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由费振钟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出版发行。
作者简介
费振钟 1958年生于江苏兴化,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多年从事文学理论和思想文化研究,以及散文随笔写作,《堕落时代》以外,另有著作《江南士风与江苏文学》、《悬壶外谈》、《黑白江南》、《古典的阳光》、《为什么需要
狐狸》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对中医中药进行深入考察与体悟之后创作的系列文化散文集结。其中涉及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养生、治疗等许多常识,但又不仅仅局限在对传统医学作知识性传播,而是渗透着对中国人长期的生命和生存观念,以及生活方式和价值目标的积极反思。书中附有金陵画家汤国精心制作的插图12幅。
本书是作家、评论家费振钟对中医中药进行深入考察与体悟之后创作的系列文化散文的结集。全书收录了41篇文章本书谈的是他自幼随“悬壶济世”的祖父读药典、学医理的一些回想。其中虽涉及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养生、治疗的许多有关常识,又不仅仅局限在对传统医学作知识性传播,而是渗透着对中国人长期的生命和生存观念,以及生活方式和价值目标的积极反思,以及对某些现实社会生活现状的严肃质疑,发人深省。
目录
初版序言
二版序言
本草
毒手药王
由李时珍到吴其浚
药引
丝瓜忌
《诗经》里的药
萝卜生
姜老兄弟
药名的文学意义
民间方
海上方
关于
黄精话说宋朝的粥
谈“吃什么补什么”
穷人的药与富人的药
孝子的根据
奇方琐谈
医与意
唐朝人的怪病
苏东坡的眼病
脚气病说
雅病
读《
黄帝内经》短札
一片迷茫看医派
纷纷乱世说名医
扁
鹊考
张仲景考
抱朴子和陶隐居
孙真人考
葛乾孙与吴中医学
洄溪老人
关于傅青主
《
桔梗谣》、汉医与《古书医言》
孔子为什么不敢吃药?
经脉与解剖术
杂说医官制度
赤脚医生
月令、风俗、药事
我们家的诊所
老处方
药器小识
附篇:论养生
-----------这本随谈,写到4月底,到了交稿时间,不能不收笔。从去年秋天起,除一篇《论养生》为六年前旧作重改以外,陆陆续续写了四十篇。书名《悬壶外谈》,动笔之前就已经确定。“悬壶”是中国古代医人的职业标志,而“悬壶济世”之下的中国传统医人形象,是很容易让人感动,生出敬意的;我取“悬壶”两个字,自己却不敢冒充医人,只是谈一些与中国古典医药、医人、医学有关的话题。外道人,说几句外道话,别人自然不会太计较,也不会太责备,所以,名之“外谈”可也,谈得随随便便偶尔放肆一点亦可也。所谈既无体系,亦无规矩,有的想到了就谈下来,有的想到了却谈到别处去了,而留下来不及谈的话题,似乎比已谈的话题还要多。书成以后,我想,再谈它的兴趣和机会也许不多,留着就留着吧。
说起来,我与中医是有点割舍不断的因缘的。我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乡村里的中医,我从三岁起就跟着祖父生活在一座小镇的诊所里,每天看到祖父为许多人诊病,终年闻着药房里的药气,感同身受,耳濡目染,对中医有很亲切的体验。70年代初,我失学在家,按照祖父吩-咐,开始读医书,先从《黄帝内经》读起,继而扁鹊的《难经》,张仲景的《
伤寒论》、《金匮要略》,两年时间中,半通不通地将这几本书读了下来,如果不是时世发生了变化,我要再读下去,极有可能继承祖父和父亲的职业,也做了一个乡村中医,那我们家可就算得上古人说的“三世之医”了。人对于自己的生活常常是无法预先选择、预先设计的,现在我以文学为生计,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只是有时不免想,要是能够回到过去重新选择生活,我还是坐到自家的那只老诊案前,摹心做个于世有用的医人好,哪里像现在这样巴巴地写那些不着天不着地的屁文章。转眼之间,离我告别祖父外出异地他乡已经二十多年了,我的祖父早就过世,我的父亲三年前也已物故,所有与中医有关的经历,都成了感情上的回忆。记得离家时,我曾把读过的以及未曾读过的中医书籍小心地封藏在一口泥瓮里,可我回家想把它们取出来,却已不知什么时候失踪。问谁,谁也不知道。虽然这些书都有新版的可买,但没有了那些发了黄的旧书,很长一段日子,心里总觉得有种缺憾。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也可以说,这本随谈是为了我与中医少年时代那点旧因缘而写。但发念又因为这本书的责任编辑王文元,她从杭州到南京来组织丛书的稿子,踌躇再三,我说,我写写中医吧。于是就此定下来,再无更改,而我也没有想到这段时间里还能写别的什么。
金陵画家汤国,为这本书制作插图十余幅,皆朴素有致,让人看了喜欢,一并记之。
费振钟
1998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