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资料:<<姜附剂临证经验谈2>>出版发行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内容简介:
   

本书是《附剂临证经验谈》的续集。《姜附剂临证经验谈》以春夏秋冬为主线对病证的演变规律和如何顺应元气位势用药进行了探讨。续集以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和当归四逆理中汤证为主线对元气位势的辨识进行了剖析:从方证辨识、应用、元气运行轨迹、方证演变路线四个方面,借用一百多例历代医家和作者的医案,论述了姜附剂如何顺应元气位势的正确辨识和应用,让医者正确掌握姜附剂的应用,少走弯路;让更多的中医爱好者窥见姜附剂应用之规和禁忌,避免目性。



作者自序

写作此书我有三个初衷:

第一,如果我的《姜附剂临证经验谈》让读者认识到大剂姜附剂应用大多数情况下的不必要,那么我想通过此书让更多的读者清醒地意识到还有不少三阴病不宜姜附剂,甚则禁用姜附剂。

临证我的体会是国人的体质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水深是因为滥用抗菌素,误用寒凉药物,致寒、水泛滥;火热是因为自从火神成一派,欲成燎原之势时,一些初涉中医的爱好者和不细探医理、详辨证机的执业中医师,误以姜附剂或盲目投以大剂姜附剂,此时彼处水深依旧,此处火势已成灾。

姜附剂大刀阔斧的用药法,对于精足之寒实证尚不需多虑,对于精虚之厥阴病,就大有斟酌的余地:一是过犹不及,得不偿失;二是存在有违药典药量界定的医疗纠纷隐患;三是有的虽见短期疗效,但劳命(多耗精气)伤财(多浪费药与财),且远期之隐忧不可不有先见。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厥阴病(体质)和虚劳病,如果仍在一味强调(大剂)姜附、误为少阴病,出现坏病逆证仍以排病反应作解,火神派更多的是让医、患者敬而远之,中医复兴更待何时?

其二,我还想通过此书让更多的医者能站在高处、真正地料事如神,对于许多常见病能信心十足,手到病除。

独生子女政策的落实使得越来越多的父母及爷爷奶奶辈,在孩子或自已患病,决心一试尚不在医疗界占据主流地位,并得到广泛认可的纯中医中药,且多以姜附剂为首主治时,作为医者我们无法要求他们对中医、对一名无名小辈(这些病我们最有机会接手,专家大家们一是没有机会或少看这类病,二是无法全程跟踪)有着完全的信任和坚定的信心,也无法要求他们一定要坚守、顺应人体正常抵抗之程序、路线和合乎元气本意的或长或短的时间,完全不以自已想当然的主观错误的认识进行干扰、破坏,或因一时的病情顺序演变而患得患失、左右摇摆、倒戈相向,甚则因此对中医、对医者有抱怨和偏见。我们能做的是尽已之能读懂身体向医者发出的信息、元气的语言,并能推知病、证来自何方,料见得正治、失治或误治后要去往何处;尽可能准确地辨识出能与元气位势吻合的方、药、量、剂数等,并告知在什么时间会出现什么样的正常反应,以此取信于患者及家属;以我们宽容的心态陪着他们带着疑虑,怀着“历险”、忐忑不安的心理一起走完中医治疗之路;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国人通过一次,也很可能是第一次中医成功的治验或多或少地认识、体验到真正的中医。因为在目前中医几近沦陷的窘境下,再多呐喊已经无人喝彩;一再强调老祖宗的东西是如何如何好,老百姓和“八零九零后”更多的是当作传说,甚则笑谈。我们只能靠对全局的充分把握和疗效来说话,才能给他们当头棒喝。

我也有孩子,我也有过孩子患病时为父者的心理体验,我能理解高烧不退或剧咳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做为父母或患者的心情。所以如果医者不具有足够的学识、胆魄和自信,还有仁心,站在高处,掌控全局,对病证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何以在患者或家属即将放弃中医治疗时因为医者的料见而重拾信心?何以能让患者或家属在高烧持续多日不退时仍能一如既往地坚信中医?何以在排病反应处于高峰期时让他们看见在前方的一线署光?何以在几经排病反应和高烧后孩子重现生机?甚则在初诊时,医者能准确地辨识出相互信任、持有定见,能携手并肩共担风雨的患者或家长。

第三,写作此书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让更多的执业中医师反省自身的不足,从细处入手,获取治疗的方法,或许你们以及更多的患者也会和我一样感叹:原来常见的这些病中医治疗这么简单,这么有效;原来中医这么神奇、这么有趣。

