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关秀莉
关键词
白及 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过敏性紫癜 咯血
患者,男,45岁。
支气管扩张病史10余年。2002年1月20日初诊。咯血已半个月,前日又咯鲜血约100ml,咳痰色黄,面色萎黄,舌红晦苔,薄黄而干,脉沉数。X线提示:支气管扩张。中医诊断为咯血,证属肺热壅盛。治以清热化痰、降气止血。处方以
泻白散加减:桑
白皮20g,
丹皮15g,
地骨皮20g,
黄芩20g,
栀子20g,
甘草10g,白及30g,
地榆25g,
贝母20g。水煎服。本方以泻白散加减清热化痰、降气凉血,重用白及、地榆以凉血止血。诸药合用,可使热除痰清、气降血止。守方服用数剂,随访1年余未见复发。
肌衄
患者,男,15岁。2005年2月21日初诊。患者3天前因食鱼致双下肢皮肤出现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红色斑点,伴口渴、
便秘、尿赤,舌暗红,苔薄黄微腻,脉滑数。中医诊断为肌衄,证属热盛迫血。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犀角地黄汤化载。处方:
白鲜皮20g,
蝉蜕10g,
僵蚕10g,地榆15g,白及20g,黄芩15g,
生地20g,丹皮15g,水
牛角20g,
丹参20g,赤
白芍各15g。水煎服。3剂紫癜消失。此症热在血分,邪热亢盛,迫血妄行,溢于脉外而发肌衄。用
犀角地黄汤加味以清热凉血解毒,配伍地榆、白及旨在增强凉血止血解毒之功,并佐以白鲜皮、蝉蜕、僵蚕以疏风清热。
胃脘痛 患者,男,17岁。2004年9月5日初诊。胃脘部疼痛,
嘈杂泛酸,腹胀,口干不欲饮,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医诊断为胃脘痛,证属肝气犯胃。治以疏肝理气,清热止痛。处方:
陈皮15g,
半夏10g,
元胡15g,
灵脂10g,
儿茶(冲)5g,
香附lOg,
郁金10g,
胆草15g,
牡蛎20g,
海螵蛸15g,白芍15g,
青皮10g,
柴胡10g,地榆20g,白及25g,
三棱10g,
莪术10g。水煎服。数剂而症状痊愈。本方以
柴胡疏肝散加减疏肝理气,大剂量应用白及、地榆以清热凉血,生肌止痛,佐海螵蛸、牡蛎以清热制酸,诸药合用,效如桴鼓。
泄泻 患者,女,37岁。1998年12月28日初诊。
腹痛泄泻2个月余,大便每日4~5次,食少纳呆,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肠镜提示为结、直肠炎。中医诊断为泄泻,证属脾虚泄泻。治以益气健脾止泻,参苓
白术散加减。处方:
太子参30g,
黄芪50g,白术20g,
茯苓20g,地榆25g,白及50g,元胡20g,儿茶15g,
扁豆20g,
莲肉20g,
砂仁10g,
五倍子15g,
山药30g,
薏米30g,甘草10g。水煎服。本方以参苓
白术散健脾益气为主,重用地榆、白及旨在涩肠止泻,解大肠之毒,祛腐生新。临床辨证用药,效果显著。
讨论
《本草新编》谓白及属“阳中之阴”,地榆“阴中阳也”,二药相伍,一阴一阳,阴阳相合,相须为用,辨证用药,效若桴鼓。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白及质黏,含挥发油、黏液质等,能增强机体防御能力,具有抗感染作用,可消除局部炎性
水肿,保护消化道、呼吸道黏膜,还可促进血细胞凝集,达到生肌止血之效。地榆含大量鞣质,三萜皂苷等,具有杀菌作用,可收缩血管,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因此,二药相伍能消炎止血,故在治疗
消化性溃疡、支气管扩张、出血性疾病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23期
-----------好药,我 也常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