白僵蚕各5~9g,芦根、鱼腥草各9~10g,桔梗3~6g),辨证加减,治疗小儿咳嗽5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实用中医药杂志,1991,(3):18)。
③以黄连4g,苏叶4g,吴茱萸3g,肉豆蔻5g,百合15g,乌药10g,柴胡10g,川楝子10g,太子参10g,甘草3g,组成连苏畅中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0例,具有整体调节精神神经功能,改善胃肠功能障碍,清除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19(1):37)。
④以黄连苏叶汤(苏叶30g,黄连5~6g,半夏12g,丹参15g,玉米须30g)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慢性肾衰25例,获得较好疗效(中医杂志,1994,(12):733)。此外,紫苏还可用治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婴幼儿秋季腹泻、寻常等病。
附药  紫苏梗
为紫苏的茎。性味辛、甘,微温。归肺、脾、胃经。功能宽胸利膈,顺气安胎。适用于胸腹气滞、痞闷作胀及胎动不安、胸胁胀痛等症。

-----------【药 名】 紫苏   ZISU
【英文名】 Perilla Stem
【别 名】 紫苏茎(《雷公炮炙论》)、苏梗(《药品化义》)、紫苏杆(《湖南药物志》)
【来 源】 为双子叶植物药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茎。
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 Brltt.var.arguta Benth.Hand.-Mazz.」的带叶嫩枝。
以茎、叶及子实入药,茎叶称“紫苏”,老茎称“苏梗”,果实称“苏子”;紫苏性温,味辛,功能发表散寒,理气宽中,主治外感风寒,寒热头痛、鼻塞、咳嗽、胸腔痞闷等症,并解鱼蟹毒;苏梗功能顺气安胎,主治胸闷呕吐、胎动不安等症;苏子功能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主治咳嗽气喘、痰多等症。


植物特性紫苏属植物包括紫苏一种及其两个变种,变种皱叶紫苏 (P.frutescens(L.)Britt.var.crispa Deane )又名鸡冠紫苏、回回苏;另一变种尖叶紫苏(P.frutescens(L.)Britt.var.acuta (Thunb) Kudo.),又名野生紫苏。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80厘米,有特异芳香。茎四棱形,紫色、绿紫色或绿色,有长柔毛,以茎节部较密。单叶对生;叶片宽卵形或圆卵形,长7~21厘米,宽4.5~16厘米,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先端渐尖或尾状尖,边缘具粗锯齿,两面紫色,或面青背紫,或两面绿色,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脉上被贴生柔毛;叶辆长2.5~12厘米,密被长柔毛。轮伞花序2花,组成项生和腋生的假总状花序;每花有1苞片,苞片卵圆形,先端渐尖;花萼钟状,2唇形,具5裂,下部被长柔毛,果时等膨大和加长,内面喉部具疏柔毛;花冠紫红色成粉红色至白色,2唇形,上唇微凹,下唇3眩恍廴?枚,2强;子房4裂,柱头2裂。小坚果近球形,棕褐色或灰白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动植物资源分布】 产湖北、江苏、河南、四川、广西、山东、广东、浙江、河北、山西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秋末,割取地上部分,除去小枝、叶片及果实,晒干。
或在夏末采收苏叶时,切下粗梗晒干。  前者称为"老苏梗",后者称为"嫩苏梗"。
药材性状
叶片多皱缩卷曲,常破碎,完整的叶片呈卵圆形,长4~13厘米.宽2.5~9厘米或过之.顶端急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撕裂状锯齿.叶柄长2~7厘米.两面紫色至紫蓝色或上面紫绿色,疏被灰白色毛,下面可见多数凹陷的腺点。质脆易碎。气辛香,味微辛.以叶片大、色紫、不带枝梗、香气浓郁者为佳。
【功 效】 理气,舒郁,止痛,安胎。
【主 治】 治气郁,食滞,胸膈痞闷,脘腹疼痛,胎气不和。
【性味归经】 辛甘,微温。
①《纲目》:  "辛,温,无毒。"
②《药品化义》:  "味甘微辛,性微温。"
③《本草崇原》:  "气味辛,平。"