有时我在想,是否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或自已陷入穷途末路、四处碰壁的境地,我们才不致于还在与错误的治疗眉来眼去,才彻底地与错误的治疗划清界线?是否一定要待现代医学已宣布无能为力或仅能控制时,孩子神色暗淡、发育迟缓、眼神不再现孩童的纯真和灵气时,我们才能醒悟,彻底地反省?是否一定要让错误的治疗发生在自已或家人的身上,我们才会主动停止、拒绝合乎医疗“常规”、理所当然的破坏?中医界同仁们,我们不要怪老百姓的浅见、成见,甚则废除中医的偏激之见,老百姓是通过我们这些中医人士的医术来认识、理解中医,而他们眼中的“中医”并非真正的中医。临证常遇见患者对我的信任不足,并提出类似他的病之前是否有过中医治验时,我会告诉他我会尽力而为,即使最终疗效不尽如意,但请您不要因为此次我的治疗而否定中医,因为我的医术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医。

中医疗效不济、事与愿违,是我们这一代中医人整体的中医医术、方法、疗效有待反省,以及包装还不能够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影响力。问题出在我们自身。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从小处做起,从老百姓还能接受的用中医中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做起。

做为一名平凡小辈,我没有太多机会,也没有光环足以让患者信任,得以将疑难大症交给我处理。我能做的是将我的学习心得、临证经验整理出来,供更多的同道参考、借鉴,齐心协力通过疗效来说话,共同改变中医尴尬的处境:墙内开花墙外香;老百姓口口声声说中医是国粹,但在患病或治疗时有几个患者或医者把中医当作真正的宝贝?

书中所列诸多医案,多为平常小疾。我可以坦然面对的是,书中所言均是实践所得,得失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忠实于实况,并进行分析。每一个医者临证面对更多的是常见病、多发病和“小”病,但不可否认许多疑难杂病、急危重症都是因为常见病、多发病和“小”病失治误治发展而来。每一位国人、每一位医者都不可避免有过对一些看以小病轻症误判误治的经历。如果对这些我们都能十拿九稳,以此取信于老百姓,以此逐步确立中医的地位,重建中医师和老百姓对中医的信心,进而改变国人对中医的错误认识,让更多的人脱离水深火热的困境,中医复兴之路还会远吗?

2008年11月22日
-----------此书的作者是谁?
-----------
原帖由 梁知行 于 2010/1/5 19:28 发表



"那么我想通过此书让更多的读者清醒地意识到还有不少三阴病不宜姜附剂,甚则禁用姜附剂。"
.

自己打自己的耳光。读者都被这些人搞得晕头转向了
-----------建议作者把书名改为“姜附剂临证经验谈的醒悟”,三阴病辛温到底行不通,还好醒悟了

[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0/1/6 09:07 编辑 www.lindalemus.com]
-----------
原帖由 水中火 于 2010/1/6 07:59 发表
建议作者把书名改为“姜附剂临证经验谈的醒悟”

建议作者把书名改为“运用姜附剂临证经验谈"
-----------“真”为十具,从十个方面看都能圆满才是“真”,仲景伤寒论,从寒病至热病都有详说,决无以一见而盖全。现在一些所谓的中医,自以为自己多会,你看的事根本不圆满,以微见一识、一说以漫天或是盗他人之说为己悦。最后是误人误己。

伤寒论中,绝无以一方或以四逆言万病,也不知道为啥要出这样偏书。给谁看?真懂的医术,会看你这玩影吗?   不懂的看了,好加活,,,啥病都往你这方子上套,不出人命才怪。


医学是严谨的,是关乎人命的,后世多没有仲景真学,从古至今,写医书甚多,多是为图其虚名,而难有真宗。
-----------
原帖由 梁知行 于 2010/1/5 19:28 发表



内容简介:
   

其二,我还想通过此书让更多的医者能站在高处、真正地料事如神,对于许多常见病能信心十足,手到病除。.


作者这种想法是不可能的,观其言,可知此书作者不懂脉像。医学上,真正的料事如神,不是靠猜出来的,张仲景是平脉平出来的。此书只会让更多不懂中医的“中医”,变的大胆妄为,猜病,蒙病。手到病除,那是不具号脉真宗“中医”的幻想。信心是通过刻苦磨历铸就出来的,不是靠蒙和胆大。


有真本势能站在医学高处的人,不看你这书,看伤寒论,一样能站在高处。  没有天份又无真学和医缘,看来此书就能站在医学高处?我真不信。可能是“医学高”手中“无术”。

[ 本帖最后由 浩然天地 于 2010/1/6 12:50 编辑 www.lindalemus.com/hushi/]
-----------有真本势能站在医学高处的人,不看你这书,看伤寒论,一样能站在高处。  没有天份又无真学和医缘,看来此书就能站在医学高处?我真不信。可能是“医学高”手中“无术”。-------------------------------------------这个我支持!
-----------浩然老师所言真是透彻啊!
-----------乌梅圆是不是姜附剂?是厥阴用药吗?
相关文章
 附子猪肚丸(《三因》卷十。)
 [25]金匮要略、果实菜谷禁忌并治
 养胎大论
 秦皮汤(《外台》卷二引《范汪方》。)
 养脾散(《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鳖甲汤(《普济方》卷三五七。)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