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提交者:粗野人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由韩国首都只有四辆“官车”说起
怎样搞好“公车廉政”建设?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纪委日前推出一项措施:给公车贴上“身份证”,发动社会各界监督。公车一旦“越轨”,群众便可辨识出其身份,并进行举报,凡经查实,一律严处。
通过给公车贴“身份证”的做法遏制腐败,并非是靖宇县的首创。最近一段时间,山西太原、浙江平阳县、湖南永州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黑龙江省
牡丹江等地都有尝试。“身份证”似乎成了遏制公车腐败的一剂良药。
笔者认为,“证治”公车腐败,只能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但这种“堵”的措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我国目前公车最大的腐败不是“暗地里”私用,而是公车的过多过滥,是光天化日下的“合法腐败”。
行笔至此,笔者想起韩国首都的公车改革。这个城市人口1000多万,拥有277.7万辆车,“行车难和停车难”一直困扰着市政府。为解决交通问题,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以身作则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减少“官车”(个人专用车),把“官车”数量一下子砍到只剩4辆———市长一辆,三位副市长各一辆。“官车”绝不许任何人私用,在完成一天的公务后,必须返回市政府并登记就位。如果没有紧要公务的话,市长也经常乘地铁上班。在这里,“官车”无任何特权,牌照与普通车辆无异。
反观目前我国到底有多少公车,尚缺乏一个准确数字,据保守统计,我国公车目前已达350万辆,每年用在公车上的开支达3000亿元。有人将有的官员的“坐骑”形象地比喻为“屁股底下一座楼、一座学校”,恐怕一点也不为过。
对于公车改革,各地也曾进行过积极的尝试,譬如公车货币化改革等,但又往往因为触及有些手握实权的既得利益者群体的利益而夭折,毕竟,政府部门“自己给自己动手术———下不得手”。也许,给公车贴上“身份证”反腐,是对民间声讨公车腐败的一种回应吧。但是在公车贴上“身份证”,解决的是公车腐败行为的“枝枝丫丫”,而非根本。
稿源:华南新闻 作者:惠铭生