《药品化义》:  "入脾、胃、肺三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
【处方名】 紫苏、苏梗
【商品名】 紫苏,赤苏。以紫棕色、分枝少、香气浓者为佳。
【拉丁名】:药材Caulis Perillae 原植物 皱紫苏 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 Var. Crispa  (Thunb.)Hand.-Mazz.、尖紫苏 P.Frutescens (L.) Britt. Var.Acuta(Thunb.) Kudo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用水浸泡后,润透,切片,晒干。
【考 证】 出自《本草蒙筌》。
【生药材鉴定】 老苏梗:呈方柱形,有槽。长0.3~1米,中部直径约0.7~1.3厘米。表面紫棕色或淡棕色。具纵沟及顺纹,上有稀疏的柔毛。分枝对生,或已除去。上部分枝常残留花萼或果实。质硬体轻,断面黄白色,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或中空。撇苏梗:  色淡或青绿色,质松,髓部较大。以者而粗壮、外皮紫棕色、分枝少、香气浓者为佳。同属植物白苏  P. Frutescens (L.) Britt.的茎(白苏梗)在江苏、四川等地与紫苏梗同等使用,并通称为苏梗。
显微鉴定: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细胞,细胞长方形,外被角质层;幼茎上有较多的腺毛、腺鳞和非腺毛。皮层薄,3-4列细胞,外侧有厚角组织,角隅处较多,约有十余列细胞。中柱鞘纤维束呈不连续环状。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发达,导管径向排列。髓部细胞排列蔬松。
粉末:灰白色。①纤维有两种,一种甚长,末端稍尖,直径12-34μm,壁厚3-13μm,非木化,孔沟稀少或不明显,有的胞腔内含细小草酸钙针晶;另一种梭形,边缘不平整,直径 17-45μm,壁厚6-19μm,初生壁易与次生壁分离,也沟较密,胞腔较狭细。②木纤维甚细长,末端尖或尾尖,直径13-53μm,壁稍厚,纹孔稀少,细点状或人字状,有的胞腔内聚集细小结晶。③草酸钙针晶微细,长2-10μm,充塞于薄壁细胞或纤维中。④具缘纹孔、螺纹及网纹导管直径17-68μm;具缘纹孔椭圆形、六角形或菱形,有的导管分子甚短,端壁钭尖或尾尖;螺纹增厚壁宽而紧密,有的2-3螺纹并列。⑤茎表皮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有角质层。此外,有木薄细胞、木射线细胞和髓部薄壁细胞,偶见腺鳞、腺毛碎片。
配伍效用:
  紫苏配伍藿香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 外走皮毛通腠理而入肺经, 内开胸膈化湿浊能入脾胃;藿香辛散风寒, 芳化湿浊, 醒脾和中, 辟秽止呕.有解暑发表、化湿和中、醒脾开胃之功.二者伍用, 共奏解表散邪、化湿理气、和中止呕之功效, 用於治疗恶寒发热、汗出不爽、胸闷纳呆、呕恶欲吐、腹痛腹胀腹泻等因暑、湿、风寒而兼湿浊中阻所致之证.
  紫苏配伍生姜 紫苏散表邪而清头目, 泄肺气而通腠理, 功专解肌发表;生姜辛温, 能发散在表之风寒.二者相须为用, 可使其发表散寒之功效更著, 用於治疗外感风寒表证.
  紫苏配伍香附、陈皮 紫苏发表散寒、宣肺理气畅中, 香附行气解郁, 陈皮理气和中.三者合用, 有解表散寒, 理气和中之功效, 可治疗外感风寒, 内兼气滞之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闷者.
  紫苏配伍杏仁 紫苏解表散寒、宣肺利气, 杏仁宣肺降气、止咳平喘.二者配伍, 有解表散寒、理气宽胸、止咳平喘之功效, 用於治疗外感风寒所致之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咳喘等.
  [注意事项]
  宜忌: 温病及气弱表虚者忌服.
  毒副作用: 紫苏中芳香性成分丁香油酚给大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1.95mg/kg, 可引起大鼠后肢及下腭瘫痪, 并因循环衰竭而死亡;α-蒎烯可引起皮疹、谵妄、共济失调、昏迷, 并刺激胃肠等, 吸入时可引起心悸、头昏、神经失调、胸痛、支气管炎、肾炎以及引起慢性接触性良性肿瘤.紫苏醇具有毒性、刺激性和致敏作用.
相关文章
 退风散(《古今医鉴》卷十六。)
 近代基础医学各科的建立和发展
 截疟丹(《直指》卷十二。)
 午时最适合做什么?
 羌活散(《鸡峰》卷十二)
 什么象数适合我啊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